蜀道難第二段詩人用了什麼的表現手法來描寫蜀道之險和相應的句子

2021-04-22 05:40:39 字數 4320 閱讀 8165

1樓:老薑

答:蜀道難三個段落copy分別從蜀道bai之高嘆難行,從du蜀道之險嘆畏,從戰禍之烈來申zhi戒。dao

第二段,詩人先運用悽清環境描寫的烘托手法來演染旅愁和蜀道上悲涼荒寂的氣氛,有力地給這個「畏途」營造一種森然難行的氣氛。再從風光奇險的角度正面誇張描寫:以誇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進行渲染烘托出山勢驚險的氣氛,再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盪、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這裡真的是驚險萬狀,令人心寒。

這種大膽的誇張與極力的渲染烘托,突出了蜀道之險,令人望而生畏、聞之膽寒。

2樓:天涯芳草菩提樹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內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容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此段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和神話傳說,寫出蜀地山高嶺峻、與世隔絕。「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蜀道難第二段運用了什麼角度和表現手法

3樓:雪雅星箜

第二部分

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到「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主要寫跋涉攀登之艱難。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層。前八句為一層,強調山勢的高峻與道路之崎嶇。

先例舉了六龍、黃鶴、猿猱這些善於飛騰攀登的鳥獸面對蜀道尚且無可奈何的情況,以映襯人要攀越蜀道談何容易;又特地選擇了秦地突出的高山青泥嶺加以誇張描繪,顯示蜀道之高聳入雲,無法通行。「問君西遊何時還」以下為第二層,描繪了悲鳥、古樹、夜月、空山、枯鬆、絕壁、飛湍、瀑流等一系列景象,動靜相襯,聲形兼備,以渲染山中空曠可怖的環境和慘淡悲涼的氣氛,慨嘆友人何苦要冒此風險入蜀。

第二段共享九個韻,描寫天梯石棧的蜀道。「六龍回日」也是一個神話故事,據說太陽之神羲和駕著六條龍每天早晨從扶桑西馳,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賦》有兩句描寫蜀中的高山:

「羲和假道於峻阪,陽烏回翼乎高標。」羲和和陽烏都是太陽的代詞。文意是說:

太陽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還使太陽回飛避開。「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這一句就是說:

上面有連太陽都過不去的高峰。「高標」是高舉、高聳之意,但作名詞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蕭士贇注引《圖經》雲:

高標是山名。這是後代人誤讀李白詩,或有意附會,硬把一座山名為高標。原詩以「高標」和「回川」對舉,可知決不是專名。

首先是感情強烈。開篇伊始,作者就以「噫籲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強烈詠歎,奔騰直瀉,抒發出他對蜀道高峻艱險所感到的驚愕、感慨,而後,在詩的中間和結尾,他又兩次重複了這一詠歎,將自己的強烈感情籠罩全詩,給人以一唱三嘆,迴環往復的感覺,讀來令人心潮激盪。

其次是誇張極度。誇張是詩人常用的藝術手法,然而,李白的誇張與眾不多,他往往把筆下的事物誇張到極度,而且動輒用「千」;「萬」等鉅額數詞來形容修飾。如「白髮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輕舟已過萬重山」等膾炙人口的詩句,都是典型的例子。

就《蜀道難》而言,他的誇張也到了登峰造極、無以復加的地步。人說登天最難;而他卻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成語有云,談虎色變,他卻道「蜀道之難」,「使人聽此凋朱顏!」民謠相傳,「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筆下竟成了「連峰去天不盈尺」。為了強調秦蜀交通阻隔時間之久遠,他說是「四萬八千歲」,為了突出青泥嶺山路之盤曲,他說是「百步九折」;而為了顯示蜀道之高聳,他甚至誇張說連為太陽駕車的六龍至此也要掉頭東返……這些極度的誇張,雖不符合事物實際,但卻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艱險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凜然氣勢。

再次,想象豐富奇特。李白在這首詩中的想象力是驚人的,超越時空限制,不受任何約束。從蠶叢開國、五丁開山的古老傳說到「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的可怕現實,從六龍回日之九重雲霄到衝波逆折之百丈深淵;既有「百步九折」、「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各種圖景展現,又有「悲鳥號』、「子規啼」、「砯崖轉石萬壑雷」諸般音響激盪;甚而至於還有「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的切身經歷、實地感受。

憑藉神奇的想象,作者具體描繪出了蜀道崢嶸崔嵬的面貌,生動渲染出了它陰森幽邃的氛圍,使人如身臨其境,耳聞目睹。歐陽修曾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太白落筆生雲煙」(《太白戲聖俞》),形象地說出了人們讀《蜀道難》後所得到的藝術感受。

