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恥下問的典故

2021-05-05 03:38:46 字數 4280 閱讀 8165

1樓:阡陌上花開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後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麼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後說:

「對於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諡(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後,授於他的諡號為「文」,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諡號。

2樓:一米陽光婷婷

不恥下問這個詞語應該是在論語當中出現的,是孔子教育**時所說的。

3樓:花花

不恥下問的典故,應該是說的孔子吧,應該是孔子不以問問題為羞恥,然後去問了別人問題。

4樓:

不恥下問的典故。這是一個古代的一種流傳下來的一個故事。這種故事是給人深刻的那種教育意義。

5樓:盤沉

不準瞎問的典故其實就是說嗯不懂就問沒有什麼可恥的

6樓:厙若楓

衛國大夫孔圉聰明好學,更難得的是他是個非常謙虛的人。在孔圉死後,衛國國君為了讓後代的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好學的精神,因此特別賜給他一個「文公」的稱號。後人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國人,但是他卻不認為孔圉配得上那樣高的評價。有一次,他問孔子說:「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然很高,但是比他更傑出的人還很多,憑什麼賜給孔圉『文公』的稱號?」

孔子聽了微笑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腦筋聰明又靈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問題很簡單,以他的地位或學問應該是理解,但是可能理解的不全面,但他都會大方而謙虛的請教,一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因此賜給他『文公』的稱不恥下問:向地位、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而不感到丟面子,比喻謙虛好學,不介意向學識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請教。

出處:《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用法:動賓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褒義,形容虛心求教。

近義詞:不矜不伐、謙虛謹慎、功成不居、敏而好學、虛懷若谷。

反義詞:好為人師、驕傲自滿、居功自傲、師心自用、自以為是。

造句:在學習當中,遇到問題要不恥下問。

號並不會不恰當」。經過孔子這樣的解釋,子貢終於服氣了。

不恥下問的典故

7樓:美食圈來轉轉

古代成語故事之不恥下問

8樓:梅子青酒

成語「不恥下問」的典故:

衛國大夫孔圉聰明好學,更難得的是他是個非常謙虛的人。在孔圉死後,衛國國君為了讓後代的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好學的精神,因此特別賜給他一個「文公」的稱號。後人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國人,但是他卻不認為孔圉配得上那樣高的評價。有一次,他問孔子說:「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然很高,但是比他更傑出的人還很多,憑什麼賜給孔圉『文公』的稱號?」

孔子聽了微笑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腦筋聰明又靈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問題很簡單,以他的地位或學問應該是理解,但是可能理解的不全面,但他都會大方而謙虛的請教,一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因此賜給他『文公』的稱號並不會不恰當」。經過孔子這樣的解釋,子貢終於服氣了。

9樓:匿名使用者

成語「不恥下問」的典故:

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聰敏好學,非常謙虛。孔圉後,衛國國君為了讓後人學習和發揚他的好學精神,特別賜給他一個文的稱號。孔子有個學生名叫子貢,也是衛國人,他認為孔圉並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好,不應得到那麼高的評價。

於是去問孔子:憑什麼賜給孔圉『文』的稱號?孔子說:

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聰明靈活,而且經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請教,一點兒也不感到羞恥。

擴充套件資料

【成語】不恥下問

【讀音】bù chǐ xià wèn

【釋義】比喻謙虛好學,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請教。恥:形容詞意動,以……為恥。下,地位比自己地位低。

【出處】

1.《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2.晉·皇甫謐《高士傳·摯恂》:「既通古今而性復溫敏,不恥下問,故學者宗之。」

【近義詞】不矜不伐、功成不居、謙虛謹慎

【反義詞】有問必答、神氣活現、自以為是、驕傲自滿、居功自傲、好為人師、師心自用、自高自大

【造句】

1、一個謙虛的人會不恥下問,因為他知道,知識的海洋如此浩瀚,一個人在一生中能學到的只是滄海一粟。

2、因為他不恥下問,所以他能把各種事情都處理得很好。

3、在教學態度上,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態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和不恥下問的思想。

4、在學習上,我們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

5、虛心求藝,不拘門派,博採眾長,不恥下問。

10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

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麼還要問?」孔子聽了說:

「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他的**問他:「孔圉死後,為什麼叫他孔文子?

