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觀點如何理解

2021-03-07 14:35:31 字數 5069 閱讀 1067

1樓:゛回憶最美

這句話主要比較了向「外」和向「內」的不同,再次表明了向「外」只是枝葉、發展,向「內」才是根本、源頭的思想。

「知人」就是了解別人、認識別人,是向外的。「知人」是一切人際關係開展的基礎。《紅樓夢》裡有副著名的對聯: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講的就是「知人」。「知人」才能「善用」。

「知人」就是「識人」,有句古話叫做「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識人」是為人處世的頭等大事。無論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都不能不「知人」,否則簡直可以說是寸步難行。

「知人」是每個人都會一點的基本生存技巧,人和人的區別只在於「知人」的水平有高低。所以,善於「知人」的人當然是智者,有智慧的人才善於「知人」。

「自知」就是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是向內的。「自知」是「知人」的基礎,「將心比心,推己及人」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要了解別人,首先要對自己要有深刻的瞭解。

所有人中最方便、最容易瞭解的人就是自己。但是最難透徹瞭解的也是自己,因為太主觀了,就象一面鏡子,可以照盡天下萬物,卻獨獨照不到本身。所以真正能「自知」的人才是不容易的人,因為徹底的「自知」不僅需要「外照」,而且需要「內照」——更重要的是「內照」。

一個懂得「內照」的人才能真正的「自知」,才有資格稱為「明」。「明」是「內修」的境界——「心境空明」,「智」是「外學」的範疇,「明」比「智」的等級不知道要高多少倍呢。

2樓:匿名使用者

能夠看清別人的人,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

能夠看清自己的人,就能稱得上是聖明之人.

這句話告訴我們,看清別人固然重要.更要對是我們要看清自己.

只有認識自己的人,在為人做事上才能寬闊明達.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3樓:匿名使用者

知道並瞭解別人或人性的人是智者。知道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就能夠明明白白活著,不會隨波逐流,不會被別人**,是一個孤獨者。

這是個人理解的模糊概念,有些東西文字不好表達,意會吧。

4樓:匿名使用者

瞭解別人得人是智者,瞭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明白人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說一說這句話的理解。

5樓:管司銘

能瞭解他人的人聰明,能瞭解自己的人是智慧。能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戰勝自己的人更加強大而不可戰勝。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人。

堅持力行的人有志向。不喪失本分的人就能長久,身雖死而「道」猶存的人,才算真正的長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三十三章。原文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中國有一句話,叫「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句話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說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對待自己,這才是最聰明的,最難能可貴的。

6樓:小石頭pk小雨花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理解:

老子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是說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都是智慧,然而瞭解自己比了解他人更勝一籌。

瞭解自己要比了解他人難,通常自己是看不到自己,想不到自己的。而要看到自己,想到自己,則需要有以他人為鑑的能力。

2、版本: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勝人者有力,勝己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版本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版本二)

詳見《老子校本》

3、譯文:

能瞭解他人的人聰明,能瞭解自己的人明智。能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戰勝自己的人更加強大而不可戰勝。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人。

堅持力行的人有志向。不喪失本分的人就能長久,身雖死而「道」猶存的人,才算真正的長壽。

4、評析:

中國有一句話,叫「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句話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說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對待自己,這才是最聰明的,最難能可貴的。

在本章裡,老子提出精神修養的問題。任繼愈說,這一章「宣傳了一系列消極、保守、反省的精神修養觀點」,「還宣傳精神勝利法,說什麼死而不亡是長壽,這些都是唯心主義的思想。」(任繼愈《老子新譯》)對於這種觀點,有學者表示不同意,例如張鬆如認為,老子所說的這種觀點「為什麼是唯心主義呢,難道『死而不亡』是『有鬼論』嗎?

」他認為,這是見仁見智,人各有心。他認為個人的精神修養,可以使人具有智、明、力、強、富、志、久、壽這些品格和素質,這些都具有積極的意義。老子極力宣傳「死而不亡」,這是他一貫的思想主張,體現「無為」的思想主旨。

「死而不亡」並不是在宣傳「有鬼論」,不是在宣揚「靈魂不滅」,而是說,人的身體雖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這當然可以算做長壽了。

清末民初對《道德經》也有研究的著名學者梁啟超,他曾說,人的肉體壽命不過區區數十載,人不可能長生不老,但人的精神則可以永垂不朽,因為他的肉體雖然消失了,而他的學說、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卻會長期影響當代及後代的人們,從這個意義上講,人完全可以做到「死而不亡」。梁啟超的這種觀點,應該講主要所受的不是佛學的影響而是受到老子思想的影響

5、作者介紹:

(1)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2)老聃(dān)(約前571~前471),字伯陽,諡號聃。又稱李耳(古時「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義)。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此地本是封於西周的陳國,今河南鹿邑,安徽渦陽存有爭議)人。

我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 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7樓:匿名使用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道德經》原文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

含義如下: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靈之明。「知人者」,知於外;「自知者」,明於道。

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內;明者,知己知人,內外皆明。智是顯意識,形成於後天,**於外部世界,是對錶面現象的理解和認識,具有侷限性和主觀片面性;明,是對世界本質的認識,具有無限性和客觀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見,必返求於道。

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覺悟者。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勝人者」,憑藉的是自我個體的蠻力;「自勝者」,憑藉的是堅強的意志。能夠戰勝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天地之志是收穫大道、戰勝一切的力量源泉。

只有「自勝者」,才是真正的強者。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的人,是與道為伍的,既有美妙的精神世界,又有充實愉快的現實生活,自然感到滿足。相反,那些失卻了心靈的人,內心是空蕩、迷茫的,只能把心思寄託於外在的個人名利上。然而,沒有心靈作依託的慾望,是永遠不會滿足的,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有著堅強意志的人,並不是為了自我名利而拼搏的人,而是心存大道、甘守真樸、無執無失、豪情滿懷的人。這樣的人,人生必然是歡快、幸福的。正如**所說:

有聖靈和你相伴,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所,是心靈之所即大道。人生的目的,無不是為了幸福、健康、長壽。人們追求幸福、健康、長壽,卻忽視了心靈的自由,反而導致生命早夭。

那些真正懂得厚生的人,始終關懷的是內在的心靈,是以有形養「無形」,而不是以有形養有形,因此卻獲得了相對長久的生命。更有那些一生為了人民的人,雖肉體死亡了,但是他們的英靈永存,這樣的人才是真正長壽的人,因為他們的英靈是屬於人民的,人民永存,他們的英靈永存。

本章是老子對有道者的高度讚揚。指出人生當自知、自勝、自強。唯有如此,才能實現天地之志,並與世長存。

8樓:卿倚墨安福

出自老子《道德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壽。意思是:能夠了解、認識別人的算作是明智,能夠了解、認識自己的才算是真正的高明。

9樓:匿名使用者

能瞭解他人的人是聰明,能清楚瞭解自己的人是覺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什麼意思?

10樓:愛單單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能瞭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識、瞭解自己才是真正聰明。

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原文如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白話譯文】

能瞭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識、瞭解自己才算聰明。能戰勝別人是有力的,能剋制自己的弱點才算剛強。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人。

堅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離失本分的人就能長久不衰,身雖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長壽。

11樓:百裡挑一

能瞭解他人的人聰明,能瞭解自己的人明智。

原文:知人

者智,知己者明。勝人者有力,勝己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譯文:能瞭解他人的人聰明,能瞭解自己的人明智。能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戰勝自己的人更加強大而不可戰勝。

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堅持力行的人有志向。不喪失本分的人就能長久,身雖死而「道」猶存的人,才算真正的長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老子的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是說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都是智慧,然而瞭解自己比了解他人更勝一籌。

瞭解自己要比了解他人難,通常自己是看不到自己,想不到自己的。而要看到自己,想到自己,則需要有以他人為鑑的能力。

13樓:樂觀的衝上雲霄

其實很簡單理解,就是對於一些人事要有人認知,不迷茫的和愚蠢去做,有些事情該做就要做不該做就不要做,而且在現實中很多傻子都被**利用

14樓:武昌魚

能瞭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識、瞭解自己才算聰明。能戰勝別人是有力的,能剋制自己的弱點才算剛強。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人。

堅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離失本分的人就能長久不衰,身雖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長壽。

道德經名句,道德經經典名句及解釋

1.道可道,非常道。2.上善若水。3.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4.千里之行,始於足下。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7.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道德經經典名句及解釋 道德經 中經典哲理名句及翻譯。1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道德經全文及譯文,道德經全文及譯文

我給你一個 吧,我就是在上面看的。不過我勸你最好買一本書,因為書更好翻閱 這種古文是要多看的,呵呵 最好還是買本相關的書籍,網上雖然有很多版本,但是大部分都不是很好,原文與解析都有很大的差異。老子道德經全文及譯文 5 道德經全文及譯文 這種普通的道德經譯文,對研讀道德經作用並不大,去看名家註解吧!老...

老子《道德經》的哲學思想是什麼,《道德經》是什麼哲學思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由於老子其人及其著作,歷來即便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所以在開始介紹這個問題之前,先必須交待一下我們將採用那種觀點作為我們的立論依據。這裡,我們不準備詳細地去介紹各種不同的分歧意見了,因為任繼愈先生在1985年3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修訂版 老子新譯 一書的 緒論 中,已經對有關各種不同的分歧意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