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九月九要放風箏呢?這個風俗習慣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轉的

2021-06-04 03:28:06 字數 5093 閱讀 1729

1樓:匿名使用者

陽江風箏節

放風箏既然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活動,就自然帶有濃厚的民俗色彩,並與各地農時相關,形成一種節令性的活動。從我國地理氣候來說,北方地區,一般自十月起,玩賞和製作售風箏者,逐漸活躍。由於新春天始到清明節前的三個月內,正是放風箏的好季節。

這是因為北方這個季節風向最穩,適宜放風箏。過了清明季候風一來,黃沙滿天,放風箏就不適宜了,所以,所以清明節放風箏成了習俗。清明一過,農活漸忙,天空上幾乎連一隻風箏了看不到了。

而在南方,如臺灣等地則習慣於重陽節前後(農曆九月九日)放風箏,廣東陽江風箏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陽江背山面海,曠野遼闊,到處都是天然的放飛場。每逢九·九重陽,秋高氣爽,正是紙鷂放飛的最佳時節,放風箏便成了民間最興盛的賽事。陽江是南國風箏之鄉為南派風箏的代表之一。

由於山、海之間的特定地理環境,每年中秋至重陽期間,天氣晴朗,秋風勁且順,是紙鳶上天的最佳時節,放風箏便自然成了民間的活動。早在宋代,陽江已有重陽放風箏的習俗(風箏陽江俗稱「鳶」)。據說那時有一位州官叫王亙,他在北山一塊「仙掌石」上鑿了一個「流杯池」,每到重陽佳節,就邀請各界名流,集於石上,一面「曲水流觴」,一面放風箏觀賞,周圍百姓也在山間支起帳篷**。

《陽江縣誌》載:「重九日,結伴攜酒選勝登高,士人賦詩,兒童放紙鳶較高下。」到了清代,場面更為壯觀。

清人林葆瑩詩云:「浮屠七級北山坳,紙鷂參差萬影交。」可見當時之盛況。

2樓:匿名使用者

風箏,古稱「紙鳶」。放風箏,是西關民間重要風俗之一。它多在風和日麗的重陽佳節登高時進行。

由於風箏種類繁多,千姿百態,放時多集中在高處或山上,因而成為西關傳統極富特色的風情。圖為九月九日重陽放風箏外銷畫。風箏始見於春秋時期,初型均是鳥類。

相傳公輸般(魯班)「削竹為鶴,成而飛之」,「作木鳶以窺宋城」。這裡的「竹鵲」「木鳶」,就是代風箏的雛型。不過,當時沒有紙,只能用竹木製成。

清人筆記中說 「韓信率軍十萬圍攻項羽於垓下,以牛皮製風箏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鄉之曲,其聲悲怨,楚軍**八千人盡皆散去」。這裡所說的漢代風箏,也只不過是牛皮製的風箏。東漢蔡倫造紙術面世後,始有紙製風箏,出現了「紙鳶」和「鷂子」的稱謂。

「風箏」之名的出現,據記是出現在五代,《詢芻錄》記曰:「風箏,即紙鳶,又名風鳶。初,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採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 鳴,俗呼風箏。

」唐以後,風箏盛行,並定清明節為風箏節,宋已後更是在老百姓中間普及了。從這以後,風箏的形狀已不侷限於鵲、鳶、鷂等鳥類,蟲、魚、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後,風箏製作已成為一種十分精湛的手工藝術。

惠州民間的紙鷂,已非本來面目,多為四方平面,帶一尾巴,其形狀與民間所貼門神、神位相似,故疑為神狀風箏的一種簡化。在惠州民間,風疹製作極為簡單,採竹一枝彎曲,一支直豎,撐住一張四方紙,貼上尾巴調好線,即可放飛。有一種不帶尾巴,四方狀紙稍大,稱「阿婆鷂」,以放飛時平穩、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狀的紙鷂也偶而有之。

重陽這天,人們多伴以凳高,於街道和曠野處放飛風箏,孩童、**均有之,亦甚壯觀。

按我國的傳統習慣,放飛風箏多在清明。重陽放紙鷂可說是惠州民間特有習俗。其來由無從考究。

但從惠州的領南氣候觀之,時間上似乎頗為恰當。清明前後為雨季,春雨不斷,這時顯然是不適合於放紙鷂的,而重陽前後秋高氣爽,勁風不斷,人們按傳統習俗要登山登高,進行戶外活動,此時放紙鷂,天時地利人和,是頗多為適合的。

中國有哪些傳統民俗文化

3樓:聖誕老東東

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有猜燈謎、貼春聯、畫燈籠、京劇、花燈報元夜、踩高蹺、舞龍、舞獅等。具體介紹以下幾種:

1、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中國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2、貼春聯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春聯的另一**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3、京劇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場景佈置注重寫意,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分佈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23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4、踩高蹺

