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刑夢沙傲晴
1、正史是指以紀傳體為編撰體例的史書。代表史書有紀二十四史。其他紀傳體體裁的史書也可稱為正史。
早期我國史書如《春秋》等都為編年體史書,後司馬遷在編寫《史記》過程中增補了本紀、世家、列傳、志、表,班固編寫《漢書》沿用此體例,但刪去世家。
2、清朝乾隆年間編定二十四史為正史,2023年北洋軍閥**又增《新元史》,合稱二十五史。《隋書·經籍志二》:「今依其世代,聚而編之,以備正史。
」 清馮桂芬《明紀序》:「史家分紀傳、編年二體,而紀傳為正史。」
3、主要有:《史記》作者是西漢司馬遷。《漢書》作者是東漢班固。
《後漢書》作者是南朝宋范曄。《三國志》作者是西晉·陳壽。《晉書》作者是唐朝房玄齡。
《宋書》作者是南樑沈約。《南齊書》作者是南樑蕭子顯。《梁書》作者是唐朝姚思廉。
《陳書》作者是唐朝姚思廉等書。
2樓:安靜的走掉
歷史是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正史,一部分是野史,兩者都是記載歷史的,但是二者又有所不同,正史是有史官編撰而成,野史是由明間傳說或者部分內幕人士編撰而成,都有參考價值!
3樓:匿名使用者
比如說二十四史,都是由下一個朝代為前朝寫的,通俗點說就是官方記載。
4樓:
正史是由官方任命的史官所記載的歷史事件反之則稱為野史
5樓:姜姜
統治階級對外發布的內容就是正史
6樓:匿名使用者
指由統治者組織官方修的史書。
7樓:匿名使用者
指當政的史官編輯的歷史。
8樓:十斤王茉莉
就是史官記錄的對外發布的
什麼叫'正史''
9樓:遊子逸
正史指官修的史書,主要為紀傳體的二十四史。以編年體形式存在的官修的《資治通鑑》一類的史書也是正史。
正史是指《史記》、《漢書》等記傳史書。以帝王傳記為綱領並且由宮廷史官記錄的有別於民間野史的中國史書。始見於南朝梁阮孝緒《正史削繁》。
《隋書·經籍志》將《史記》、《漢書》等以帝王傳記為綱的紀傳體史書列為正史,居史部書之首位。《明史·藝文志》又以紀傳、編年二體,並稱正史。清乾隆年間的《四庫全書》,確定《史記》至《明史》的24部正統的紀傳體史書為正史(見二十四史),並確定凡不經皇帝批准的不得列入。
2023年,北洋軍閥**又增《新元史》,合稱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10樓:
1. 指《史記》、《漢書》等以帝王本紀為綱的紀傳體史書。 清 乾隆 年間詔定二十四史為正史,2023年北洋軍閥**又增《新元史》,合稱二十五史。
《隋書·經籍志二》:「今依其世代,聚而編之,以備正史。」 清 馮桂芬《明紀》序》:
「史家分紀傳、編年二體,而紀傳為正史。」 胡適 《論短篇**》:「又如《水滸傳》所記 宋江 等三十六人是正史所有的事實。
」2. 有以紀傳、編年二體並稱正史的。參見《明史·藝文志》。
3. 考訂歷史。 唐 王績《遊北山賦》:
「察俗刪詩,依經正史。」
11樓:郭大誌
官家修的就叫「正史」,比如號稱「二十五史」中的開山之作——《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就是朝廷的史官——太史令,就更別說清朝的「官修國史」啦!與之相對的就是「野史」,都是民間流傳或文人撰寫的,不為官家所承認的;其實其中的記載也許往往反而是「實事求是的」。而「正史」中卻反而有很多的記載「為尊者諱」,即領導人的不對都不能說,尤其是某一部所謂「正史」所記載的那一朝代的當代帝王的父王或他們的祖先!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黨承認的歷史就是正史,凡是我黨不承認的,都不能叫正史。
成王敗寇,歷史誰贏誰定。
13樓:胡說大本營
由官方修訂的史書叫做正史。
正史也不一定完全可靠。
14樓:匿名使用者
正史就是歷史上真實的事件,不是混編亂造或演繹的
15樓:掃蕩一下
勝利者書寫的歷史。。。。。。
古人所說的正史指哪些書
有一個人,自稱很懂三國曆史,熟讀正史,我問他,正史是指什麼,他說指的是三國演義,他是傻子嗎?
16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是正史,三國演義是在三國曆史的基礎上進行過藝術加工的,好多是與歷史不符的。他自認為三國演義是正史,並不能說明他是傻子,但反映了他的孤陋寡聞。
17樓:sky我尼瑪
不是特別傻……起碼他知道有種東西叫正史……你可以規勸他熟讀三國演義,做一個大歷史學家
18樓:匿名使用者
也不能說傻,有種人就是自以為是,他們從來不聽別人說的話,只是認為自己是對的,與自己不同的就是不對的,對於這種人要是覺得煩,別搭理他就行了,因為跟他根本講不通理
19樓:暮雪_月下相憶
這隻能證明他不懂裝懂
三國演義屬於** 大部分情節為虛構
三國真正的歷史應該記載於 三國志
20樓:啊嗚體貼
三國志是正史,三國演義只是加工的。個人有個人的看法。
21樓:匿名使用者
是開玩笑還是認真的?認真的話可不是傻子麼··
22樓:淫天璀璨
這個熱鬧肯定是一個傻子
23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一個真真正正的傻子是看不懂三國演義的。但很明顯這個人有些妄自尊大了,也可以認為是一家之言,尚有偏頗之處。
另一個解讀就是,他自己認為的那些所謂史書中的正史不是真正的歷史,而三國演義才是真正歷史的還原真正歷史的一個解讀。
但個人認為三國演義寫於明朝,是一部文學作品,而比如三國志之類的正史寫於西晉算是紀實之類,哪個更接近於真正的歷史,一目瞭然。
對於較偏執的人,是不必理會的,真正的事實是不會因為他的堅持而改變的,而他的想法也不一定因為你的觀點而改變,所以不理為上策。
24樓:匿名使用者
正史是三國志,但有些人不知道
25樓:帛幻邇
是是是,
三國志問問他看了有木有
26樓:子沫
。。。。。。。。差不多
2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我覺得是~~~傻子吧
28樓:美麗110不打折
這個.................哪家精神病院沒看住.............跑出來了.........哈哈哈哈.........
