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三國時期關羽沒丟荊州劉備沒伐吳諸葛亮進攻魏國有沒有勝算

2022-02-07 22:08:26 字數 5841 閱讀 4353

1樓:邵建華泰山老大

三國演義裡如果關羽沒有戰死的話,那麼最終劉備如果攻打東吳的話,勝算到底有多高呢?

如果關羽沒有死的話,我覺得勝算還是非常高的,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們都知道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的武將其實是非常匱乏的,在這個過程當中雖然有黃忠,雖然有張苞,雖然有關興,但是跟張飛關羽比起來,這些武將還是稍微遜色了一點。

所以如果關羽沒有死的話,那麼劉備陣營當中的武將還是非常厲害的。所以我覺得勝算那是相當高的,基本上不能說是100%,也會有99%的勝率吧。

但是我們都知道,在這個過程當中,北方的曹丕也不是吃素的,他們也有一個戰略,那就是劉備贏了就要去攻打漢中孫權贏了就要去勾搭荊州,所以這個時候無論是誰贏誰輸最終得利的,我覺得還是曹丕。

2樓:

如果劉備沒伐吳,劉備可能多活幾年,打敗魏國完全是沒問題的,但是孫權應該會意識到劉備的野心,魏國沒有了,只剩下吳國,那時就危險了。所以孫權應給會與魏國結盟共同抵抗劉備。

蜀中人才甚少,關羽張飛已老,馬超早逝,武將只有趙雲,黃忠,魏延,謀士只有諸葛亮。如果曹孫聯盟,劉備想統一中國難啊!!!!!

3樓:由小事做起

很難說,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東吳已經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為援不可圖之!諸葛亮說跨荊州益州,外聯孫權,北和蠻夷,待天下有變,將軍親統軍出秦川命一上將率荊州軍攻宛洛,前提是天下有變,你從歷史中可以知道魏國本國沒有發生動亂,孫權也沒有一直北伐,曹操佔據天下經濟實力最雄厚的中原地區,人口是蜀國和東吳無法比的,經濟也是兩國無法比的,曹操又有雄才偉略,大將數不勝數,謀士又賈詡司馬懿等,無論是在智謀還是軍事實力上遠遠超過蜀國的,蜀國如果想統一天下,必須是天下有變!可惜魏國本國沒有動亂,即便是你所說的前提都在,只能是自守一方可以,稱霸一方可以,如果想統一那是肯定不可能的,因為魏國沒有發生大型動亂,諸葛亮在隆中對曾說,袁紹勢力遠遠強過曹操,但是最終曹操勝利了,實力雖然佔據嘴主要因素,人的謀略和主帥的能力有時候也能夠起到決定性作用,你想想曹操是袁紹能比的嗎?

蜀中就有一個諸葛亮智囊,曹操呢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司馬懿劉曄等,這些人都相當厲害,個個都能和諸葛亮相比,三國演義中誇大了諸葛亮深化了諸葛亮,曹操的這些謀士哪個不是相當牛的,論智謀劉備勝不了曹操,論實力遠不如曹操,怎麼勝利?要想勝利,除非天下有變!

4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那是,魏有司馬懿,賈詡。東吳又有陸遜,呂蒙。司馬懿打不過諸葛亮是事實,但能耗死諸葛亮,再說司馬家的後人比阿斗強,就算你的假如成立,那也是使更多人死亡而已。

歷史上三國結束時候就沒多少人了,不然也不會有五胡亂中華的事情。諸葛亮是力挽狂瀾而已。最多是天下三分。

5樓:只愛心怡

其實還是有的,諸葛亮六出祁山,全敗在糧食運不過來。但魏國地大物博,沒個幾代人攻不下來。看看阿斗就明白了

6樓:匿名使用者

那也不一定 三國裡面魏國是最大的 而且北方物產豐富 人丁也比南方強壯 吳蜀捏一起才能和魏國實力相當

7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已成定局。

縱使你所有的如果全都成立,蜀國還是會輸,阿斗個廢物。

8樓:匿名使用者

不一定。而且要看當時人的想法。

9樓:匿名使用者

縱使你所有的如果全都成立,蜀國還是會輸

古代三國時期劉備伐吳,諸葛亮為何不出面阻止?

