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有感》
世間無物抵春愁,
合向蒼昊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
天涯何處是神州!
這首詩寫於中日甲午戰爭之後的光緒二十二年(2023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以後的一週年。
譚嗣同的春愁來自哪一事件,他為此題抒發了怎樣的情懷
2樓:☆酷哥劍俠客
《有感》
世間無物抵春愁,
合向蒼昊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
天涯何處是神州!
這首詩寫於中日甲午戰爭之後的光緒二十二年(2023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以後的一週年。
此詩寫於光緒二十二看(1896)春。而2023年春天,清**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打敗,日本強迫清**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整個中國都面臨著一場嚴重的民族危機。譚嗣同正是有感於這一悲慘的主權旁落、國土淪喪的事件,懷著悲憤填膺彷徨無助的心情和滿腹愛國救民的憂傷,揮毫便寫下了: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對於一位愛國愛民的青年志士而言,即使眼下面對的是和風萬里的春天,心中亦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同樣是在春天發生的國家人民所蒙受的恥辱。因而,譚嗣同在詩的首句便寫道:世界上已經沒有什麼事物能夠抵消得了春天裡產生的愁緒。
當然,詩中的「春愁」並不是人們想當然的那種封建文人雅士所濫用的風花雪月之愁情,亦不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而強作愁的感時傷春的愁緒。而「春愁」在此處指的是詩人對國事的苦悶、憂慮。它所流露出來的是一種突破了個人情感受的憂國憂民之情,正因為詩人心中積蓄著太多太多無法排解的情緒,而如此深廣的憂憤卻處處受到腐朽落後的清**的限制和壓抑,故而,詩人在第二句中亦只能夠向著蒼天「一哭休」了。
正如陳嵩嶽先生所說的:「哭出了他那憂國憂民的情懷、追求真理的志向和與**勢力誓不兩立的鬥爭精神。」從這兩句詩句中,我們不難看出,詩人以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真摯地把鬱積在詩人心中難以排解的憂思和悲憤渲洩出來。
那麼,僅僅是因為清**在政治上的失利而促使他有如許強烈的憤慨嗎?
當然不是。答案可以從此詩的後兩句中找到。在面對衰弱的國勢、殘缺的國土和淪亡作奴隸的危險,四億多中華兒女怎麼會不為神州大地悲泣慟哭?
在「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的舉世慟傷、普天垂淚的情景下,「譚嗣同看到了災民流離失所,餓蜉遍野,慘不忍睹的社會情狀,感觸甚深,無以抒懷,常常發出『風景不殊,山河頓異;成郭猶是,人民復非』的哀嘆,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黎民百姓產生了由衰的同情心。」或許可以說,詩人的愛國之赤誠繼而為之慟哭悲憤的真情流露,正是基於愛民思想的,是與四萬萬人民群眾同一脈跳、血脈相通的。他把救亡圖存當作立足點,把眼光投向民眾,因而,他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到處奔走呼喊,宣傳變法維新,企圖救帝國於將傾挽大廈於未倒。
於是,《有感一章》一詩便成了譚嗣同以一人之死去換回萬千人之生的宣言書。他的這一份向死而生的宣言,是建立在深切同情人民疾苦的基礎之上的,由同情而生挽救,由挽救而生變法,由變法而生流血,沒有一樣不是為了人民不再顛沛流離。直到2023年,在康、樑領導的百日維新中,他被光緒帝任命為四品卿街軍機章京,參予新政。
而變法失敗後,他不忍逃亡國外苟全性命而**入獄,終被殺害。在被害前夕,他拾起地上的煤屑所寫下的一首一《獄中題壁》,正是他愛民思想昇華的結晶。
3樓:匿名使用者
勿複製有感》
世間無物抵春愁,
合向蒼昊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
天涯何處是神州!
這首詩寫於中日甲午戰爭之後的光緒二十二年(2023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以後的一週年。
此詩寫於光緒二十二看(1896)春。而2023年春天,清**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打敗,日本強迫清**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整個中國都面臨著一場嚴重的民族危機。譚嗣同正是有感於這一悲慘的主權旁落、國土淪喪的事件,懷著悲憤填膺彷徨無助的心情和滿腹愛國救民的憂傷,揮毫便寫下了: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對於一位愛國愛民的青年志士而言,即使眼下面對的是和風萬里的春天,心中亦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同樣是在春天發生的國家人民所蒙受的恥辱。因而,譚嗣同在詩的首句便寫道:世界上已經沒有什麼事物能夠抵消得了春天裡產生的愁緒。
當然,詩中的「春愁」並不是人們想當然的那種封建文人雅士所濫用的風花雪月之愁情,亦不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而強作愁的感時傷春的愁緒。而「春愁」在此處指的是詩人對國事的苦悶、憂慮。它所流露出來的是一種突破了個人情感受的憂國憂民之情,正因為詩人心中積蓄著太多太多無法排解的情緒,而如此深廣的憂憤卻處處受到腐朽落後的清**的限制和壓抑,故而,詩人在第二句中亦只能夠向著蒼天「一哭休」了。
正如陳嵩嶽先生所說的:「哭出了他那憂國憂民的情懷、追求真理的志向和與**勢力誓不兩立的鬥爭精神。」從這兩句詩句中,我們不難看出,詩人以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真摯地把鬱積在詩人心中難以排解的憂思和悲憤渲洩出來。
那麼,僅僅是因為清**在政治上的失利而促使他有如許強烈的憤慨嗎?
