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原句: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註釋:孔文子:衛國大夫孔圉 何以:憑什麼 敏:奮勉 恥:以...為恥(異動用法)
是以:所以
翻譯:子貢問道:「孔圉(yu)憑什麼給他文的諡(shi)號呢?」孔子說:「他勤奮好學,又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用文作為他的諡號
點評:這句話是借孔圉解釋諡號的機會,告訴我們學習的態度和方法
對我們學習的啟示:要勤奮虛心的學習,並且要不懂就問(包括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
嘻嘻 希望能幫到你噢!不過,其他人不要抄襲我啊!!
2樓:xx紅領巾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呢?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
重點字詞解釋:
一言:一個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許。
恕:用自己的心來推想別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喜歡,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評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願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在要求別人的時候要看看自己喜歡否,如果自己都不喜歡別人大多不會接受,如果一個人德行高,他會自知之明,思而後行。
它在今天的社會道德修養方面有積極意義,已成為警世格言.
3樓:匿名使用者
不信用,3天了,沒見給分!!
4樓:戌娟
論語中的一句話???
讓我找還是有規定的哪句???
5樓:淡水河流
傳授的學業是否不曾複習?
吾日三省吾身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翻譯:吾:我 三省:多次反省 忠乎:盡心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傳授的學業是否不曾複習?」
智慧點: 世道紛紜,熙熙攘攘,心為外利所動,幾乎失去真我;物慾橫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諸外慾,而忽略了記憶體的誠信。如何對待濁世橫流?
孔子主張人應在人世間尋求與他人的契合,在求諸他人之時首先求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導世人。
在儒家,擁有存在的概念並非空洞,是個體的真實存在及其對整體的真誠關懷。正是因為社會的整體意識,人們才能時刻感覺人類和人性,感覺一種歷史的和社會的使命感;因為仁的道德基礎,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愛的集體意志,由集體意志驅動個體的不停反思。故儒家的對個體人格的追求是在集體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
論語中的一句話告訴我們的道理
論語全文,帶註釋,翻譯,賞析
6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十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裡)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學習需要不斷複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複習,這是愉快的事.這裡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過呢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後(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傳**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翻譯《論語》中一句話
7樓:匿名使用者
我肆歷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裂和搜做便怎麼做,也棚模不會超出規矩。
8樓:天青青水潺潺
此文章有衍文,後之註疏家如皇侃、朱熹等對於「耳順」一辭,不得不望文生意,曲為解釋。實則埋則「六十而順」乃一彎褲棚通行語句:為是非善惡,莫逆於心。
純任自然,與道冥合者也。又此文章「知天命」一詞諸家解釋頗多出入,為教訓所言最中肯要:「聖人以己之命聽諸天;以天下之命任諸己。
故棲棲皇皇,不肯與沮溺荷蕢同其辟世,聖人於天道不謂命也。......視百姓之飢寒,不能拯之衽席;視百姓之愚不肖,不能開其習俗,付之無可如何,是不知命。不知命故無以為君子。
————13頁《論語讀訓》程石泉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自十五上看去,莫非此志之所就,可謂一步一腳印也;自五十看上下兩截,此前莫不要求歸此本體,此後莫不是此本體之妙用;自七十下看來,只是此信此念揮灑,再不須憑藉,亦無所妨礙,則盡得己,一時便盡得天。當十五志於學,學以入規矩也,三十則果入了規矩,四十不惑則無所出於規矩,五十知天命則知規矩之所從出,六十耳順則見無規矩處有規矩,至於70從心所欲時,可謂以不出規矩而出規矩也,又既活化了,更於世純攜間留下遍滿永恆之規矩;唯不能盡得人道,則或不知有規矩,或不能出規矩。————35頁《論語讀詮》 丁紀 著 四川出版集團.
巴蜀書社
9樓:匿名使用者
我十五歲立志要讀書成才,三十歲能入世自立,四十歲遇事不感到迷惑,五十歲便懂得什麼是命滑轎運,六十歲能瞎拆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便怎麼做,也不會超信神肆出規矩。
論語20則原文及翻譯
10樓:116貝貝愛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孔子說:「學習知識並且按時溫習它,不也是令人高興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交流、學習),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過了呢?」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反覆檢查我的行為:
為人處事有不真誠的事嗎?與朋友交往有不誠實的事嗎?老師教授的知識有不復習的嗎?
