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路上的期盼
白話譯文: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後身體就變得僵硬。草木生長時是柔軟脆弱的,死了以後就變得乾硬枯槁了。所以堅強的東西屬於死亡的一類。
出處:出自春秋時期哲學家老子的《道德經》。
原文: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白話譯文:
人民所以遭受饑荒,就是由於統治者吞吃賦稅太多,所以人民才陷於飢餓。人民之所以難於統治,是由於統治者政令繁苛、喜歡有所作為,所以人民就難於統治。
人民之所以輕生冒死,是由於統治者為了奉養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淨了,所以人民覺得死了不算什麼。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過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後身體就變得僵硬。草木生長時是柔軟脆弱的,死了以後就變得乾硬枯槁了。所以堅強的東西屬於死亡的一類,柔弱的東西屬於生長的一類。
因此,用兵逞強就會遭到滅亡,樹木強大了就會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強大的,總是處於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於上位。
自然的規律,不是很像張弓射箭嗎?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鬆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補充一些。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
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
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
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函谷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
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鑑,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2樓:匿名使用者
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居下,柔弱居上。
[譯文]
人生之初柔弱似無骨,人到老年骨頭僵硬壞死。草木生之時也柔弱到秋天也枯黃變硬。所以通過對事物的堅強、柔弱便可知它們的發展情況。
兵將過於強大反而不能獲勝,樹木過於高大則預示著死亡。強大處於下方柔弱處於上方。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
3樓:偉曉莉酆波
出自:老子
道德經[譯文]
人生之初柔弱似無骨,人到老年骨頭僵硬壞死。草木生之時也柔弱到秋天也枯黃變硬。所以通過對事物的堅強、柔弱便可知它們的發展情況。
兵將過於強大反而不能獲勝,樹木過於高大則預示著死亡。強大處於下方柔弱處於上方。
4樓:璩恨雲赤朗
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居下,柔弱居上。
[譯文]
人生之初柔弱似無骨,人到老年骨頭僵硬壞死。草木生之時也柔弱到秋天也枯黃變硬。所以通過對事物的堅強、柔弱便可知它們的發展情況。
兵將過於強大反而不能獲勝,樹木過於高大則預示著死亡。強大處於下方柔弱處於上方。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5樓:匿名使用者
道德經_76
第七十六章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①,其死也堅強②。草木③之生也柔脆④,其死也枯槁⑤。故堅強者死之徒⑥,柔弱者生之徒⑦。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⑧。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譯文]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後身體就變得僵硬。草木生長時是柔軟脆弱的,死了以後就變得乾硬枯槁了。所以堅強的東西屬於死亡的一類,柔弱的東西屬於生長的一類。
因此,用兵逞強就會遭到滅亡,樹木強大了就會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強大的,總是處於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於上位。
[註釋]
1、柔弱:指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
2、堅強:指人死了以後身體就變成僵硬的了。
3、草木:一本在此之前有「萬物」二字。
4、柔脆:指草木形質的柔軟脆弱。
5、枯槁:用以形容草木的乾枯。
6、死之徒:徒,類的意思,屬於死亡的一類。
7、生之徒:屬於生存的一類。
8、兵強則滅,木強則折:一本作「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
[引語]
這一章以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反覆說明這樣一種觀點:柔弱勝剛強。老子向來主張貴柔、處弱,他從直觀的認識角度,看到了人初生之時,身體是柔弱的,死了以後就變得堅硬了,草木初生之時也是柔弱的,死了以後就變得枯槁。
這種直觀的、經驗的認識,可以說是老子處弱、貴柔思想的認識論之根源。
[評析]
老子對於社會與人生有著深刻的洞察,他認為世界上的東西,凡是屬於堅強者都是死的一類,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類。因此,老子認為,人生在世,不可逞強鬥勝,而應柔順謙虛,有良好的處世修養。我們感到,這一章又一次表達了老子的辯證法思想。
這種思想**於對自然和社會現象的觀察和總結。這裡,無論柔弱還是堅強,也無論「生之徒」還是「死之徒」,都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內在因素在發揮作用。這個結論還蘊含著堅強的東西已經失去了生機,柔弱的東西則充滿著生機。
老子在這一章裡所表達的思想是極富智慧的,他以自然和社會現象形象地向人們提出奉告,希望人們不要處處顯露突出,不要時時爭強好勝。事實上,在現實生活當中,有不少這樣的人,這種例子不勝列舉。當然,這也符合老子一貫的思想主張。
6樓:子曰
來自於道德經。想問什麼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的意思是
7樓:琦茂
人活著時身體是柔軟的,而死亡後身體反而是堅硬的。草木萬物活著時也是柔軟的,而死亡後卻是枯槁僵硬的。由此看來,堅持己見,個性剛強的人往往屬於「死亡之徒」,柔和溫潤的人才是「生存之徒」。
寓意是:不要以為弱勢人家會瞧不起,其實,正因為人家看不在眼裡,反而是生長的好契機。生命的原則是看內裡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長的,不是看既有的。