歷史分幾種? 正史、和野史麼 如果是,他們有何區別?
29樓:
正史是指《史記》、《漢書》等記傳史書。以帝王傳記為綱領並且由宮廷史官記錄的有別於民間野史的中國史書。始見於南朝梁阮孝緒《正史削繁》。
《隋書·經籍志》將《史記》、《漢書》等以帝王傳記為綱的紀傳體史書列為正史,居史部書之首位。《明史·藝文志》又以紀傳、編年二體,並稱正史。清乾隆年間的《四庫全書》,確定《史記》至《明史》的24部正統的紀傳體史書為正史(見二十四史),並確定凡不經皇帝批准的不得列入。
2023年,北洋軍閥**又增《新元史》,合稱二十五史。 1.指《史記》﹑《漢書》等以帝王本紀為綱的紀傳體史書。
清乾隆年間詔定二十四史為正史,2023年北洋軍閥**又增《新元史》,合稱二十五史。 2.有以紀傳﹑編年二體並稱正史的。
參見《明史.藝文志》。 3.考訂歷史 一般認為是指古代私家編撰的史書,與官修的史書不同的另一種史書,與「正史」相對而言。
古代有「稗官野史」的說法,稗官者,採錄民俗民情的小官也。 《漢書·藝文志》引如淳所說,「細米為稗,街談巷說,甚細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里巷風俗,故立稗官,使稱說之」。
唐 陸龜蒙 《奉酬襲美苦雨見寄》詩:「自愛垂名野史中,寧論抱困荒城側。」元 薩都剌 《上趙涼國公》詩:
「如此聲名滿天下,人間野史亦堪傳。」 這種閭巷風情、街談巷說、遺聞佚事的紀錄,也叫「稗史」,如魯迅所多次稱道的《明季稗史彙編》之類。魯迅所說的「雜記」,大概即「稗史」之類。
稗是野生的草,稗史其實就是野史。 所謂「野」,有兩層含義:第一,從與在朝人士相對立而言,是在野人士(或士大夫的下層人士)所作,未經官方審定,更不是「欽定」的,甚至為官方所禁,不是藏於廟堂官廳,而是流傳於「野」,當然,其中某些書也流傳到官廳,在流傳中經過官方刪改;第二,從雅與俗、文與野相對立而言,是未經人工過分雕飾的,是原始的史料,雖然顯得粗鄙,但具有原始性、真實性。
野史中所寫的人物和事件大多是實有其人、實有其事的。劉鶚《老殘遊記》雲:「野史者,補正史之缺也。
名可託諸子虛,事虛證諸實在。」 相比較而言,正史的史料更可靠,更權威也更可信,但由於封建的正統觀念及其他種種原因,也刪去了一些本該記入正史的事情。這些事情,便成了野史。
什麼是正史,霸史,別史和雜史
30樓:只剩腦袋
正史:指官修的史書,主要為紀傳體的二十四史。除此之外,官方修的史書也算是正史,總之就是官方認可,編修的記錄算是正史。
霸史:指稱霸一方的國家的歷史,僭偽之國的歷史。例如戰國時期各國自己的史書,不算東周的正史,有著偏向編修國的傾向。
別史:正史是經過命令規定,別史是未經命令規定而已。雖然不是官方修訂,但也是有體例、有組織、有系統的史書。
典型的像《直齋書錄解題》。
雜史:內容雜然並陳,是一般只記一事始末和記一時見聞,或只是一家的私記,帶有掌故性質的史書。雜史多出於私家著述,沒有拘束,有聞必錄,所遇必鈔,因此儲存了許多珍貴而有價值的史料。
舊正史和新正史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31樓:大寶
一個是當時的人編撰的,一個是後人重新編撰的。
什麼叫做正史和野史,史書 正史和野史 有麼 區別?
正史是統治階級編撰的,大部分是一些大事和皇帝自己的家事,野史是民間的傳說,帶有一定的虛假性,所以我建議你看正史。正史是統治階級編撰的,是為統治階級的統治所服務的 當然也有例外,如 史記 所謂二十四史者,二十四姓之家譜而已。在涉及到統治者利益的問題上往往不可信。而 野史 有時採納一些民間傳說,也有作者...
正史魏延是什麼時候開始跟隨劉備的
史書沒有記載。魏延 234年 字文長,義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
趙雲是正史人物嗎,趙雲是真實歷史人物嗎
趙雲是正史人物,三國志有趙雲傳。趙雲 229年 字子龍,常山真定 今河北省正定 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