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詬湊謨琅
最高任職過宰相一職,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幷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貶為彭澤縣令。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復,並於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
狄仁傑復位宰相: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領孫萬榮作亂,攻陷冀州,一時間河北震動。武則天為了穩定局勢,起用狄仁傑為魏州刺史。
當時,前任刺史為了抵禦契丹,盡趨百姓入城,繕修守城器具。但狄仁傑到任後,卻讓百姓返田耕作。孫萬榮聞聽狄仁傑被起復,不戰而退。
魏州百姓爭相立碑頌德。不久,狄仁傑調任幽州都督,獲賜紫袍、龜帶。武則天還在紫袍上題寫了十二個金字,以表彰狄仁傑的忠誠。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傑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授銀青光祿大夫。當時,朝廷徵發百姓戍守安西四鎮,以致怨聲載道。狄仁傑為此上表勸諫,又建議廢除安東都護府,復立高氏為高句麗君主,暫停江南糧草運輸,撫慰河北百姓。
他的建議雖未被朝廷採納,但卻得到了有識之士的贊同。不久,狄仁傑又**納言之職,兼任右肅政臺御史大夫。
聖曆元年(698年),突厥南下騷擾河北,劫掠百姓萬餘人。武則天任命狄仁傑為河北道行軍元帥,征討突厥,並許以便宜行事之權。突厥軍殺盡俘虜,由五回道(在今河北易縣西)退回漠北。
狄仁傑率十萬大軍追擊,但未能追上,只得退回河北。
武則天又任命狄仁傑為河北道安撫大使,讓他安撫河北。當時,河北百姓多被突厥脅從,在突厥退軍後害怕受到牽連,紛紛逃匿。狄仁傑奏明皇帝,赦免河北諸州百姓,使他們回鄉生產。
2樓:匿名使用者
他在武則天成立的周朝裡當宰相。
3樓:超級烈火站神
估計99.999999%,是丞相。
4樓:匿名使用者
狄仁傑(607-700年)生於隋大業三年(607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唐代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懷英。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
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幷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
又是一個看《神探狄仁傑》滴~!故事肯定都是編劇編的.但該片中的背景應是狄任宰相之時.
參考資料
狄仁傑是什麼官?正幾品?
5樓:
初任大理丞 改任侍御史- 都屬從六品下
後歷任寧州、豫州刺史 正四品下 冬官(工部)侍郎 地官(戶部)侍郎-正四品上
中間被貶為復州(今湖北沔陽西南)刺史,入為洛州司馬。
691年回京任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開始了他短暫的第一次宰相生涯-同三品
長壽二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結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大臣謀反 後被貶為彭澤令-正七品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十月 武則天起用狄仁傑為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刺史 而後升任幽州都督-從三品
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傑被武則天招回朝中,官拜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恢復了宰相職務-從三品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升為內史(中書令)-正三品
武則天時,只有中書令和侍中為真宰相
因為唐朝一二品都為虛銜 正三品中書令為三省長官 已屬極品!
6樓:狄景輝
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年),狄仁傑升任大理丞
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
是年.狄仁傑升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撫使。
垂拱四年(688年),狄仁傑出任豫州刺史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被任命為地官(戶部)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開始了他短暫的第一次宰相生涯。
長壽二年(693年)正月.狄仁傑被貶為彭澤令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十月,狄仁傑為與冀州相鄰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刺史。
神功元年(697年)十月,官拜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恢復了宰相職務,成為輔佐武則天掌握國家大權的左右手。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升為內史(中書令)。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悽慟,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諡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樑國公。
7樓:滄海孤豔
狄仁傑在武則天的大周后期已經不能用官職來體現他的作用了,因為武則天都稱他為「國老」,上朝也可以坐在那裡,如果不是狄仁傑的作用,武則天可能根本就不會還政於李姓。
狄仁傑的最大官職,是幾品
8樓:烹茶聽雨小滿
狄仁傑的最大官職是身為宰相時的官銜為正三品。
狄仁傑是唐朝時期最具傳奇色彩的政治家,他公正嚴明、斷案如神,同時也是清廉不阿、整肅朝綱的一朝宰相。宰相的職位相當於現代的總理,輔佐皇帝處理國家大事,可身為宰相的狄仁傑官銜卻只是正三品。
唐代正一品大官是三師與三公,即太師、太傅、太保與太尉、司空、司徒。從一品是指太子的三師,這一品級上的官只是一種很高的虛銜,並且不常設,而且每一朝被授的人員一但死亡或缺職後不再補充。所以這一品級的官職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只能表示被授人員地位的尊榮罷了。
正二品的官位武則天時期以前,只有尚書令。唐太宗李世民在當皇帝之前就當過尚書令,並且是從尚書令的位置上當了皇帝,所以後來的臣子擔心犯了忌諱,誰也不敢擔當這個官職,因此唐代尚書令這個官職一直空缺。尚書省是唐代最高行政機關,尚書令無人剛當,順理成章尚書令的佐官左右尚書僕射就成了尚書省的實際長官,官職是從二品。
由於各種複雜的原因唐代後期尚書省的權利被不斷削弱,加上僕射常常被排擠出宰相行列,因此僕射漸漸也成了虛職。
所以,狄仁傑雖然是三品官,但卻是宰相,也是最大的文官。
9樓:匿名使用者
神探狄仁傑中的狄仁傑是宰相但為何卻官居三品?敢問當時的一品二品大員是誰呢?印象中宰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最起碼也是正一品大官,怎麼會是僅僅是正三品呢?
