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手持浮屠塔是什麼意思,佛祖手拿缽。塔,連花寶代表什麼意思

2021-03-21 22:47:00 字數 6298 閱讀 2259

1樓:匿名使用者

手持一尊浮屠塔的是未來佛彌勒佛,而不是釋迦佛。這個塔即是釋迦牟尼佛的靈骨舍利塔。

這種造像一般出現在「豎三世佛」的造像中。

其中過去佛迦葉持燈;現在佛釋迦持缽;未來佛彌勒持塔。

圖見下

2樓:飛躍八十八重天

浮屠」「浮圖」,梵語stupa的略音,正譯為窣堵波,即塔、佛塔,俗稱寶塔。佛塔的層次一般為單數,如

五、七、

九、十**等,而以七級為最多,故有「七級浮屠」之稱。

佛塔起源於印度。在公元一世紀佛教傳人我國以前,我國沒有「塔」,也沒有「塔」字。當梵文的stupa與巴利文見thupo傳入我國時,曾被音譯為「塔婆」、「佛圖」、「浮圖」、「浮屠」等,由於古印度的stupa是用於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經之用的,亦被意譯為「方墳」、「圓冢」,直到隋唐時,翻譯家才創造出了「塔」字,作為統一的譯名,沿用至今。

其實,「浮屠」本是梵語buddha的音譯,意思即是佛陀,指釋迦牟尼。後來大概因「屠」字令人聯想到「屠宰」等意思不太好的詞語,所以漸漸被音近的「佛陀」取代。而「七級浮屠」的「浮屠」,梵語是buddhastupa,音譯後的略稱也是「浮屠」。

所以「浮屠」既解作佛陀亦可解作佛塔。塔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建築,也是一種紀念、禮拜用的建築物。塔起源於印度,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

印度最初的塔形狀像墳墓,在方的平臺上砌築一座半球形的塔身,上面做成各種形狀的塔尖。這樣的塔在古代印度梵語的譯音叫「浮屠」,意思是埋葬佛的墳墓。手持一尊塔的是彌勒佛,而不是釋迦佛。

這個塔即是佛的靈骨。這種造像一般出現在「豎」的造像中。其中迦葉持燈;現在佛釋迦持缽;彌勒持塔。

佛祖手拿缽。塔,連花寶代表什麼意思!

3樓:水中應天

大雄寶殿一般有三尊佛,叫做橫三世佛。分別是中間主位的釋迦牟尼佛手中託缽。釋迦佛左邊的是藥師佛手中託塔。

釋迦佛右邊的是阿彌陀佛手中託蓮花。佛的手持物除了代表不同佛的不同願力與度化方式外主要為的是區分哪一尊佛。

手持一本書的佛像叫什麼

4樓:龍創石雕

佛像手持書本的不常見,較多的是佛像手持法器。供參考,希望能幫到你。

5樓:麒落紅塵

沒有**不能確定。比較常見的有手持兵書的兵書關公像。

菩薩手持桃形物有何象徵意義?

佛教裡的塔代表什麼

6樓:

佛教寺院中的「寶塔」,有時又稱「塔婆」或「率都婆」,「寶塔」、「塔婆」或「率都婆」具有積聚、聚集之意,亦有曼荼羅之意,是一切萬物之根源,表輪圓具足圓滿之意,是一切功德積聚之處,故其當體即是大日如來金剛永遠不壞之身。

塔這種建築形式緣起於古代印度,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築。隨著佛教在東方的傳播,窣堵坡這種建築形式也在東方廣泛擴散,發展出了塔這種極具東方特色的傳統建築形式。

擴充套件資料

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窣堵坡與中土的重樓結合後,經歷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發展,並與臨近區域的建築體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樓閣式塔、密簷式塔、亭閣式塔、覆缽式塔、金剛寶座式塔、寶篋印式塔、五輪塔、多寶塔、無縫式塔等多種形態結構各異的塔系,

建築平面從早期的正方形逐漸演變成了六邊形、八邊形乃至圓形,其間塔的建築技術也不斷進步結構日趨合理,所使用的材質也從傳統的夯土、木材擴充套件到了磚石、陶瓷、琉璃、金屬等材料。14世紀以後,塔逐漸從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因此按照經律系統,塔可以分為佛塔和文峰塔。

7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寺院中的「寶塔」,有時又稱「塔婆」或「率都婆」,我東密高祖弘法大師講寶塔有「鍐」一字具體化之寶塔及五輪五字標幟之五輪塔二種。

