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天天小非
發黑說明加熱溫度不夠,無法達到變紅的地步。
原因有二:第一加熱溫度不夠,酒精燈外燃溫度不高,無法加熱到鋼鐵紅的地步。第二由於加熱面積小,熱量傳遞快,無法得到高溫聚集
2樓:
變黑:表面溫度太低,有機物質燃燒時愈低溫,化學反應中斷,會變成碳黑附在表面上,泡在水中會浮上來
另一種是鐵氧化,變成黑黑的四氧化三鐵,泡水會沉下去
酒精燈淬火:我試過,只能淬美工刀(要加熱非常久,加熱時間短點溫度不到就變退火啦),比美工刀大的就淬不成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哥們,這個變黑的主要原因是被空氣氧化了,如果變得紅紅的不能有氧氣接觸,或者用保護氣保護,例如放在燃燒很旺的煤炭中進行加熱
4樓:匿名使用者
將金屬工件加熱到某一適當溫度並保持一段時間,隨即浸入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常用的淬冷介質有鹽水、水、礦物油、空氣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屬
5樓:匿名使用者
酒精燈燃燒後水蒸氣太多溫度還沒有火柴的高,變黑是燃燒不完全生成的碳粉,最好用煤燒
6樓:兼愛非宮
淬火:將鋼件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並保持一定時間,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冷卻,以獲得非擴散型轉變組織,如馬氏體、貝氏體和奧氏體等的熱處理工藝。
將金屬工件加熱到某一適當溫度並保持一段時間,隨即浸入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常用的淬冷介質有鹽水、水、礦物油、空氣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屬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廣泛用於各種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齒輪、軋輥、滲碳零件等)。
通過淬火與不同溫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屬的強度、韌性及疲勞強度,並可獲得這些效能之間的配合(綜合機械效能)以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還可使一些特殊效能的鋼獲得一定的物理化學效能,如淬火使永磁鋼增強其鐵磁性、不鏽鋼提高其耐蝕性等。淬火工藝主要用於鋼件。
常用的鋼在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時,原有在室溫下的組織將全部或大部轉變為奧氏體。隨後將鋼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卻,奧氏體即轉變為馬氏體。與鋼中其他組織相比,馬氏體硬度最高。
淬火時的快速冷卻會使工件內部產生內應力,當其大到一定程度時工件便會發生扭曲變形甚至開裂。為此必須選擇合適的冷卻方法。根據冷卻方法,淬火工藝分為單液淬火、雙介質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和貝氏體等溫淬火4類。
提問者好像沒搞清楚淬火的定義,酒精燈的火焰淬火是根本不行的,用酒精燈火焰燒完會變黑是因為鐵在高溫下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化學反應,泡到水裡還會有層薄薄的黑色物質是應該是四氧化三鐵
自己做小刀,如何淬火(蘸火)???
7樓:鈺瀟
加熱到橘紅(不是純紅,而是橘紅橙色),然後將工件(這裡是刀具)迅速放入水或油或冰水或冷油(有時可在水或油中新增一些物質來改善表面特性) ,讓刀具迅速冷卻。
這一般刀具加工作坊都能做到,而且從古至今一直都在使用。淬火以後,鋼材變硬,刀具淬火以後容易出鋒口,從而鋒利,另一方面硬化以後刀具出鋒後耐用一些,不會磨刀後不久就變鈍,而且淬火後刀具多易出現崩缺而不會出現卷邊。
刀具加工淬火有時候不是對刀具整體淬火,而只是對刀口部分進行區域性淬火。有的刀匠甚至只在刀鋒部分鑲嵌一條可淬硬性的鋼片,而刀具本體部分採用其他鋼材,這樣刀具鋒口可以淬火變硬而出鋒,而刀體部分不會淬火變硬而有足夠韌性。
8樓:匿名使用者
材質決定刀的特性,熱處理決定刀的靈魂。所以首先找個好的材料在做刀,然後學會針對這材料的好熱處理辦法。技巧太多(可以寫1000000字),自己慢慢試,到試出那天你就掌握了醫生的快樂和幸福。
9樓:蒼山隱樵
把刀坯做好,先別開刃,把焊槍火焰調到最高(3000度左右),把刃部燒紅,冷水快速冷卻(即為淬火),之後再用火焰把冷卻後的刃部掃幾遍(要快,溫度別太高,即為回火。不掃的話易變形甚至開裂),之後再開刃。即可。
10樓:來自馬來西亞拼搏的兔子
哥們沒事做刀幹啥,挺危險的。
加熱到900度,保溫1個小時左右,然後拿出來在冷水中淬火。
11樓:匿名使用者
鐵板淬不上火,你還是別了做
12樓:客鴻
鐵板?鐵淬火,沒什麼意義的,效能改變得不大。鋼淬火,可以讓鋼變得更硬。鋼淬火,如果太脆了,可以用機油淬火;如果太軟了,可以用10%左右的鹽水淬火。淬火後,要記得回火。
淬火工藝都有哪些方式方法?
