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的哲學思想是什麼,《道德經》是什麼哲學思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2022-03-22 15:16:19 字數 5005 閱讀 2250

1樓:他是猶大

由於老子其人及其著作,歷來即便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所以在開始介紹這個問題之前,先必須交待一下我們將採用那種觀點作為我們的立論依據。這裡,我們不準備詳細地去介紹各種不同的分歧意見了,因為任繼愈先生在2023年3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修訂版《老子新譯》一書的「緒論」中,已經對有關各種不同的分歧意見,作了非常詳細的系統歸納和分析,並在歸納分析各種不同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很好的看法,也可以說是對這些爭論問題作了一個很好的總結,他肯定了老子是春秋晚期的人,與孔子同時而略早,是孔子的老師;《道德經》五千言基本上是老子本人的著作,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勞動者農民群眾的願望。他的這些觀點也正是本文立論的依據之一。

此外,張鬆輝教授在2023年8月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老子研究》一書中,又在任繼愈先生系統總結的基礎上,對老子的身世及其思想,作了更為詳盡的考辨,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考辨的基礎上提出了以老子為首的道家文化,乃是批判繼承了以西周文化為核心的中原文化的產物,「老子思想是屬於中原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本書第108頁),並在論證老子對儒、佛兩家均有極為重要影響的同時,還特別強調其和道教的密切關係,認為老子是道家文化的創始人,又是道教所尊奉的教祖,其著作《老子》一書,被道教尊奉為主要經典,稱之為《道德尊經》;其基本思想,為歷代高道們所繼承和發展。所以,他認為道家與道教是密不可分的,如果離開道教而談論道家,這個道家就是有頭而無尾;相反,如果離開道家而談道教,這個道教就是有尾而無頭,他的結論是:「應把道家和道教視為一體」並對此作了詳細的論證(本書第406-412頁)。

他的這種看法,我們是基本贊同的。我想,也許這正是我們這次召開的「國際道德經論壇」,既邀集了海內外的道教領袖,又同時邀集了世界範圍內的專家學者以及文化、經濟等社會各界知名人士一起共同參加研討《道德經》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理解,老子的學說屬於樸素唯物主義的範疇,他否定人對自然的反作用,認為應當順天道,核心是無為。現在評價老子學說,不應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而應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來看。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有一個積累和過程和不斷揚棄的過程,我們能做的,是吸收其精華,揚棄其糟粕。

2樓:微笑小情緒

我理解,老子的學說屬於樸素唯物主義的範疇,他否定人對自然的反作用,認為應當順天道,核心是無為。現在評價老子學說,不應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而應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來看。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有一個積累和過程和不斷揚棄的過程,我們能做的,是吸收其精華,揚棄其糟粕。

3樓:

全書的思想結構是: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有著樸素的唯物主義的觀點,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道德經》是什麼哲學思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4樓:我是龍的傳人

《道德經》是道家哲學思想。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

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後《道經》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

簡介道家

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無為無不為"的道德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天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無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剛、剛柔並濟等政治、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量的中外學者開始注意到與吸取道家的積極思想,故學者說:"道家思想可以看為中國民族偉大的產物。

是國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氣概。"

秦漢之際演變成獨具中國本土特色的教派--道教。

道家哲學發展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先秦道家、 秦漢黃老之學、 魏晉玄學、 隋唐重玄學與宋元內丹生命學等五種歷史形態(以及現代正在醞釀構建的新道家)。

5樓:

道家!對於社會性的群體統治其提倡「無為而治」,對於個體的身心修行其所體現的是「無慾無求,逍遙自在」。

從上古伏羲到華夏軒轅黃帝,至春秋老子,道家思想一脈相承,是中國的宗主思想。

春秋戰國形成百家爭鳴後,因其他思想的形成,道家思想才被獨立分化出來,但是其他各家思想無不受其影響。

因道家思想屬出世之學,不易被常人所理解,其中的真諦更難融入秦漢以後的世俗社會,不利於皇權階級對民眾的統治,所以被之後的儒家思想所取代。

道家思想強調社會的發展應該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天人合一),所以中國古時受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也一直未發展成以蠶食自然環境為代價的現代科學所主導的社會。

道家思想提倡的是個人身心由內求知真理的修行,而非現代科學方法由外而求知真理。

《道德經》成於距今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是由老子口述,伊喜整理記載,又名「老子5000言「。

因時代久遠,朝代更迭,形成了眾多版本,現存最早的是郭店楚墓竹簡版,而學術界研究最多的是曹魏王弼版(通行版)。個人認為現存最具價值的是2023年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版,其多處與通行版的用字差別導致對整篇的解讀有天囊之別,此版本也更接近老子的本質思想。

《道德經》分德經與道經。

德經講人事,人所能到達的最高標準。道經講天地間的道,個人唯通過內證方能領悟,非常人所及。

需要強調的是《道德經》中說述的「道德」,非世俗社會所言的人倫思想道德,其是由後世儒家思想下的社會認知附會而成,並非道德本意。

最後給個連結,簡要理解就這意思了!!!

