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賞!!!!哪位能給我《三國志》鑑賞的文章兩篇吖!!!! 50

2025-01-05 17:15:12 字數 3960 閱讀 6502

看《三國志》的疑問!

1樓:網友

州牧是大漢州的最高長官。而刺史不過是朝廷特派員,監督官。

2樓:網友

當然有區別了,沒有說這些人的官階都一樣阿,而且官階的大小正好和記載的前後順序是一致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袁紹最後被推舉為領袖的原因之一。

3樓:藏教

州牧和刺史有很大的區別,州牧有任免地方**的權力,刺史沒有,刺史只能向**朝廷上書,得到朝廷的同意才能任免地方**。而貌似州牧是替皇帝牧守一方的,刺史只是上面派下來監察地方的,名義上州牧可以指揮軍隊,而刺史沒有權力。

相是諸侯國的國相,鮑信就是濟北國的國相,在東漢末年諸侯國的地盤都不是很大,而諸侯王也都被圈養起來,沒什麼實權,這些國相算是朝廷派去的太守,待遇比太守好一些。

論官職後將軍是****,那些州牧,刺史,太守是地方**,而且後將軍的品級還要大一些,但是在亂世就只有虛名了。比如大司馬掌管軍事,大將軍更是掌管天下兵馬,可是曹操把漢帝迎入許昌,來上十個大將軍,大司馬也要夾著尾巴做人。

4樓:網友

州牧:相當於省長。

刺史:相當於檢察院院長(省級)

後將軍:原因是當初董卓和袁紹鬧翻,董卓要殺袁紹,李儒使勁勸董卓,聽了李儒,招安了袁紹和袁術,當他倆當個官老老實實的,說不定會感恩戴德,而封的袁術就是後將軍,統領淮南軍。相當於某軍區司令,而當時董卓是元帥。

相:皇帝把小片的土地分給親信,而那片土地也叫諸侯國,相就是那個小諸侯國的丞相。相當於省人大委員。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武將和謀士排行榜!!!!!!!!!!!!!!急!重分!!!!!!!!

5樓:8沒有

三國上來看,似抄乎大家都會推崇諸襲葛亮,bai但諸葛亮隱藏著巨du大的私心,造成了zhi"蜀中無大將",所以依我看dao排名如下:

第一:龐統。字士元。龐統長得醜了些,可是乙個奇才,當時劉備徵蜀就是他的功勞,為了讓劉備徵蜀有理,還自個獻身了,就是掛得早了點,不然諸葛亮早被劉備除掉了。

第二:諸葛亮。字孔明。諸葛亮神機妙算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失街亭等暴露了他的反面,劉備明明說過馬謖不是大才,還讓馬謖守街亭,這是神馬意思?

第三:司馬懿。字仲達。司馬懿算是智勇雙全吧,如果不是他,魏國可能早就被滅了,司馬懿可是孔明的天敵啊。

第四:周瑜。字公瑾。吳國的大都督,他的才能可牛x了,赤壁燒了八十多萬水軍呢。。。豬哥可能都沒這樣的功績呢,只可惜被豬哥氣s了。。。

6樓:風蕭凌寒

文無第一 武無第二 你又何必排呢?

《三國志》的作者

7樓:蘇珊小麗

作者介紹。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學,就有志於史學事業,對於《尚書》《春秋》《史記》《漢書》等史書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任觀閣令史。

三國志寫作背景!!!急~~~·`````

8樓:匿名使用者

你是指** 還是 正規的史書。

請對三國志有點研究的大神幫下忙

9樓:活著的三國

您的這個問題問得有水平。本人才疏學淺,但看過幾遍《三國志》,不妨說說個人的想法:凡紀傳體史書,其所要寫的人物,都是「以類相從」,就是把作者認為經歷、性格、職務等等比較相似的人物放在乙個傳中,這樣寫起來順,談起來也不彆扭。

司馬遷《史記》開創了這樣的寫法,於是後代一直效仿。《三國志》也是如此,如關、張、趙、馬、黃五人同傳,就是最明顯的例子。賈詡與二荀同傳,應該與這三人出眾的謀略有關。

在曹魏集團中,能與這三人謀略並列者,恐怕只有你提到的郭嘉。但郭嘉在建安十二年(207)就去世了,在經歷上與上述三人有較大區別。可能陳壽認為同傳者既要謀略相當,又要經歷相仿,便把郭嘉放在了另乙個傳中;另乙個問題:

太史慈與劉繇同傳,是因為早年太史慈是劉繇手下的一員部將,將二人放在一起,便於敘述。但甘寧與這幾個人毫無關係,把甘寧與太史慈放在一起,似可突出二人之勇,但總不如將他與周泰等勇將放在一起舒服。當然,史書中將誰放在哪個傳中,的確也有一定的隨意性,其實並沒有極端嚴格控制的界線。

