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元仁宗延佑二年(公元2023年)春三月,經過嚴格考試,蒙古人護都答兒,漢人張起巖等56位士子,及第、出身有差。
蒙古人不著重開科取仕,滅宋後一度不舉辦科舉,至元仁宗延佑二年(2023年)才再次開辦。
元代的科舉制度基本沿襲宋代,用「經義」、「經疑」為題述文。科舉分為地方的鄉試,和在京師進行的會試及殿試。元代科舉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
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應考;鄉試時只考兩場,要求相對較簡單。左榜供漢人、南人應考,鄉試時考三場,要求相對較嚴格。鄉試、會試考獲名單俱按種族分配。
元朝自仁宗至順帝時滅亡止,科舉時辦時廢,共舉辦過十六次,取士一千餘人。但元科舉所選人材通常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在元**中產生的影響也不大。
考試的內容:
「蒙古、色目人第一場經問五條,《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內設問,用《朱氏章句集註》。其義理精明,文辭典雅者為中選。」通過了第一場考試之後,接著考第二場:
「第二場第一道(題)以時務出題,限五百字以上。」
「漢人、南人第一場明經、經疑二問,《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內出題,並用《朱氏章句集註》,復以己意結之,限三百字以上;經義一道,各治一經,《詩》以朱氏為主,《尚書》以蔡氏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為主,已(以)上三經,兼用古註疏,《春秋》許用三傳及胡氏傳,《禮記》用古註疏,疏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第一場通過以後,考第二場:「第二場,古賦、詔、誥、章、表內科一道,古賦、詔、誥用古體,章、表四六參用古體。
」接著是第三場,「第三場策一道,經史時務內出題,不矜浮藻,惟務直述,限一千字以上。」
所有這些都通過之後,漢人、南人作一榜,一榜第一名「賜進士及第,從六品」,第二名以下稱為「及第二甲」,皆授給正七品的官職,第三名以下皆授正八品官職。
蒙古、色目人只要通過兩場就可賜進士及第(因為他們漢文化水準較低)。
為了保證科舉考試的公正性,詔書中還規定了監考人員:總監考由監察御史和廉訪司**擔任,分監考由知員舉、同知員舉等人擔任。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家家譜中記載,世祖——徐世輝,字戴本,乃元朝進士;後任戶部正卿,元順帝時期擔任內閣輔臣,後因兵亂,攜家眷隱居
歷史上通過科舉入仕的名人有誰?
3樓:凮起雲湧
歷史上通過科舉入仕的名人有張廷玉。
張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入值南書房,進入權力中樞。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飭吏治。
雍正帝即位後,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完善了軍機處制度。乾隆帝即位後,君臣漸生嫌疑,晚景淒涼,致仕歸家。乾隆二十年,卒於家中,年八十四,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張廷玉的政治舉措:
張廷玉首先從小處做起,堵塞住所有漏洞。由於深得康熙皇帝信任,他曾經三任會試同考官,這在當時幾乎是無人能及的。
一般人很容易在任考官時收受好處,即使考前不收好處,考完之後,被錄取的進士們作為門生來給老師送上禮金,作為答謝,稱為「紈敬」。
這在當時是普遍現象,也是一種約定俗成的俸祿之外的補充收入。而張廷玉不僅在入闈之前摒絕送禮,試畢門生來謝,他也一律只象徵性的收一點禮品,而絕對不受重金。他以同鄉左光斗的故事勉勵自己也教育門生
4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 紀昀(jǐ yún),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三十一歲考中
進士,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授任編修,辦理院事。著有《四庫全書》。
劉庸 清代書畫家政治家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另有青原、香巖、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號,諸城縣逄戈莊(今屬高密市)人。 劉墉是乾隆(1751)十六年的進士,歷任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
劉春霖是光緒甲辰科狀元,正式名稱應為「一甲一名進士及第」。這年是清末光緒三十年,即公元一九零四年,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會試」。自此,在中國歷史上持續了上千年的「科舉制度」便徹底結束。