當然不是。答案可以從此詩的後兩句中找到。在面對衰弱的國勢、殘缺的國土和淪亡作奴隸的危險,四億多中華兒女怎麼會不為神州大地悲泣慟哭?
在「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的舉世慟傷、普天垂淚的情景下,「譚嗣同看到了災民流離失所,餓蜉遍野,慘不忍睹的社會情狀,感觸甚深,無以抒懷,常常發出『風景不殊,山河頓異;成郭猶是,人民復非』的哀嘆,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黎民百姓產生了由衰的同情心。」或許可以說,詩人的愛國之赤誠繼而為之慟哭悲憤的真情流露,正是基於愛民思想的,是與四萬萬人民群眾同一脈跳、血脈相通的。他把救亡圖存當作立足點,把眼光投向民眾,因而,他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到處奔走呼喊,宣傳變法維新,企圖救帝國於將傾挽大廈於未倒。
於是,《有感一章》一詩便成了譚嗣同以一人之死去換回萬千人之生的宣言書。他的這一份向死而生的宣言,是建立在深切同情人民疾苦的基礎之上的,由同情而生挽救,由挽救而生變法,由變法而生流血,沒有一樣不是為了人民不再顛沛流離。直到2023年,在康、樑領導的百日維新中,他被光緒帝任命為四品卿街軍機章京,參予新政。
而變法失敗後,他不忍逃亡國外苟全性命而**入獄,終被殺害。在被害前夕,他拾起地上的煤屑所寫下的一首一《獄中題壁》,正是他愛民思想昇華的結晶。
4樓:範圍機
寫於中日甲午戰爭之後的光緒二十二年(2023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以後的一週年。
他的愛國情懷
5樓:暨陽種子
這首詩寫於中日甲午戰爭之後的光緒二十二年(2023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以後的一週年。
譚嗣同的「春愁」來自於哪一個歷史事件?
6樓:夏雨荷香
《有感》
世間無物抵春愁,
合向蒼昊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
天涯何處是神州!
這首詩寫於中日甲午戰爭之後的光緒二十二年(2023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以後的一週年。
7樓:殺手李昂
一**四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 中國戰敗 簽署《馬關條約》 使臺灣等大片領土的割讓 面對國破家亡 他們無力迴天 無法扭轉乾坤 只能慟哭流淚 世間無物抵春愁啊
8樓:放空仰望
一**四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 中國戰敗 簽署《馬關條約》後
譚嗣同做出貢獻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戊戌變法,又稱百copy日維新,bai是指2023年6月至9月21日以du康有為、梁啟超為主zhi要領導人物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通dao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但戊戌變法因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2023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至中南海瀛臺,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共6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10樓:匿名使用者
譚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參與了戊戌變法。而戊戌變法是以失敗告終的。戊戌變法對中國最大的影響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中國人的思想。
譚嗣同和湖北軍**的歷史事件有什麼共同之處
11樓:匿名使用者
沒關係吧,譚嗣同戊戌變法失敗,就被殺了,軍**是辛亥革命後的事
譚嗣同做出貢獻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麼
戊戌變法,又稱百copy日維新,bai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du康有為 梁啟超為主zhi要領導人物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通dao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 教育制度,發展農 工 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但戊戌變法因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
出自歷史事件的成語有哪些,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戰國 完璧歸趙 藺相如 圍魏救趙 孫臏 退避三舍 重耳 毛遂自薦 毛遂 負荊請罪 廉頗 紙上談兵 趙括 一鼓作氣 曹劌 千金買骨 郭隗 諱疾忌醫 蔡桓公 臥薪嚐膽 勾踐 殺妻求將 吳起 驚弓之鳥 更羸 高山流水 俞伯牙 鍾子期 秦 一字千金 呂不韋 指鹿為馬 趙高 焚書坑儒 秦始皇 窮圖匕見 荊軻 ...
邱少雲和黃繼光與哪一次歷史事件有關
抗美援朝 都是在這場戰爭中犧牲的且犧牲時間僅相隔八天 什麼叫歷史?歷史有三層含義 1 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2.沿革,來歷。3 過去的事實。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如果僅僅只是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