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但是,革命的勝利果實又被袁世凱竊去。袁世凱登上大**寶座後,又企圖復辟帝制,自己當皇帝。
一些迎合他的人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張羅,終於實現了"帝制"。於是頒佈天下改元,也像過去的皇帝那樣,制定一個年號,決定使用"洪憲"。他下詔要求全國各地的官府檔案,報紙刊物,在記年上一律使用"洪憲元年"字樣,否則按情論罪。
上海《申報》主持人史量才十分反對復辟帝制,心裡很不服氣,但又不得不勉強依從。這位報界大王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有了主意。他叫排字工人找個與"憲"字相似字的,排在"洪"字的後面搪塞過去。
結果,第二天的《申報》上赫然出現了"洪害元年"字樣。當日的《申報》一下子成了搶手貨,因為它說出了人民的心裡話。
2樓:情傷落伍
hjghvjh鐧懼害鍦板浘
3樓:月御望舒
資訊管理是人類為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資訊資源,以現代資訊科技為手段,對資訊資源進行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社會活動。簡單地說,資訊管理就是人對資訊資源和資訊活動的管理。對於上述定義,我們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
1.資訊管理的物件是資訊資源和資訊活動
(1)資訊資源
它是資訊生產者、資訊、資訊科技的有機體。資訊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控制資訊流向,實現資訊的效用與價值。但是,資訊並不都是資源,要使其成為資源並實現其效用和價值,就必須藉助「人」的智力和資訊科技等手段。
因此,「人」是控制資訊資源、協調資訊活動的主體,是主體要素,而資訊的收集、儲存、傳遞、處理和利用等資訊活動過程都離不開資訊科技的支援。沒有資訊科技的強有力作用,要實現有效的資訊管理是不可能的。由於資訊活動本質上是為了生產、傳遞和利用資訊資源,資訊資源是資訊活動的物件與結果之一。
資訊生產者、資訊、資訊科技三個要素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資訊資源,是構成任何一個資訊系統的基本要素,是資訊管理的研究物件之一。
(2)資訊活動
是指人類社會圍繞資訊資源的形成、傳遞和利用而開展的管理活動與服務活動。資訊資源的形成階段以資訊的產生、記錄、收集、傳遞、儲存、處理等活動為特徵,目的是形成可以利用的資訊資源。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階段以資訊資源的傳遞、檢索、分析、選擇、吸收、評價、利用等活動為特徵,目的是實現資訊資源的價值,達到資訊管理的目的。
單純地對資訊資源進行管理而忽略與資訊資源緊密聯絡的資訊活動,資訊管理的研究物件是不全面的。
2.資訊管理是管理活動的一種
管理活動的基本職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仍然是資訊管理活動的基本職能,只不過資訊管理的基本職能更有針對性。
3.資訊管理是一種社會規模的活動
它反映了資訊管理活動的普遍性和社會性。它是涉及廣泛的社會個體、群體、國家參與的普遍性的資訊獲取、控制和利用活動。
資訊產品管理(微觀):資訊採集、整序、分析,資訊產品的流通
資訊系統管理(中觀):設計、實施與評價,安全管理,資訊資源配置等
資訊產業管理(巨集觀):產業結構和測試,資訊服務業的機制與管理模式,產業政策和資訊立法,社會資訊化
4樓:可秀越
遠在周代我國就有了烽火傳遞資訊的方法,烽火作為一種原始的聲光通訊手段,服務於古代軍事戰爭。從邊境到國都以及邊防線上,每隔一定距離就築起一座烽火臺。內儲柴草,當敵人入侵時,便一個接一個地點燃起烽火報警,各路諸侯見到烽火,馬上派兵相助,抵抗敵人。
西周時期,為了防備敵人入侵,採用「烽隧」作為邊防告急的聯絡訊號。在古史書《周禮》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在各國從邊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離,築起一座烽火臺,接連不斷,臺上有桔槔,桔槔頭上有裝著柴草的籠子,敵人入侵時,烽火臺一個接一個地燃放煙火傳遞警報。每逢夜間預警,守臺人點燃籠中柴草並把它舉高,靠火光給領檯傳遞資訊,稱為「烽」,白天預警則點燃臺上積存的薪草,以煙示急,稱為「燧」。
