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干將莫邪鑄劍的傳說 在棠溪冶鐵鑄劍橫貫千年的歷史當中,除了冶鐵史燦爛輝煌、劍鋒直逼天下之外,還有流傳於當地的有關冶鐵鑄劍的眾多歷史故事和傳說。在我們走訪棠溪的過程中,在當地流傳的婦孺皆知的故事不下幾十個。這些故事與冶鐵鑄劍的熊熊爐火鍛錘聲聲渾然一體,難分彼此。
其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史載最多的莫過於干將、莫邪鑄劍和三王墓的故事了。 這個故事說的是楚國的鑄劍大師干將莫邪夫婦給楚王鑄劍,三年才鑄成。楚王一怒之下,想殺死他們。
寶劍有雌雄二劍。當時,干將之妻懷有身孕,丈夫對妻子說,我此去送劍,楚王必定殺我,你如果生的是男孩,長大了就告訴他:出門望著南山,見有松樹卡在石頭上,寶劍就在樹的背後。
於是,干將帶著雌劍見楚王,楚王果然大怒,殺了干將。 干將的兒子名叫赤,他長大後,問母親父親在**,母親就如實地告知了他。赤在母親的指點下找到雄劍後,日夜尋思著要向楚王報仇。
楚王夢見一個男孩,兩條眉毛之間寬一尺,說要報仇。楚王就懸千金捉拿他。赤聽到後,逃往深山。
有一位俠客遇見他問赤為何悲傷,赤便回答要報殺父之仇。俠客說,聽說楚王要懸賞捉拿你。把你的腦袋和寶劍拿來,我為你報仇。
赤說太好了,便拔劍自刎,割下頭顱雙手捧著獻給了俠客,身子卻僵硬直立。俠客說,我不會辜負你。這時,赤的屍體才倒下。
俠客帶著人頭和寶劍見楚王,楚王十分高興。俠客說這是勇士的頭顱,應該用大鍋煮它。楚王允諾,赤的頭顱煮了三天三夜未爛。
俠客便對楚王說,只要大王能去鍋前看它一眼,頭顱必定煮爛。楚王就走到湯鍋邊,此時,俠客突然揮劍向楚王的頭砍去,楚王的頭應聲掉進滾鍋中。俠客也揮劍砍斷自己的頭顱入滾鍋中,三個人頭都煮得稀爛,無法分出是誰,於是,只好將肉湯分成三份埋葬,所以統稱「三王墓」。
關於三王墓的傳說,駐馬店人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因為這個故事就發源於棠溪河畔,三王墓就在天中腹地汝南。遺憾的是,除了幹寶(晉汝南人)在他的《搜神記》中提到該墓在汝南外,魏曹丕的《列異傳》、後漢范曄的《楚王鑄劍記》、明馮夢龍的《故今談概》以及後來的魯迅**《鑄劍》,雖都是寫同一個故事,卻並未指出故事的原發地。但儘管如此,莫邪、干將鑄劍和三王墓的故事卻給天中的歷史,尤其是棠溪鑄劍添注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為天中後人,怎不為此而榮耀之至呢?