6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思想,清靜無為。

然而再深層次一些的**,《道德經》的內容是老子以清靜無為的思想體系翻譯一遍《易經》的內容。

易經是核心,老子在當國家圖書館長的時候,遍閱《易經》,以其清靜無為,飄逸出塵的思想重新詮釋了易經的一面,寫了道德經,但是隻要深研易經的人,就能從道德經中看到大量的易經的陰陽對照的邏輯思路,甚至於占卜的資訊。

而孔子見到老子的時候,私下老子勸導他到魯國來當圖書館館長,所以孔子後來說了「加我五十學易」的名言,那個時代的《易經》相當於現在的國家戰略級科研書籍。是很難看到的。

而孔子後來的文章,除了《十翼》以外,多是用易經的思想,來擔當世間的事情,處理世間的事情。

老子的《道德經》,出世間,飄逸,巧妙的隱藏了易經。

孔子的諸經,入世間,穩實承擔,把易經的思維拆分成千萬分微小的元素,融入每一個字中。

7樓:祈冰得水

道德經是老子根據自身修行所得,對他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描述,並勸誡世人 和當權者的一部經典。

其核心意主要是去尋找這個:創造這個世界的根本-道。

而儒家是由孔夫子傳承下來的思想,其基礎修行部分與道家基礎部分非常類似,但是他的終極目標,更多的是為了治世,廣濟天下。

而法家也是一種治世的哲學思想,但是他不同於儒家,儒家是希望通過提高自身德行以後,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化世人,而法家是認為希望建立規矩,人人遵守,人人平等的治世理念,與當今的法制社會有一定類似。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

所以道德經 ,應該歸為 道家思想。

8樓:白澤老祖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9樓:羅琦思維

《道德經》主要思想是儒家思想。

要注意《道德經》是篡改《老子》而成,很多思想跟《老子》背道而馳!

《老子》是道家思想!

10樓:黑編之路

道德經,你可以理解,是心態學,是成長學。也是世界構架學。他追求宇宙內的真理。

事物的本質是什麼。能讓人變得不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其他的思想,我也不是很清楚,表面的揣測就不說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道德經 是道家的 又叫 老子 老子五千言

12樓:夜的星空不寂寞

道德經是聖人的哲學思想,不分流派。因為現下所認為的道家並不是真正的道德經內容,而是其他的道家人物的思想,而且道德經能夠包含所有流派優點,並能發揚光大,其包容性是無可比擬的。再者,一般人是無法領會道德經的深意的,最多也就是粗淺的明白一兩個道理,再就超出了其思想範疇,而能夠完全理解其思想精髓的人必是聖人無疑,一種比之孔子還要偉大的存在,其人能夠統御幾乎所有流派的正確思想。

老子的哲學思想是什麼?

13樓:瀛洲煙雨

「道」是老子哲學思想的核心。

老子認為「道」是萬物的始基,是天下萬物產生的根源,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從「道」產生出來的。但「道」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因此「道」又叫「無」。

「無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在「道」的思想支配下,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這裡的「無為」,乃是聽其自然的意思。

老子哲學思想的道,包括自然之道——宇宙法則、社會之道——為政準則、處事立身之道——做人原則三個層面。在科技發達、知識**、資訊頻傳的今天,對於傳承文明和指導社會仍有重要意義。

老子的道家哲學是具有濃厚社會政治思想意蘊的政治哲學,其無為而治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上善若水是統治階級在具體的施政過程中提倡高尚的政治道德和政治文明,以正治國講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這三個要素構成了有機的整體,對構建現代社會政治思想仍具有哲學啟示和指導意義。

老子為什麼寫道德經

作為國家管理圖書的官吏,老子閱讀了大量的文獻典籍,在他管理圖書的若干年中,周王室日漸衰弱,老子決定離開東周,他的這一決定誕生了我國最早的哲學著作,卻也暴露了老子自相矛盾的問題,老子在他的 道德經 中說 言者不如知者默 也就是說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老子主張大智慧的人不說話,不寫文章,可是為什...

關於老子的問題,關於 老子 道德經 問題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生活於春秋時期,楚國苦縣人,他對後世的影響主要是一本叫 道德經 的著作,他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但有關老子本人的記載留下得不多,這就給後人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想像空間,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認為他就是太上老君,有關老子的傳說不勝列舉,種種的遐想賦予了老子太多的神祕色彩,那...

老子兩則道德經翻譯,老子兩則 道德經第四十四篇翻譯

名與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 甚愛必大費 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 知恥不怠 可以長久 生命和生命相比哪一樣更親切 生命和貨比起來 哪一樣更貴重 獲取和失去相比哪一個更有害 過分的愛名利就比東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過於積累財富 必定會遭受更慘重的損失 所以說 懂得滿足 就不會受到屈辱 懂得適可而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