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單百啟
北宋徽宗政和年間(公元2023年~公元2023年)鑄造。"通寶"有小平,折二型銅錢及折三型鐵錢,對錢,有數十種之多,篆書,隸書二種書體。特色之處是隸書中雜有楷意,有時也稱作楷書。
小平銅錢存世量大,版別複雜,變化多在"政"和"通"上。鐵錢鑄造量極大,現在存世較多。另有珍罕的銀質"政和通寶",古泉大珍。
"政和重寶"為折二錢,楷書,錢文瘦金體,直讀光背,徑3釐米,傳世以折二重寶鐵母數種珍品。
2樓:山
您說的應該是北宋政和通寶。北宋:政和通寶、重寶,徽宗趙佶政和年間1111-2023年鑄造。
幣質:銅、鐵、銀。幣值:
小平、折二。書體為篆、隸、真書,其中篆、隸組成對錢。
3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政和年間的,不具備收藏價值。
4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的,**不高,在一元左右。
5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的,應該是政和,普通的一元左右。
6樓:匿名使用者
估計是北宋的政和。
7樓:匿名使用者
你只有一個嗎?如果多的話可不可以賣給我啊謝謝。
古錢幣上的字是什麼意思,又是什麼朝代的錢幣呢?
8樓:匿名使用者
是"五銖",這是隋。
朝的五株錢。
名 稱: 五銖錢。
製造年代: 隋。
材 料: 銅。
規 格: 直徑釐米。
收專 藏 地: 中國歷史博物館。
介 紹屬。隋代貨幣。隋代鑄幣技術提高,已由範鑄改為母錢翻砂鑄錢。隋初錢幣混亂,當時關東通行北齊的常平錢,關中流通北周時期的五行大布、永通萬國等錢。
這些錢不但大小、輕重不一,而且質地低劣,影響了商貿經濟。隋建國後沿用漢制,鑄新五銖錢。五銖錢發行後,從關外來的錢都須與它勘樣,相似者允許入關流通,其餘銷燬。
這項政策促進了,商業發展。圖示四枚隋五銖有較寬外部,內部邊緣中,只有右側「五」字直劃形成一內部線。錢文「五銖」兩字瘦長工整,筆劃略顯粗壯,但仍不失精良秀美的風格氣息。
左下一枚五銖錢色較白,俗稱「白錢」。然而並非真正白銅所鑄,唯因青銅合金中錫的比例略大。
9樓:匿名使用者
這枚錢幣是漢代五銖錢。
五銖錢誕生前夕,因半兩錢瀕臨崩潰,市場一片混亂,各級**與商民爭利,都拼命鑄錢,使得通貨過度膨脹,錢幣的購買力急速下降,物價飛漲。民眾無法生存,相繼放棄生產,流亡他鄉,靠出賣勞動力來餬口;或者是鋌而走險,加入私鑄行列,企圖賺取厚利。武帝初年,百姓因私鑄而死亡的近萬人,而私鬥殞命的、畏罪自殺的都無法計算,可見問題非常嚴重。
漢武帝元狩五年,詔令各郡國鑄行五銖錢,稱為郡國五銖,又叫元狩五銖。錢文為「五銖」,小篆書,光背,正面有輪無郭,背面則輪郭俱備。錢直徑2.