10樓:四顧無人燈下黑

這個我們只要知道劉備伐吳的原因就不難理解諸葛亮為什麼不阻止了。當時劉備三兄弟結義已經過去很久了,劉備自己也是已到暮年,最重視的就是當年桃園結下的友誼。後來東吳設計把關羽給殺了,劉備當然是勃然大怒,氣急攻心,下定決心要為關羽報仇。

這時候諸葛亮是不可能去阻止的,因為他和劉備的君臣關係沒有他們的兄弟之義重要。

公元二百一十九年,大將關羽從江陵起兵,向北方的襄樊一帶進軍。在這次作戰中,關羽盡顯名將本色,乾脆利落地將龐德斬於馬下,並生擒了大將於禁。敵軍聽到關羽名字,無不膽戰心驚,四散奔逃。

但是,戰事瞬息萬變,激戰正酣的關羽無暇後顧,放鬆了對後方江陵的警戒。

關羽的樊城之戰,在大好形勢下被東吳偷襲,結果是全軍覆沒,丟掉了荊州。劉備想為關羽報仇,親自東征伐吳,結果又在夷陵之戰中慘敗。這兩次戰役,讓劉備的蜀漢國元氣大傷,成了三國當中人口、兵力最少的一方。

諸葛亮當時從他的決定上,也已經表現出,他本人是不主張攻打荊州的,因為當時東吳的力量非常的強大,荊州是他們戰略上的重要位置,他們一定會誓死拼命這個重要的地區,早已經料到劉備去了是沒有任何的便宜可以佔到。

可惜諸葛亮不是諫臣,他只是一個臣相,他不能越權去勸阻劉備,劉備下什麼命令,他只能去接受和落實,雖然他的地位很高,但在劉備手底下,也不過是一個大臣而已,如果說作為結拜兄弟的關羽和張飛等人有資格勸一下劉備,那麼諸葛亮是沒有這樣的資格的,因為他不是劉備的兄弟。

11樓:張海燕學姐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神機妙算,如果不出面阻止,說明他對此次劉備伐吳是有把握的,所以他才不出面阻止。

12樓:lw啊雙子

古代三國時期劉備伐吳,諸葛亮不出面阻止,可能是劉備伐吳的決心誰也動搖不了,也有可能諸葛亮早就算到了這一步。

13樓:

對於一定的軍事知識,我們不一定要去了解,但是如果諸葛亮不出面阻止的話,肯定是有他自己的思考。

14樓:給你宇宙

我感覺既然諸葛亮沒有出面阻止,那可能他本來就有這個打算,所以劉備在出征討伐吳國的時候他才沒有阻止劉備。

15樓:旁樂苼

諸葛亮是一名軍事奇才,他已經提前料到了討伐吳國有一定的可行性,所以就沒有出面阻止。

16樓:寇九分兒

諸葛亮是一個聰慧有戰略的人,劉備伐吳諸葛亮不阻止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作為忠臣,他肯定不會對自己國家不利。

17樓:松鼠小站

可能是為諸葛亮覺得他就算是出面勸阻,也沒有很大的作用,或者是說他覺得劉備此時伐吳後果不會很嚴重。

18樓:阿阿阿阿阿火丶

諸葛亮為什麼要阻止呢?諸葛亮是站在劉備這一邊的,既然他沒有阻止,那就說明劉備去討伐吳,是對蜀國有利的。我覺得諸葛亮的忠心還是不用質疑的。

19樓:tomo的女朋友

那是因為諸葛亮本身就特別的有智慧,他跟隨劉備多年深知劉備的脾氣,當時劉備特別憤怒,任何人都不能勸阻,而且趙雲說的頭頭是道,但是也不能說服劉備,如果諸葛亮再去勸阻的話,只會變得更加混亂,所以他閉口不言。