「鍐」字寶塔因梵文「鍐」種字形狀如圓塔而得名,亦名法身塔,是金剛界大日如來之三昧耶形。

五輪塔是以象徵地、水、火、風、空之方、圓、三角、半月、圓等五種形狀堆疊而得名,是胎藏界大日如來的三昧耶形。

「寶塔」、「塔婆」或「率都婆」具有積聚、聚集之意,亦有曼荼羅之意,是一切萬物之根源,表輪圓具足圓滿之意,是一切功德積聚之處,故其當體即是大日如來金剛永遠不壞之身。

所以,真言密教依此標幟來象徵法身大日如來輪圓具足之內證體驗,以提供真言密教行者依此象徵修觀來體驗法身大日如來之真精神。

8樓:匿名使用者

塔是一種在亞洲常見的,有著特定的形式和風格的東方傳統建築。塔起源於佛教(浮屠),通常很高。

在漢語中,塔也指高聳的塔形建築(即英語中的tower,德語中的türme),這一概念與本條目所描述的東方的塔(即英語中的pagoda)並沒有太多的關聯,如埃菲爾鐵塔、比薩斜塔、電視塔等,請參見塔 (西式)。 除此以外,在翻譯中塔還被不同於以上概念的詞彙,如金字塔、燈塔。

塔這種建築形式緣起於古代印度,稱作窣堵坡(梵文 st

9樓:匿名使用者

七層塔一般是有一定證悟出家人, 十**塔是佛的舍利塔,後人為了懷念和供養而修建,做為表法 的一種。

10樓:匿名使用者

一.佛塔,梵文稱為窣堵波(stupa)、或塔婆(thupa) . 據我們現在所知,早期印度習俗,人在死亡後將其遺體火化(荼毗),世人撿其遺骨,建之而成墳冢,所以窣堵波又稱為骨灰堆或方墳,形式上是一個簡單的半圓形土堆。

在早期印度四種姓時代.社會階級分明,能建立墳冢的只有貴族階層。

二. 佛陀是偉大的生命導師,當其即將涅槃之際,四眾**憂愁哀傷,求佛慈佑,叩首而問:「世尊入涅以後,將以何為師?

」佛陀說:「以戒為師。」並告誡**世間一切皆是不安敗壞之相,所以不應對「相」執著,當一心向道,以求契悟。

所以,佛陀涅槃後,佛**只將荼毗所得之佛骨(舍利),建為墳冢,此便是窣堵波(佛塔)之由來。 三. 佛塔即是佛陀的另一個象徵意義,而禮敬佛塔即是禮敬佛陀。

三世佛佛像有什麼特點,佛像手持物有所什麼寓意?

11樓:凌雨菲

「三世佛」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依「三世」原本的時間意義而劃分的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而另一種是按地域劃分勢力範圍,此三世佛是指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前一種三世佛稱為豎三世佛,後者為橫三世佛。

豎三世佛即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佛,未來佛彌勒佛。「三世」又叫「三際」。世,梵語叫路迦(loka),《楞嚴經》說:

「世為遷流」,意即時間的流動。佛教用於因果輪迴時,「世」指個體一期生死的時間跨度。三世也可說前世、現世、未來世,或前生、今生、來生,或前際、中際、後際。

佛教中的「世」,短的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可能,最短暫的即所謂「剎那三世」,剎那是梵文ksana的音譯,意即最短暫的時間。極常見的三世則有以人的一期生死為一世的「人生三世」或「三生」。再有一種「劫世」。

劫,乃梵文kalpa的音譯,「劫波」之略,意為極久遠的時間。婆羅門教認為世界要經歷許多劫,一劫是四十三億二個萬年(或一百二十八億年),劫末有「劫火」出現,燒燬一切,然後重新創世。佛教又以一劫為一世,與上述婆羅門教外道說法略有不同,但也認為世界有週期性創生與毀滅的過程。

「三世佛」的三世,是指最後一種時間概念。

有些寺廟大雄寶殿中供奉的三尊像即為三世佛。中間釋迦牟尼佛像,左邊一尊是燃燈佛像,右邊一尊是彌勒佛像。佛教中還有三世三千佛的說法,即過去莊嚴劫一千佛,統稱燃燈諸佛;現在世賢劫一千佛,統稱釋迦諸佛;未來世星宿劫一千佛,稱彌勒諸佛。