」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們想:

「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並不以為恥辱呀!」

「不懂就要問」是出自於哪個典故啊

11樓:文心上人

「不懂就要問」講述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中大膽提問老師,不怕被批評,最終得到了老師的解答的故事。

《不懂就要問》是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3課的課文,課文借用這件故事告訴我們:要勇敢提出問題。只有敢於提出問題,才有可能解決問題。

詳細故事:

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那時侯上課,先生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先生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至於書裡的意思,先生從來不講。

一天,孫中山來到學校,照例把書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學的功課。先生聽了,連連點頭。接著,先生在孫中山的書上又圈了一段。

他念一句,叫孫中山念一句。孫中山會讀了,就回到座位上練習背誦。

孫中山讀了幾遍,就背下來了。可是,書裡說的是什麼意思,他一點兒也不懂。孫中山想,這樣糊里糊塗地背,有什麼用呢?

於是,他壯著膽子站起來,問:「先生,您剛才讓我背的這段書是什麼意思?請您給我講講吧!

」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唸書的同學們嚇呆了,課堂裡霎時變得鴉雀無聲。

先生拿著戒尺,走到孫中山跟前,厲聲問道:「你會背了嗎?」

「會背了。」孫中山說著,就把那段書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

先生收起戒尺,擺擺手讓孫中山坐下,說:「我原想,書中的道理,你們長大了自然會知道的。現在你們既然想聽,我就講講吧!」

先生講得很詳細,大家聽得很認真。

後來,有個同學問孫中山:「你向先生提出問題,不怕捱打嗎?」

孫中山笑了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捱打也值得。」

12樓:百度使用者

孫中山小時侯在私塾讀書。那時侯上課,先生

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先生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至於書裡的意思,先生從來不講。

一天,孫中山來到學校,照例把書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學的功課。先生聽了,連連點頭。接著,先生在孫中山的書上又圈了一段。

他念一句,叫孫中山念一句。孫中山會讀了,就回到座位上練習背誦。孫中山讀了幾遍,就背下來了。

可是,書裡說的是什麼意思,他一點兒也不懂。孫中山想,這樣糊里糊塗地背,有什麼用呢?於是,他壯著膽子站起來,問:

「先生,您剛才讓我背的這段書是什麼意思?請您給我講講吧!」

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唸書的同學們嚇呆了,課堂裡霎時變得鴉雀無聲。

先生拿著戒尺,走到孫中山跟前,厲聲問道:「你會背了嗎?」

「會背了。」孫中山說著,就把那段書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

先生收起戒尺,擺擺手讓孫中山坐下,說:「我原想,書中的道理,你們長大了自然會知道的。現在你們既然想聽,我就講講吧!」

先生講得很詳細,大家聽得很認真。

後來,有個同學問孫中山:「你向先生提出問題,不怕捱打嗎?」

孫中山笑了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捱打也值得。」

不恥下問怎樣詞語接龍

不恥下問 問道於盲 盲人摸象 象箸玉杯 杯弓蛇影 影影綽綽 綽綽有餘 餘音繞樑 樑上君子 子虛烏有 有的放矢 詞語接龍,失聲痛苦下一句,再下一句,下一句 表示 哭 的詞語 淚流滿面 淚如雨下 淚眼汪汪 淚如泉湧 嚎啕大哭 表示 笑 的詞語 喜笑顏開 眉開眼笑 哈哈大笑 嫣然一笑 微微一笑 表示 人物...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全文

公冶長篇 子謂公冶長 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謂南容 邦有道不廢 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子謂子賤 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子貢問曰 賜也何如?子曰 女器也。曰 何器也?曰 瑚璉也。或曰 雍也仁而不佞。子曰 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子使...

成語《不恥下問呆若木雞》的主要內容

紀渻子是春秋時訓練鬥雞的行家,由於他的名聲太響亮了,於是齊王也把他找來訓練鬥雞。十天之後,齊王問他 鬥雞現在訓練得怎樣了?紀渻子回答說 雞的性情高傲,時候還不到。十天後齊王又來問他 這回鬥雞該訓練好了吧?紀渻子回答說 還沒有,它現在還不能沉住氣呢。一個月後齊王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可是紀渻子還是搖頭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