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俑的功能是什麼中國古代最早用俑祭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2021-03-07 12:59:38 字數 2832 閱讀 8908

1樓:喵喵喵

俑是中國古代墳中墓中陪葬用的偶人。是象徵殉葬奴隸的模擬品。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主死後奴隸要為奴隸主陪葬,是殉葬品。

這是奴隸制社會的一個特徵。後來進入封建社會,以俑代之,可視為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象徵。

俑大約是春秋戰國時代才開始出現,它的前身是殉葬的活人。人殉極其殘酷,在商和西周非常盛行,大量的活奴隸和活士兵被用作殉葬,比如安陽殷墟武官村大墓中排列著152具人骨,就是墓主生前的武士和奴隸。

隨著春秋戰國時代奴隸制的崩潰和封建制的興起,用奴隸作為人殉的習俗也被迫改變,從而出現以茅草等扎束**形來代替真人殉葬。

擴充套件資料

在戰國的楚墓中已經發現有木製的鎮墓獸,西晉時期鎮墓獸和鎮墓俑開始在中原墓葬中流行,北魏後期鎮墓俑固定為鎮墓獸和鎮墓武士俑各一對。鎮墓獸、武士俑擺設於墓室內或甬道內的墓誌之後,向門而列,武士俑通常放置在鎮墓獸之後。

到唐高宗時期演變為天王俑,天王俑與鎮墓獸的配置逐漸取代了武士俑與鎮墓獸的組合。墓中放置的兩件鎮墓獸,兩件武士俑或兩件天王俑,在唐代被稱為「四神」。

自漢代佛教傳入中國後便逐步被漢化,天王形象也不例外,最初出現在佛教的寺廟和石窟中,之後逐步改變古印度佛教中**神的姿容,其身份也超越了佛教的**神,普遍被唐人奉為死後的保護神,為墓主降魔伏妖,驅鬼辟邪,保衛墓主的安寧。

盛代的天王俑和唐初以及唐以前的武士俑有許多相似之處。形象和衣飾基本上同武士俑一樣,他們都身著由魏晉南北朝以來的明光鎧演變而來的甲飾。

天王俑和武士俑同樣大都面容威猛,神態嚴峻,呈現出力大無窮的姿態。天王俑是在佛教的影響下,以現實生活中武士的形象為依據,加以藝術誇張創作而成的。

然而,武士俑轉變為天王俑的過程中,造型和服飾還是發生了一些變化。初唐時期的天王俑頭戴盔,盔簷外卷,怒目張嘴,身穿甲冑,長至膝部,腰束帶,雙手握拳彎舉胸前,兩腿分開直立,足下踩一蹲坐的牛或羊,底帶託板。

盛唐時期天王俑分兩種:一種頭戴聳頂盔,右手叉腰,左腿彎曲,足下踩一爬伏小鬼;另一種戴風頂盔,盔簷外卷,臉型豐滿,足下踩一蹲坐小鬼,座稍高。

這一時期的天王俑製作精美,造型既誇張又真實自然,給人一種和諧飽滿的印象。晚唐時期,天王俑帽簷外卷,衣飾簡化,製作草率,並逐漸在墓葬中消失。

晚唐時期,喪葬習俗發生了重大變化。用於守護亡靈,震懾妖魔的鎮墓獸和天王俑被鐵牛和鐵豬所取代。

據分析,這是因為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戰亂頻仍,社會動盪不安,人們處於惶惶不可終日的環境之中,精神寄託自然由祈求死後的安寧轉為希望現實生活的安定和幸福方面,原來的喪葬習俗已不受重視,天王俑也逐漸在墓葬中消失了。

天王俑作為從初唐至盛唐這一特定歷史時期存在的事物,反映了這一時期的精神風貌、喪葬文化和社會習俗,同時也體現了唐代的雕塑藝術水平和陶瓷製作工藝,對於研究當時的社會風尚、文化藝術具有重要的價值,也為唐代墓葬的分期提供了參考資料。

2樓:oak朦

所謂俑,是以陶、木、青銅等材料製作的小型人像,目的在於代替活人隨葬。俑大約是春秋戰國時代才開始出現,它的前身是殉葬的活人。人殉極其殘酷,在商和西周非常盛行,大量的活奴隸和活士兵被用作殉葬,比如安陽殷墟武官村大墓中排列著152 具人骨,就是墓主生前的武士和奴隸。