佛壇上的三尊像,即此三世三千佛的代表。

燃燈佛是梵文dipamkarara的意譯,又作「錠光佛」。《大智度論》卷九說:「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

」初,釋迦佛前生還是儒童時,曾花了五百錢從王家姑娘手中買了五枝青蓮花,奉獻燃燈佛。有一次他跟燃燈佛出門,見地面很泥濘,就脫下衣服蓋在上面,請**踩在上面走。燃燈佛就給這個乖巧虔誠的儒童授記:

「是後九十一劫,名賢劫,汝當作佛,號釋迦文如來。」(《瑞應經》捲上)由此也可看出雖為三世佛,但並非前後相接的劫世。燃燈作佛的莊嚴劫與釋迦作佛的賢劫之間有九十劫的間距,如照一劫四十三億二千萬年的最保守的說法,師徒的間距也有約三千九百億年。

在中國,燃燈佛後來成了一些神魔志怪中的重要角色,也深受白蓮教及諸種會道門的崇信。在白蓮教編造的大量經書、寶卷中,「古佛」、「燃燈」、「真空老祖」等名號比比皆是。豎三世佛的另二位釋迦牟尼佛和彌勒佛詳見其本身的條目。

橫三世佛即藥師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為娑婆世界的教主。所謂「娑婆」乃梵文saha的音譯,意譯是「堪忍」,就是能忍的意思,堪忍更進一步又有兩層意義,一是說這個釋迦牟尼佛進行教化的現實世界充滿了不堪忍受的苦難,眾生罪孽深重;二是說佛菩薩在這個世界裡「堪忍」勞累,進行教化,顯現其「無畏」與「慈悲」。

藥師佛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經》上說:「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

」藥師琉璃光如來又叫藥師琉璃光佛、藥師佛、大醫王佛、醫王善逝。《藥師經》中說他曾發十二誓願,主要的有「除一切眾生眾病,令身心安樂」之願,「轉女成男」之願,使「眾生解脫惡王劫賊等橫難」之願,「使飢渴眾生得上食」之願,「使貧乏無衣者得妙衣」之願等等。而在信仰體系中被強調的無疑是「除眾病」的誓願與能力。

在《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脫經》還專門記載有藥師佛救助病人的方法:「救脫菩薩(即藥師佛)白佛言:若有尪羸痛惱,請諸僧七日七夜齋戒誦經,勸然七層之燈,懸五色續命神幡四十九尺,燈亦復爾。

七層每一層七燈,轉如車輪,其遭厄難,可以過度。」

藥師佛有在大雄寶殿與釋迦、彌陀合供的,但其造型異常接近。一般正中為釋迦佛,左右脅侍分別是文殊、普賢三菩薩大殿;左側為藥師佛,其左右脅侍為日光、月光菩薩;右側為阿彌陀佛,左右脅侍為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另外,三佛的手印也有些不同,藥師佛常作一手持缽狀,表甘露;另一手持藥丸。

彌陀佛常作兩手相托或兩手交*,兩大指對頂的手印,有的掌中有蓮臺。此係接引眾生的姿勢。而釋迦佛的立像則為左手「與願印」,右手「施無畏印」。

除三世佛合供以外,還有專門的「藥師殿」、「藥王殿」。殿內正中為「藥師三尊」,即藥師佛及其脅侍日光菩薩與月光菩薩。有的兩旁還列有藥師十二神將,又叫十二藥*大將,皆為頂戴盔甲的武將形象,他們每人各率七千眷屬。

十二藥*將正好是順應藥師佛的十二大願而呈現的藥師分身。在中國佛教的信仰體系中,十二藥*將逐漸與中國的十二地支配伍,成為十二時辰**神,其形象也都與我國民間流傳的十二生肖有關。如毗羯羅帶豬冠,招杜羅帶狗冠,一直到最初的宮毗羅帶鼠冠。

十二藥*的名稱、身色、所持兵器及與時辰的配合如下:

一宮毗羅黃色持寶杵子

二伐折羅白色持寶劍醜

三迷企羅黃色持寶棒寅

四安底羅綠色持寶槌卯

五□你羅紅色持寶*辰

六珊底羅黑色持寶劍巳

七因達羅紅色持寶棍午

八波夷羅紅色持寶槌未

九摩虎羅

白色持寶斧申

十真達羅

黃色持寶索酉

十一招杜羅青色持寶槌戊

十二毗羯羅紅色持寶輪亥

藥師如來本身,據《藥師唸誦儀軌》講,藥師佛「左手持藥器,名無價珠,右手結定印,身披袈裟,結跏趺坐,安坐於蓮臺上」。藥師如來也有以文殊師利、觀音、勢至、寶檀華、無盡意、藥王、藥上、彌勒等菩薩為其侍者的。

