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兒童社會性發展的特點,小學兒童社會性發展的特點

2021-03-22 16:45:42 字數 6241 閱讀 1880

1樓:鞽鞽

(1)小學兒童的交往物件主要是父母、教師和同伴。(2)小學兒童與父母、教師的關係從依賴 開始走向自主.從對**權威的完全信服到開始表現出懷疑和思考。

(3)平等關係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兒童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並對兒童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兒童社會性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1)小學兒童的交往物件主要是父母、教師和同伴。(2)小學兒童與父母、教師的關係從依賴 開始走向自主.從對**權威的完全信服到開始表現出懷疑和思考。

(3)平等關係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兒童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並對兒童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有哪些?

3樓:蟹蟹沒有蟹黃堡

特點:(1)心理髮展是迅速的,尤其是思維、記憶、知覺等能力。

思維:小學四年級以前——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四年級以後——邏輯抽象思維為主。

記憶:一是有意識記憶增強;二是意義記憶迅速發展。三四年級是記憶發展的關鍵期。

(2)心理髮展是平穩協調的。

是發展和諧個性、品德和社會性的大好時機。

(3)心理髮展是開放的。

小學階段極易與師長溝通,關係融洽,對心理輔導開展極其有利。

(4)心理髮展是可塑的。

人生觀、世界觀等尚未形成;性格未形成;習慣未定型。

(5)心理發展中的矛盾性。

潛在的矛盾和危機。(心理矛盾:勤奮進取對自貶自率)

一個人的心理過程與個性特徵,從他出生直至死亡,都在不斷地變化著。教育心理學所研究的心理髮展主要是個體從出生到成年期間所發生的積極的心理變化,是個體在成長期間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活動不斷擴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過程。

人的心理髮展所經歷的過程和形式,同一切事物一樣,是一個從低階到高階、從簡單到複雜、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但是,心理髮展又有其不同於其他事物的特點,這種特點主要是因為個體心理是一個包含著許多心理因素的多層次動態系統。每一心理因素的形成和發展,都是從緩慢的積累發展到一定年齡階段而發生質的變化的;各種心理因素的發展變化是不同步的。

同時,它們之間又相互影響,形成各種心理因素錯綜複雜的交替變化。

因此,心理髮展過程就劃分為不同的階段,每一階段又可分為若干小的階段。各階段之間既是連續的,又是不同質的或不完全同質的。說它們是連續的,是因為有些心理因素可能沒有變化或變化較少,而有變化的心理因素其變化也是在前一階段中逐漸孕育形成的;說它們是不同質或不完全同質的,是因為有些心理因素已經發生了根本質變。

這種心理髮展的階段性表現在不同的個體之間,可能發生得有早有晚,有快有慢,但一般說來,這些階段是不可逾越的,各個階段的次序也是不會顛倒的。

小學兒童心理髮展的特點是什麼?

4樓:何秋光學前數學

兒童思維發展階段理論

感知運動階段 (0一2歲)嬰兒期。此時兒童尚未掌握語言,主要是通過感覺運**式和外界相互作用(同化和順應),並與之取得平衡。

前運算階段(2—6、7歲)學前期。此時兒童的感知運**式開始內化,成為表象。隨著語言的出現和發展,兒童可以用表象符號代替事物,用表象和語言描述事物。

但此時兒童的「自我中心主義」突出,即考慮一切事情都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以自己為中心,總是從一個角度來觀察事物,不考慮別人的意見。他們還不能從事物的變化中掌握事物概念的守恆性和可逆性。如這個階段兒童只能辯別自己的左右手,知道a=b,b=c,但不能得出a=c。

總的來說思維具有表象性及直覺性特點。從4—7歲開始從表象思維向運算思維過渡,但仍要直覺活動的幫助。

具體運算階段(6、7—11、12歲)小學階段。出現具體運算的圖式,能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運算」這個概念是皮亞傑從邏輯學引進來的。

他認為運算是內化的可逆性運作。這個階段兒童思維的特徵是運算具有可逆性,並獲得守恆概念(如物質、重量、長度、面積、體積等)、分類概念、序列概念和關係概念,標誌著思維水平的一次飛躍。但這個時期的運算思維要依靠具體事物的幫助才能順利解決問題。

形式運算階段(11、12一14、15歲)初中階段。此時的兒童思維與**接近。形式運算,即「使形式與內容分離」。

這時兒童「有能力處理假設而不是單純地處理客體」,「認識超越於現實本身」,「無需具體事物作為中介」。」簡言之,這時兒童能用抽象符號進行邏輯思維及命題運算,形成認知結構的整個體系,它屬於兒童思維的高階形式。