踩高蹺,是中國傳統民俗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我國北方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裡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進行表演。

5、舞獅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獅子是由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

表演者在鑼鼓**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

4樓:夏信昂琬

中國有四個民俗文化繁盛地

北京天橋、天津三不管、上海大世界、南京夫子廟.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農事節日、祭祀節日、紀念節日、慶賀節日、社交遊樂節日之分。具體分為春節、元宵元、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

傳統節日有農事節日、祭祀節日、紀念節日、慶賀節日、社交遊樂凶日之分。傳統節日的起源,有人把它歸為下述幾大類:一是起源於原始的祭祀活動,如春節祭灶君、清明祭祖、端午祭龍、祭屈原、等等。

二是起源於宗教活動;三是起源起農事活動,清明、十日朝、冬至等;四是起源於社群的娛樂活動活動,如端午之龍舟競渡,是西周就已有的社群娛樂活動;五是起源於重大的歷史事件。本書的宗旨是讓廣大讀者能夠對此有一些瞭解,使我們的傳統文化能夠得到繼承和發揚。

5樓:大亮畢雀

端午節吃粽子

中秋節吃月餅

春節貼對聯、拜年、吃元寶

6樓:譚工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曆)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曆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什麼是民俗風情

7樓:xxp閃電的力量

民俗風情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也泛指一個國家、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它是在普通人民群眾(相對於官方)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質的東西,民俗及民眾的日常生活。

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範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則之不同,稱之為「俗」,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正恰當地反映了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我國56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也是各不相同的。

8樓:你瞅啥

民俗又稱民間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可以簡單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民俗傳統的國家,在中國境內土生土長的各民族中,都有廣大人民群眾創造的各類民俗文化,代代傳承。

民俗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各個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務。

9樓:匿名使用者

民俗,即民間風俗,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範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勞動時有生產勞動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傳統節日中有傳統節日的民俗,社會組織有組社會組織民俗,人生成長的各個階段也需要民俗進行規範——結婚人們需要有結婚典禮或儀式來求得社會認同,在人的精神意識領域也有民俗——許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

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許掃地,如果進行打掃就會破壞來年的財運。

民俗現象雖然千差萬別、種類繁多,但是它也並非無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於集體,在時間上,人們一代代傳承它,在空間上,它由一個地域向另一個地域擴布——壓歲錢的風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證。當然,民俗也不是鐵板一塊,它在傳承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版本,不然為什麼過年時北方吃餃子南方卻吃年糕呢?

民俗學家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民俗的變異」。雖然民俗常常因為時過境遷而不斷改變,卻自有分明的型別或模式,您知道嗎?南方的吊角樓與北方四合院就是兩種不同型別民居建築。

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範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們置身其間卻不為其所累,甘願接受這種模式性規範的保護!

10樓:人文探索

即民間風俗,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勞動時有生產勞動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傳統節日中有傳統節日的民俗,社會組織有組社會組織民俗,人生成長的各個階段也需要民俗進行規範——結婚人們需要有結婚典禮或儀式來求得社會認同,在人的精神意識領域也有民俗——許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

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許掃地,如果進行打掃就會破壞來年的財運…… 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範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民俗涉及的內容很多,直至今日它所研究的領域仍在不斷的拓展,就今日民俗學界公認的範疇而言,民俗包含以下幾大部分:

1 生產勞動民俗

2 日常生活民俗

3 社會組織民俗

4 歲時節日民俗

5 人生儀禮

6 遊藝民俗

7 民間觀念

8 民間文學

九月九重陽節是什麼節日,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又叫什麼節

重陽節也叫老人節,因為在中國的理念中九是一個級數,也代表最大的意思,不滿又有上升的可能。所以我國古人就把農曆九月初九,定為重陽節,既表示它是一個一年中最大的日子,也藉此表示老人的福壽相齊的意思。九月九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 中把 九 定為陽數,九九 兩陽數相重,故...

農曆2019九月九日是什麼星座,農曆1980九月九日是什麼星座

陽曆是1980.10.17天秤座 農曆1980年9月8日是什麼星座?農曆九月九日 是什麼星座?星座是按陽曆來看的,你得看是哪一年的九月九日 1998年農曆九月九日 是什麼星座?農曆1966年九月九日是什麼星座 陽曆是10月22日,所以是天秤座09 23 10 22若即若離的情人我給你一表,你自己對照...

九月九日九啊什麼人都有什麼歌曲,歌詞中有九月九日情的是什麼歌

九月九日的酒 原唱 陳少華 詞曲 陳樹 榮 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他鄉沒有烈酒沒有問候 好像每晚睡前 這個為信平臺上有 歌詞中有九月九日情的是什麼歌?七月七日晴 許慧欣 說了再見是否就能不再想念 說了抱歉是否就能理解了一切 眼淚代替你親吻我的臉 我的世界忽然冰天白雪 拇指之間還殘留你的昨天 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