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麼佩戴香囊,端午節為什麼要帶香包

2021-03-22 03:21:44 字數 5443 閱讀 8446

1樓:蔚雪卉柏雲

佩香囊,可以避邪驅瘟、襟頭點綴、避瘟、防病。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藥物,能散發出天然的香氣,這種香氣屬中藥學理論中的五臭範疇,具有開竅醒神、化溼醒脾、闢穢悅神等功效。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這些藥物之所以有芳香氣味,是由於其含有大量揮發油,這些揮發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節傳統香囊中的香料可以預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對防蚊驅蟲有一定作用。

2樓:邊夏柳鞠芬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鬆、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3樓:樹定第嘉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

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音雄黃酒,遊百病。

4樓:匿名使用者

聽老人家說是為了驅邪避魔

端午節為什麼要帶香包

5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鬆、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6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

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音雄黃酒,遊百病,配香囊,備牲醴。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7樓:墨丘利的飛鞋

五月俗稱毒月,根據風土誌記載,農曆五月五日為陽極之日,又叫中天節,有製造各式各樣避邪物的風俗來防止毒蟲侵擾,佩戴香包有袪毒避邪的功用,併成為一種保命吉祥的象徵,且用五色彩線系綁在小孩子的手臂上,可使他長命百歲,叫它做長命縷。所以說,和屈原是沒有太大關係。

8樓:蘇瑾年

驅災, 辟邪 ,一般香包或五彩線從端午那天開始帶, 帶到端午後的第一場雨 ,然後取下丟掉。寓意是讓大雨沖走晦氣和疾病。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龍日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於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慶祝,起源於中國古代,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後來加入紀念多位中國歷史人物的內容。

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9樓:匿名使用者

v估摸聚會v。好vv

為什麼要在端午節佩戴香囊

10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

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音雄黃酒,遊百病。

端午節為什麼佩戴香囊

11樓:q給你毛起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古語說:

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子等等。

佩香囊,避邪驅瘟、襟頭點綴。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藥物,能散發出天然的香氣,這種香氣屬中藥學理論中的五臭範疇,具有開竅醒神、化溼醒脾、闢穢悅神等功效。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這些藥物之所以有芳香氣味,是由於其含有大量揮發油,這些揮發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節傳統香囊中的香料可以預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對防蚊驅蟲有一定作用。為孩子系五彩繩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它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

長命鎖的前身是「長命縷」,也被稱之為「長命縷」。其意義在於鎖住小孩的命,避免病魔疫鬼侵入危害小孩。古人認為小孩一旦戴上了鎖,就能無災無禍,平安長大;長命鎖更多表達的是長輩對晚輩的祝福。

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門楣上懸掛上五色絲繩。

以避不祥;所以傳統上用五色彩絲編成繩索,配以銀鎖,纏繞於兒童手臂,以祈求辟邪去災,祛病延年!在端午節的清晨,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端午線。系線的時候,孩子不能開口說話。

而一些已婚的男人也被妻子逼著戴上彩繩。

很多男子擔心被別人看到笑話,就悄悄系在腳踝上。這系五色繩也有講究,必須要在太陽沒出來之前就係上,否則就會不靈驗,而且五色繩不能任意扯斷或丟棄,只能等到端午節後的大雨天時,將它仍在自家院牆的排水口,隨雨水沖走。

端午節系五彩繩的習俗起源於漢代,至今不衰。民間把五彩繩看成「五彩龍」,端午節又稱「小兒節」,五月被古人稱為毒月,端午節拴五彩繩有保護兒童驅妖避邪之意。隨水沖走的五色繩就會變成小龍,帶走你身上的不好的東西。

煩惱、憂愁都隨著雨水流走,會給你帶來一年的好運。

12樓:劉宇寧萌月月兒

古語說:「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子等等」。

佩香囊,避邪驅瘟、襟頭點綴。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藥物,能散發出天然的香氣,這種香氣屬中藥學理論中的五臭範疇,具有開竅醒神、化溼醒

脾、闢穢悅神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這些藥物之所以有芳香氣味,是由於其含有大量揮發油,這些揮發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節傳統香囊中的香料可以預防感冒、手足口病

等,且對防蚊驅蟲有一定作用。

13樓:同素芹鄂丁

端午節戴香囊,去瘟辟邪,不招蟲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

端午節祝福簡訊:

14樓:求玉花商巳

驅災辟邪

一般香包或五彩線從端午那天開始帶

帶到端午後的第一場雨

然後取下丟掉。寓意是讓大雨沖走晦氣和疾病

15樓:凋謝情人

這時天氣溼熱,蚊蟲五毒出沒,人也煩悶不安。

佩戴裝有草藥的香囊,能提神醒腦,闢瘟除穢,祈求身心安康,安然度夏。

每年此時,一條生活館都會為大家帶來「紫元香事」的端午古法香囊。

就像一個老朋友和你許下的約定,今年份的草藥香味也如期而至。

端午節傳說佩戴香包有什麼之意?急需。。。。。。。。。

16樓:舞璇瀅

端午節佩戴香包有避邪驅瘟和保命吉祥的意思。

在古代,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是用彩色的碎布和五色絲線縫製而成,內部裝有各種香料,戴在孩子胸前,不僅美觀大方,香氣撲鼻,還有驅避蚊蟲的功效和祈求安康的美好寓意。

農曆五月五日為陽極之日又叫中天節,有製造各式各樣避邪物的風俗,而在荊楚歲時記,也記載著每逢端午節這一天,以艾草剪成老虎的形狀,或者剪裁布做成小老虎,來避除一些有毒的東西,另外風俗通上面記載,用五色彩線系綁在小孩子的手臂上,可使他長命百歲,叫它做長命縷。

慢慢的這兩項風俗逐漸合而為一,演變成用五色彩線繫著一個裝滿艾草,雄黃和檀香粉末,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給小孩掛著,防止毒蟲侵擾,有袪毒避邪的功用,併成為一種保命吉祥的象徵。於是就此確定了香包的地位。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

擴充套件資料

端午節的習俗:

1、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乃遺俗也。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十分流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2、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粽,即「粽籺」,俗稱「粽子」,屬「籺」的其中一種。「籺」是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習俗。

3、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後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硃砂等。

17樓:傾城貔貅

端午節佩戴香荷包源於公元前278年,楚國民以「簡棕」(即竹簡貯米)投入汨羅江祭奠屈原,使魚不損傷其遺體。

又據《初學記》中記載:漢光武年間,長沙人歐回,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屈原官名)對他妻子託夢說:「你們祭祀的東西,被江中蛟龍偷走了,以後可以用艾葉包住,五色線捆好,蛟龍最害怕這兩樣東西」。

於是其妻就用竹簡制粽,並纏上五色絲線投入江中。

後來世代相傳,發展為端午節食品及五色絲線纏粽子的民風民俗。到後來,人們又用五色彩線纏、繡各種各樣的香荷包,這種古俗愈演愈烈,據古樂府《孔雀東南飛》中描寫:「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

又如:《紅樓夢》書中寫道:「(寶玉)因忙把衣解了,從裡面衣襟上將所繫的荷包解了下來。

」這裡的香囊、荷包雖然沒有明確指出是端午節所佩戴之物,但其古俗含義辟邪、薰香、定情物不免也夾雜在其中。元代雜劇就提到這種香荷包,讓馳聘疆場的武士佩戴在身邊,是用來裝針線的,大的像錢包,小的似手袋。

18樓:曉秋槓槓

每逢端午節,尤其是婦女和兒童,都佩戴香包。追溯香包的起源,早在先秦時代,女子用五線製成的飾物戴在頭上,到了南北朝時期,就發展為香袋,到了唐代,出現了裝有香料的香球。香包的主要原料是雄黃、艾葉、燻草等。

事實上,端午時節及節後,氣候炎熱,蠅蟲飛動,毒氣上升,疫病萌發。古人認為人是吃五穀雜糧生百病的,而病從口入,多為邪雜之氣,經口鼻吸入。人們在長期同各種病魔鬥爭過程中,發現飲雄黃酒、佩戴香包能驅邪解毒,自有它的醫理。

19樓:倩兒

端午節佩戴香包有驅邪之意。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鬆、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

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為什麼要在端午節佩戴香囊,端午節為什麼佩戴香囊?

香囊又叫香袋 香包 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 用中草藥白芷 川芎 芩草 排草 山奈 甘鬆 高本行製成 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 歲時廣記 引 歲時雜記 提及一種 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 蚌粉鈴 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

端午節詩歌,端午節詩歌

端午節的思念,懷念屈原!歷史的時空浩浩蕩蕩,風雲席捲,延續了幾千年!千年風雨滌盪著民族興衰,榮辱不屈,書寫著傳承的詩篇,那是古老的國度一脈相承,恆久不變的優秀內涵。那是華夏兒女共同戰天戰地,取得的光輝與燦爛!而今,同樣的節日縱貫長空,卻歷經千年,而今,同樣的血脈延續著那同樣的懷念。每一年,在五月初五...

端午節來歷,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屈原投汩羅江,人們紀念屈原的愛過情懷,所以有了端午節 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流傳的節日 端午節的來歷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 紀念屈原說 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 起於三代夏至節說 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