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心臟移植後,有的人的性格會改變

2021-07-26 08:58:25 字數 2557 閱讀 1680

1樓:人生啟示

心臟移植手術,會控制大腦改變人的性格?看完太可怕了

2樓:nx熙

心臟移植後性格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一般來說,人的性格價值取向和愛好都是由後天培養而成的,人的情緒波動是受大腦自控,心臟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也有專家發現人體的心臟和思考記憶功能有一定的關係。

但是大部分還是依靠大腦來進行支配。心臟移植需要長期的使用藥物,這些藥物有可能作用於神經系統,從而使患者的心理髮生一些變化然後就會導致性格的改變

3樓:h小峰

你看看佛教的《阿毗達摩》中心生色法的知識就明白了。這裡說不清的。

4樓:886小字

中醫講心主神,就是心主宰著神志。你心換了,神志也就會產生變化

5樓:楊風遊

根據去年國際醫學界心外科的粗略統計,中國每年大約有200名患者接受換心手術,其中大約10%的患者做過心臟移植手術後,性格會發生輕微改變,反應也不相同。有的人的性格會變得抑鬱內向,還有的人變得話多、興奮。但是大部分人都屬於「一過性」的改變,過了幾個月就會恢復。

對於換心能改變性格的醫學原理,王主任分析,這是由手術本身的技術成熟程度和患者的認知決定的。因為心臟移植術屬於醫學界難度高、風險大的手術。患者的心臟會出現停止狀態,在心臟復甦的過程中,心臟內部會進入氣泡,從而產生器質性改變。

身體上的器質病變,使得他們在認知方面出現了障礙,也導致性格出現輕微變化。王主任表示,我國上世紀80年代出現類似的病例較多,進入21世紀後,隨著心外科心臟移植技術水平的提高,醫學界類似的例子反而少了。 有外國醫生稱:

心臟具有記憶功能 在進行器官移植的病人中間,有一些人出現了奇特的變化,據專家介紹,今年6月一位美國專家提出了心臟細胞具有記憶功能的觀點。 今年6月,美國夏威夷大學保羅皮爾森在採訪過150多位進行了心臟和其他器官移植手術的患者後,提出人體細胞同基因**一樣,含有一個人的全部資訊。 我們的性格,過去認為只是儲存在大腦中,其實它很有可能同樣藏身在心臟裡,它同樣在思考、感覺,這種心臟裡的「記憶細胞」,可以在心臟移植過程中轉移到另外一個人身上。

心臟一旦植入別人的身體,便開始指揮新的主人,改變他的性格和習慣。 根據這個觀點,換心手術就面臨著一個嚴肅的倫理問題———那就是換心後,換心的病人僅僅是換了一個心臟,還是換成了另外一個人呢?不同性別年齡和性格的人之間,是否應當進行心臟移植?

「目前全球等待移植器官的病人達近百萬人,而每年實施的手術卻不到3000例,器官的供求比為 1∶100。從這個懸殊的比例來看,醫生和病人似乎都沒有什麼更好的選擇。」一位美國醫生提出由此帶來的不同的倫理和現實問題。

中國專家認為:性格變化與患者心理和藥物有關 對於美國專家提出的心臟記憶觀點,中國的專家卻並不認同。他們認為由於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而使接受者的性格甚至生活習慣發生改變純屬無稽之談。

北京阜外醫院心內科教授張澍認為,心臟移植中出現的這些改變是很正常的,這和病人心理有直接關係。 一個心臟移植的大手術,病人心理難免產生恐懼擔憂等變化,所以自然也會出現輕微的術後情緒反應。 張澍認為,病人性格發生變化和手術後使用的藥物也有關係。

「比如說,器官移植的病人必須使用抗免疫藥,而這些藥就有一些影響神經的***,這些***就可能帶來病人性格的變化。另外心臟移植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手術,需要經歷麻醉、開刀等很多道程式,這些程式也有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像聲音改變,就有可能是做手術時需要保證呼吸,插管時對聲帶造成影響,導致聲音改變。

