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到了明時,從明太祖洪武至明神宗萬曆,經過先後20次大規模的修建,以犧牲累計約200萬—300萬人為代價在累計200年時間內築成了一條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山海關,全長6350公里的長城。這也是現在所見到的大部份長城。
山西、河北的內、外長城位於山西、河北的外長城,基本上和漠南蒙古的省界吻合,是中晚明北疆的國界。明前期,為了對抗北元和隨後**的韃靼和瓦剌,明軍多番出擊,同時也沿前線修築長城。城身的重要地段都以夯土外包條石,置敵臺、堡壘、關隘以作守備,同時,沿邊建立長期世襲服軍役的衛所制度,使他們世世代代守衛邊疆。
明太宗永樂十九年(2023年)遷都北京後,多位明帝為保護自身和維護邊境安定的安全,又沿太行山在山西、河北一段加建內長城作為第二道防線。
長城既是農耕民族的防禦前線,也是向遊牧民族發動反擊的前進基地。長城後側縱深配備機動的軍隊以因應戰事,而長城還不是防禦的最前線,而是攻擊起始線,和交通線,在長城前方部署的觀察哨深入到極遠處,前線在長城以北一千公里。在古代,遊牧騎兵有優良的機動能力和強大的攻擊力,但是對於城垣防禦體系卻無能為力,因此長城的修建的確能夠有效的抵禦北方民族的侵擾。
2樓:l0ve哀
防禦韃靼人,後來是後金
長城最早修建於什麼時期?秦朝時修建長城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3樓:高山流水
戰國時期各國就開始修建長城了,秦始皇不過是把各國的長城連在一塊,所以稱秦長城。目的是為了防範胡人南下,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侵略,鞏固秦王朝的統治。
4樓:蘇幕遮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抵擋外族入侵,就修築了烽火臺,並用城牆連線起來,形成了最早的長城。秦朝修築長城的主要目的是抵擋外族入侵。
5樓:阿爾巴特羅斯號
戰國時期,北方諸侯為防
範匈奴人的連年侵襲修築長城,秦滅六國後,把各國的長城連起來,形成今天“萬里長城”的雛形,後經過各朝的修繕,明朝達到最長,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清軍入關後,由於滿蒙和親政策,外加滿清統治者對蒙古各部的離間,又拉又打,長城的軍事作用才逐漸淡化!
6樓:匿名使用者
據我所知在秦朝之前各國均有長城修築,秦國統一六國後正式修築了長城,也就是延續至今的長城,期間經過了歷朝歷代的修建,當時修長城的目的主要還是出於防禦!!!
7樓:海底捉粽子
春秋戰國時期,秦朝只是把各國長城連了起來,為了抵禦少數民族,有利也有弊
秦朝和明朝 修築長城的目的分別是?
8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時為了抵禦匈奴的威脅。
明朝重修長城是為了防禦北元。
9樓:魯迪
秦:抵禦匈奴。明:抵禦蒙古(瓦剌和韃靼)
10樓:白小娘
秦:抵禦匈奴。
明:防止關外少數民族的入侵,比如後來清朝的滿族。
11樓:魏之風
秦朝是抵禦匈奴,明朝是抵禦蒙古。
12樓:匿名使用者
前者為防禦北方的匈奴,後者為防禦背面的韃靼
13樓:北辰星主7區
秦朝是抗擊匈奴入侵
明朝是抗擊北方遊牧民族:瓦剌,噠噠入侵
14樓:匿名使用者
秦:抵禦匈奴
明:抵禦北方少數遊牧民族
15樓:匿名使用者
秦:北擊匈奴修長城
明:是阻止北方遊牧民族南下
16樓:sunny不再荊棘
秦,抵禦匈奴。明,抵禦蒙古族,韃靼和瓦剌。
17樓:混世小栩
主要的作用就是兩個字“防止”
唐代立法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一 隋朝滅亡後,唐朝的帝王承襲了隋朝傳下來的人才選拔制度,並做了進一步的完善。由此,科舉制度科舉考試製度逐漸完備起來。在唐代,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二 根本目的 1 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更有效地由地方世族與地方長官手裡集中於 加強了 集權,滿足...
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學習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我也是一名學生,對我來說,學習時而像蜜糖一般,時而卻是令人煩躁的負擔。我有時也會像你一樣的煩惱 我為什麼要學習?現在,你我坐在這裡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我學習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更好的前程,不是為了孝敬父母,也不是為了報效國家,而是全面健康個性的發展自身。因為前程不需要你考慮,父母只喜愛你的心意...
什麼是退火?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退火即退火處理 annealing 主要是指將材料曝露於高溫一段很長時間後,然後再慢慢冷卻的熱處理製程。主要目的是釋放應力 增加材料延展性和韌性 產生特殊顯微結構等。目的 改善或消除鋼鐵在鑄造 鍛壓 軋製和焊接過程中所造成的各種組織缺陷以及殘餘應力,防止工件變形 開裂 軟化工件以便進行切削加工 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