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朝月評論圈兒
嫡長子繼承製度在清朝被廢除。嫡長子繼承製度在古代有以下幾層意思。
一、正妻所生兒子中,由老大繼承。如果老大死了,老大的兒子繼承。明朝的朱元璋就是這樣做的,老大朱標死後,朱元璋就把皇位讓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二、正妻所生兒子中,如果老大沒有兒子,老大又死了。那麼,就在正妻所生兒子中按年齡順序依次尋找繼承人。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皇后的三個兒子,老大李承乾、老二李泰、老三李治。
李承乾被廢后,李世民想把太子之位給老二李泰,後來因為害怕李泰做了皇帝后,殺害其他兄弟。才找了性格相對溫和的李治當太子。這三個人都是嫡子。
三、正妻所生兒子如果不是老大,那麼,也是由正妻所生兒子繼位,因為他是嫡子。漢朝高祖劉邦的正妻是呂后,嫡子是漢惠帝劉盈。但是,劉盈比不是老大。
老大是劉邦跟一個曹姓女子所生的兒子,名叫劉肥,後來被劉邦封為齊王的那個。但是,因為劉盈是嫡子,也就是正妻所生的兒子。自然而然的就是太子人選。
嫡長子繼承製度在雍正年間被廢除,改為祕密建儲制度。康熙時期,皇后所生兒子老二胤礽是太子,也就是那個被兩立兩廢的太子,他就是嫡子。
後來雍正做了皇帝后,為了避免皇子再發生爭奪皇位的事情。就廢除了嫡子繼承製度(不過也沒有徹底廢除,整個封建王朝都沒有徹底廢除。主要還是在皇后的兒子中尋找繼承人),建立了祕密建儲制度。
也就是由皇帝把太子人選放在皇宮正大光明匾的後面。皇帝死後,由大臣把詔書拿出來宣讀皇帝確定的繼承人。
清朝的很多皇帝大部分都不是皇后所生,也並非嫡子,更非嫡長子,就跟這種祕密建儲制度有關係。從而減少了皇子之間爭奪皇位的事情,清朝歷朝皇帝很少有昏君,大都勤政,跟這種制度也有一定的關係。
祕密建儲制度的好處,在王桐齡所著《中國通史》中有提及,可以參考一下。
2樓:earth流氓老太
黃帝?皇帝。
可以說,在理論觀念上從來沒有廢除過,只不過在實際操上作往往都廢除了。
3樓:逍遙散逸生
清朝有立下了立賢不立長的傳統,雍正皇帝就是康熙的四兒子。之前的太子是康熙的二兒子。
4樓:諸像非像
自有皇帝起,我國執行都是立長不立賢的嫡長子繼承的。只不過許多皇帝不是嫡長子的身份卻即了位。比如秦二世胡亥、隋煬帝楊廣。
當皇帝寵幸的新妃子生產皇子之後,有很大機會超越嫡長子獲得皇位繼承權。因此要說廢除嫡長子繼承應該說是辛亥革命廢除了皇帝之後了。
5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中國有史以來就沒有這個制度,最多隻能算是個習慣而已,我從來不噴人,但樓上的實在是太瞎扯了。不管你翻開哪個史立嫡立長都有談及,但都不會是那一朝的制度,而是士大夫和皇族(或王族)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的一種手段,實際實行或實行成功的並不多見,哪朝哪代都一樣。
6樓:
真正意義上的廢除是從唐太宗李世民開始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自己以老三的身份繼位,然後開始立賢不立長的制度。
清朝世子,長子制度,清朝為什麼不是嫡長子繼承製?清朝繼承製制度是怎樣的?
關於惠如春風所言作下解釋 皇三子胤祉之子弘晟被封為世子,封子弘晟為世子,班俸視貝子。皇五子胤祺之子弘升為世子,不要短章取義。請問弘晟和弘升繼承親王爵位了嗎?要知道世子地位要遠高於郡王,等他們襲爵郡王,不就是降級了。注意這句話 封子弘晟為世子,班俸視貝子。明白了吧!弘晟實際上是個貝子,只是給個世子這樣...
在皇位繼承人問題上,漢人王朝是嫡長子繼承製,那元朝是什麼制度呢
所謂的皇位繼承,從來不存在所謂的 制度 除了三皇五帝時代,到夏朝開始一直到末代皇朝清,都是子承父業。但是元朝是個由蒙古族建立的國家,選擇繼承人制度非常不完善。按照慣例,大汗死後,繼位者必須經過宗親 貴戚和勳臣參加的庫裡臺推舉,大汗與臣屬各自宣誓之後,才能栓正式繼位,合法的行使汗權。但是蒙古還有一項少...
不是嫡長子,為什麼漢武帝可以繼承皇位?
漢武帝雖然不是嫡長子,當時他娶了自己姑姑的女兒阿嬌,自己的姑姑館陶公主是當時皇上身邊的大紅人,館陶公主在當時皇上的耳邊為劉徹說了幾句話,因此劉徹就當上了漢武帝。因為漢武帝有一個聰明的媽媽,他媽媽知道竇太后還有館陶公主她們的力量,藉助他們的力量把自己的兒子推上了皇位。什麼水平,漢景帝就兩個皇后,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