5釐米左右,重約克。「五」字交筆斜直或有彎曲;「銖」字的「朱」頭呈方折型,「金」字頭較小,彷彿如一箭鏃。
少數錢上有一橫劃。其材料改用紫銅,因而有紫紺錢之稱。但各地技術水平不同,銅礦的成分有差別,官吏瞭解命令的程度與奉行的態度很難一致,所以鑄出的錢差別很大,有的與舊漢半兩一樣,背平無輪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
一般地說,都具有偷工減料不夠五銖重的現象,而且越鑄越輕,越晚越粗劣,有重蹈半兩、三銖錢覆轍的現象。**改鑄五銖錢,主要目的是樹立信譽,穩定金融,使私鑄者無利可圖,自行放棄犯法的勾當,以徹底解決私鑄問題。各郡國官吏,因舊的習慣難改,依舊上下聯手,以謀中飽私囊。
漢武帝採納了公卿們的建議,於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國的鑄幣權,由****統一鑄造,統一貨幣發行,從而防止了另一次惡幣的泛濫。
10樓:匿名使用者
錢幣上的字是表明面值的,翻譯過來是五錢,據我猜測是漢代的五株錢。
11樓:匿名使用者
五株,是其他國家的吧。
12樓:正兒八經濟南人
明確告訴你:漢朝五銖。我家也有···
特點是非全銅,裡面提煉不精。黑色鏽跡明顯。
你的這枚品相不錯,600-800塊!
古錢幣,哪位知道這是什麼朝代的,上面是什麼字?
13樓:藍鳥
北宋皇宋通寶,篆書,非常多見的品種。
14樓:司加凱丶
皇宋通寶,bai中國古代錢幣du之一。北宋仁宗zhi趙禎,寶元二年至皇dao祐末年(專公元2023年~屬公元2023年)鑄,非年號錢。錢文有篆書,楷書對錢,光背。
有小平、折二兩種,有鐵錢。篆書中另有九疊篆者,極其罕有,為古泉大珍。
古錢幣 上面是什麼字那個朝代的?
15樓:任柳鑫
漢五銖五銖錢簡史。
秦半兩漢五銖。
秦半兩漢五銖。秦朝滅亡後,西漢初期仍使用秦制半兩錢,由於允許民間私鑄,錢制較亂,以致出現重僅一克的莢錢。民間還出現剪邊半兩,也就是一些投機商將秦制的半兩,用剪刀剪下一圈,七到八個半兩,就可剪下一個半兩的青銅,用剪下的銅再鑄半兩,這樣以來,導致貨幣失衡,給當時的經濟造成一度的混亂,以至於後世出現剪邊半兩很多,呂后發現問題後,積極主張幣制改革,並且親自參與了錢幣的設計,為了防止剪邊,在方孔圓錢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圍邊,定五銖為計重單位,漢五銖從此誕生。
五銖錢是秦漢貨幣史上的一大轉折,實現了**對貨幣鑄造權的集中統一。西漢時期的五銖錢,枚重五銖,形制規整,重量標準,鑄造精良。 王莽篡漢以後,改國號為新朝,王莽頒佈一系列改變幣制的法令,禁五銖,行新錢,先後規定的貨幣三十餘種,其形式模仿周制,等級龐雜,使用不便,不足值的大額貨幣氾濫,苛法強制推行,導致經濟的極大混亂,不久即告失敗。
由於王莽禁漢,導致大量的漢五銖被集中銷燬,王莽下令,凡使用五銖或收藏五銖的,重則極刑輕則鞭刑,一度盛行的五銖錢,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16樓:馬老運
西漢的。五株錢。字為五株。
古錢幣--看看這是什麼朝代的錢幣
17樓:我來過要記得我
你那個是貨泉,不是布泉。
樓上看錯了。
王莽貨幣,天鳳元年(公元14年)實行第四次貨幣改制,廢"寶貨"制大小鑄幣而更"貨泉""貨布"二錢,子母相權。貨泉直徑一般為。
4釐米,中約克;多有內外廓,"貨泉"二字作懸針篆,"泉"字中豎筆斷開。
初期鑄造精良,厚重者達5克以上;中後期因濫鑄\私鑄而輕小。
貨泉鑄量豐版別多。有傳型,異書,合背合面,圓穿剪邊,橫劃,星月紋,及各朝厭勝錢。
布泉較規整,傳世略少,二十元左右。
18樓:dt遊俠
布泉北周鑄 40元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始鑄,一當五枚五銖錢並行,錢文玉筋篆,泉字中豎不斷,內外郭齊備,與新莽布泉有所不同,徑,重克,亦分大小兩種,此錢系北周三大名泉之一。..