也許陳壽理解的與我們有差異,他只是簡單一想便將幾個合為一傳,也不一定。

10樓:絕對可憐

首先,賈詡的官位與二荀比較接近,而且跟二荀一樣活躍的時間也比較長,都是在其他勢力投靠曹操方的,三人都是始終受到曹操比較大的猜忌。賈詡的計策總體上來說都屬於高階別的,雖然品德上不如二荀。郭嘉英年早逝,與二荀的共通點不及賈詡多。

太史慈和劉繇剛開始是從屬關係,劉繇是主公,由於鐵面清廉而深受好評,是孫策前期非常強勁的敵人,太史慈是劉繇的猛將,代表事蹟在「大戰孫策一節」,發生在劉繇時期。劉繇品德上是比較仁義廉明,太史慈是天義凜然,兩人的基調比較搭,所以放在同一列傳中。再說,劉繇被孫策擊敗後不久死亡,太史慈在赤壁之戰之前就死了,時期比較吻合。

11樓:匿名使用者

在作者看來,賈詡與二荀同屬謀士一級,對於他們的計策操並沒有特別的重視,雖然有過很大的貢獻,但在操心中是不能與郭嘉與程昱軍師級別的人相比的,再者郭等早亡,也是乙個原因;太史慈雖然降吳,卻無重大功績,與寧能難以相比,劉繇雖被吳滅,名聲卻佳,加之太史慈護劉甚切,二人同傳,信然!!!個人淺見)

12樓:夢梅道爺

你的第乙個問題,就連裴松之也覺得不正常。(抱歉哈,手邊沒有《三國志》,不能引據原文。)可能是因為賈詡在曹丕一朝官至太尉吧(個人猜測)。

至於郭嘉與程昱同傳,因為他活躍時間太短,曹操平定河北後郭嘉便逝世。

太史慈的活躍時期也是在前期,而且本屬於劉繇帳下,歸附孫氏後也沒有再力多少新功(程普等老將自不必說,周泰、甘寧等也是在平定江東以及赤壁等戰場上立下大功的)。

13樓:橫曰斜月射天狼

賈詡跟二荀郭嘉他們3人都是曹操倚重的謀士 差別在於 賈詡跟二荀都跟隨曹操時間比郭嘉時間長, 郭嘉病死在征討二袁的路上。而賈詡活了80多歲。二荀皆被曹操棄用鬱鬱而終。

太史慈跟劉繇就好解釋了, 劉繇是太史慈主公 後來太史慈才歸順孫策。。而且劉繇跟太史慈都是英年早逝。。

《三國志》的作者

14樓:網友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陳壽曾任職於蜀漢,蜀漢覆亡之後,被徵入洛陽,在西晉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鹹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三國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為特殊的一部,因其過於簡略,沒有記載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職官、禮樂、律歷等的「志」,不符合《史記》和《漢書》所確立下來的一般正史的規範。

15樓:衛河散人

著述者應是陳壽,注應是裴松之注的最好。

《三國志》的作者

16樓:匿名使用者

陳壽(字承祚)生年:233 卒年:297 陳壽,字承祚,蜀將陳式之子,《三國志》的作者。早年師從譙周,並。

在蜀漢做過觀閣令史。黃皓專權時,很多人都奉迎拍馬,陳壽卻就是不願與之為伍,因此被貶了官。蜀漢滅亡後,晉司空張華愛其才,就向司馬炎推薦陳壽,陳壽再次為官,官至陽平令。在職期間,陳壽整理出了諸葛亮的文集,命名為《蜀相諸葛亮集》,同時也寫出了有名的《三國志》,共計六十五卷。297 年,陳壽病逝,終年六十五歲。

17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的作者是陳壽,他的父親曾在馬稷手下當參軍,馬稷失街亭被諸葛亮處斬後,陳壽的父親也受削髮的刑罰,至於是不是陳式,我就不知道了。如果陳式是那個特定歷史時間段的人,估計你的說法是對的。

《三國志 魏志 董遇傳》文章意思

三國志 魏志 董遇傳 有人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他的回答又與而云 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從學者雲 苦渴無日.遇言 當以 三餘 或問 三餘 之意,遇言 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三國志 魏志 董遇傳 有個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 必須在這之前先讀百遍.意思是 讀書一...

三國志的作者是誰,三國志作者是誰?

三國志 是晉代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 蜀 吳 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 220年 到晉武帝太康元年 280年 六十年的歷史。作者好象是個什麼獸 可以確定不是三井獸 三國志作者是誰?前期是陳壽 三國志 成書之後,由於敘事過於簡要,到了南朝宋文帝時,著名史學家裴松之便為其...

三國志9武將相配,三國志九的最佳武將配合

1 如果是說怎樣讓武將更多次發動技能,首先出陣的陣型和技能選擇要選對,選魚鱗等步兵系的陣型就要配武將的奮戰等步兵系技能,這些陣型說明裡面都有的 其次人多發動幾率就更高。如果是說選誰跟誰一起出陣的話,相性相近的人容易發動聯攜技能,通常就是兄弟父子夫妻,知名的好朋友,哪怕能力都不高威力也會很強,例如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