5樓:重慶寸草心理

兒童心理醫生:早期心理培養

兒童期是個體心理髮展的關鍵時期。重慶寸草心心理諮詢專家張彭強調從心理髮展的角度來看,個體心理結構的雛形在兒童期已經基本形成,準確地講基本上在七歲前後就已經初具雛形,之後的直至青年早期的近20年的時間都只不過是在原有基礎上的修補和自我完善。所以,俗話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也不是沒有任何根據和道理的。

關於兒童期在發展心理學上並沒有明確的界定標準。但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上的兒童期指的是3-12歲這一成長階段。廣義上的兒童期可以一直延伸到青春期完成,約在20歲前後,這不是我們所要**的內容,我們只是需要明確兒童期的這一特定的年齡段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從心理髮展的角度來看,這一時期是個體初步社會化的重要階段。

其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個性與社會性發展,即在遊戲與活動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學會與同伴的合作與交往、發展與同伴之間的友情,學會培養感知他人情緒情感的初步能力並作出合理的迴應,並塑造良好的個性品質。這些心理髮展任務的完成程度將直接影響到個體畢生的社會化發展,並對個體今後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大量的事實已經證明,成年期出現的各種社會適應不良行為都與兒童期的社會化發展狀況有關,因此對於兒童期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需要引起家長和老師的足夠重視。因此,作為家長和老師,要主動學習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及時瞭解和發現兒童心理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並將問題扼殺在兒童期,從青少年心理輔導的角度來講,兒童心理問題發現越早,心理輔導越有效,也相對比較容易,一旦錯過了真正的時機。重慶寸草心心理諮詢專家張彭提醒隨著某些問題堆積的時間越來越久,某些心理與行為被固化下來,要想重新塑造就會有相當的難度,也必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大的代價,

總之,對於兒童的各類心理問題,真正的調節策略是早發現,早調節,當然,選擇合適的心理諮詢專家和心理調節方法也很關鍵!

6樓:蠍

8-12歲兒童的注意不穩定、不持久,難於長時間地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凡是生動、具體、形象的事物,形式新穎,色彩鮮豔的物件,都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吸引他們的注意。

8-12歲兒童注意的範圍較小,不善於分配自己的注意,這主要是因為8-12歲兒童的經驗少。實驗表明,8-12歲兒童只能同時注意到2~3個客體,而**能同時注意4~6個客體。

孩子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時,經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不善於分配自己的注意。比如當他聚精會神寫字時,又會忘了正確的坐姿要求。

8-12歲兒童感知事物的特點比較籠統,不精確,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現象,看不出事物之間的聯絡和特點,對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也比較模糊。比方做作業時,由於孩子的感知覺發展不夠充分,經常看錯題、計算出錯誤或是把方向搞錯了。

一年級的孩子學寫數字「8」,很可能寫成臥倒的「∞」;四五年級的學生做家庭作業,本來要做第二題,結果去完成第三題,這些現象在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出現過。

兒童社會性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兒童社會性發展的特點主要有情境性、模仿性、從他性以及由不穩定向穩定發展。

1、情境性

社會性和道德行為的動機往往受當前刺激(即情境)的制約,特定的情境產生與此相對應的社會行為。

2、模仿性

模仿是對他人所顯示的行為及其特點進行有選擇的重複(再現)。模仿性是幼兒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幼兒經常學父母、老師或同伴的樣子,說

別人相似的話,或者再現別人做過的行為、動作。

3、從他性

從他性在幼兒道德發展中占主導地位。兒童認為道德原則與道德規範是絕對的,來自於外在的權威,不能不服從,判斷是非的標準也來自**。同時,兒童只注意行為的外部結果,而不考慮行為的內在動機。

4、道德情感由不穩定向持久、穩定發展

幼兒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他們在與**、同伴交往使他們道德感指向的事物或物件不斷增多,範圍不斷擴大,由近及遠,由較直接到較間接,由具體、個別的行為到一些比較概括、比較抽象的行為規則和道德準則,道德情感也不斷豐富起來。由於幼兒道德感指向的事物的變化,特別是事物性質的變化,使幼兒情感逐漸由比較膚淺、表面、不穩定發展到持久和穩定。

擴充套件資料

兒童社會是根據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通過構建虛擬的社會環境、同伴環境、性別化和性別角色認同等心理成長的需要,提供的一個針對兒童成長的微縮社會環境,小到一個空間內的簡單道具和一兩個小朋友,大到模擬一個城市環境和城市職業系統。

完成兒童社會模擬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個是特定的角色和主題,即參與的兒童主體;二是基於角色的情節,即預置發展的故事情節。