劉春霖不但是清代的末科狀元,而且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
清朝可能是離現在比較近,出名的進士有記載的很多,像晚清的軍政重臣曾國藩,李鴻章,林則徐以及很多抗擊侵略的朝廷**人物中很多都是進士出身。
明朝袁崇煥 (1584~2023年) 字元素,號自如。廣西藤縣人。萬曆四十七年(2023年)進士[本人認為是名將]
洪承疇(1593~2023年),字彥演,號亨九。明朝重臣,松山之敗後降清。 萬曆四十三年(1615),23歲的洪承疇赴省參加鄉試,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舉人。
次年,赴京會試,連捷登科,為丙辰科殿試二甲第十四名,賜進士出身。
張居正,漢族,字叔大,少名白圭,號太嶽,諡號「文忠」,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又稱張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16歲中舉人,嘉靖二十六年(2023年)進士,由編修官至侍講學士令翰林事。
元朝劉伯溫(1311-2023年),名劉基,字伯溫,以字行。劉伯溫於元統元年(2023年)考取進士。
金朝王鶚(公元1191-2023年),字百一。金朝狀元,元初大臣。《金史》的編撰者之一。著有《應物集》(已佚)、《汝南遺事》等。
宋朝韓 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25~35歲,中進士。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西文學村柳家巷),後遷長安(今陝西西安)。
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諡號「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嘉佑元年(2023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
在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第二名。
歐陽修,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散文家,和詩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仁宗天聖八年(2023年)歐陽修成為進士。
文天祥,(1236—1283),男,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民族英雄。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氣歌》《過零丁洋》。宋理宗寶佑時進士。
官至丞相,封信國公。
此外,王安石,范仲淹,劉禹錫,陸游,等等
唐朝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
岑參(715—770),荊州江陵(現湖北江陵)人。出身於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親也兩任州刺史。三十歲舉進士,授兵曹參軍。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公元698-公元766年),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祕書省校書郎。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十八年,與--〈元稹〉--同舉書判拔萃科。
科舉進士制度起源於隋朝,隋朝太短,不好找。自唐朝起,進士有考中的,有皇帝賜予的,我只能找了一部分,僅供參考。
5樓:一歲就很拽啊啊
清朝:1、納蘭容若:18歲順天府鄉試中舉人。康熙十五年殿試二甲第七名,中進士。
2:吳三桂:崇禎元年武科舉人。
3、紀曉嵐:乾隆十九年中進士。
4、劉墉:乾隆十六年殿試,中二甲第二名進士。
5、林則徐:嘉慶九年鄉試第29名,中舉人
6、陳廷敬:順治十五年進士,
7、年羹堯: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授職翰林院職。
8、李光地:康熙三年鄉試中舉人。康熙九年會試中二甲第二名,中進士。
9、張廷玉: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授翰林院。
10、鄭板橋: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禮部會試中貢士,同年殿試二甲第88名中進士。
11、姚啟聖:康熙二年在八旗鄉試中考中第一名,
12、劉統勳:康熙五十六年中舉人,雍正二年進士
13、李鴻章:道光24年應順天府鄉試中舉人,道光27年中進士二甲第13名。
14、曾國藩:道光十四年湖南鄉試36名中舉人,道光十八年,殿試三甲第42名,朝考列一等第3名,為翰林院庶吉士。
15、張之洞:14歲縣試第一名中秀才,16歲順天府鄉試第一名中舉人,27歲中探花進士第三名。
16、張之萬:道光二十七年狀元,張之洞哥哥,做過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最後為一品大學士。