古人為了使煙直而不彎,以便遠遠就能望見,還常以狼糞代替薪草,所以又別稱狼煙。周朝規定:天子舉烽燧各地諸侯必須馬上帶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敵人。
由此可見,烽燧制度的實施,意味著早在周時就已出現了龐大而又完善的軍事資訊聯絡網路。
5樓:在乎害怕失去
郵局的出現
一般認為,郵局是波斯王居魯士大帝創立的。居魯士統治著一個疆土廣袤的大帝國,由使者傳遞書信和資訊已經不能適應帝國的需要。為此,他建立了一個由許多驛站組成的郵遞行政部門,這便是最早的郵局。
這些驛站間隔一定的距離,負責照料每日跑完一站路的驛馬。
中國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郵政制度,到唐代基本完善。元朝還整頓了連線東西方的驛站傳遞制度。
公元前31年,羅馬人在奧古斯都統治時期,仿照這樣的機構,建立了公共驛站。站裡備有喂足草料的驛馬和供過往**住宿的客房。
在中世紀,羅馬式郵局已經消失,修道院遍佈歐洲。修道院之間的通訊通過使用稱為撀尥祭瓟的羊皮紙捲進行。第一個修道院在紙捲上寫上他們的傳言,送達的各修道院再加上他們的傳言,從而使紙卷越來越長。
例如,傳送聖•維落爾修道院院長死訊的紙卷長達9.5米,寬0.25米。
人們稱之為修士郵局。
大清郵局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1862-2023年),是清代上海地區十三家主要的通郵站之一。經歷了民營的信局-外國郵局-文報局-海關郵政-大清郵政等不同階段。他是目前華東地區唯一留存的清朝郵局遺址,也是近代中國郵政歷史的縮影。
2023年(清光緒四年),煙臺「華洋書信館」在周村設立分館,是為淄博地區大清郵政機構的前身。2023年底,周村大清郵局開辦。2023年,博山二等大清郵局設立,附設八陡、西冶街2處代辦所,並設信櫃5處,有村鎮信差2人,另有通沂水、王莊信差2人,通萊蕪、泰安信差4人。
2023年,臨淄西關廣順號、衛生堂藥店設郵政代辦處。翌年,桓臺設三等郵局,張店、索鎮設分局。張店大清郵政分局設在原張店街裡東四街,為商家代辦,辦理信件和匯兌業務。
時周村、淄川、新城(桓臺)索鎮、張店等局隸屬濟南總局,博山、臨淄、金嶺、淄河等局隸屬青州總局。
辛亥革命以後,「大清郵局」改稱「中華郵局」。郵局內部設郵務員、郵務佐、郵差、局役 四級。原張店大清郵政分局,遷至南北街。
2023年1月,臨淄中華郵局在臨淄城建立,始為三等郵局,翌年10月升為二等郵局,鄉間設辛店、淄河店、孫婁店、西古城4處分櫃。2023年8月設立桓臺縣郵局(三等局)、張店郵局(三等局,後升為二等)、周村郵局(二等局)、博山郵局(二等局)。桓臺縣郵局在北石橋、曹村扒頭橋設信櫃,屬商家代辦。
2023年,博山郵局增設村鎮巡外郵差2人,分南北2路,3日巡行一週。西河、源泉、 八陡、夏莊、邢家莊均設信櫃。
2023年,張店中華郵局改為二等二級局,租用民房3間,經營匯票、保價信、平信。南 定亦設郵政局。
2023年,張店郵局遷至原張店二馬路(今西一路),並增設包裹郵寄等業務。同時在福勝裡、衛固設定信箱,馬尚、衛固分別設立郵寄代辦所,辦理小額匯兌業務。
2023年,辛店分櫃升為辛店郵局。
2023年,鐵山、衛固、石橋設郵政代辦所,後改為郵務所,辦理小額匯兌業務。
2023年,張店、南定均為二等乙級郵局。張店郵局配有局長1人,郵務值2人,信差3 人,苦力4人。昌城、馬尚亦設有郵政代辦所。
2023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中華郵局」即被戰時郵局接收。
現代和古代資訊傳遞方式的故事! 10
6樓:如夢如幻丨丶
1、現代資訊傳遞方式故事
燈塔燈塔起源於古埃及的訊號烽火。世界上最早的燈塔建於公元前7世紀,位於達尼爾海峽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鐘樓矗立著。那時人們在燈塔裡燃燒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國王託來美二世菲萊戴爾夫之命在埃及亞歷山大城對面的法羅斯島上修築燈塔,高達85米,日夜燃燒木材,以火焰和煙柱作為助航的標誌。
法羅斯燈塔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2023年毀於**。9世紀初,法國在吉倫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燈塔,至今已兩次重建,現存的建於2023年。
在古老的燈塔中,義大利的萊戈恩燈塔至今仍在使用。這座燈塔是建於2023年,用石頭砌成,高50米。美國第一座燈塔是建於2023年的波士頓燈塔。
