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刑法中關於 教唆犯的外文資料 英文的

2023-01-29 10:15:20 字數 2131 閱讀 3270

1樓:匿名使用者

用語言或者暗示,教唆他人實施犯罪行為。

什麼是刑法中的教唆犯,教唆犯罪的分類有哪些

「刑法理論上,對共同犯罪成員的分類一般是主犯、從犯、教唆犯、脅從犯。」這句話**錯了?請高人指點!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的共同犯罪人分類是按照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來分的,分為主犯、從犯、脅從犯;主犯是在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人或者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從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人,脅從犯是被脅迫參加犯罪的犯罪人;

大陸法系刑法的共同犯罪人,根據在犯罪中是否實施構成要件性的行為,分為正犯與共犯,正犯是具有犯罪實行行為的犯罪人,共犯是不具有犯罪實行行為的犯罪人,例如共同故意殺人,有人實施殺人行為,就是正犯,有人提供刀具但不實施殺人行為,就是共犯,共犯的型別有幫助犯、教唆犯等。

這句話錯就錯在,我國的教唆犯不是共同犯罪人的型別,教唆犯仍舊是按照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成立主犯或者從犯(教唆犯不可能是脅從犯)。

3樓:匿名使用者

對共犯有兩種劃分方式:1、按作用大小分,分為主犯和從犯;2、按其分工劃分,分為教唆犯,實行犯,幫助犯。

對於從犯來說,是被脅迫參加的就是脅從犯,所以脅從犯是被包含於從犯的,不能和從犯並列放在一起。

4樓:匿名使用者

教唆犯有可能是主犯,也可能是從犯。這話這樣說就對了:「刑法理論上,對共同犯罪成員的分類一般是主犯、從犯、脅從犯。」

5樓:匿名使用者

教唆犯,不能與主犯、從犯、脅從犯,並列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共同犯罪的不區分主從犯,

有關故意殺人罪和故意殺人教唆犯的問題

7樓:匿名使用者

丙系直接下毒導致乙死亡人員,故丙為故意殺人。丙之作為均為甲教唆指導,故甲為教唆罪。

8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僅是故意殺人的,則應按照我國《刑法》第232條,結合具體犯罪情節予以量刑。

如果是教唆他人故意殺人的,教唆者與被教唆者成立共同犯罪,應當按照他們各自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分別予以處罰。但如果教唆的是不滿14週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在刑法理論上教唆者為間接正犯,對於教唆者應當直接適用我國《刑法》第232條,結合具體案情予以量刑。

《刑法》第29條:

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週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法》第232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9樓:河北律師馮立雲

甲構成故意殺人,教唆犯條件是教唆犯和被教唆人都構成犯罪,丙13歲,屬無刑事責任能力人,不承擔刑事責任。

10樓:東李所

13歲不對殺人罪負責,不構成被教唆,是甲的犯罪工具。甲直接單定故意殺人。

11樓:管東平大律師

甲是故意殺人罪,丙未滿14週歲,無論怎樣都不構成刑事犯罪。

12樓:江華鋒律師

單獨構成故意殺人。間接正犯又可以稱為間接實行犯,是指把他人作為工具利用的情況。行為人不必出現在犯罪現場,也不必參與共同實施,而是通過強制或者欺騙手段支配直接實施者,從而支配構成要件實現的,就是間接正犯。

望採納!

13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明顯的 間接故意,女兒只是作案工具,不能認定是教唆犯。

刑法上 教唆與煽動的具體區別

教唆犯和幫助犯有什麼區別聯絡?

14樓:你的牽強誰懂

教唆和幫助的行為,有的時候可能成為共犯,間接正犯如教唆未滿10歲的孩子去盜竊。教唆犯可能是主犯,也可能是從犯,具體的要看案件情形判斷。在刑法分則裡,有些幫助 教唆的行為本身就構成犯罪。

如傳授犯罪方法罪,本身就是教唆的行為。

15樓:手機使用者

教唆犯是罪魁禍首、幫助犯只是助手的角色而已、

刑法中關於自首的解釋,刑法總論中自首的認定

自首對於犯罪分子來說是一個可以減刑的機會,一 自首包括一般自首與特別自首。刑法第六十七條第1款規定的是一般自首,第2款規定的是特別自首 又稱之為準自首 二者的構成要件有所不同。1 一般自首成立的條件 一是 自動投案 二是 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如何認定 自動投案 與 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刑法中關於綁架罪數罪併罰是怎麼規定的

刑法第239條綁架罪中有 致使被綁架人 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 的規定。所謂 致使被綁架人死亡 是指行為人故意傷害被綁架人造成死亡,或者因虐待 侮辱 脅迫等方式造成被綁架人自殺等情況。殺害被綁架人 包括綁架行為實施後在勒索財物之前殺害被綁架人 因勒索財物不成殺害被綁架人 以及在勒索到財物之後又出於滅口...

關於刑法主客觀一致的問題,刑法中主客觀相統一問題?

您好,問題1 客體的不同,故意殺人侵害的是公民生命權,故意傷害則是健康權。主觀方面要通過偵查實驗證明,比如殺傷人體的部位 工具 手段是否具有實現死亡的可能和體現主觀能動。如果可以通過客觀方面判斷主觀惡性,則按照主觀惡性定罪,如果無法判斷,則按傷害結果定罪。問題2 行為人明知被害人不被醫治可能會死亡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