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夏娜
俗話說亂世出人才,東漢末年的三國自然不例外,武將謀士層出不窮。三國的人才群星有多璀璨,每逢重大亂世都會有很多周邊的少數民族入侵,但三國時期,軍閥混戰,諸侯打得七零八落,遊牧民族還是沒有入侵。這就是因為隨便哪一個諸侯的將領都能吊打他們。
張遼關羽等人都和遊牧民族不是一個等級的對手。
諸葛亮神機妙算滿腹韜略,最終在幫助劉備三分天下,成就了一番霸業。作為智慧的化身,諸葛亮早已作為聰明忠心的代名詞深入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和諸葛亮齊名的鳳雛龐統也是一位非常智慧的謀臣。
可是這位比臥龍鳳雛還厲害,堪稱三國第一高人。他就是諸葛亮的老師――水鏡先生司馬徽。他是東漢末年著名隱士,並且精通道學、奇門遁甲、兵法,四書五經等。
在劉備在荊州遇險被蔡瑁的兵追殺時,的盧馬一躍跳過檀溪。逃亡中來到了司馬徽隱居的地方,一番交談下來,知道司馬徽是個絕世高人,便有心請他出來輔佐。司馬徽卻自稱是山野閒散之人,但他給了劉備一個預言: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劉備為了這兩個人奮鬥了半輩子,最後不但得到了其一而且還兼得了。那為什麼仍然沒有統一三國呢?
不過,能在亂世中收留籠絡諸葛亮龐統兩大人才足以證明劉備的識人用人能力。
2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因為大小王拆開了,就可以被炸彈打掉!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者兼得為何沒有一統天下?
3樓:匿名使用者
匡扶漢室的劉備無疑是存在正義的制高點。由於水鏡師長教師司馬徽有句名言,影響頗廣:「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全國。
」帶著正義光環的劉備,無疑天降奇遇,還真的兼得臥龍鳳雛,然而劉備在稱帝不久,病逝白帝城。
不能實現統一天下的夢想,最主要的原因在劉備身上,第二在諸葛亮身上,龐統那是次要的了。我們再來看看,臥龍,諸葛亮。同樣是司馬徽的門生,各方面也比龐統要好,但是還是沒有現實理想。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也好,龐統也好,都是張良一流的謀士,可在野史中,諸葛亮「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而有些古代人說,諸葛亮是管仲和蕭何一流的宰相之才——比起尊王攘夷的管仲、興漢四百年的蕭何仍是要差一些。
但為什麼劉備沒有取得天下,那是劉備太婦人之仁了,回想當時劉備被曹操攻打一個地區時沒法守住,於是逃離此地區,但是逃離時協同所有百姓一起上路,諸葛亮都說了不能帶,劉備就是不聽,因為這樣會損失更大。以至於劉備的兩位夫人都死了,不過在長阪坡也成就了趙子龍的一世英名。
想想看劉備與張飛、關羽是結拜兄弟,在劉備的眼裡他們的兄弟情比匡扶漢室一統天下還大,在後來張飛被叛徒所殺劉備就亂,諸葛亮的話都聽不進了,在後來關羽被殺後,諸葛亮的話在劉備的眼裡大多都是屁話,劉備的心裡只有復仇,比自己的老婆還要亂還要痛苦,根本就沒有了一統天下的夢想。
4樓:閃開我快**了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只是說明諸葛亮和龐統是真正的能人智士,但是並不能代表真正的可以一統天下。天下不是由一個人決定的。
5樓:啊大倩啊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只能說明臥龍和鳳雛的能力比較強,雖然臥龍鳳雛可以運籌帷幄,但是一統天下並沒有那麼容易。
6樓:莫莫洛
這句話只是世人對諸葛亮他們的高度評價,劉備雖有他們二人賢才的協助,但一個國家取勝是取決於許多方面的,不僅僅是一個有才略的軍師所能決定的。
7樓:情感導師墨無憂
其實這句話有點言過其實了。如果天下那麼容易打下來,就不會有那麼多戰爭出現了,歸根到底還是那句話「天時地利人和」。一個國家的命運不僅僅歸屬於某個個人,更重要的是整個團體的支援和團結。
8樓:
因為在當時的能人是非常多的,再加上原本劉備的實力就不是最強的,所以有了一個蜀國就已經很不錯了。
9樓:無崖子生活達人
我覺得這句話更多的是一種誇張的說法,雖然諸葛亮能夠幫劉備創造了這個基業,但是也完整不了多長的時間。
10樓:此時無少
我覺得,劉備沒能得到天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蜀國末期陷入了一種無人可用的尷尬境地,不管是武將還是謀士,完全沒辦法和當時的魏勢力相比較。
11樓:虎哥叨娛樂
臥龍鳳雛只是用來形容這兩個人能力很強,如果能夠同時得到這兩個人的幫助,一統天下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但不意味著一定可以一統天下。
12樓:蘭惠心
這種說法只能說明臥龍和雛鳳的能力,並不能說明有了他們一定會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只是對臥龍雛鳳的一種誇讚。
13樓:匿名使用者
兩者兼得還是沒有一統天下也是有很大原因的,因為那個時候,有著太多的能成了謀士了,自然就陷入了這個沒有人才可以用的地步吧。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二人皆得卻沒安天下?