真正的強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嬰兒一般!死板板的,有什麼好;活生生的才好!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
8樓:
出自:老子 道德經
[譯文]
人生之初柔弱似無骨,人到老年骨頭僵硬壞死。草木生之時也柔弱到秋天也枯黃變硬。所以通過對事物的堅強、柔弱便可知它們的發展情況。
兵將過於強大反而不能獲勝,樹木過於高大則預示著死亡。強大處於下方柔弱處於上方。
古文翻譯必採納,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竭。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9樓:一七七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後身體就變得僵硬。草木生長時是柔軟脆弱的,死了以後就變得乾硬枯槁了。所以堅強的東西屬於死亡的一類,柔弱的東西屬於生長的一類。
因此,用兵逞強就會遭到滅亡,樹木強大了就會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強大的,總是處於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於上位。
10樓:不滅弒天
人生之初柔弱似無骨,人到老年骨頭僵硬壞死.草木生之時也柔弱到秋天也枯黃變硬.所以通過對事物的堅強、柔弱便可知它們的發展情況.
兵將過於強大反而不能獲勝,樹木過於高大則預示著死亡.強大處於下方柔弱處於上方.
11樓:
人活著時身體是柔軟的,而死亡後身體反而是堅硬的.草木萬物活著時也是柔軟的,而死亡後卻是枯槁僵硬的.由此看來,堅持己見,個性剛強的人往往屬於「死亡之徒」,柔和溫潤的人才是「生存之徒」.
寓意是:不要以為弱勢人家會瞧不起,其實,正因為人家看不在眼裡,反而是生長的好契機.生命的原則是看內裡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長的,不是看既有的.
真正的強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嬰兒一般!死板板的,有什麼好;活生生的才好!
求老子的一句名言
12樓:會說金融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作有一部《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之作。裡面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名言名句,大概說幾個:
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真正的「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能說出來的「道」,就不是真的「道」了。
二,「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家的學問是以玄學為主,奧妙無窮,深不可測。
三,「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也是一句經典,是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辯證觀的體現,人生難料,世事難測,禍福相依相存。
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不重視仁義,就會讓萬物自然生滅;聖人不施行仁義,就會讓百姓自生自滅。
五,「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瞭解別人是智慧,瞭解自己是明智,戰勝別人的是有力量的人,戰勝自己的人,才是最強的。
《道德經》裡的每一句,其實都是至理名言,都有很深很複雜的道理,篇幅有限,只能先分享這幾條了。
13樓:黑太陽與白月亮
傳說是彌勒菩薩化身的五代後梁高僧大肚布袋和尚,有首知名的偈:「手把青苗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農夫一邊低頭並步步後退地插秧給我們的啟示是,懂得低頭和後退才能成事
14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5樓:王徐一博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16樓:
樓上的學問好淵博,是不是在愛搜書上面找到這些的?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
17樓:厲意仝寄蓉
出自:老子
道德經[譯文]
人生之初柔弱似無骨,人到老年骨頭僵硬壞死.草木生之時也柔弱到秋天也枯黃變硬.所以通過對事物的堅強、柔弱便可知它們的發展情況.
兵將過於強大反而不能獲勝,樹木過於高大則預示著死亡.強大處於下方柔弱處於上方.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為 的句式怎麼看
倒裝句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為?為何,賓語前置 予之生也幸 而幸生也何為?怎麼翻譯 求大神翻譯 翻譯 我活下來是幸運的,但是幸運的活下來又能做什麼呢?嗚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為 指南錄後序 中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為 而的意義和用法 以父母之遺體行殆,而死有餘責 而的意義和用法 你好!but...
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
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譯文 孔子說 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 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
「不患人之不知己之,患不知人也」,這句古文是什麼意思?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出自 論語 學而 提問句有誤,原句應該是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 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瞭解別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不要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要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出自 論語 學而 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出 論語 意即 不要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