藥王菩薩,隋代嘉祥大師疏《法華經》時說:「藥王者,過去世以藥救病,因以為名。」據《觀藥王藥上兩菩薩經》講,藥王菩薩與藥上菩薩本是一對兄弟,一名星宿光,一名電光明,他們在過去世因以各種草藥供養諸比丘眾,所以被大眾贊為藥王和藥上。

後來他們還得到釋迦佛的授記,要在將來世修道成佛。另據《法華經》的《藥王菩薩本事品》記,藥王菩薩曾以香油塗身,燃臂供佛,因此他也是護持《法華經》的諸大菩薩之一。藥王菩薩的形象,唐不空所譯《法華曼荼羅威儀形色法經》中記,頂戴寶冠,身披天衣及各種美妙華鬘,紺發垂耳,以瓔珞、環釧為飾,以細錦為腰巾、赤綾為帶,相好莊嚴,身光遍耀。

左手定拳著膝,右手慧雲上日,結跏趺坐於寶蓮臺上。民間常常把藥師琉璃光佛與藥王菩薩的本體相混淆。

藥師佛的左右脅侍更常見的當然是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日光菩薩全稱為日光遍照菩薩,據唐玄奘翻譯的《藥師如來本願經》中說,藥師如來國土中「有二菩薩摩訶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單獨出現的日光菩薩像並不多見,常常是與月光菩薩、藥師佛構成一佛二菩薩的格局。

這時的日光菩薩像一般為身披天衣,頭戴寶冠;或手持蓮花,蓮上有象徵太陽的日輪。也有以手託日輪的。在密教中,日光菩薩被置於胎藏界曼荼羅內,這時他的密號為威德金剛。

其形相為身肉色,菩薩形,左手執寶幢,右手結與願印,坐於赤色蓮花上。月光菩薩是藥師佛的另一脅侍,全稱月光遍照菩薩。單獨出現的月光菩薩像也不多。

而作為脅侍菩薩,與釋迦佛的脅侍文殊、普賢,阿彌陀佛的脅侍觀音、勢至幾乎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只是手中持物略有不同。月光菩薩手持帶有半月的青蓮華,或是手託一輪明月。在密教的金剛界曼荼羅內,他密號為清涼金剛。

這時月光菩薩的形象為身白色,左手作拳安於腰邊,右手持蓮,上有半月。在胎藏界內的月光菩薩,其形相是身黃色的童子形,左手持附有半月的細葉蓮花。

釋迦牟尼佛涅槃的地方叫什麼名字,釋迦牟尼佛誕生地,成道地,涅槃地是哪個地方

釋迦牟尼佛涅槃地,在古印度拘屍那羅,位於今印度北方邦哥達拉克浦縣凱西以北約2.5公里的摩達孔瓦爾鎮,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釋迦牟尼佛誕生地,成道地,涅槃地是哪個地方 其出生地是 古代中印度迦 毗羅衛國的藍毗尼園,位於現在尼泊爾的蒂萊,太子的母親按照當時當地的習俗,回孃家待產,在路經藍毗尼園的時候,誕下...

為什麼釋迦牟尼說的話就是真理,釋迦牟尼佛開悟後,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因為釋迦牟尼悟透了宇宙自然人生的規律,是修行境界達到最圓滿的高度,是 南無娑婆世界三界導師 四生慈父 人天教主 三類化身 這樣的偉大所在,他的智慧與高度無人能比。阿彌陀經略解 蘧庵師曰 出廣長舌,表無虛妄 重要是這個,顯示 表現真實不妄,無量劫來,口離四過 口過四種,就是十善業上說的,沒有妄語 沒有...

佛陀圓寂是什麼意思,釋迦牟尼佛是什麼時候圓寂?

圓寂,佛教用語。謂諸德圓滿 諸惡寂滅,以此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終目的。故後稱僧尼死為圓寂。圓寂為梵語parinirva n a 之意譯。舊譯滅度 入滅。音譯般涅盤。謂圓滿諸德,寂滅諸惡。佛陀之死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圓滿諸德,寂滅諸惡,故稱圓寂,後世轉而稱僧徒之死。又作歸寂 示寂 入寂。與涅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