14樓:情聖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位隱居的高人,複姓司馬,單字名徽,字德操。他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可事實是劉備二人皆得也沒能成就霸業,只是偏居一隅。
個人認為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鳳雛死的太早。
劉備受邀入川,龐統立功心切,在劉備進川的路上中埋伏死在了落鳳坡。劉備失去龐統,如同折斷一臂。
二、劉關張三人的關係太過緊密。
三人的關係太過緊密,有時會起反作用力。公元219年,關羽大意失荊州,不久關羽被東吳殺害。訊息傳到了西川,劉備意氣用事,縱萬里河山不要,也要為二弟報仇。
劉備不聽眾文武之言,舉傾國之兵伐吳。不料被陸遜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沒,蜀國元氣大傷,再不能抗衡魏國。劉備此次的意氣用事,先兄弟的小義,而忘了扶漢的大義。
三、劉備後人的不給力。
劉禪在位,昏庸無道,不理朝政。漢丞相諸葛亮為統一大業,六出祁山,劉禪多次掣肘,多次導致北伐徒勞無功。最終漢丞相諸葛亮累死戰場。
以上幾點,最終導致了劉備沒能安天下,漢室沒能復興。
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今吾二人皆得,汗室可興矣,為什麼劉備最終還是沒有統一天下呢??
15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歷史的必然,在大的歷史環境下,沒有哪個個人可以改變歷史。
1、「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是諸葛亮周圍熟識他們二人的觀點,並不代表天下人的觀點,他二人是很強,但是天下智慧之士多矣,比如曹操的郭嘉、徐庶、荀氏叔侄、程昱、司馬懿、戲志才等等,無一不是經天緯地之才,東吳則有張昭、張紘、周瑜、陸遜、呂蒙、魯肅等江東英豪,這些人並不比「臥龍鳳雛」相差多少,像郭嘉、司馬、荀氏叔侄、戲志才、周瑜等人和臥龍鳳雛基本處於同一水平。
2、北方強而南方弱的實際情況,不會因為臥龍鳳雛在西蜀就改變。中國古代從來都是北方吞併南方,這是由於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哥哥方面都強於南方,中國的重心開始南移都是在魏晉以後,而西南則更是欠發達。什麼「天府之國」只是說四川平原的土地比較肥沃,但是其他方面瞠乎其後。
3、劉備缺乏人才。三國之中,最缺乏人才的就是蜀國。為什麼這麼說呢?
前期,雖然有五虎大將、臥龍鳳雛,但是,也就僅此而已,外加法正、魏延、嚴延、李嚴等人,而曹魏的大將遠遠多於西蜀,什麼張遼等五子良將、夏侯等四龍大將,還有其他「良將千員」,而文臣謀士更是車載斗量。蜀國呢?到了五虎大將紛紛而終的時候,就剩一個老邁的趙子龍,還有居心叵測的魏延,其他還有什麼良將?
文臣謀士則更是少的可憐。民間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正是蜀國真實的寫照。諸葛亮為人所詬病的重要一點,就是事事躬親,後備人才培養乏力,不像曹魏代有才人出,甚至不如東吳人才濟濟。
以上三點,其實第二點是最關鍵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可安又不是一定能安,只是說這二人有能力罷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1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這話是為了推銷諸葛亮而造的,準確性不太高,要是不先炒作下,誰會找他那麼一個鄉野村夫?
18樓:左丘忠仙鶯
因為當時曹操根基已穩,統一了北方,他兒子建立的魏國國力更是三國之首。而劉備雖然稱帝,但實際上只是擁有兩三省的地盤,國力不足與魏國抗衡,甚至還不如後來孫權建立的吳國。所以劉備未能統一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國力弱小。
而且劉備在夷陵大戰的大敗更是大傷元氣,蜀國的衰弱成為必然。
統一天下並不是靠一人之力就可以的,而是還要靠國力。魏國僅憑其前線兵力就足以與蜀國和吳國抗衡了,所以劉備僅憑一兩個謀士是無法統一天下的,更何況魏國的將才謀士數量均在劉備之上。
1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劉備死了 後來諸葛亮也死了 所以就完了
20樓:匿名使用者
那句話只是在降調他們二人的能力高。
「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人都得到了,為什麼沒有安天下?