20樓:固話

我覺得可能有兩個原因吧,一是他沒辦法阻止,因為劉備畢竟是他的上司,如果一意孤行他也沒辦法;二是可能他本來也有這個打算吧。

21樓:六道鳴人

正史的話,主要原因是在政治方面,劉備其實是不想伐吳的、但是荊州已經被孫吳佔領了,劉備很多荊州的將領就勸劉備伐吳取回荊州,諸葛亮作為荊州集團的代表肯定是不好說什麼,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就是為了奪回荊州。而且劉備伐吳奪荊州,也是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規劃。所以諸葛亮不阻止很正常。

諸葛亮為什麼北伐前不取先荊州,荊州是天下之腹四通八達,取了荊州無論是伐魏還伐吳都大有幫助為什麼不取

22樓:過氣太閣迷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劉備東征奪荊州失敗,蜀漢精銳盡喪於荊州夷陵。諸葛亮主政時期,蜀漢已沒有把握再來一次東征。北伐有劍閣做天然屏障,南中安定,蜀漢北伐無內患之憂。

2、東吳奪得荊州以後,與曹魏沿長江中下游一線對峙,防守壓力陡增。這時與東吳爭奪荊州,無異於替東吳分擔壓力。

3、曹魏主力一直在東線。柿子挑軟的捏。西線曹魏兵力單薄,防衛空虛。北伐比東征更有取勝把握。

4、東吳要傾全力在淮揚一線和曹魏爭奪長江,無力西征。就算想暗算蜀漢也是有心無力。

23樓:能不能沒有名字

這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腹背受敵啊親

因為蜀漢在西南,荊州在它的東邊,攻打荊州同時對抗吳魏,他要面臨東、南、北三個方向的攻擊,四通八達在己方便於調動的同時,也意味著敵人可以任意選擇攻擊的方向。

而先伐魏後圖統一,就算東吳先翻臉,也只是東、北兩個方向開打,且能借助四川易於防守的地理環境拖住吳。

24樓:匿名使用者

聯吳伐魏是三顧茅廬時就定下的戰略。對蜀漢來說,要匡扶漢室,必先明確誰是主要敵人,誰是可以暫時聯合的盟友。在北伐曹魏和收復荊州之間取捨,故收復荊州只能先放一放了。

25樓:匿名使用者

蜀漢蜀漢,既然是漢就得學著劉邦,那哥們當初被封做漢中王,就是從那裡先佔關中而後取天下。諸葛亮對此念念不忘吧,劉備稱王時也是漢中王,不知對否

26樓:j千古風流人物

正因為四通八達 所以才跟容易兩面夾擊

27樓:匿名使用者

兩弱還相爭就沒法活了……和東吳聯手是唯一的辦法

28樓:浮雲已散月闌珊

蜀國立國之本在於「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蜀漢的首要國策就是出師表中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所以諸葛亮就在這句話的指引下,進行北伐 。不然的話,蜀漢的建立就沒有根據了。

另外,魏強吳弱,諸葛亮必須要聯合,吳國這是必然的。

若去荊州,必然要和吳國翻臉,而且荊州三面受敵,難以久守。況且蜀漢水軍不精,難以和吳軍較量,軍備供給困難。

諸葛亮之所以北伐,有模仿漢高祖劉邦的意思,這也是為蜀漢正統地位尋求支援。

為什麼劉備要伐吳?給關羽報仇只是一個藉口,劉備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29樓:

興兵伐吳是一場蓄謀已久的軍事行動,只不過是藉著替關羽報仇的名義。

早在公元207年,尚在南陽隱居的諸葛亮就對劉備指出了荊州的戰略意義:「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諸葛亮隨後更是為他作出了戰略規劃:佔荊州以積蓄國力,再圖益州之險峻,待局勢有變時,從益州出兵秦川,再令一勇將從荊州出兵取宛城洛陽,兩路夾擊逼擊曹魏。