古錢幣是什麼年代的
19樓:dt遊俠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光背 元北宋 哲宗元佑年間(1086-1093)鑄,錢文有篆,行二體。旋讀,小平徑2.
5釐米,重4克,折二徑3釐米,重克,折三為鐵徑。
4釐米,以折三鐵毋稀有。背陝列罕。
元佑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元。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背星 10元。
元佑通寶篆書小平背星 8元。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合背 180元。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背「陝」 25000元。
元佑通寶篆書小平背「陝」 25000元。
元佑通寶行書折二光背 元。
元佑通寶篆書折二光背 元。
元佑通寶行書折五鐵範銅 1800元。
元佑通寶篆書折五鐵範銅 1800元。
元佑通寶行書折五鐵母 4500元。
元佑通寶篆書折五鐵母 4500元。
家裡有一枚古錢幣 上面好像是象形文字 哪位大神知道這是什麼時候的錢幣啊??
20樓:丿灬黯淡丶
您的問題,這是什麼時候的錢幣。
這是五銖錢 漢代。
由於存世量巨大 現市場價值約2-10元。
五銖是一種中國古銅幣,錢重五銖,上有「五銖」二字,故名。初鑄於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118年),東漢、蜀漢、魏、晉、南齊、梁、陳、北魏和隋都有鑄造,重量形制大小不一。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止。
但舊五銖仍然在民間流通。五銖是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久的錢幣。
希望能夠幫到您~
新年快樂~
21樓:淡淡薰衣草
要是珍貴的,樓主就發啦,哈哈,我沒還沒見這種文字的,很古老吧,
22樓:匿名使用者
親,你這是西漢郡國五銖哦,價值不高,十塊錢,兩千年的東西了好好儲存。
古錢幣,這是什麼錢幣,那個朝代的, 10
23樓:千里之路足下行
西夏錢幣,宋朝同時期的。
24樓:匿名使用者
不像現在做得,篆體字一個也不認識,就算花錢也值幾十。
25樓:匿名使用者
咸豐重寶浙當十值錢嗎。
這古錢幣是什麼年代的,是真品嗎,這個古錢幣是什麼年代的,有收藏價值嗎?
漢代 傳形 五銖,不是普品,市價應在50元左右。距今2000年左右。這個古錢幣是什麼年代的,有收藏價值嗎?真品 漢代 王莽 王莽時期錢幣特點是 工藝精湛,選料優良,存世稀少,歷史研究價值和經濟價值高。王莽當政後,為了削弱漢朝舊族勢力,以及 對百姓的財富掠奪,他以 託古改制 為名進行了一系列的幣制改革...
古錢幣圖案古錢幣圖案的意思或是什麼字
商朝流通的貨幣是貝幣和甲幣。貝殼和龜甲板是從南海伯慮國 離耳國 雕題國 北朐國 梟陽國 張弘國 今廣西 廣東 越南 泰國 柬埔寨 印尼 馬來西亞等國 通過陸路或海路運往殷都。南海所產的一種中間有開口的貝類和龜板經貝幣工加工 打磨 鑽 刻 測量尺寸後,把貝幣分類 貨貝和銅貝。貝幣按大小分類 1 大貝 ...
這個是什麼古錢幣,什麼朝代的,古錢幣,這是什麼錢幣,那個朝代的,
宜陽四銖,現代仿造品。都第不知道幾次看到這個了,這樣吧,你既然這麼執意不相信這是假貨,那就拿給拍賣公司看看吧,他們的專家會給你滿意的答覆。古錢幣,這是什麼錢幣,那個朝代的,10 西夏錢幣,宋朝同時期的。不像現在做得,篆體字一個也不認識,就算花錢也值幾十 咸豐重寶浙當十值錢嗎 請問這是什麼古錢幣,是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