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字和日本字為什麼有很多一樣的 意思也一樣,就是發音不一樣,為什麼

2021-04-18 05:31:02 字數 6741 閱讀 9233

1樓:尐儍胍

在中古漢語中,

bai大部分音是一樣的,du但你要知道現代zhi漢dao語本身發音就不是以

專前的發音,只有屬閩南語和粵語保留較多傳統的漢語發音,所以如果你看日本僧人唸經的時候基本上跟閩南語完全一致,這就是為什麼福建人臺灣人很多人學習日語,入門會更簡單(當然也有歷史被統治的原因),但古漢語由於歷史原因,造成文化差異所以意思不一樣。

至於現代漢語,因為現代漢語大部分詞語又是從日本那裡學習過來的,比如健康、幹部等,所以中國人讀起來也會似有所懂

2樓:lo心中只有你

早在古代,日本與抄中國已有了友好往來,例如鑑真東渡,就是為了去日本傳經,日本也經常派使者來華學習,日本的文字就是從中國學習的,又為了兩國不因文字而起衝突,日本在文字上稍作改變,也有些沒有改變,但起碼發音不同了。所以說,日文是由中文演變而來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小日本是怎麼中國人的野種,它們沒有自己的文化,又不想認祖宗。就修修改改,就成了今天這樣。也只是為了說明它和咱們的文化不一樣。

4樓:匿名使用者

這些都是日本學中國的,唐朝時候學過去的,名詞基本都是漢字,動詞是日本自己發明的

為什麼日本文字中含有中文漢字,意思與漢字一樣? 40

5樓:活寶

因為日本最初並沒有文字,而日本文字的創制過程又受到了漢文化很深的影響。比如萬葉假名,就是拿漢字來對應日語中的發音,實際上是拿漢字來做表音符號。所以,日文中的漢字和漢語中本來的意思沒什麼關係。

日語文字是藉助中國漢字改造而成的,日本接觸中國漢字的途徑很多,最早是中國僧侶帶著經書去到日本,把中國文字留在日本的,這些文字的引進,不僅組成了日本文字的主要骨架,也完善了日語的發音,很多日本字的發音都是根據中國僧人的發音而造的。

唐宋時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巔峰,大批量遣唐使造訪,所以現在日語的很多發音還帶有唐音和宋音。後來日本明治維新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中國卻慢慢衰敗落後,日本就想擺脫中國文字的束縛,純粹用假名和羅馬音組成母語,但是最後為了保全歷史文化,日本人還是決定保留中文成分。

日語中的中文字,很多都已經改變了原本的意思,比如說主人二字,對應的日語意思就是丈夫,手紙就是信,娘是女兒的意思等等,但是中國漢字對日本母語的影響之大,是沒有人可以否認的。

6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最早的文字是「繩文」,並沒有漢字。

但是,隋唐時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所以,吸收了大量的中國漢字(古代繁體漢字)。

並且從中國漢字的草書和偏旁中,衍生出了日本的文字元號「假名」。

假名,即使日本文字,又是日文的「拼音符號」。

所以,現在的日文是由從中國傳入的漢字,加上日本人從漢字中改造出來的「假名」而形成的。

日文的語法,則是受到了「古代朝鮮」的影響。 從語法上看,日語和韓語更加接近。

所以,現在日文中的漢字的意思,多數和古漢語中漢字的意思相同。

比如:日語中,推門的推,用「押」。 這個「押」字,古漢語中就是向前「推」的意思。

日語中,拉門的拉,用「引」。 這個「引」字,古漢語中就有往回「拉」的意思。

還有日語中「車站」叫做「驛」, 這和古漢語中的「驛站」的意思很接近。

7樓:就這樣子吧親

簡單點說,日語裡的漢字就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後來日本人也自造了一些漢字。有些中文詞也一併傳過去使用了;有些詞日本原來就有,但會給它配上意思相近的漢字。

有意思的是,後來日本因為發展,用漢字創造了很多漢字詞彙,尤其科技、經濟方面的詞,中文又從日語裡把這些引用過來。例如:版畫、半徑、半旗、飽和、保險、保障、備品、背景、必要、編制、變壓器。

所以,一般在日語裡看到的漢字跟中文漢字意思差不多,但有些意思還是差很遠,比如「手紙」在日語裡是信的意思;「汽車」是火車的意思等等。

8樓:一起走a在路上

有好多字跟中國的漢字就是一樣的,意思也一樣,但是發音是不同的,一箇中國人到日本基本生活不會太困難,因為很多東西直接就能看懂!

