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丨癿丶冣丿灬
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裡,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
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
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
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巨集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端午節小短文
2樓:116貝貝愛
寫作思路:立意要新穎文章最忌隨人後,人云亦云,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
正文: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傳統的節日裡,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
在端午節的前夕,我們的母親河韓江上舉行了一場潮汕四市的龍舟比賽。雖然那天天公不作美,下著濛濛細雨,但這絲毫不影響參賽隊員的發揮。
在有節奏的鼓聲中,在響亮的吶喊聲中,一條條龍舟你追我趕,乘風破浪,向著終點不斷衝刺,場面十分激烈。觀眾臺上也是熱鬧非凡、人山人海,觀眾們熱情高漲,不停地為參賽隊員們吶喊助威,現場是一片歡樂的海洋。
經過了幾個回合的比賽,冠軍終於產生了,但比賽的名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場比賽賽出了潮汕四市的友誼,也為節日增添了歡樂的色彩。
端午節也是粽子飄香的節日。家家戶戶都要在端午節裡包粽子,這是一個傳統的習俗,我們家當然也不例外。端午節早上,奶奶把包粽子所需的箬葉和餡料準備好,便開始包粽子了。
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塊,只見大人們拿起兩片箬葉,把餡料往上一放,接著三折兩疊,再拿起草條一綁,一個有稜有角的粽子便展現在我們面前。
我們這群小孩看了讚歎不已,躍躍欲試,紛紛纏著大人們教我們包粽子。可我們包出的粽子不是露餡了就是太小了,簡直就是隻醜小鴨。不一會兒,我們包了幾十個粽子。
奶奶把粽子拿到廚房去蒸,才一會兒工夫,粽子蒸好了,屋子裡瀰漫著粽子的香氣,真誘人呀!
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喜氣洋洋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3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內歷以地支紀月,正容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
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
4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抄為端午節,是襲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11日,大家到了這一天,都要賽龍舟、吃粽子、戴香囊,度過這美好的一天。說起端午節我想到了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好聽嗎?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呢?那是因為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搭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河,讓魚蝦吃飽,不讓他們去吃屈原。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到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戴五顏六色的香囊呢!
介紹端午節的短文
5樓:湛炫牢昶
陽光爽爽爽,龍舟闖闖闖,艾草長長長,粽子香香香,端午到到到,快樂笑笑笑,好運冒冒冒,成功罩罩罩,幸福鬧鬧鬧,祝福妙妙妙,願你好好好!
6樓:于飛雪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鍾,尤其是裡面大大的棗子,家裡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
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裡,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裡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裡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
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請以端午節為話題,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
關於端午節作文
7樓:武夷山大道
端午節記事作文。
今天是五月初五,中國人特有的節日——端午節,相傳是為紀念屈原而設。這天人們都要吃粽子,這個節日,全國各地的風俗亦同。
聽爺爺說,相傳古代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他一生才華橫溢而投報無門,他痛恨朝廷腐敗無能,憤然投江自盡。人們懷念這位才子,懼怕他的屍體被魚蟲啄噬,遂投噴香的肉粽疏散魚群的注意力。故事就是這樣,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
今年的端午節,我跟爺爺一起過,因為爸爸媽媽太忙,不能回來團聚。奶奶離開我們有很多年了。這些年來,爺爺和我相依為命,我們家並不富裕,可是,生活得卻有滋有味。
爺爺也因為有我這麼個聽話的孫子而自豪,逢人便講。可是隻要講到我學習上的忙,他就無能為力了,還好爺爺的建議,得到了爸爸的肯定,爺爺給我找了家教老師,以彌補我學習上的缺陷。
今天爺爺早早地買來了粽子、還準備了我根本就沒有見過的東西——雄黃、菖蒲、艾草等,我在一旁東說說,西問問,好像當年的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好奇。爺爺沒有因為我「打破沙鍋問到底」而有半句怨言,一邊整理這些東西,一邊跟我說話。
只見爺爺用棉花棒從雄黃酒裡蘸取少量擦拭在我額頭、手臂和腳背上,說是可以防蚊蟲叮咬的;接著又講雄黃酒倒在房屋的角落,說是可以防止和驅逐蜈蚣、昆蟲和蛇之類的害蟲「入侵」。
聽爺爺說起,端午節還是天氣變化的分界嶺,有古話說得好,「吃過端午粽,寒衣件件送」,就是說,過了端午。天氣會慢慢轉暖,不再有冷空氣空襲了,人們可以褪去身上的寒衣了。
待到吃粽子了,我迫不及待地坐到餐桌旁,學著爺爺的樣子,把細線慢慢解開,褪去粽子的「外衣」後就可以看到肉色的江米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碗裡,先將早就不聽話的鼻子往前湊了湊,好歹也先讓鼻子「享受」下這天下無雙的美味吧。一縷縷粽子的香味隨即飄逸過來,我深深地吸了口氣,閉上眼睛,慢慢品位這沁人的香味。我完全被粽子的香味吸引注了,早已忘記了旁邊還有一位爺爺。
「快吃吧,亮亮!」我被爺爺的話語打斷,這才睜開雙眼,用筷子夾起美味可口的肉粽吃了起來。「嘉興肉粽,飄香萬家」,一點不假,我吃的就是嘉興肉粽。
端午節詩歌,端午節詩歌
端午節的思念,懷念屈原!歷史的時空浩浩蕩蕩,風雲席捲,延續了幾千年!千年風雨滌盪著民族興衰,榮辱不屈,書寫著傳承的詩篇,那是古老的國度一脈相承,恆久不變的優秀內涵。那是華夏兒女共同戰天戰地,取得的光輝與燦爛!而今,同樣的節日縱貫長空,卻歷經千年,而今,同樣的血脈延續著那同樣的懷念。每一年,在五月初五...
端午節來歷,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屈原投汩羅江,人們紀念屈原的愛過情懷,所以有了端午節 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流傳的節日 端午節的來歷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 紀念屈原說 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 起於三代夏至節說 惡月...
端午節習俗,端午節的習俗
閤家團圓,送什麼給長輩呢?當然送健康!又到一年端午佳節,十八籃為您的家人送來一份厚禮,進口原料深海魚油全民健康體驗價只售元!不是包粽子。賽龍舟等之類的嗎?端午節的習俗 具體習俗活動主要有 扒龍舟 掛艾草與菖蒲 聚午宴 洗草藥水 放紙鳶 盪鞦韆 貼 午時符 系百索子 打午時水 浸龍舟水 放紙龍 龍船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