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用亡鄭以陪鄰的亡為什麼是使動用法

2022-05-06 20:03:29 字數 4046 閱讀 6090

1樓:匿名使用者

是指某些詞臨時改變其基本語法功能去充當其它詞類或基本功能未改變而用法比較特殊的現象。古代漢語中的詞類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漢語的重要語法特點之一,其內容主要包括名詞、形容詞、數詞用作一般動詞,名詞作狀語,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等。

比如名詞經常用作主語、賓語、定語,動詞經常用作謂語,或用在助動詞之後,形容詞經常用作定語、狀語和謂語,數詞經常用作定語,代詞經常用作主語、賓語、定語,副詞經常用作狀語、補語,等等。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漢語中,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又可以靈活運用。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當其它類詞。詞的這種臨時的靈活運用,就叫做詞類活用。

總的來說,古代漢語中的詞類活用主要有:

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為動用法,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活用為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數詞活用為動詞,數詞的使動用法,此外,名詞用作狀語的現象在古代漢語中也很常見。在現代漢語中,普通名詞一般不能用作狀語,古今有別。

一、名詞活用為動詞。

古代漢語當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處所等有關的行為變化時,常常使用表示這一事物、方位處所的名詞來表示,這就是名詞活用為動詞。

詞連用,非並列修飾關係,且無謂語,一般前一個名詞做動詞。

名詞後緊接代詞或所處名詞,介賓短語。名詞活用做動詞。

名詞用在了副詞或助動詞的後面,名詞活用做動詞,因為副詞要修飾動詞,助動詞不能單獨使用,是要和動詞一起組成謂語動詞的。

名詞前用「而」與動詞或動詞性短語相連線,名詞活用做動詞。

否定詞後的名詞活用為動詞。

「所」之後的名詞活用為動詞。

二、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把表示某種性狀的形容詞按動詞的語法規則使用,並表示與該性狀相關的行為變化。或形容詞活用作一般動詞就是形容詞作謂語且帶了賓語(又不是使動意動用法)。這就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三、數詞活用為動詞。

把表示某種數量的數量詞按動詞的語法規則使用,並表示與該數量相關的行為變化,這就是數量詞活用為動詞。

四、使動用法。

主語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動作,而是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發出這個動作。漢語中的使動,用兼語式結構表示。

五、意動用法。

形容詞或名詞用作意動,是主觀上認為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六、為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發出的,這種用法就是動詞的為動用法。

2樓:天使の憂傷旋律

使動用法吧,這個亡的意思應該是使⋯⋯滅亡的意思,時間太久有點記不清,不過應該沒錯

3樓:獨孤凌雲

翻譯成為什麼滅亡鄭國來給鄰國增加土地呢,亡意為滅亡,使滅亡,所以是使動用法

4樓:迷失之橙

因為亡字在這句的意思是使,,,死亡

5樓:很矮的小孩

怎麼能使鄭國滅亡來增加鄰國(的面積)呢

使....亡

什麼是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

6樓:匿名使用者

一、使動用法

使動用法是一種特殊的動賓關係,是指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不是由主語所代表的人物發出,而是在主語的影響下使賓語發出的,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幹什麼(怎麼樣)」的意思。使動用法主要有四種:名詞的使動用法;動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數詞的使動用法。

(一)名詞的使動用法:

表示使賓語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賓語產生這個名詞用作動詞後所表示的動作。例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使……定居)

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縛而相之。(相:讓……做丞相)

(二)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的使動用法主要發生在不能帶賓語的動詞上。例如:

①焉用亡鄭以陪鄰?(亡:使……滅亡)

②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忿恚:使……發怒)

「亡」「忿恚」都不能帶賓語,但因分別跟了「鄭」「尉」,需用使動用法解釋。

某些可帶賓語的動詞也有使動用法。例如:

謹食之,時而獻焉。(「食」,吃,這裡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讓蛇吃東西,可譯為餵養。「食」用作使動意義後讀sì。)

(三)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同動詞的使動用法略有區別,它的特點是使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例如:

①今媼尊長安君之位。(使……尊貴)

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使……勢力削弱)

(四)數詞的使動用法

數詞活用為動詞後也有使動用法。例如:

籍令秦始皇長世,……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長壽的話,……那麼即使是使秦始皇與三皇並列成為四皇,與五帝並列成為六帝,也不能比擬秦始皇的隆盛)

數詞的使動用法,在於使事物發生數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釋為「使……成為四個」,「六」可解釋為「使……成為六個」)或以數量為比喻的變化。

二、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也是一種特殊的動賓關係。是指謂語動詞具有「認為(或以為)賓語怎麼樣」或者「把賓語當作什麼」的意思,總之,動作是主語意念上發出的。意動用法有兩種: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的意動用法。

(一)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由形容詞活用而來的動詞,表示主觀上認為(覺得)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例如:

①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認為其言奇,認為其貌壯,可譯為:認為其言出眾不凡,其貌壯美)

②孔子登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認為……小,可譯為:孔子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天下小了)

(二)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用作意動,是把它後面的賓語看作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欺侮)吾弟,令我百歲後,皆魚肉之。(把……當作魚肉任意宰割)

②孟嘗君客我。(把……當作客人)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翻譯

7樓:999級吞天巨鯤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意思是:「越過其他國家而在遠方設定邊邑,您知道這不好辦,怎麼能用滅鄭來加強鄰國的實力呢?」

鄙:邊疆,這裡作動詞,意為開闢邊疆。越國以鄙遠:越過晉國把遠離秦國的鄭國作為邊境。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出自春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左丘明創作的一篇散文《燭之武退秦師》。

擴充套件資料

《燭之武退秦師》作品背景

魯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2年),晉國和楚國大戰於城濮,結果楚國大敗,晉國的霸業完成。在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協助楚國一起攻打晉國,而且晉文公年輕時流亡到鄭國,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舊怨加到一塊,於兩年後聯合秦國討伐鄭國。鄭伯聞訊後,派燭之武面見秦穆公,勸他退兵。

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兩國的矛盾表現出處處為秦國利益著想的樣子,分析當時的形勢,抓住利害關係,說明儲存鄭國對秦國有利,滅掉鄭國對秦國不利的道理,終於說動秦國退兵。晉軍失去盟軍支援後,也被迫撤離了鄭國。此文即是記敘了這一歷史事件。

8樓:麻滴滴

越過別的國家來統治遠方的地方,君主應該知道他是有困難的,為什麼要滅掉鄭國來增加別國的勢力呢?順便問下,你高中的把?

9樓:明日夕陽無限好

越過別的國家來攻打管理遠方的國家,你知道有多困難,(為什麼還要滅亡鄭國來送給鄰國呢?)

意動和使動

10樓:蔡婷婷

簡單的說,使動就是別人叫你似的,而意動則是你有意識的行為舉動

文言文中什麼是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為動用法。有什麼區別

詞類活用是什麼意思呀?

焉用亡鄭以陪鄰,中「陪」讀什麼, 焉用亡鄭以陪鄰 中 陪 的讀音是什麼?

bei 第四聲 通假字 通 倍 意思是亡鄭後使其鄰國強大,應該用鄭國牽制其周邊國家 語出 燭之武退秦師 這個應該沒有異議的,應該讀pei,二聲,辭源 3273頁,在讀音pei的義項二 增,益。然後直接舉了這個例子。焉用亡鄭以陪鄰 中 陪 的讀音是什麼?是通假字,讀作p i,意思是增加。整句話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