13樓:濟寧鈦浩機械****
淬火的方式:
1、單介質淬火
工件在一種介質中冷卻,如水淬、油淬。優點是操作簡單,易於實現機械化,應用廣泛。缺點是在水中淬火應力大,工件容易變形開裂;在油中淬火,冷卻速度小,淬透直徑小,大型工件不易淬透。
2、雙介質淬火
工件先在較強冷卻能力介質中冷卻到300℃左右,再在一種冷卻能力較弱的介質中冷卻,如:先水淬後油淬,可有效減少馬氏體轉變的內應力,減小工件變形開裂的傾向,可用於形狀複雜、截面不均勻的工件淬火。雙液淬火的缺點是難以掌握雙液轉換的時刻,轉換過早容易淬不硬,轉換過遲又容易淬裂。
為了克服這一缺點,發展了分級淬火法。
3、分級淬火
工件在低溫鹽浴或鹼浴爐中淬火,鹽浴或鹼浴的溫度在ms點附近,工件在這一溫度停留2min~5min,然後取出空冷,這種冷卻方式叫分級淬火。分級冷卻的目的,是為了使工件內外溫度較為均勻,同時進行馬氏體轉變,可以大大減小淬火應力,防止變形開裂。分級溫度以前都定在略高於ms點,工件內外溫度均勻以後進入馬氏體區。
現在改進為在略低於ms點的溫度分級。實踐表明,在ms點以下分級的效果更好。例如,高碳鋼模具在160℃的鹼浴中分級淬火,既能淬硬,變形又小,所以應用很廣泛。
4、等溫淬火
工件在等溫鹽浴中淬火,鹽浴溫度在貝氏體區的下部(稍高於ms),工件等溫停留較長時間,直到貝氏體轉變結束,取出空冷。等溫淬火用於中碳以上的鋼,目的是為了獲得下貝氏體,以提高強度、硬度、韌性和耐磨性。低碳鋼一般不採用等溫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強度、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效能。
淬火的具體操作?要注意的問題有? 20
14樓:趙文星空絮雨
包括加熱、保溫、冷卻3個階段。下面以鋼的淬火為例,介紹上述三個階段工藝引數選擇的原則。
淬火加熱溫度
以鋼的相變臨界點為依據,加熱淬火時要形成細小、均勻奧氏體晶粒,淬火後獲得細小馬氏體組織。碳素鋼的淬火加熱溫度範圍如圖1所示。由本圖示出的淬
淬火加熱溫度 (4張)
火溫度選擇原則也適用於大多數合金鋼,尤其低合金鋼。亞共析鋼加熱溫度為ac3溫度以上30~50℃。從圖上看,高溫下鋼的狀態處在單相奧氏體(a)區內,故稱為完全淬火。
如亞共析鋼加熱溫度高於ac1、低於ac3溫度,則高溫下部分先共析鐵素體未完全轉變成奧氏體,即為不完全(或亞臨界)淬火。過共析鋼淬火溫度為ac1溫度以上30~50℃,這溫度範圍處於奧氏體與滲碳體(a+c)雙相區。因而過共析鋼的正常的淬火仍屬不完全淬火,淬火後得到馬氏體基體上分佈滲碳體的組織。
這-組織狀態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對於過共析鋼,若加熱溫度過高,先共析滲碳體溶解過多,甚至完全溶解,則奧氏體晶粒將發生長大,奧氏體碳含量也增加。淬火後,粗大馬氏體組織使鋼件淬火態微區內應力增加,微裂紋增多,零件的變形和開裂傾向增加;由於奧氏體碳濃度高,馬氏體點下降,殘留奧氏體量增加,使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
淬火要主意的是
1:知道原材料的牌號含碳量等來調整淬火溫度2:均勻加熱,均勻冷卻,防止溫度過高淬老了火,工件會開裂報廢。
15樓:大師磨刀
樓上說的很好,我補充一下,
淬火就是將工件加熱到一定的溫度然後急速冷卻的一種工藝,在這個急速冷卻的過程中,鋼的晶相組織發生了變化,提高了工件的強度硬度和耐磨性。
急速冷卻的過程一般是用水或油。也有用風的。
淬火要主意的是
