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由來?

2023-06-19 17:55:07 字數 3285 閱讀 5426

1樓:使用者名稱用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最開始 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節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節前後。種瓜種豆。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節與寒冷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節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即成為清明節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節的一個習俗。

清明節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掃墓。今年清明節前後,我們學校組織了春遊,就是去革命英雄紀念碑。我們帶著太陽帽,拿著小白花,浩浩蕩蕩地拉到了革命英雄紀念碑,在那裡,有許多高大的石碑,石碑上有很多烈士的名字在上面的,我們低著頭,來到長清樹面前,把我們的小白花寄在長清樹上,默默地看著長清樹上的小白花……依依不捨在離開了革命英雄紀念碑。

這是我們紀念已故先人的節日,也是我們中國非常傳統的節日清明節!

2樓:五戒之印

清明節據傳起源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3樓:情聲課堂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來歷的起源,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據傳是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古代的人們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氣節,寒食禁火的習俗,被後**傳下來,形成了寒食節這個特殊的紀念節日。

4樓:如果有如果

**於我們戰國時期偉大愛國詩人,政治家屈原,他的英雄事蹟所為後人敬仰。

5樓:乘珈藍禕

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蘊含著精神信仰和節俗禮儀等內容。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節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節是傳承信仰、家庭人倫的重要載體,清明祭祀是文化表達,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清明掃墓祭祖習俗經歷代沿襲已成為固定的禮俗主題。

6樓:1龍

急什麼,愚人節後就是清明節。

7樓:路人甲之後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四大節日之一,其地位是可想而知的。並且不單單是在國內會在清明節時候過這樣重大的儀式及傳統活動,在東南亞等地區有華人聚集地的地方都會舉辦這樣的祭祖、祭拜的儀式。可以說是國內外華人共同的傳統節日。

8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第二霸晉文公還沒當國君之前帶著一幫兄弟一直在逃難。逃難是非常艱苦的工作,經常得風餐露宿和大自然來個親密的擁抱。最要命的是食物短缺,常常吃了上頓官一天。

在經過衛國五鹿時晉文公還向野人索要食物,可見當時確實餓的沒有辦法了。那時的野人可不是現在傳說中神農架的野人,春秋時稱居住在城外的人為野人。沒有得到食物哥幾個還是得上路呀,走到一個小樹林時實在走不動了,哥幾個只好去四處碰運氣看能不能找到吃的,晉文公是餓的連話都不想說了,就在這時介子推拿了一陶罐遞給晉文公,不過介子推在陶罐裡面加了一點點佐料,就是自己身上的一塊肉。

晉文公還以為陶罐裡面是開水呢,正準備喝一口,發現裡面漂浮著一塊肉,此刻眼冒紅光,身體的反應比神經反應還快,一瞬間就把肉吃了。當後來知道是介子推身上的肉時,被其獻身精神所感動,就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了他。這就是「割股啖君」的故事,清明節的來歷與此有關。

晉文公在流浪了十九年後終於回國坐上了國君之位。功成圓滿當然就得封賞了,跟隨他流浪的兄弟理所當然的個個都被封賞得了好處,唯獨介之推。為什麼呢?

因為晉文公把他給忘了。沒辦法在那一幫兄弟中牛人實在太多了,介之推平時不怎麼說話,自尊心強、不合群,在流浪過程中一直沒有表現機會。當晉文公知道忘了介之推時非常慚愧,準備親自登門道歉並封賞。

介之推確實自尊心強,就帶著老母親一起離開了,避而不見。這樣一來晉文公就更慚愧了,立馬就帶人去追,一直追到綿山。晉文公在山下喊話叫介之推下山,說:

都是自己的錯,請介之推出來給自己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可介之推就是不出來。這下把晉文公可急壞了,這時有人出了個餿主意燒山,山一燒,他們就得出來。

一把火燒了三天三夜,山都燒光了也沒見介之推出來。

晉文公上山尋找,結果看見介子推母子二人抱著大樹被燒死了。晉文公含淚把介子推母子葬在綿山之下,改綿山為介山。之後,每年的這個時候到此祭祀介子推。

而這一天,正好是農曆三月五日清明的前一天。

晉文公為了懷念介子推,命令每年火燒綿山的三天全國禁火,於是這幾天就只能吃涼食了,後來演變成了「寒食節」,由於晉國強大,其文化當然也就強勢,「寒食節」很快成為全中國的一個節日。

9樓:古怪的冰之戀

秦朝末年,劉邦終於打敗霸王贏得天下。

劉邦衣錦還鄉時,想去雙親的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他無法找到自己父母的墳墓。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

最後劉邦從衣袖裡拿出紙,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後向上蒼禱告說:「父母在天有靈,我將把這些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父母墳墓。」

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後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並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10樓:額額阿啊啊啊啊

朱元璋打仗得勝,回到家鄉發現父母的墓地與附近鄉里的墓地都被撅了屍首都混在了一起,已經不知道哪一個是父母屍首了,為了找到父母的屍首,這就是掃墓。

11樓:灑脫殘缺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上古干支曆法的制定為節日形成提供了前決條件,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清明節氣特點與祖先信仰、祭祀文化衍化成清明祭祖節日,清明祭祖經歷代沿襲已成為固定的風俗。

據考古發現,英德青塘遺址萬年前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已具有明確的有意識墓葬行為和禮俗觀念。清明節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是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昇華。

12樓:網友

清明節歷史悠久,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節日習俗的形成與此時的節氣特點密切相關。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日期一般在公曆4月5日。 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因此在清明時節逐漸形成春祭的傳統。

清明節的由來和來歷,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由來和風俗。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 古代叫踏青 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曆史。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

清明節的由來,清明節的來歷與習俗。

節日起源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 上元 清明 立夏 端午 中元 中秋 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 中國傳統節日介紹圖 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 墓祭 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

清明節習俗(簡便的),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簡介,記得要簡單一點!

清明節習俗 祭祖,踏青,插柳,遊樂,蹴鞠,放風箏,掃墓祭祀。清明節主要習俗是什麼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 降雨 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 雲 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 歲時百問 的說法 萬物生長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