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是什麼,菩提的含義是什麼?

2021-09-05 23:01:37 字數 5207 閱讀 9081

1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一詞為古印度語(即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在英語裡,「菩提樹」一詞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寬巨集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惡,覺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類學中,菩提樹的拉丁學名為ficus religosa,有神聖宗教之意。

據《大唐西域記》佛陀成道後,在菩提樹下踱步七日,異花隨跡,放異光明。為報樹恩,目不暫舍,故此瞻望。這時有五百青雀飛來,繞菩薩三匝而去,十分殊勝,人天歡喜。

為此,信眾們常常帶著鮮花等物品來供養佛陀。佛陀常常外出說法,信眾有時遇不上世尊,他們很掃興。後來阿難陀把這件事告訴佛陀,佛陀對阿難說:

「世間有三種器物應受禮拜——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樹。禮拜菩提樹吧,這和禮拜如來功德一樣大,因為它幫助我圓正佛果。」留學佛子釋本性說:

「佛門中,菩提樹是聖樹。因為,佛陀是在菩提樹下成道的,見菩提樹如見佛。因此,禮拜菩提樹蔚然成風,流傳至今」。

菩提的含義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是梵語(bodh)的音譯,意譯是覺、智。廣義而言,菩提就是斷絕煩惱,因此,佛、緣覺、聲聞在各自境界上所證得的覺智都可以稱為菩提。而在這三種菩提中,佛的菩提是最圓滿最究竟的,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為無上正等正覺。

傳說佛祖是在菩提樹下面頓悟成佛,所以它也就成為了智慧的象徵。在不少的古剎裡面依然能夠見到非常古老的菩提樹,一方面是表達的佛祖的尊敬,另一方面也是參禪者對修為的一種願望。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菩提樹則有吉祥的寓意。在中國,佛教的影響力是十分巨大的,即便不是嚴格的佛家**或者居室,一般人也會經常去附近的寺廟裡許願禮佛,希望能夠得到佛祖的保佑,讓自己以及家人可以平平安安。因此在家裡種植一棵菩提樹,也有同樣的目的。

擴充套件資料:

各種經典對菩提的解釋:

1、《佛學常見辭彙》對菩提的解釋

菩提,華譯為「覺」,是指能覺知法性的智慧說的,也就是斷盡煩惱的人的大智慧。舊譯為道,是通往真理的道路的意思。

2、《唯識名詞白話新解》對菩提的解釋

菩提,梵語bodhi,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的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的覺智。

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大智度論》卷四曰:「菩提名諸佛道」。卷四十四曰:「菩提,秦言無上智慧。」這是照見法性——真如的最高真理的智慧。

3、《佛學大辭典》對菩提的解釋

菩提,(術語)bodhi,舊譯為道,新譯為覺。道者通義,覺者覺悟之義。然所通所覺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斷煩惱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為之諸法,斷所知障而知諸法之一切種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於此二者,故謂之大菩提。

智度論四曰:「菩提名諸佛道。」同四十四曰:

「菩提,秦言無上智慧。」注維摩經曰:「肇曰:

道之極者,稱曰菩提,秦無言以譯之。菩提者,蓋是正覺無相之真智乎。」止觀一曰:

「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稱道。」

3樓:0914菜菜

跟愛情沒有關係,是佛教詞語,「菩提」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盤的程度。【菩提】《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舊譯為道,新譯為覺。道者通義,覺者覺悟之義。

4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出自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悟道的歷史故事,也有象徵覺悟的意思。

「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語,譯成漢文的意義為「覺」,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發菩提心,就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簡稱「菩提心」,或雲「大乘心」,或雲「普賢心」,再簡雲「發心」。也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

簡單一句話就是要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

《華嚴經》中說∶「菩提心者,則為一切諸佛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則為良田,長養眾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則為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則為淨水,洗濯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則為大風,一切世間無障礙故。菩提心者,則為盛火,能燒一切邪見愛故。

菩提心者,則為淨日,普照一切眾生類故。菩提心者,則為明月,諸白淨法悉圓滿故。」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願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薩學之所依。

在佛法的修學中,大乘菩薩最初必須發起大菩提心,諸佛菩薩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來成就。佛法中一切法門的修學都是建立在發菩提心的基礎上,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離開菩提心,一切法門所講的正見都是為菩提心服務。只有發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見會才有著落處。

離開菩提心,佛法的修學就會變得空洞和抽象。不論哪一部經典都立足於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薩的修行都是以發菩提心為開始,不同的只在於願力的體現。如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十二大願,觀世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諸大願等等,諸佛菩薩的願力都是菩提心的體現。

發菩提心、走菩薩路、學佛做人、利益眾生。這就是學佛人走的路。

重點哦!!!菩提跟愛情沒有什麼關係,只能說跟人的「情」有關係,但不是愛情。

5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一詞為古印度語(即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盤之智慧。

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有關佛之菩提,據大智度論卷五十三載,有五種:

(一)發心菩提,謂十信菩薩發心求菩提,其心則為至菩提果之因。

(二)伏心菩提,謂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階位之菩薩行諸波羅蜜,制伏煩惱,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謂登地菩薩了悟諸法實相畢竟清淨,即所謂般若波羅蜜相。

(四)出到菩提,謂第八不動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雲地等三階位之菩薩,於般若波羅蜜中得方便力,亦不執著般若波羅蜜,滅除繫縛之煩惱,出離三界,到薩婆若(一切智),故稱出到菩提。