1:知道原材料的牌號含碳量等來調整淬火溫度2:均勻加熱,均勻冷卻,防止溫度過高淬老了火,工件會開裂報廢。
16樓:匿名使用者
淬火就是將加熱到淬火溫度並保溫一段時間是材料內外溫度均勻後的零件放入淬火介質中進行冷卻的工藝,從這個定義中你可以看出淬火的操作流程。
淬火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有很多注意點。針對不同的零件並不一致。
主要是兩點:1、達到淬火效果,即淬火後的硬度達到設定要求,即不太軟,也不太硬。
2、防止淬火後零件變形,這是個很廣泛的問題,需要針對零件來設計。
淬火的工藝是怎樣的?
17樓:陳慧明明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某一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1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常用的淬冷介質有鹽水、水、礦物油、空氣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屬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廣泛用於各種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齒輪、軋輥、滲碳零件等)。通過淬火與不同溫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屬的強度、韌性及疲勞強度,並可獲得這些效能之間的配合(綜合機械效能)以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另外淬火還可使一些特殊效能的鋼獲得一定的物理化學效能,如淬火使永磁鋼增強其鐵磁性、不鏽鋼提高其耐蝕性等。淬火工藝主要用於鋼件。常用的鋼在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時,原有在室溫下的組織將全部或大部轉變為奧氏體。
隨後將鋼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卻,奧氏體即轉變為馬氏體。與鋼中其他組織相比,馬氏體硬度最高。鋼淬火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它的組織全部或大部轉變為馬氏體,獲得高硬度,然後在適當溫度下回火,使工件具有預期的效能。
淬火時的快速冷卻會使工件內部產生內應力,當其大到一定程度時工件便會發生扭曲變形甚至開裂。為此必須選擇合適的冷卻方法。根據冷卻方法,淬火工藝分為單液淬火、雙介質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和貝氏體等溫淬火4類。
怎麼用碳淬火
18樓:匿名使用者
滲碳淬火是金屬材料常見的一種熱處理工藝,它可以使滲過碳的工件表面獲得很高的硬度,提高其耐磨程度。傳統工藝主要有:低溫回火、預冷直接淬火、一次加熱淬火、滲碳高溫回火、二次淬火冷處理、滲碳後感應加熱等工序。
淬火工藝在現代機械製造工業得到廣泛的應用。機械中重要零件,尤其在汽車、飛機、火箭中應用的鋼件幾乎都經過淬火處理。為滿足各種零件幹差萬別的技術要求,發展了各種淬火工藝。
其工藝有以下幾種:
1、 直接淬火低溫回火
組織及效能特點:不能細化鋼的晶粒。工件淬火變形較大,合金鋼滲碳件表面殘餘奧氏體量較多,表面硬度較低