2樓:匿名使用者
歐冶子順承天地萬物之精氣,將自己的全部才藝和工巧都施展了出來,鑄造成三口大型寶劍和兩口小型寶劍:第一口叫「湛盧」,第二口叫「純鈞」,第三口叫「勝邪」,第四口叫「魚腸」,第五口叫「巨闕」。
據《吳越春秋》中講,公子姬光備辦酒席宴請吳王僚。當時王僚穿了三重鐵甲,使兵衛陳道,立侍持刃,但仍然未能防住公子姬光的精心算計。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公子光假裝腳有毛病,進入地下室,讓專諸把魚腸劍放到烤魚的肚子裡,然後把魚進獻上去。
其中姬光退避、專諸獻魚是陰謀中的關鍵一環--有了魚中所藏之劍,專諸才能擘烤魚,推匕首,進行刺殺行動。專諸固然是個膽大的刺客,而那柄精巧的魚腸劍竟然鋒利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經它一刺,吳王僚不但透胸斷骨,而且被貫穿了鐵甲,直達後背。一代梟雄隨風而去,公子姬光上臺,這才引出了以後的吳滅楚,越亡吳的精彩故事。
魚腸劍,一名魚藏劍,據傳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製成了五口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
魚腸劍既成,善於相劍的薛燭被請來為它看相,薛燭的相劍本領尤如通靈一般,他感受到了魚腸劍中所蘊藏的資訊,因此回答道: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
關於魚腸之名的來歷,一說是由於劍身上的花紋有如魚腸,凹凸不平,因此得名。另一說是由於它小巧得能藏於魚腹之中。
古人什麼要用活人鑄劍,有效嗎
3樓:匿名使用者
干將莫邪的鑄劍之法是一個傳說,悲壯而慘烈。
但是如果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人體組織加入鑄劍過程也確實會帶來一定的好處。
現代日本武士刀的打造過程中,鑄劍工匠會在某些階段有計劃的加入一些祕製碳粉。
有的師傅甚至會將自己剪下的指甲和毛髮作為碳源。
所以古人傳說鑄劍過程中以身投爐不是完全沒有依據,只不過屬於罕見的極端行為而已。
4樓:紅嫻休紹
在青銅器晚期,鐵是一種新型的貴重稀有金屬
。因為當時人們冶煉金屬用的是木炭,而不是焦炭。鍊鐵這種新技術還很不成熟,木炭的溫度達不到冶鐵的需要,所以理論上在關鍵時刻將人體這種高脂肪高燃燒值的東西推入,生成碳元素,就可以有效的提高爐溫。
因此,鐵在當時又被稱作惡金。向爐中投入人體,或投入牛、羊,效果應該都是一樣的,都能夠提高爐溫,都能夠碳化後形成鋼,俗稱「祭爐」。
鑄劍 講了什麼
5樓:小帥帥
中國現代文學史教材一般認為,《鑄劍》是「通過眉間尺為父報仇雪恨的故事,讚揚了古代人民反抗暴虐的大無畏犧牲精神。」①依此主題,眉間尺是主要人物,歌頌的是古代人民,抨擊的是古代殘暴的統治者。筆者認為,這一結論與魯迅寫《鑄劍》的原意是相左的,也削弱了原作「憂憤深廣」的思想寓意。
因為《鑄劍》取材神話傳說,寫的並非歷史史實,其人物,情節帶有明顯的藝術再創造性質。與其說主角是眉間尺,倒不如說是宴之敖;與其說是讚頌古人,倒不如說是表現魯迅自己的精神世界。
為什麼古代鑄劍技術現在人還不能掌握?