這需要說一下唐朝的官制。
唐代官階分為九品,有職官,勳官與爵官之分。通俗的說,職官是實際官職,代表手中掌握多大的行政權利。如尚書令、尚書、中書令、侍中等;爵官則表示地位比如親王、郡王、國公、縣公等;勳官則用來表彰軍功或用來封有功人員的後人,如上柱國、柱國、開府儀同三司等。
唐代的官、階、爵、勳等官非常複雜,我們知道清代官職主要是九品十八級,而唐從四品以後又有上下之分,一共有三十級。論述起來相當複雜,因此不多說了。
簡單地說,唐代正一品大官是三師與三公,即太師、太傅、太保與太尉、司空、司徒。從一品是指太子的三師,這一品級上的官只是一種很高的虛銜,一般無實際執掌,並且不常設。換句話說只是在合適的時機,授給合適的人,而且每一朝被授的人員一但死亡或缺職後不再補充。
所以這一品級的官職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只能表示被授人員地位的尊榮罷了。與此對應的爵位是親王與郡王,勳官則無。
正二品的官位在唐初(至少在武則天時代前),只有尚書令,但這裡需要說明一下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當皇帝之前就當過尚書令,他從尚書令的位置上當了皇帝,所以後來的臣子誰也不敢擔當這個官職。因此唐代尚書令這個官職一直空缺,印象中只有郭子儀曾被授予這個官職,但他還不敢接受。所以尚書令這個官有官名而無官職,而尚書令的佐官左右尚書僕射就成了尚書省的實際長官,他們的官職是從二品。
尚書省是唐代最高行政機關,相當於現在的***。
唐代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中的其他兩省是門下省與中書省。中書省的長官是中書令(武后時改為鳳台,長官為內史),門下省長官為侍中(武后時改為鸞閣),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侍從皇帝,因此兩省長官與尚書左右僕射在唐初就形成了**的決策機關,自然成了宰相。
後來,由於皇權的進一步發展,為了加強決策機關的實力,將三省長官之外的**吸收進決策機關來,就出現了「同中書門下三品平章事」(所以狄仁傑是同鳳台鸞閣三品平章事)這個官職。平章事就是平章軍國重事,解釋起來就是協助皇帝處理軍國大事,同中書門下三品就是與中書令和門下侍中一樣都是正三品。這個官職在唐以後成了實際的宰相之職。
而僕射雖然是最大的官,但如果不被加上這個官職,也會被排擠出宰相之列,成了虛職。
唐代後期尚書省的權利被不斷削弱,加上僕射常常被排擠出宰相行列,因此僕射雖然官位尊貴(據史料載,僕射上朝,自宰相以下,皆送之),但逐漸象三師與三公一樣,成了虛職。
所以狄仁傑雖然是三品官,但卻是宰相,也是最大的文官了。而王孝傑雖然也是三品,但黨指揮槍,呵呵,誰的官大,應該不需要解釋了吧。
另外一個問題,狄仁傑是欽差大臣、河北道行軍大元帥,王孝傑充其量只是大元帥手下的一名大將,當然得向狄仁傑跪拜了。至於河北道行軍大元帥是幾品官,這俺就不知道了,胡亂猜一下,這個官應該相當於大都護府上將軍,應該是從二品,怎麼說也比孝傑兄大。
10樓:匿名使用者
老狄活著的時候是最高正三品,內史,相當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死了之後正一品,追贈司空,後追封樑國公。後晉還追封狄仁傑為太師,三卿三公狄仁傑都得了,不貴他要是知道後晉追封的太師,肯定不會要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答:狄仁傑,頂峰時期官至唐朝宰相,三品。唐朝的三品相當於宋朝的正一品,和龐太師、王延齡、八賢王官銜平級(宋朝開封府尹包拯是三品「實際包拯是代天巡狩,屬欽差二品」御前帶刀侍衛展昭是四品)。
唐朝等級制度過密,看是三品,實際已經很高的級別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正二品。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升為內史(中書令)。 [內史]:
正二品。內史是鳳閣的最高長官。鳳閣即原來的中書省。
武周時期,朝廷裡的一品官都是虛職,是留給皇親國戚的。
狄仁傑與武則天是什麼關係,歷史上狄仁傑與武則天的真實關係到底是什麼呢?
1 兩人是君臣關係。2 人物簡介 1 狄仁傑 狄仁傑 630年 700年 字懷英,幷州太原 今山西太原 人,唐代 武周政治家。狄仁傑早年考中明經科,歷任汴州判佐 幷州都督府法曹 大理丞 侍御史 度支郎中 寧州刺史 冬官侍郎 文昌右丞 豫州刺史 復州刺史 洛州司馬,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 691年 ...
狄仁傑的官到在現在是個什麼官
狄仁傑當過宰相,相當於現在的總理。狄仁傑 630年 700年 字懷英,幷州太原 今山西太原 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 幷州都督府法曹 大理寺丞 侍御史 度支郎中 寧州刺史 冬官侍郎 文昌右丞 豫州刺史 復州刺史 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
神探狄仁傑第四部的主題曲是什麼,神探狄仁傑主題曲叫什麼
神探狄仁傑第四部的主題曲是 長歌一曲 歌曲 長歌一曲 演唱 騰格爾 作詞 高建民 作曲 程大兆 歌詞 每次聽到你 總是大風起 每次看到你 卻又驚雷起 長煙落日山河壯 你在飄渺雲裡畫裡 你在飄渺雲裡畫裡 長歌一曲 好風好夢好歌 好義氣 長歌一曲 好風好夢好歌 好義氣 長歌一曲 每次想起你 依稀枕邊耳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