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書法中,何為中鋒行筆,中鋒行筆在書法中的意義

2022-01-06 15:34:09 字數 5363 閱讀 1294

1樓:

1。中鋒行筆就是寫字時筆鋒始終在寫出來的筆畫的中間,寫的時候首先要注意筆鋒的位置,然後運筆時筆桿要豎直。

2,其實筆鋒的運用不是絕對的,中鋒寫出來的筆畫比較飽滿,然後筆畫兩邊的粗糙程度一致,比較有力。寫楷書應該是以中鋒行筆為主,但也可加上其他筆鋒的運用。但主要是中鋒,因楷書筆畫平正,要有骨有肉。

轉的時候,手腕動是肯定的,因為行筆的方向都該變了。我個人認為手指也是動的,至少我寫字時是這樣,要對筆鋒進行調整。

3.以顏體為例吧

顏體橫的寫法是先回鋒,然後下按頓筆,然後稍稍提筆,此時筆鋒還是朝左上的,這式就要注意了,因為行筆是朝右偏上,那筆鋒的方向是朝左的,如果筆鋒朝上,就是側鋒了,在提筆的同時手指稍微轉一下筆,從上往下看是逆時針轉,筆鋒就朝左了,然後行筆到右邊再次頓一下,回鋒收筆。

如果是橫折,橫是一樣的,在轉折處,要先頓一下,然後這時手指和前面一樣稍稍轉一下,也是從上往下看是逆時針轉,使得筆鋒朝上,向下行筆。

如果還有勾,那行筆到下面後,先提筆,此時因為是提著筆的,只要你的筆是豎直的,筆鋒自然會在中間,不需要手指調整,向相對「折」的方向反方向行筆一點點,然後勾出。一定要注意筆要豎直。

不知道這個描述的清楚不

但我覺得每個人寫字的方法都不完全有一樣吧,我們也不能知道當時書家在寫這筆時是怎麼運筆的。有一些公認的方法,一開始還是要按規矩走,最關鍵還是要自己去體會。臨帖的話,只要能把字寫像了就行。

初學的話要儘量形似,學到後面有一定水平後還要神似才行。到後面要有自己體會的東西,包括寫法,運筆等。

我學了有些年頭了,自己的一點見解。

2樓:陳小清風

中鋒行筆實際是指毛筆的運筆筆法,在硬筆書法中我認為就是筆與紙成90度

3樓:啦啦小秋

硬筆書法沒有中鋒!只有頓筆 毛筆有中鋒行筆

中鋒行筆在書法中的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說一些:

首先我以為從使用毛筆的角度來說,是為了使筆尖的毫在行筆過程中不易散亂,不會使毛齜開,因此使得手能較好的控制筆毫,不會因為筆毫的齜咧而導致字畫的變形而難看。

另一點從寫出的字的角度來說,中鋒行筆使得字的基本筆畫輪廓光滑,成一條線,而如果不是中鋒行筆,筆畫的輪廓往往不可避免地出現許多「鋸齒」,所有學書的人都會知道,這是書法的一大忌諱,這是用中鋒行筆的另一個意義。

順帶還說一點就是,中國古代比較崇尚儒家學說,其中就講究「中庸」,中鋒行筆既是中庸學說在書法上的體現,也是用行筆的特點表示中庸的象徵。所謂「不偏之為中,不倚之為庸」說到這一點就說一下顏體:

顏體講究逆鋒如筆,中鋒行筆,是唐楷中最講究中鋒行筆的字型,顏真卿其人在安史之亂時,被推為盟主與叛軍作戰,並且一生忠君愛國,所以不論用筆做人,甚合儒家中庸之道,再加上顏體這種字型不論放大還是縮小,都很端莊,所以往後歷代皇宮的牌匾如「xx殿」往往都以顏體為主。

但楷書要中鋒行筆,起筆和收筆往往就要調一下鋒,調鋒要是調不好,頓筆就會成一個黑的「死疙瘩」很難看,而且所謂的「欲上先下」就是指中鋒行筆前的頓筆調鋒,這是麻煩之處,這點不象歐體露鋒入筆並且行筆略帶側鋒那樣來得快。

歐體脫胎於魏碑,魏碑是最不講究中鋒行比的,而最講究側鋒行筆,這是由於受到當時北方和西域少數民族的文化,還有就是古印度的文化影響;當時這些國家或者地域書寫他們的文字往往用的是「樸筆」,尤其是書寫梵文和一些西域的文字,這種筆就好象現在用的油畫筆,象杆刷子;所以那時的人寫漢字就把毛筆宕得斜一些,然後用側風在那刷,這種方式很粗獷,寫得也很快,而且很好看,現在留下來的魏碑大都是些墓誌。

秦朝的小篆,以李斯的書體為最標準,這種書體非用中鋒行筆不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字的所有筆畫一樣粗細,並且每一筆畫始終也一樣粗細,這種字的筆畫就好象用鐵絲撾出來的,因此又稱「鐵線篆」,唐朝的李陽冰精於此書。