6樓:戀包頭
中國古人的東西和現代的西方科學不一樣,
中國古代人的東西主要講經驗,俗話說就是火候,這個不練個幾十年不行的而西方科學主要講資料,用資料說話,
你想啊,本來就是經驗性的東西,進步很慢,再由師傅保留一點,所以說不好流傳啊,再說,鑄劍時,各種微量元素的含量致關重要,傳說有的鑄劍師是以身鑄劍的,我想,應該是人骨骼裡的鈣質起了作用,說不清,鑄劍應該是一種藝術,不僅僅是技術!『
7樓:天下的大路
古代鑄劍技術現在人還不能掌握的原因,我認為在於古代很多工藝和技術是經驗積累的傳承,這些口耳相傳不見於文獻的知識,絕大部分失傳了。
古代鑄劍技術大致有五步:
(1),制範。即製作供澆鑄用的型範。劍範多用泥塑造,然後放入窯中經火烘乾,再加修正,質地似陶,故稱泥範或陶範。
制範以銅劍的器形設計為依據,而銅劍器形是否能夠達到設計要求,是否規整而諧調、勻稱而美觀,則決定於制範是否精細。制範還要為以後的裝飾打下基礎,如劍體上鑄出的花紋和銘文,都必須預先在劍範的內壁上刻鏤出陰陽相反的紋路,實際上,銅劍裝飾的第一步即是範型。
(2),調劑。鑄劍的材料是青銅,青銅是銅和錫或銅和錫、鉛的合金。劑即劑量,指青銅合金中各成分的比例,古時寫作"齊"。
熔鍊青銅之前,須對銅、錫或銅、錫、鉛等原料進行調配,稱作調劑。這是決定銅劍效能的關鍵環節。在一定範圍內,青銅中含錫量高,能夠相應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強度;但含錫量超過一定的界線,就會使青銅合金變得非常脆弱,易斷折。
在青銅合金中加入少量的鉛,可調節金屬的鑄造和加工效能,但鉛含量過高,也會降低合金的硬度和強度。因此,只有按照合理的比例對各成分進行調配,才能得到適於製作劍材的既堅又韌的青銅。
對於銅劍合金的成分配比,春秋戰國之際已經認識到了其中的規律。《考工記·攻金之工》所記"金有六齊",標明瞭六類銅器的成分比例,其中第四類為"大刃即劍,叄分其金而錫居一",指青銅合金分作四等份,銅(金)佔三份(75%),錫佔一份(25%)。
(3),熔鍊。原料調配停當後,將之裝入坩堝熔鍊。熔鍊的目的是將銅、錫、鉛等原料熔為一體,同時也進一步去除原料中含有的雜質,如去除附著於原料上的木炭,以及原料中含有的氧化物、硫化物和鐵等其他金屬元素,使合金精純。
熔鍊的關鍵是觀察火候,判斷是否熔鍊成熟。《考工記》對此有較詳記述:"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
"黑濁氣是原料上附著的木炭、樹枝等碳氫化合物燃燒產生的。黃白氣主要是熔點低的錫先熔化而產生的,同時,原料中含有的氧化物、硫化物和其他元素揮發出來也形成不同顏色的煙氣。
"黃白之氣竭,青白次之。"溫度升高,銅熔化的青焰色有幾分混入,故現青白氣。
"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溫度再升高,銅全部熔化,銅量大於錫量,因此只有青氣了。而且,焰色純淨,表明原料中的雜質大多汽化蒸發,剩下殘渣可予以去除。然後"可鑄也"。
上述次序,也是古代匠師長期實踐的經驗總結,後來人們用"爐火純青"喻功夫純熟,就源於此。
為了提高青銅合金的質量,工匠們還對銅錫進行多次熔鍊,以進一步去除雜質。《考工記·慄氏》所記"改煎金錫",就是指重複煎煉。
(4),澆鑄。將熔鍊成熟的青銅液體澆灌入劍範,待其冷卻、凝固,銅劍就成型了。
(5),鑄後加工。範鑄出來的銅劍僅是一個坯件,表面粗糙,故卸去鑄範後,還須進行如下的修治加工: 刮削琢磨使其表面平整光滑,在鑄成的花紋溝槽中鑲嵌琉璃、綠松石,或嵌錯紅銅絲、金絲、銀絲,進一步在器表刻鏤花紋。
古代匠師們經過長期實踐,摸索總結出青銅合金的配比規律,但古人鑄劍既無先進的熔鍊裝置、純淨的原材料,又無精確的測試手段,因而不同匠師鑄出的銅劍的合金比會不盡相同,所以現在的人也是不好掌握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失傳了 不代表現在沒有掌握啊
鑄劍的步驟(越詳細越好)多謝!