」 相關新聞 國外換心者性格也有變 根據去年國際醫學界心外科的粗略統計,中國每年大約有200名患者接受換心手術,其中大約10%的患者做過心臟移植手術後,性格會發生輕微改變,反應也不相同。有的人的性格會變得抑鬱內向,還有的人變得話多、興奮。但是大部分人都屬於「一過性」的改變,過了幾個月就會恢復。

對於換心能改變性格的醫學原理,王主任分析,這是由手術本身的技術成熟程度和患者的認知決定的。因為心臟移植術屬於醫學界難度高、風險大的手術。患者的心臟會出現停止狀態,在心臟復甦的過程中,心臟內部會進入氣泡,從而產生器質性改變。

身體上的器質病變,使得他們在認知方面出現了障礙,也導致性格出現輕微變化。王主任表示,我國上世紀80年代出現類似的病例較多,進入21世紀後,隨著心外科心臟移植技術水 平的提高,醫學界類似的例子反而少了。 有外國醫生稱:

心臟具有記憶功能 在進行器官移植的病人中間,有一些人出現了奇特的變化,據專家介紹,今年6月一位美國專家提出了心臟細胞具有記憶功能的觀點。 今年6月,美國夏威夷大學保羅皮爾森在採訪過150多位進行了心臟和其他器官移植手術的患者後,提出人體細胞同基因**一樣,含有一個人的全部資訊。 我們的性格,過去認為只是儲存在大腦中,其實它很有可能同樣藏身在心臟裡,它同樣在思考、感覺,這種心臟裡的「記憶細胞」,可以在心臟移植過程中轉移到另外一個人身上。

心臟一旦植入別人的身體,便開始指揮新的主人,改變他的性格和習慣。 根據這個觀點,換心手術就面臨著一個嚴肅的倫理問題———那就是換心後,換心的病人僅僅是換了一個心臟,還是換成了另外一個人呢?不同性別年齡和性格的人之間,是否應當進行心臟移植?

「目前全球等待移植器官的病人達近百萬人,而每年實施的手術卻不到3000例,器官的供求比為 1∶100。從這個懸殊的比例來看,醫生和病人似乎都沒有什麼更好的選擇。」一位美國醫生提出由此帶來的不同的倫理和現實問題。

中國專家認為:性格變化與患者心理和藥物有關 對於美國專家提出的心臟記憶觀點,

為什麼有的人會過敏,有的人不會,為什麼有的人會對東西過敏,我對什麼東西都不過敏,我家裡人也幾乎都

天生的敏感肌膚要特別注意使用各種東西,因為敏感肌膚 很挑東西,所以每次可以在耳朵後面試一下會不會過敏,哈哈,這是我的建議 人之所以會出現過敏一般認為是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自身的一個遺傳的素質,這個遺傳的素質就是來自於父母的基因所導致的。我們大家都知道就是孩子的父母雙方,如果有一方患有過敏性疾病的話...

移植心臟會移植記憶嗎?為什麼,心臟有記憶功能嗎?心臟移植會帶記憶嗎?

從目前的科學研究現狀來說,心臟移植術者不會對供體心臟有任何記憶,因為人的情感 記憶中樞在大腦。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如果心臟衰竭的患者,在等待供體心臟期間,用人工心臟來輔助迴圈維持生命過程中,沒有特別的情致改變,通常因為血壓 器官灌注改善,人的精神狀態反而會比心衰時要好。說明心臟並不影響人的精神 記憶。但...

為什麼有的人會頻繁換工作,為什麼有的人頻繁換工作?

如果把頻繁換工作的人等同於沒有能力,我覺得這個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較片面的看法,因為在我看來很多人之所以頻繁換工作,主要可能是出於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迷茫,所謂迷茫就是對自己不瞭解,不知道自己適合幹什麼,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每幹一份工作都是在嘗試摸索著,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也不是非常清晰自己的長遠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