正統行書草書用筆變化多端,不拘一格,也常用側鋒,所謂「龍蛇競筆端」;但是我也見過只用中鋒或者說以中鋒為主寫草書的,很光滑飽滿,寫好了,也很漂亮。

縱觀書史,中鋒行筆是一種非常古老也是非常傳統的行筆、用筆方法,我以為它與側鋒用筆各有千秋。

以上是我的理解,但願於閣下能有幫助。

書法:中鋒行筆問題

5樓:小屋魚

1。中鋒行筆就是寫字時筆鋒始終在寫出來的筆畫的中間,寫的時候首先要注意筆鋒的位置,然後運筆時筆桿要豎直。

2,其實筆鋒的運用不是絕對的,中鋒寫出來的筆畫比較飽滿,然後筆畫兩邊的粗糙程度一致,比較有力。寫楷書應該是以中鋒行筆為主,但也可加上其他筆鋒的運用。但主要是中鋒,因楷書筆畫平正,要有骨有肉。

轉的時候,手腕動是肯定的,因為行筆的方向都該變了。我個人認為手指也是動的,至少我寫字時是這樣,要對筆鋒進行調整。

3.以顏體為例吧

顏體橫的寫法是先回鋒,然後下按頓筆,然後稍稍提筆,此時筆鋒還是朝左上的,這式就要注意了,因為行筆是朝右偏上,那筆鋒的方向是朝左的,如果筆鋒朝上,就是側鋒了,在提筆的同時手指稍微轉一下筆,從上往下看是逆時針轉,筆鋒就朝左了,然後行筆到右邊再次頓一下,回鋒收筆。

如果是橫折,橫是一樣的,在轉折處,要先頓一下,然後這時手指和前面一樣稍稍轉一下,也是從上往下看是逆時針轉,使得筆鋒朝上,向下行筆。

如果還有勾,那行筆到下面後,先提筆,此時因為是提著筆的,只要你的筆是豎直的,筆鋒自然會在中間,不需要手指調整,向相對「折」的方向反方向行筆一點點,然後勾出。一定要注意筆要豎直。

不知道這個描述的清楚不

但我覺得每個人寫字的方法都不完全有一樣吧,我們也不能知道當時書家在寫這筆時是怎麼運筆的。有一些公認的方法,一開始還是要按規矩走,最關鍵還是要自己去體會。臨帖的話,只要能把字寫像了就行。

初學的話要儘量形似,學到後面有一定水平後還要神似才行。到後面要有自己體會的東西,包括寫法,運筆等。

我學了有些年頭了,自己的一點見解。

6樓:莊梨

1.要做到中鋒行筆首先要調整自己的毛筆是中直的狀態。然後在運筆時穩運筆。重在多多練習。

2。中鋒行筆主要是運用在正楷上的運筆方法。所以中鋒行筆要穩健中正,練習時,可以掭掭筆來調整筆鋒,再進行下一筆,這在楷書中是可以的。

行書與草書也會有用到的地方,但是為了筆鋒運轉方便和筆畫的銜接,多是用到偏鋒,即行筆自如,靈活運用。

所以,在楷書中,中鋒行筆,幾乎不轉動手指,多用腕。行書中,手指和腕的轉動都是根據字的結構和筆鋒需要來選擇的。比如寫行書的國字框是,手指和腕飾一起用的;而寫草書的雨字是,只用到腕。

多練習,自然就會體會到。

3。中鋒行筆就是保持筆鋒在筆畫的中間。其過程就是保持筆鋒在筆畫中間的行筆過程。

橫為例:逆鋒起筆,提腕, 轉鋒回來時,收腕,筆鋒就在正中,拉橫畫,收筆時提腕提鋒,再向下壓筆壓腕,再次**筆鋒,順勢提腕,即完成收筆。

而左肩橫:掭好的筆,直接落筆中鋒拉橫,收筆同上。

右肩橫:逆鋒起筆同橫畫,收筆似提畫,空中收筆。

都不用轉動手指。

7樓:匿名使用者

比較同意二,三樓的。

關於第二個問題,手指雖然不能大幅度的動作,手指和手腕是都不可以僵的,需要配合。

8樓:隨一筆

努力練習正楷就會知道中鋒用筆

每一人的練習方法不一樣,用筆不一樣,用力方式也有差異這也是書法家和一般人根本區別

你練好正楷基本知道了

書法創作中,中鋒的運筆有何祕訣?

9樓:陸鳳全

這裡介紹兩個要點。一,行筆過程中,執筆要與紙張呈垂直角度,只有垂直才能中鋒行筆。

二,筆畫在起筆時要有頓筆的小動作。

需要說明的是,執筆不可能時時刻刻與紙張保持90度的垂直關係,但這裡要求儘量做到垂直。所以執筆方法很重要。

另,起筆的時的頓筆小動作也非常重要,它的作用是將起筆時的側鋒調成中鋒。功力深厚的書家,常常看不出有頓筆的痕跡,但初學者要學會頓筆的筆法,這對中鋒行筆非常重要。

書法用語頓筆,行筆,收筆,起筆,它們都是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頓筆」,也就

是按筆,而且是重按,也就是使力較大。在不同筆畫中,頓筆也有所不同。在橫畫中,頓筆會稍平,豎畫中則會稍豎。正確的寫法是從左上向下按,是凌空取勢,重按後逐漸提筆。

「起筆」、「行筆」和「收筆」,則是指書寫一種點畫筆鋒運動的全過程,寫任何一種點畫都要經過這三個階段。所謂「逆入、澀行、緊收」,便是這三種用筆方法的要訣。

「起筆」要「逆入」,即逆鋒起筆,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應凌空取逆勢落筆,這樣用筆格外有力。