公元221年四月劉備在成都稱帝,三個月後興兵伐吳,此時距離關羽被害已經超過一年的時間。

因此可以說,興兵伐吳,非為報仇,而是意在荊州。

自關羽被害後,魏蜀吳三方的力量發生了一些變化,綜合對比發現,此時的局勢對劉備是最有利的,伐吳是奪回荊州的最佳時機。

雖然吳國斬殺了關羽奪回了荊州,但自身也蒙受了很大損失:東吳原本就不盛產武將,此時黃蓋、程普、淩統都已先後病死,荊州的三任都督周瑜、魯肅、呂蒙也已離世,唯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陸遜,還是在荊州之戰前被孫權發掘出來的。

魏國方面,梟雄曹操已死。曹丕之才不及其父,而且登基後立足未穩,加上此前赤壁之戰的陰影,曹丕未必敢輕易開戰。

反觀劉備這邊,除了關羽已死,他麾下尚有張飛、黃忠、趙雲、馬超、魏延等武將,加上智囊諸葛亮的輔助,基本上延續了巔峰時期的陣容。

而且現實的壓力,已經逼迫劉備不得不動手。

劉備麾下的武將雖然實力耀眼,但有一處硬傷,即年齡偏大。

此時的劉備年過六旬,張飛年過五旬,黃忠出場時即是老將。

此時的趙雲也並非青壯,他的年紀比劉備還要大,剩下兩人中,馬超要鎮守西涼,魏延鎮守漢中。

真實的歷史中,至始至終,諸葛亮都沒有對興兵伐吳這件事提出過反對意見。

以他的才智,自然可以預見:此時討伐東吳合乎情理,局勢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那麼接下來,劉備面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北伐曹魏,要麼隱忍以圖後計。

第一條:如果不進攻東吳,孫權自然不會主動歸還荊州,那麼北伐唯有從蜀道進軍,可面對兵多將廣的曹魏,劉備心中並無勝算,而且此時吳蜀聯盟已經破裂,難免東吳不會在蜀軍北伐時再度背後捅刀。

第二條:隱忍待發。此時三國君主,曹丕和孫權都年富力強,唯有劉備年老體衰,留給他的時間已然不多,而且荊州一失,對士氣和民心影響頗為嚴重。

若出兵征討,或勝或敗總歸有五成的勝算,如果隱忍不發,非但荊州不能奪回,連一成的勝算都沒有了。

《三國演義》中劉備讓關羽守荊州是否有錯

在三國演義裡,荊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它 北據漢 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 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劉備在取西川的時候,軍師龐統中箭身亡,被困在涪關進退兩難,只能派人去荊州請諸葛亮。諸葛亮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劉備這時候還沒有打下西川,荊州是劉備集團的唯一根據地,再加上北有曹操 東有孫權,...

三國時期,如果當時劉備讓趙雲守荊州,結局會不會有不同

如果劉備讓趙雲鎮守荊州而不是關羽的話,結局肯定會有所不同,因為兩個人的性格不同,趙雲肯定比關羽守的時間要長。關二爺一世英名,奈何沒有防備到東吳會趁自己進攻的時候突然偷襲,導致不但身首異處,而且失去了荊州這個劉備集團發展的重要根據地 戰略要地,這也可以說是整個劉備集團的一個重要轉折的節點。關羽鎮守荊州...

三國時期張飛什麼時候死的,劉備 關羽 張飛 分別是什麼時候死的(先後

張飛 221年 字益德 幽州涿郡 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 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劉備長阪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水斷橋,曹軍沒人敢逼近 與諸葛亮 趙雲掃蕩西川時,於江州義釋嚴顏 漢中之戰時又於宕渠擊敗張郃,對蜀漢貢獻極大,官至車騎將軍 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後被範強 張達刺殺。後主時代追諡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