最後,談談《蜀道難》句式的靈活多變與語言的奔放恣肆。李白生性豪放不羈,寫詩也喜歡用句式自由、叶韻寬鬆的歌行體,以便任意馳騁才氣,表達胸中起伏多變的強烈感情。這首詩是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為主,又摻雜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短者僅三字,長者達十一字,長短不等,錯落交接,時而散漫,時而整齊,隨心所欲,又舒捲自如。

再從語言來看,既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勻稱整飭,也有「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的散漫舒展;既有「枯鬆倒掛倚絕壁」之精煉凝重,也有「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之流暢輕快,「危乎高哉」一句同義反復,是故作。重筆以提起氣勢:「噫籲嚱」三字選用虛詞,乃無心弄巧卻別具風致,且又以四川方言入詩……奔放恣肆,毫無規範可循,衝口而出,卻又無施不宜,對內容的衷達與情感的抒發起了富有成效的輔助作用。

《蜀道難》運用哪些藝術手法描寫蜀道之難?

4樓:鬆絲琦止望

藝術手法包括:

修辭方法(誇張、比喻……)

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用典、側面烘托、動靜結合……)

五丁開山,六龍回日

——用典(神話傳說)

增加了蜀道的歷史感和神祕色彩,寫出歷史上秦蜀間不可逾越之險阻,突出「蜀道之難」.

2、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於攀緣

——襯托(側面描寫)山高得連千里翱翔的黃鶴也不得飛度,輕疾

敏捷的猿猴也愁於攀援,襯托了山的高峻,表現「蜀道之難」.

3、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

——烘托

古木荒涼、鳥聲悲悽,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4、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誇張誇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5、「連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轉石萬壑雷」

——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後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盪,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畫;接著平緩地推出枯鬆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後,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麼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李白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和高度的誇張以及神話傳說等相結合,創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哪幾句描寫了蜀道難,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後兩句採用了

5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bai

的第三至六句描du寫了蜀道的艱險。採用了正zhi面描寫和側dao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三、專四句正面描寫屬

了高高的岷山上終年積雪不化,陰森的棧道多次被戰火燒燬的景象。

五、六句從側面寫蜀道的艱險,車輪在迴轉曲折的山路被摧毀,車騎在七星橋上受阻,用來反襯蜀道艱險難行。

這首詩的結尾兩句採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表達詩人對功名利祿的淡然藐視。

蜀道難[南朝]陰鏗

王尊奉漢朝,靈關不憚遙。

高岷長有雪,陰棧屢經燒。

輪摧九折路,騎阻七星橋。

蜀道難如此,功名詎可要?

注:①陰鏗,生卒年不詳。字子堅,武威姑藏(今甘肅)人。

長於五言詩,以描寫山水著稱。②王尊:漢朝涿郡人,字子贛。

③靈關:劍閣附近靈官峽。④九折路:

今四川滎經縣西邛崍山,山路險阻回曲,須九折乃得上,故名九折路

蜀道難寫了什麼人什麼景表現手法是什麼

蜀道難第二段運用了哪些手法

6樓:的人

難於上青天」的感嘆,在詩中三次出現.第一次出現,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地點出了主題:「蜀道難行」,定下全詩的基調,並從「山高」的角度指明蜀道之難;第二次出現,是寫蜀道行走之險;第三次出現,是寫國情之險惡,戰禍之頻繁.

這三句分別是感情的爆發、延續和收束.運用反覆的修辭手法、反覆強調蜀道的艱難,使全詩主旨明確.

蜀道難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別從哪些方面寫出了蜀道的雄奇險峻?

7樓:

第2段從蜀道的險峻,途中的恐怖、悲涼、悽清的氣氛方面來寫蜀道之難的。

古木荒涼、鳥聲悲悽(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誇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第3段從蜀道的易守難攻,地勢的險要,蜀地凶險方面來寫蜀道之難的。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表現了蜀道易守難攻,地勢的險要。

「所守或匪親,„„殺人如麻」:描寫了蜀地凶險

8樓:城堡就是城堡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充分說明了蜀道的險峻。

蜀道難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別從哪些方面寫出了蜀道的雄奇險峻

第2段從蜀道的險峻,途中的恐怖 悲涼 悽清的氣氛方面來寫蜀道之難的。古木荒涼 鳥聲悲悽 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 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連峰去天不盈尺 枯鬆倒掛倚絕壁 誇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第3段從蜀道的易守難攻,地勢的險要,蜀地凶...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段主要運用了什麼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圓明園怎樣的

這是圓明園課文中的第二段,表現的是圓明園現在的殘破何當時圓明園的輝煌大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段運用了什麼結構 1自然段為一段,段意為圓明園的毀滅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損失。234自然段為一段,段意為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5自然段為一段,段意為英法聯軍把圓明園燒...

愛蓮說中舉例說明第二段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1 反問 同予者何人?2 排比 菊 花之君子者也。3 比喻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4 對比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菊,花之隱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擬人 排比 結尾把牡丹放在最後是襯托的修辭手法,突出作者對蓮的喜愛 第二段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