「行筆」要「澀行」,即書寫者人為地製造一種阻礙筆鋒執行的力量,同時又客服這種力量而前行。

「收筆」要「緊收」,即回鋒緊裹收筆。寫豎畫時,筆到盡處,將筆鋒向上回縮收筆;寫橫畫時,往右行筆,寫到盡處,應將筆鋒向左**。這樣筆畫含蓄、渾厚有力。

11樓:

頓筆是「提按」技法中的「按」,而且是重按。用硬筆寫到紙上,就是很小的一個點。這個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具體的筆畫和字來定的,如橫的頓筆稍平,豎的頓筆稍豎。

一般來說,正確的頓筆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不破壞筆畫的原貌,如「 」不能寫成「」該平的還是平的。

2、頓筆是筆畫的有機組成部分,不是在原有筆畫上的裝飾。

3、頓筆是一次寫成的「點」而不是機械的「點回」,更不是反覆地塗描。

頓筆的正確寫法:從左上向右下按,方向基本是在45度角,以橫為例:頓筆――向右行筆――頓筆(回鋒)。

前一個頓筆是凌空向右下按(凌空是筆尖在觸紙前已經在空中開始執行了),後一個頓筆是在收筆時直接向右下按。雖然寫頓筆時有一個停頓及下按的動作,但整個筆畫的書寫過程應該的連貫的,看似有三步,實則是一氣呵成寫出來的,熟練後只需一個節拍。同時收筆處的回鋒應該根據下一個筆畫來選擇合適的角度,有時可以忽略不寫。

至於行筆,收筆,起筆。簡單理解,每一個筆畫都會有開始-執行-結束,所謂的開始便是起筆,中間的執行便是行筆,最後自然就要收筆。

提到起筆,行筆,收筆,那麼就肯定要提到筆鋒。

起筆有兩種,藏鋒和露鋒,

所謂藏鋒就是不露筆尖,可以使得筆劃較渾圓,基本寫法就是欲右先左(橫劃),欲下先上(豎劃)。

所謂露鋒,指下筆時,筆鋒外露在點畫外面的起筆方法。就不用再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了。

那麼行筆,主要分為中鋒和側鋒,有的人會提到偏鋒。

中鋒:亦稱正鋒,即筆桿垂直,筆鋒在筆畫中行,其線條兩邊齊平,圓渾飽滿,有立體感。中鋒行筆自古被認為是書法用筆中「千古不易」的準則,學書者不可逾越。

側鋒:起筆時,筆鋒處於偏側狀態,通過行筆逐漸調整筆鋒,至收筆時筆鋒基本回到正鋒狀態的用鋒方法。

偏逢:行筆時不調整筆鋒,筆鋒始終在筆畫的一側,筆腹始終在另一側,形同橫掃。偏鋒發揮不出筆毛的彈性作用,所以筆毛始終立不起來,形成的點畫就糊塗、輕浮、淺薄,是初學書法之大忌。

收筆時,分為回鋒和出鋒

回鋒:意思是在書寫結束後,往**進,凡點、橫、豎等筆畫都應有去有回,回鋒的作用,是輔助點、畫更圓滿沈穩。

出鋒:就是那些最後帶「尖」的筆畫啦,比如撇,捺,提,鉤等等,隸書裡面的燕尾橫。

練硬筆書法,練硬筆書法

顏字的提按較重,尤其大字很難學好 中國書法的主要一路,是講求瘦硬,如歐陽詢 柳公權,顏魯公的字,恕本鯊直言,應該算獨樹一幟,基本是學不到的。古往今來多少人,寫顏字最後寫成 墨豬 連大家傅山也自嘆 腕雜 所以,一般來說,建議還是從歐柳兩家學起。趙鬆雪的楷書過於流利,行意甚濃,初學很容易失於油滑,偏鋒太...

什麼古詩適合硬筆書法,什麼古詩適合硬筆書法?

涼州詞bai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du間,一片孤城萬仞山zhi。羌笛何須dao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版關。臨江仙 滾滾權長江東逝水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硬筆書法 硬筆書法是書法...

關於硬筆書法的問題,硬筆書法內容是什麼?

這是地道的行書。字帖你可以臨侯登峰的行書。其實選字帖有兩點 一是要選名家,二是要選自己喜歡的字型,這樣練起來進步快而且越練越是自己的字。草書入行也是練行的規則,行書中有許多字型就是借鑑草書。可以練行書,有興趣也可以練練草書,草書看似草但每個字都有十分嚴格固定的寫法,學草書約等於重新學一遍寫字。草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