隨著春秋戰國時代奴隸制的崩潰和封建制的興起,用奴隸作為人殉的習俗也被迫改變,從而出現以茅草等扎束**形來代替真人殉葬。這可能就是最早的俑,當時稱"芻靈"。

以後,這種以人形模擬物隨葬的方法日益普遍,並開始用泥、陶、木來製作模擬人形,這就是俑。因此,俑的出現本身應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然而,俑在製作上儘量如實地模**人的面貌,引起一些人士的強烈不滿。

於是,孔子在看到當時製作的俑太酷似真人時,仍認為採用作**形的俑來殉葬是極不人道的行為,以為俑"不殆於用人乎哉",慣怒抨擊道:"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以後,人們常常用"始作俑者"來比喻第一個作某種壞事或興某種歪風邪氣的人。

由此可見,以俑隨葬至遲在春秋末期已經普遍流行。由於俑是代替活人隨葬的,最終目的是讓它們在地下侍奉墓主,因而俑的身份包括了墓主生前的侍衛、僕從、廚夫、歌女、舞伎等各色人物,甚至還有衣飾華貴、有較高地位的屬吏、寵姬、近侍等。俑的形象不追求表現人物的個性特徵,而比較側重於表現代表各種人物不同身份的服飾特徵。

它們生前應當是善於察言觀色、伶俐能幹的,所以五官必須端正,四肢必須健全。在製作上,往往穿衣戴帽,衣冠楚楚。俑的四肢加榫卯,可以裝卸,甚至上下活動。

為了便於識別,有的還用毛筆在身體上寫明其身份。這一些,都主要是在於"有似於生人",而不是追求藝術表現。這樣的觀念對於中國雕塑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按照當時某些作品所反映出的表現能力來說,本來應該達到更高水平。

3樓:匿名使用者

一開始俑的出現是代替活人殉葬,但是實際上不是,除了俑人,俑物之外,統治者還要活人殉葬

4樓:寒谷深淵

作用很多,代替活人殉葬,用於墓葬中在地下侍奉墓主,體現墓主人身份,展現階級身份的用的。

如果墓主人為皇帝的話,還有體現君威的,最有名的不就是那位始皇帝麼?

5樓:晨曦雪寒

中國古代陶俑主要還是用來陪葬及顯示墓穴主人身份,陶俑造型高大碩偉,英武逼人。在出土的大批陶俑中,武士俑一般高度在1.8米左右,將軍俑則高達1.

96米,陶馬也高約1.7米,其形體的大小高矮均不讓真人真馬,在審美效果上顯示出一種空前的具有鮮明時代風貌的巨集偉氣魄。 以達到烘托墓穴主人巨集偉的效果,即使在陰間也能驅得百萬神兵,陶俑更有護墓的含義。

6樓:徒歌蠻荊

俑的出現,是為了帶替人殉葬

中國古代最早用俑祭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7樓:匿名使用者

起碼在春秋晚期就用俑祭祀了,因為春秋晚期的孔子說過:「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8樓:匿名使用者

奴隸制瓦解,戰國末期就不用活人殉葬了

中國古代建築主要結構是什麼,中國古代建築結構及特點是什麼?

具體的結構形式的記錄,是宋代 營造法式 中的殿堂結構 廳堂結構 簇角樑結構三種。根據現存例項,可以推斷這三種結構至少在唐初即已普遍應用。它們的特點如下所述。殿堂結構 全部結構按水平方向分為柱額 鋪作 屋頂三個整體構造層,自下至上逐層安裝,疊壘而成。如造樓房,只須增加柱額和鋪作層 平坐 即可。應用這種...

中國古代的皇帝排列順序是什麼,中國古代的皇帝 排列順序

夏據傳禹曾受卦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 另據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 山西南部汾澮一帶 後,才稱 夏 商相傳商 今河南商丘南 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以後就以 商 來稱其部落 或部族 湯滅夏後,就以 商 作為國名。後盤庚遷殷 今河南安陽西北 後又以 殷 或 殷商 並稱。...

中國古代寓言的歷史意義是什麼,中國古代寓言是什麼意思?

古代寓 言 是 文 學 作 品 的 一 種 體 裁,是 帶 有 勸 喻 或 諷 刺 的 故 事 它 不 但 具 備 勸 喻 諷 刺 的 功 能,而 且 是 一 種 有 故 事 情 節 的 文 學 作 品 寓 言 集 的 範 圍 很 廣,從 先 秦 到 清 代 的 寓 言 都 包 羅 在 內 有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