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半路遇到狗
【修養】
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子
罕》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專,切問而近思屬,仁在其中矣.」《子張》
3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4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
「《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9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中有關人格修養的10則
2樓:半路遇到狗
【道德修養】
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3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4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
「《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9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中關於修身養性、學會做人的句子
3樓:小妖康妮
1.子曰:「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
也就是說,只有剋制自己,讓言行符合禮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禮,天下的人就會讚許你為仁人了。
2.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即是說做人要正直磊落。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倖而避免了災禍。
按事物發展的邏輯推理,這種靠僥倖避免災禍的人遲早要跌跟斗。
3.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述而》)即:志向在於道,根據在於德,憑籍在於仁,活動在於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曾參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因為他責任很重,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4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罕》)
孔子說:"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後凋落的。"
這裡用松柏比喻了那些堅貞不屈,潔身自好的人。告訴我們危難之際,才能見真英雄。是當時的一種社會現象。
或(借「松柏之後凋」來比喻一種社會現象即面對著利害關係。特別是事變關頭,才能真正識別君子的操守,同時也指出為人須如松柏之堅韌剛強,要經得起時間環境的考驗。)
5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乾的事情,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
評析本段:後為成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它在今天的社會道德修養方面有積極意義,已成為警世格言。
《論語》使你在人格修養方面懂得了道理
4樓:du知道君
第一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啟發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 第二則是學內習方法,講知識的繼承和容創新。 第三則是學習方法,強調複習對知識的必要性。
第四則是學習態度,強調學習要和思考相結合,闡明瞭「學」與「思」的辯證關係。 第五則是學習態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可貴。 第六則是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思想修養。
強調隨時都該反省自己。 第七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第八則是個人修養,強調懷有抱負就該有堅毅的意志。
第九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 第十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學會換位思考。 總共三類:
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個人修養. 《論語十則》,是從《論語》中節選的有關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條語錄。這十則語錄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則都表達了精深的道理,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文字也頗具特色,句式整齊,音調和諧,讀起來相當流暢,富有感染力。
論語十二章中闡述個人道德修養的句子是
5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十二章》中闡述個人道德修養的句子是: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4)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樓:喵喵喵
一、言必信 ,行必果。——《論語·子路》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二、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季氏》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三、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述而》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四、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六、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衛靈公》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七、君子**之美,不**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
小人卻相反,總是「**之惡,不**之美」。
7樓:匿名使用者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4)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論語》中有關修身養性的句子
8樓:千島雲
《學而篇第一》裡孔子曾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意思是說:「君子飲食不求滿足,居處不求舒適,勤勉做事而說話謹慎,道有賢德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可以說是好學的了。」幾千年前他就用如此精煉的語言闡述了我一直隱而不能發的人生感悟。
論語中有爭議的句子,論語中有沒有關於人人平等的句子?
有教無類 類 類別,種類。對,任何人都給予教育,不分高低貴賤。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惡也 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論語 中關於勇敢的句子有哪些?論語 中對於勇敢問題是有條件的,反對簡單化的莽撞之...
論語中與朋友有關的有關的句子論語中關於朋友的句子有哪些?
書上翻了幾句,希望能夠滿足你的要求 子曰 入則孝 出責弟,謹而信,子曰 有教無類。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子曰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的態度。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
論語中有沒有關於堅持,自信,創新的句子
學習方法 按時複習 學而時習之 學思結合 學而不思則罔 創新精神 溫故而知新 學習態度 好學教人 學而不厭 虛心求教 三人行 勤學好問 敏而好學 樂於交友 有朋自遠方來 要有修養 人不知而不慍 論語中有沒有講技術或創新的句子 吾不如老農 要求學為圃,孔子又答覆 吾不如老圃 樊遲出去後,孔子生氣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