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漸離生死
文章開篇以簡潔的筆觸,給人們勾畫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陽光明媚,天高雲淡,空氣清新,山色蒼翠,並總述自富陽至桐廬水上之遊的總體印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第二段寫「異水」。先抓住其「縹碧」的特點,寫出了其晶瑩清澈的靜態美:這水彷彿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見底,連那倏來忽去的游魚,水底累累的細石,都可以一覽無餘。
然後以比喻誇張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動態美:這水有時又迅猛奔騰,一瀉千里,使人感到驚心動魄。這樣描寫,靜中有動,動靜結合,顯示出了富春江水的秀麗之美和壯觀之美,突出地表現了一個「異」字。
2樓:移旂惘玥
本文總寫山水時,用奇異來形容概括。
第二段寫水時,抓住了動靜兩種情況下水的特點:在迂緩處水的特點是清澈。作者描寫水清澈的特點用了誇張的修辭: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而且用水底景物來突出這個特點:「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水流迅急處水的特點是飛速洶湧,作者用了比喻誇張的修辭: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第三段寫山時,抓住了山陡峭高聳和山間景色優美的特點來寫的。在寫山的陡峭高峻時寫群山「負勢競上」「爭高直指」,「競」「直指」生動描畫出山峰陡直的樣子。寫山間景色,作者選取山間生機勃勃、千姿百態的動物、植物、泉水,動靜結合。
聲色俱全地展現了山間美景。
3樓:匿名使用者
千丈見底,直視無礙:清澈。
急湍甚箭,孟浪若奔:湍急。
《與朱元思書》中寫水,體現了水的什麼特點
4樓:帥氣的小宇宙
《與朱元思書》中寫水,體現了水的明靜和、清澈。
南朝吳均《與朱元思書》中寫水的原文: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白話譯文: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見底。遊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
5樓:匿名使用者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
寫山是奇,寫水是異,而且達到天下獨絕的地步。
寫水的質感,水是清澈見底,水中有動態的游魚,有靜態的細石。
寫水的動感,水有急流,像箭一樣湍急,有猛浪,像狂奔一樣激流。
寫水的聲音,泠泠作響。
最後達到一種心境,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祿的心也就平靜下來。那些整天忙於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與朱元思書寫出了水的什麼特點?從什麼角度寫的?
6樓:代培勝寧衣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運用誇張,側面描寫出水的清澈。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運用誇張和比喻,寫出水流湍急。
7樓:福永芬夙碧
寫水的原文是「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寫出了水的清澈見底。
與朱元思書中作者寫"水"突出水的什麼特點
8樓:伏素花孫詩
與朱元思書》中作者描繪異水是,抓住了水的清(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和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描繪奇山時,緊扣山的高,多,險,遠四種特徵。
(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與朱元思書作者寫了水的什麼特點
(與朱元思書)與朱元思書選自哪裡
與朱元思書選自 與朱元思書 一文選自選自 藝文類聚 卷七。與朱元思書 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吳均寫給好友朱元思 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詳 的信中的一個片段,被視為駢文中寫景的精品。該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襯出山水之美,也抒發了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含蓄地流露出愛慕...
與朱元思書翻譯
原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7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 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30者,望峰...
《與朱元思書》翻譯,原文,重點
譯文沒有一絲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我的小船 隨著江流漂漂盪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裡 的水路上 奇山異水,獨一無二。水都是青白色,千丈遠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的勢頭猶如奔馬。江兩岸的高山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