17、左宗棠:雖不是科舉出身,但道光七年長沙府試中第二名,2023年入長沙城南書院讀書次年入湘水校經堂,年度的考試中,7次名列第一。
18、魏源:道光二年舉人第二,道光二十四年禮部會試中進士。
19、翁同酥:咸豐六年一甲一名狀元。
20、康有為:2023年會試中進士,任工部主事。
21、梁啟超:1889廣東鄉試中舉人。
22、徐世昌:前清舉人,後中進士
23、張謇:光緒十一年鄉試第二名中舉人,1894 年,光緒二十年會試一等第十一名舉人,西太后六十壽辰恩科狀元。
24、蔡元培:光緒十年秀才,光緒十五中舉人。光緒十六年會試中貢士,光緒十八年殿試二甲三十四名中進士,欽點翰林。
唐宋明1、王維:玄宗開元九年進士及第(又說同年狀元)。
2、柳公權:唐元和三年進士及第。
3、張九齡: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
4、房玄齡:18歲時本州中進士,
5、柳宗元:貞觀九年中進士,
6、劉禹錫:貞觀九年與柳宗元同榜進士
7、元結:天寶十二年進士及第。
8、孟郊: 貞元八年進士不中,貞元九年再不中,貞元十二年得中進士。
9、韓愈:唐德宗貞元八年登進士第。
10、郭子儀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 。
11、白居易:唐貞觀十六年中進士。
12、李商隱:唐文宗開成二年進士,
13、宋之問:上元進士,。 」
14、張籍貞元十五年進士。
15、賀知章:則天證聖元年中進士、中乙未科狀元,。
16、狄仁傑:玄宗年間明經科考試及第
16、杜牧:唐文宗大和二年中進士。
17、楊炯:上元三年應制舉試及第。
18、王勃:乾封元年應科試及第。
19、陳子昂:文明元年進士及第
20、張九齡: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
21、王昌齡: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
22、范仲淹: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及第。
23、歐陽修:宋仁宗天聖七年國子學廣文館試、國學解試中均獲第一名,中監元和解元。天聖八年禮部省試獲第一為省元,為「連中三元」。同年殿試十四名,二甲進士及第。
24、王安石:宋仁宗慶曆二年進士第四名,
25、蘇洵:宋仁宗嘉祐進士
26、蘇軾:宋仁宗年間進士
27、蘇轍:宋仁宗嘉祐二年兄弟同榜進士名登五甲,嘉祐六年殿試四等。
28、黃庭堅:宋治平四年中進士,
29、蔡京:熙寧三年進士及第。
30、沈括:嘉祐八年進士及第。
31、秦觀:元豐八年(2023年)中進士,
32、李遵頊:西夏天慶十年廷試狀元,後為西夏國皇帝。
:33、司馬光:仁宗寶元元年會試中進士甲科。
34、包拯:仁宗天聖五年中進士。
35、寇準:宋太平興國五年進士
36、朱熹19歲中進士。
37、陸游: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時期進士。
38、文天祥:二十歲中進士,寶祐四年狀元及第。
39、秦檜:宋徽宗政和中進士。
40、張邦昌:進士出身
41、劉伯溫:元統元年大都會試中進士,
42、施耐庵:29歲中舉人,35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
43、吳承恩:嘉靖二十九年50歲貢生。
44、張居正:嘉靖十九年中鄉試舉人,嘉靖二十六年23歲中二甲第九名進士。
45、海瑞:嘉靖二十八年鄉試中舉。
46、徐光啟:20歲時中秀才,36歲中舉人,萬曆三十二年43歲時中進士。
47、唐伯虎:江南貢院第一,29歲應天府公試中第一名解元。
48、祝枝山:三十三歲鄉試舉人。
49、湯顯祖:21歲中舉人34歲中進士。。
50、嚴嵩:弘治十八十九歲中舉人,弘治十八年二十五歲中進士。
51、史可法:崇禎元年中進士,
52、于謙:永樂十九年辛丑科進士
53、袁崇煥: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
跪求韓歌BoA的DO YOU LOVE ME 中文翻譯
是那個 的。寶兒的歌曲。給我加分吧!do you love me?兩人一起 中文翻譯 baby,do you,do you love me?每天一樣的問題 日益漸增的我的情感.oh yeah.你知道嗎?一天想要聽好幾十次的話.對我而言真的很重要.請看著我.請不要遲疑 我愛你 你的所有事情.baby,...
跪求python中的while語句的解答
你把圖中標記的,放到第二個while中試試,希望能幫到你。好了 注意 最左邊每個 表示一個空格 import turtle def draw pen size while size 100 count 1 while count 5 turtle.pencolor green turtle.forw...
關於《詩經關雎》中的幾個問題,跪求幫忙
1.引出抄下文,由景引起情。2.詩人借眼前景bai物發端,du先言他物 荇菜 以引起zhi 所詠之事 窈窕淑女dao,寤寐以求 這便是 興 詩人以纖細的荇菜被水擺動來比喻窈窕淑女便是 比 的修辭手法.3.前一個君子是泛指品德高尚的人,後者是君子或以為大夫之美稱,或以為卿 大夫 士之總稱,或以為婦人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