適用範圍: 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用來處理對變形和承受衝擊載荷不大的零件,適用於氣體滲碳和液體滲碳工藝。
2 、 預冷直接淬火、低溫回火,淬火溫度800-850℃
組織及效能特點:可以減少工件淬火變形,滲層中殘餘奧氏體量也可稍有降低,表面硬度略有提高,但奧氏體晶粒沒有變化。
適用範圍: 操作簡單,工件氧化、脫碳及淬火變形均小,廣泛應用於細晶粒鋼製造的各種工具。
3、 一次加熱淬火,低溫回火,淬火溫度820-850℃或780-810℃
組織及效能特點:對心部強度要求較高者,採用820-850℃淬火,心部為低碳m,表面要求硬度高者,採用780-810℃淬火可以細化晶粒。
適用範圍: 適用於固體滲碳後的碳鋼和低合金鋼工件、氣體、液體滲碳的粗晶粒鋼,某些滲碳後不宜直接淬火的工件及滲碳後需機械加工的零件。
4、 滲碳高溫回火,一次加熱淬火,低溫回火,淬火溫度840-860℃
組織及效能特點:高溫回火使m和殘餘a分解,滲層中碳和合金元素以碳化物形式析出,便於切削加工及淬火後殘餘a減少。
適用範圍: 主要用於cr—ni合金滲碳工件
5、 二次淬火低溫回火
組織及效能特點:第一次淬火(或正火),可以消除滲碳層網狀碳化物及細化心部組織(850-870℃),第二次淬火主要改善滲層組織,對心部效能要求不高時可在材料的ac1—ac3之間淬火,對心部效能要求高時要在ac3以上淬火。
適用範圍: 主要用於對力學效能要求很高的重要滲碳件,特別是對粗晶粒鋼。但在滲碳後需經過兩次高溫加熱,使工件變形和氧化脫碳增加,熱處理過程較複雜。
6、 二次淬火冷處理低溫回火
組織及效能特點:高於ac1或ac3(心部)的溫度淬火,高合金表層殘餘a較多,經冷處理(-70℃/-80℃)促使a轉變從而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適用範圍: 主要用於滲碳後不進行機械加工的高合金鋼工件。
7、 滲碳後感應加熱淬火低溫回火
組織及效能特點:可以細化滲層及靠近滲層處的組織。淬火變形小,不允許硬化的部位不需預先防滲。
適用範圍: 各種齒輪和軸類
304不鏽鋼燒紅後用清水淬火會怎樣
題目錯誤,304不鏽鋼不能淬火,淬火會喪失硬度。304不鏽鋼是奧氏體不鏽鋼,不能通過淬火,只能通過固溶來提高硬度。奧氏體不鏽鋼,是指在常溫下具有奧氏體組織的不鏽鋼。鋼中含cr約18 ni 8 10 c約0.1 時,具有穩定的奧氏體組織。奧氏體鉻鎳不鏽鋼包括著名的18cr 8ni鋼和在此基礎上增加cr...
什麼是正火,正火的作用,什麼是退火 正火 淬火及回火,它們的用途各是什麼
正火是 種改善鋼材韌性的熱處理。將鋼構件加熱到ac3溫度以上30 50 後,保溫一段時間出爐空冷。正火的作用 1 作為最終熱處理 1 可以細化奧氏體晶粒,使組織均勻化。2 減少亞共析鋼中鐵素體的含量,使珠光體含量增多並細化,從而提高鋼的強度 硬度和韌性。3 對於普通結構鋼零件,如含碳0.4 0.7 ...
鋼在淬火時因相變而發生體積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請先弄懂相變是怎麼回事,相變就是組織變化,組織變化就說明結構有變化,比如淬火就是從奧氏體變成了馬氏體,奧氏體是面心結構,馬氏體是體心結構,當由面心結構的晶胞轉變成體心結構的晶胞時體積就會增加,雖然變化不大但反映到巨集觀上就能看到體積的變化了。固溶體強度和硬度的上升。鋼中鐵對碳的溶解度在常溫極低,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