兒童簡單來講可以理解成同伴關係間作用的結果。

8樓:瀰漫草

社會性是作為社會成員的個體,

為適應社會生活所表現出的心理和行為特徵。

也就是人

們為了適應社會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會傳統習俗的行為方式。

兒童社會性的發展是在孩子同

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實現的。

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主要內容有:

親子關係、

夥伴關係、性別角色、親社會行為、攻擊性行為。

一、學前兒童社會性的內容和發展特點

學前兒童社會性的內容:

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

學前兒童情感社會化的發展特點;

學前兒童個性的發展;學前兒童社會性行為的發展;學前兒童道德的發展1. 情境性。社會性和道德行為的動機往往受當前刺激(即情境

)的制約

,特定的情境產生與此

相對應的社會行為。

學前期社會性發展的主要任務是開始接受系統而具體的社會性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2. 模仿性。

模仿是對他人所顯示的行為及其特點進行有選擇的重複(再現)。

模仿性是幼兒最

顯著的特點之一。幼兒經常學父母、老師或同伴的樣子,說和別人相似的話

,或者再現別人做

過的行為、動作。

3. 道德發展的從他性。從他性在幼兒道德發展中占主導地位。兒童認為道德原則與道德規

範是絕對的

,來自於外在的權威

,不能不服從

,判斷是非的標準也來自**。同時,

兒童只注意行

為的外部結果

,而不考慮行為的內在動機。

4. 道德情感由不穩定向持久、穩定發展。幼兒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他們在與**、同伴

交往使他們道德感指向的事物或物件不斷增多

,範圍不斷擴大

,由近及遠

,由較直接到較間接

,由具體、個別的行為到一些比較概括、比較抽象的行為規則和道德準則,道德情感也不斷豐

富起來。由於幼兒道德感指向的事物的變化

,特別是事物性質的變化

,使幼兒情感逐漸由比較

膚淺、表面、不穩定發展到持久和穩定。

二、針對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教育策略一,

樹立現代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教師要熱愛、尊重並瞭解幼兒。它應不摻雜個人好惡,不對

幼兒姑息遷就

,不厚此薄彼。善於設身處地地體驗幼兒的所作所為,耐心細緻地觀察、瞭解孩

子的內心世界

,以真誠、熱愛和關懷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幼兒,做到一視同仁。二,

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

良好榜樣。輕鬆、愉快、情緒飽滿地參與活動

,這有利於他們與人交往獲得寬容、愉快的情

緒體驗,

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

,形成關心、

友好的態度和行為

,獲得表現自己的長處和獲得成功

感的機會。三,

建立良好的幼兒群體。是幼兒園心理環境的重要內容,它能促進幼兒個體心理的發展。幼

兒作為特定的社會成員

,從群體意義上講

,首先要歸屬於幼兒園裡的班級集體,為此

,教師要研

究幼兒的群體問題

,努力使群體對其中的每個成員的心理和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

五、真實的、

與社會要求接軌的活動設計能有效促進幼兒社會化。

讓幼兒與不同

年齡、不同職業的人接觸,

為幼兒最初的社會性發展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實踐機會,為他們將來更快、更好地融人現實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六、教師們自覺的、

率先垂範的自我意識及行為有利於幼兒內化社會性要求。

教師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指導在相當大程度上影響、決定著兒童社會性發展的性質

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評價指標有哪些社會認知性表示社會交往能力

請參考 1 家庭 家庭教育是兒童 社會性發展的基礎,兒童從出生呱呱墜地,最先接觸的就是社會的最小單位 家庭。家庭中的母親 父親以及家庭中的建立在婚姻和血緣關係基礎之上的其他成員,形成了各種複雜的社會關係。家庭為兒童提供了第一次人際交往 第一種人際關係 第一次社會規範 第一個社會角色。3 因此,家庭便...

電視可能給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節目內容,如色情暴力的影片 二是不良的習慣,養成愛看電視不好好學習那就會很難更改了。有暴力傾向,過於早熟等 天真,會妄想,還有愚蠢 電視作為現代社會最主要的傳媒之一,是人類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同時又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兒童的身心發展影響尤為重大和深遠。它就像一把雙刃劍,...

小學兒童意志發展的一般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表現於兩方面 1 意志行動的動機和目的的發展2 克服困難的毅力增強.培養意志力,首先要確立遠大的志向。但鍛鍊意志應從小事入手。千里之行,始於足版下。堅強的意志是權要在日常堅持不懈的鍛鍊中逐步培養起來的。高爾基說得好 哪怕是對自己一點小的剋制,也會使人變得堅強起來。如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增強體質,而且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