(五)無上菩提,謂等覺妙覺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覺智。

以上合稱五種菩提。又法華經論卷下於佛之法、報、應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報佛菩提(報身菩提)與應佛菩提(應身菩提)等三種菩提。

大乘義章卷十八區分無上菩提為方便菩提與性淨菩提兩種。此外,三菩提亦為天台宗之十種三法之一,即:

(一)實相菩提,又作無上菩提。悟實相理之真性菩提。

(二)實智菩提,又作清淨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

(三)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悟自在教化眾生之作用。

上之三者與法身、般若、解脫三德無別。

據往生淨土論載,遠離:(一)執著自我,(二)不欲令一切眾生得安穩,(三)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種與菩提門相違之法。稱為三遠離心或三種離菩提障。

同書又列舉三清淨心:(一)不為自己求安樂(無染清淨心),(二)除眾生苦而令其安樂(安清淨心),(三)令眾生赴菩提而予其永遠之樂(樂清淨心)。是為三種隨順菩提門法之心。

以上皆須依賴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門始可令遠離或生起。

又求無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稱作菩提薩埵,略稱菩薩。求無上菩提之心,稱作無上菩提心、無上道意或菩提心。順趣菩提三十七種之行品,稱菩提分法。

佛成道之處所,稱為菩提道場、菩提場,其道場樹稱菩提樹。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稱為增上菩提。結講唸佛,廣祈眾生增進佛道,稱為菩提講。

檀那所屬之寺院,稱為菩提寺、菩提所。

菩提的意思是什麼?

佛家講:菩提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是梵語音譯,是覺悟、智慧、知識、道路的意思,廣義講是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盤的智慧。因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證道,菩提即為覺悟,成就佛果之意。

7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 即成就佛果之義

佛經中「菩提」是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菠蘿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垛,依般若菠蘿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三世諸佛,以般若菠蘿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妙三菩提,故知般若菠蘿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菠蘿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菩提」一詞為古印度語(即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在英語裡,「菩提樹」一詞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寬巨集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惡,覺悟真理之意。

佛經是對佛教經典的一種簡略說法。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漢文佛教經典總稱為「大藏經」,包括印度和中國的佛教主要著述在內。

廣義的佛經

廣義的佛經總稱「三藏」,包括:

◎經藏:梵文sū-tra-pitaka的意譯,音意合譯為「素袒纜藏」,指釋迦牟尼諸**所傳述的釋迦在世時的說教,以及其後佛教徒稱為釋迦牟尼言行的著作。

◎律藏:梵文vinaya-pitaka的意譯,音意合譯為「毗奈耶藏」,記載佛教僧侶的戒律及佛寺的一般清規。

◎論藏:梵文abhidharma-pitaka的意譯,音意合譯為「阿毗達磨藏」,是對佛教教義的解說。

狹義的佛經

狹義的佛經專指經藏。

9樓:匿名使用者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譯音,意譯為「無上正等正覺」。意即:能覺知一切「真理」,並能如實了知一切事物,從而達到無所不知的一種智慧,是佛之覺行圓滿的無上智慧。

《大智度論》言:「惟佛一人智慧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乘菩薩行的全部內容就在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梵語anuttara-samyak-sam!bodhi,巴利語 anuttara-samma^sambodhi 之音譯。略稱阿耨三菩提、阿耨菩提。

意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覺、無上正真道、無上正遍知。『阿耨多羅』意譯為『無上』,『三藐三菩提』意譯為『正遍知』。乃佛陀所覺悟之智慧;含有平等、圓滿之意。

以其所悟之道為至高,故稱無上;以其道周遍而無所不包,故稱正遍知。大乘菩薩行之全部內容,即在成就此種覺悟。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譯為『無上正真道意』

菩提是什麼意思,菩提代表什麼意思?

菩提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譯覺 智 知,舊譯又翻為道。意思是覺悟 智慧 大徹大悟 明心見性。菩提共有三種 聲聞菩提 緣覺菩提 佛菩提。後者 佛之菩提 是最高的覺悟和智慧。聲聞菩提,就是如實觀行 五蘊空 十八界空 而斷除 我見 不以意識心我為真常不壞。確認這個 我 的虛妄性。因而能夠無我,乃至能滅...

佛螺菩提,它會火過金剛菩提嗎,佛螺菩提是什麼植物

實話講佛螺菩提從盤玩價值和稀有程度,比金剛菩提要好太多,但是金剛菩提進入市場早,普及率高,賣金剛菩提的商家非常多,大夥都指著金剛菩提吃飯。佛螺菩提菩提量太少,拿不到貨,在火起來的時候一度影響到金剛菩提的銷售,所以說金剛菩提的商家一直都是憎恨打壓佛螺菩提的。為此尼泊爾 印尼商人從澳洲購入廉價的種植園刀...

菩提心怎麼解釋,菩提心是什麼意思

云何是五種菩提?答曰 一者 柔順忍 二者 無生忍及三種菩提 於三菩提中,過二而住第三菩提。復有五菩提 一者 名發心菩提,於無量生死中發心,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為菩提,此因中說果 二者 名伏心菩提,折諸煩惱,降伏其心,行諸波羅蜜 三者 名明心菩提,觀三世諸法本末總相 別相,分別籌量,得諸法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