21樓:皇族世紀
鳳雛死的早,是因為他對臥龍有猜忌。
按照「三國演義」後來的描述,如果劉備完全聽從諸葛亮的建議,肯定可以得天下的。但關羽死後,劉備失去理智,一意孤行,要給兄弟報仇,而後又犯了嚴重的戰略性錯誤:部隊多,戰線長。
而且他剛愎自用,自認為「自小熟讀兵書」,將大軍停於草木繁盛的彝陵,並且連營來壯聲勢,才慘遭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使蜀國元氣大傷。
如果劉備一直肯用諸葛亮的建議,那麼平天下肯定沒問題,沒能那樣的原因都出在劉備身上。
後主無能,諸葛亮能堅持這麼長時間已經是不易了。
反駁樓下觀點:
娑婆訶的說法我不同意,怎麼說失荊州遍失去了的天下的機會,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寫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而事實證明,諸葛亮在北伐時是有取勝的可能的,只是天意弄人,沒有達成罷了。
而吳國在臥龍死後不久,便降了魏,那麼如果臥龍戰勝了魏,那麼他必然是要降蜀了,那是不就是「得」天下了嗎?
而且有一個重要的環節不知你有沒有注意,有一次,諸葛亮帥大軍直逼魏都許昌,魏國儼然無力反抗,魏人怕了諸葛亮,便放出流言,說諸葛有不臣之心,後主愚蠢,召回諸葛亮,才釀成這次戰役的失敗。或問如果劉備在世,憑他對臥龍的瞭解,他會信這種流言嗎?恐怕那時天下早已姓劉了。
還有留關羽一人守荊州為何為不妥,事實證明,關羽守荊州是非常到位的,他將曹軍打得聞風喪膽難道書中沒有寫道?照你的意思是鳳雛的死是蜀不能「得」天下的原因,那我們只能理解你的意思是隻有臥龍鳳雛都在時,才能得天下了?畢竟《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既然是**,他就可以從某種角度上進行誇張,而我認為《三國演義》這部**在我們所討論的這個問題上所作的誇張,是極其成功的,也是該**的一大亮點,如果你單純用歷史的眼光來評價**的內容,我想你未免對文學的理解太淺薄了吧。
我非常同意絳雪軒的觀點,不得天下,如何安天下,那還不如蜀國舉家遷徙,移到大漠戈壁,乾脆與世隔絕,那還用「安」嗎?乾脆亡了算了,更不如蜀國人乾脆回到樹上當猴子,那就不用考慮怎麼和人打仗了,到那時如果我是魏王,我才不會和猴子一般見識。
wuzengxi的說法我也不甚同意,鳳芻恃才傲物不假,但他絕非心胸狹隘之輩,光憑他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建議,或是他開始的一點點行為,我覺得有些武斷,他是隻是沒有武侯那樣的眼光罷了,而就謀略而論,他絕對不遜於諸葛亮,要知道赤壁之戰中他的作用一點都不比諸葛亮小,光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說他不是心胸狹隘。熟讀三國的人一定知道,要沒有龐統給曹操「獻策」,就算諸葛亮借來東風又如何?這樣大的功勞,而龐統從未要功,甘當配角,以致後來劉備可能都不知道這件事,難道還能說他心胸狹隘,不能與諸葛亮同名嗎?
再說諸葛亮窮兵黷武怎麼了?漢武帝不也是這樣,非常時期應用非常之計。當時正是天下大亂之際,不趁這時奪天下,難道等魏國坐穩江山在去打嗎?
漢武帝時,要不是靠窮兵黷武,統一諸侯國,打潰匈奴,現在中國還不知道是幾個國家呢。而武侯趁這時要一鼓作氣統一全國的戰略可以說是及其正確的,他與漢武帝的區別是前者勝了而後者敗了,這就是為何有些不夠客觀的人說他不對的原因吧?!
諸葛亮不是逆天下而動,而是因地制宜的採取戰略。正因為這樣,才表現出他的理智,這又有什麼不對。
水鏡先生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什麼沒提到司馬懿呢
因為司馬懿 的出身很高貴,根本就不缺機會,加上水鏡先生知道司馬懿不願意出山,就沒有提司馬懿了。原因一是司馬懿的出身很高貴 要知道司馬懿出身是非常高貴的,自己的爺爺和爸爸都是為官多年,而且做都是大官,從小到大都有很多人指點他,讓他更快的成長,加上他從來都不用擔心生活上問題,一心學習軍事政治文化各方面的...
有人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為什麼這句話最終沒能實現
鳳雛臥龍,得一人則安天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兩個人有治世之才,而不是說得到他們中的一個人就能得到天下。所以劉備這句話重點在於稱讚兩人的才能而不是得到天下的必然。至於劉備未能統一天下,這是歷史的必然,在大的歷史環境下,沒有哪個個人可以改變歷史。1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這是諸葛亮周圍熟識他們二人的...
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還是 伏龍 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應該是 伏龍 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原文出自 三國演義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淪 單福新野遇英主 原文 水鏡曰 今天下之奇才,盡在於此,公當往求之。玄德急問曰 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鏡曰 伏龍 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白話釋義 水鏡先生說 當今天下的奇才,全部都在這裡了,你應該前去拜訪和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