9樓:
製作銅劍的基本方法是鑄造,鑄造一件銅劍大體上有五道工序。
1、制範:制範即製作供澆鑄用的型範。劍範多用泥塑造,然後放入窯中經火烘乾,再加修整,質地似陶,故稱泥範或陶範。
制範以銅劍的器形設計為依據,而銅劍器形是否能夠達到設計要求,規整而諧調、勻稱而美觀,則決定於制範是否精細。
2、材料:調劑鑄劍的材料是青銅,青銅是銅和錫或銅和錫、鉛的合金。劑即劑量,指青銅合金中各成分的比例,古時寫作「齊」。
熔鍊青銅之前,須根據合理的配比規律,對銅、錫或銅、錫、鉛等原料進行調配,稱作調劑。這是決定銅劍效能的關鍵環節。
3、熔鍊:熔鍊原料調配停當後,將之裝入坩鍋煉。熔鍊的目的是將銅、錫、鉛等原料熔液體,同時也進一步去除原料中含有的雜質,如附著於原料上的木炭,以及原料中含有的氧化物、硫化物和鐵等其他金屬元素,使合金精純。
熔鍊的關鍵是觀察火候,判斷是否熔鍊成熟。
4、澆灌:澆鑄將熔鍊成熟的青銅液體澆灌入劍範,俟其冷卻、凝固,銅劍就成形了。
5、修治:刮削琢磨,使其表面平整光滑;裝飾,如在鑄成的花紋溝槽中鑲嵌琉璃、綠松石,或嵌錯紅銅絲、金絲、銀絲;裝置附件,配齊劍具;砥礪開刃。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古代的鑄劍術古代有六種冶銅工匠分別是:築、冶、鳧、慄、段、桃。築,制削刀;冶,制箭鏃、戈、戟;鳧,鑄鐘;慄,制量器;段,制鎛器(泛指農具);桃,鑄劍。鑄劍而專列為一門工種。
近年來,冶金史研究者陸續分析檢測了一些春秋晚期和戰時期的中原銅劍實,發現其合金成分中,銅的含量與「大刃之齊」很接近,大致在百分之七十五上下;但錫的含量相差較多,實際含量只有百分之十六左右,較高的也只有百分之二十多一些。
《考工記》「六齊」只標明瞭青銅合金中最主要的兩種萬分——銅和錫,而銅實物中常含有少量鉛及其他一些元素(鐵、鋅等),因之,六齊的銅錫配比法大概是一般性地代表了青銅合金中銅和其他非銅元素的比例。
參考資料
關於魯迅的《鑄劍》的白痴問題,關於魯迅的《鑄劍》的白痴問題
有這樣的情節麼?這是一種儀式性情節。關於魯迅 鑄劍 中的問題 宴之敖者是真正為了正義而又不圖名利的代表,可參見他與眉間尺對話的情節,魯迅曾用之作為自己筆名,意為 我是被家裡的日本女人趕出來的 在城中眉間尺的遭遇,一方面是有魯迅的諧謔之筆,對乾癟臉的無賴的描寫 另一方面則是證明眉間尺在社會生存處事上的...
干將莫邪是在莫干山鑄劍的嗎,干將莫邪鑄劍的地方具體在哪裡?
傳說,浙北的莫干山相傳是干將莫邪鑄劍的地方。但是還有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干將莫邪鑄劍而留下的淬劍池等遺址在蕪湖。它位於蕪湖神山公園風景區內,是蕪湖八景之一的 赤鑄青鋒 重要組成部分。莫邪干將鑄劍遺址分佈於大小火爐山 赤鑄山和馬鞍山。至今在這一帶還散落著淬劍池 砥石 鐵門檻 試劍石等遺址。1978年,...
求魯迅的「故事新編」鑄劍讀後感,求魯迅《鑄劍》的讀後感
采薇來自 詩經.采薇 其實采薇的故事在詩經裡是寫戍邊將士的淒涼心境的,魯迅寫的采薇故事也是確有其事,不過魯迅與古人對這件事的評價不同。古人普遍認為公叔齊和伯夷二人有氣節,而魯迅卻諷刺他們不知變通,藉以諷刺世人。原故事 唐代韓愈的 伯夷頌 的一小段對你問題有用的 彼伯夷 叔齊者,乃獨以為不可。殷既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