此後,2023年建成透鏡燈塔,2023年建成電力燈塔,2023年首次用沉箱法在軟地基上建造燈塔,2023年落成第一座氣體閃光燈塔。2023年,全世界僅有燈塔1570座,2023年增到9400座。到2023年初,包括其他發光航標在內,燈塔總數已超過55000座。
2、古代資訊傳遞故事
鴻雁傳書
「鴻雁傳書」的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
據載,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單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單于便將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區牧羊。19年後,漢昭帝繼位,漢凶和好,結為姻親。
漢朝使節來凶,要求放蘇武回去,但單于不肯,卻又說不出口,便謊稱蘇武已經死去。
後來,漢昭帝又派使節到匈奴,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並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過禁卒的幫助,在一天晚上祕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使,並想出一計,讓漢使對單于講:「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一隻大雁,足上繫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著蘇武沒死,而是在一個大澤中。」
漢使聽後非常高興,就按照常惠的話來責備單于。單于聽後大為驚奇,卻又無法抵賴,只好把蘇武放回。
7樓:匿名使用者
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
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併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裡,再快要日行300裡,最快要求日馳500裡;步行人員日行50裡;逆水行船時,河行40裡,江行50裡,其它60裡;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裡。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裡他把驛騎比做流星。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訊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裡。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訊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繫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
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另外還有鐘鼓、煙火、鴿子、旗語、狼煙等方式傳遞資訊參考文獻:其他文獻質料
關於遠古 古代 近代 現代,以及當代的資訊傳遞方法及缺點要列
時代資訊傳遞的方式 評 價遠古 口耳相傳或藉助器物 傳遞速度慢 不精確 古代靠驛差長途跋涉 傳遞速度慢 資訊形式單一 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郵政系統 速度相對快一些 距離遠相對就慢 且費用高 現代電報 速度快 資訊單一文字 當代計算機網路 資訊量大 多樣化,速度極快 不受地域阻隔 根據相關資訊傳遞的記載...
近代傳遞資訊的方式優缺點,古代,近代和現代的傳遞方式,優缺點和傳遞效果
近代資訊傳遞的方式,有很多種,而且越到現代越變得簡單了。其優點是 方便 快捷 高效 無誤 其缺點是 缺乏人情味 人變懶了 文學水平下降 書法能力下降 用鴿,優點快,安全.用人,優點安全.古代,近代和現代的傳遞方式,優缺點和傳遞效果 5 古代,烽火,飛鴿傳書 優點,準確 缺點,速度慢 傳遞效果,雖慢,...
古代傳遞資訊的小故事有哪些
古代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 驛使 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