」孔子說:「複習舊的知識從而知道新的知識,可以憑藉這個成為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翻譯:孔子說:「只讀書卻不認真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疑惑。」
5.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翻譯:孔子說:「仲由,教給你的理解了嗎?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這也是聰明啊。」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翻譯:孔子說:「見到賢人就要向他學習,希望能達到他的水平,見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譯: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學習他的優點,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點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翻譯: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路途又很遙遠。
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翻譯:孔子說:「年末天氣寒冷,這時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後凋零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翻譯::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說:「也許就是仁愛待人!自己所不願要的,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
11.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翻譯:子夏說:「每天能學到一些自己沒有的知識,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識,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了。
1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便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13.子曰∶「一簞(dān)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翻譯: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翻譯:孔子說:「對於學習,知道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15.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翻譯: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使胳膊彎著做枕頭,樂也在其中。用不正當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貴,這對我如同浮雲一般(不值得關心)。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翻譯: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 日夜不停。」
1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翻譯:一個軍隊的主帥可能被奪去,但一個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奪去。
18.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譯: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已記得牢固,就與切身有關的問題提出疑問並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19.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翻譯:子貢問孔子:「衛國大夫孔文子(孔圉yù)為什麼死後諡號為『文』?」孔子說:「孔圉聰明好學,向低於自己的人學習不感到羞恥,因為這樣他死後才諡號為『文』。」
20.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翻譯:孔子說:「默默地增加知識,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對我有什麼難呢?」
此文出自春秋末期·孔子所著的《論語》
寫作背景:
東漢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書雲「發明章句,始於子夏」,是漢人於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詩》直承子夏。
清代學者崔述則對《論語》的成書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論語》前後十篇在文體和稱謂上存在差異,前十篇記孔子答定公、哀公之問,皆變文稱「孔子對曰」,以表示尊君。答大夫之問則稱「子曰」,表示有別於君,「以辨上下而定民志」。
而後十篇中的《先進》《顏淵》等篇,答大夫之問也皆作「孔子對曰」,故懷疑「前十篇皆有子、曾子門人所記,去聖未遠,禮制方明;後十篇則後人所續記,其時卿位益尊,卿權益重,蓋有習於當世所稱而未嘗詳考其體例者,故不能無異同也」。
又如,前十篇中孔子一般稱「子」不稱「孔子」,門人問學也不作「問於孔子」。而後十篇中的《季氏》《微子》多稱孔子,《陽貨》篇子張問仁,《堯曰》篇子張問政,皆稱「問於孔子」,與《論語》其他篇不同,「其非孔氏遺書明甚,蓋皆後人採之他書者」。
受崔述的影響,以後學者繼續從《論語》前後十篇用語、稱謂的差異對其成書作出判斷,有學者甚至認為《論語》最初只有單獨的篇,其編定成書,要在漢代以後。
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孔子的祖上是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的貴族,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周初三監之亂後,為了安撫商朝的貴族及後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紂王之兄微子啟於商丘建立宋國,奉殷商祀。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六世祖得孔氏,是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國大夫,曾為大司馬,封地位於宋國慄邑,後來在宮廷內亂中被太宰華督所殺。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子孔防叔,孔防叔的孫子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避宋國戰亂逃到魯國的陬邑(今山東曲阜)定居,其官職為陬邑大夫。
叔梁紇的正妻施氏,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兒子,小妾為他生了長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紇很不滿意,於是請求納顏氏女兒為妾。顏氏有三個女兒,只有小女兒顏徵在願嫁叔梁紇。
顏徵在時年不滿二十歲,而叔梁紇已經六十六歲,年齡相差懸殊,兩人為婚於禮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並且懷孕,故謂之「野合」。據《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在魯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時於陬邑昌平鄉誕生。
孔子生而七漏,頭上圩頂(意為頭頂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魯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3歲時,叔梁紇病逝,葬於防。叔梁紇死後,顏徵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紇正妻施氏所逐,於是帶孔子庶兄孟皮與孔子至曲阜闕里,過著清貧的生活。
魯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日見其長,已意識到要努力學習做人與生活之本領,所以稱自己雖然已經十五歲了,但志向在於做學問。
魯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親顏徵在去世。這一年,季氏宴請士一級貴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陽虎拒之門外。
魯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19歲,為了能夠經常回到祖籍地宋國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國人丌官氏之女為妻。
翻譯一句話,翻譯一句話
take a leap 瞎闖,冒險。這句話意思 帶著危險去冒險,亂闖,就會看到網 網指代風險,陷阱 勇於冒險,大膽地跳下去,救生網自然會出現的!意謂 要有信心去冒險,不要害怕,大膽嘗試,即使從懸崖跳下去,到時救生網會自然出現,把你網住,跌不死的。熱量存在於我們的周圍。我們看不見它,但是我們可以感覺到...
翻譯一句話,翻譯一句話
so the changes in the body that helped make better tools,stuck.that引導的是定語從句。翻譯一句話 20 當你的旗幟被焚燬,經受住暴風雨的考驗吧,不要回首去年的十一月。冒著風暴的天氣,也不回頭,在最後的11月,當你的旗幟被摧毀。要經受住...
論語最後一句話,論語六則最後一句話是什麼意思
堯bai曰篇 第二十 孔子曰 du 不知命,無 zhi以為君子也 不知禮,無以dao立也 不知內言,無以知人也。孔子說 容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 不知道禮儀,就不能立身處世 不善於分辨別人的話語,就不能真正瞭解他。孔子曰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譯文 孔子說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