9樓:認識自己嗎

因為小日本本來就是野蠻人,根本沒有自己的文字,是古代派遣人到中國學習才學會中文,日本後來一直都是使用中文書寫記錄,一直到近代才逐步去中國化,減少漢字使用,但是畢竟用了幾百年上千年了,還是有很多漢字無法取代

10樓:沒_我如何

古代的中國很厲害就跟現在的美國一樣,中國是最發達國家,亞洲人都來中國學習,這裡面就包裹日本,而且中國還有很多的附屬國。

11樓:嘿嘿

日語中的漢字很大一部分都是**於中國漢字。

這部分中國漢字中,一部分詞彙只是用來取其意思,但是讀音是訓讀,這是因為日本之前沒有文字,所以用自己國家的讀音,對應上中國漢字中同一意思的文字;另一部分漢字與中文的漢字發音近似,是音讀的。

日語文字裡面還有一部分是日本人自己創造的漢字,這個基本上我們看了也很難懂它的意思,所以需要注重記憶。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我們說日文、中文什麼的,「文」可以理解成語言、文字

日語漢語的,語也可以理解成語言文字

嚴格來說,首先要區分「語言」和「文字」:

日語韓語一般認為是屬於阿爾泰語系,典型語序:主+賓+謂;(我)飯+吃。黏著語,各成分有語法變化。類似於英語的過去式加ed進行時加ing什麼的

漢語屬於漢藏語系,語序:主謂賓;(我)吃+飯。分析語,各成分無語法變化,過去式。進行時基本靠上下文和狀語、虛詞表示

越南語:分析語,主謂賓,但是修飾成分後置,比如越viet南nam;其實他想說的是南越

所以是兩種不同的語言,不存在日文是漢語發展的云云,至多是發展過程中受中華文化的影響。

對於文字,即書寫方式,統一語言有不同的書寫方式,比如以前蒙古用梵語系文字書寫,後來自創蒙文豎著寫,外蒙古採用俄羅斯通用的基里爾字母書學;巴基斯坦的烏爾都語用阿拉伯字母寫,而印度的採用梵語系字母寫等。說明同一種語言可以由不同的書寫系統來表述。

古代日韓越均部分採用漢字書寫(實意詞),但是語序、語法變化(語法詞)等不能由漢字來表述。再舉個簡單的例子,wo shi zhongguoren;這是標準漢語用拉丁字母來表示,基本能看懂,但是丟失了聲調等資訊。採用漢字書寫日韓語存在類似的問題,引進的外來書寫體系不一定能滿足本族的語言,於是日本後來在漢字楷體,草書基礎上發展了假名文字,作為注音和語法標記,朝鮮發明了彥文做注音和語法標記。

但基本上大部分「實詞」(名動形數量代)還是使用漢字書寫,部分採用漢字古音,少數基本詞彙使用本族語音發音。

隨著近百年中華文明的衰落,日韓越均逐步限制了漢字的使用,朝鮮越南等基本完全摒棄了漢字的日常使用。但是在一些重要檔案裡,比如憲法,還是能看到漢字。

其實當年漢語的拉丁字母拼音也是漢語準備去象形文字,準備過渡到音速文字的一個嘗試,當然後來隨著計算機的興起而沒有繼續進行了。

日語裡漢字保留的相對較多,大多詞彙與現代漢語有一定的交集、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不一樣的。比如「娘」,取諺語「天要下雨孃要嫁人」之姑娘之意,而非現代漢語的mother;手紙,指寫信的信紙,非toilet *****。

其實別說日語,就算臺灣的漢語,跟大陸相對隔絕了這麼久,有些詞語的意思都變了不少

13樓:噢噢噢噢咦

因為唐朝時期日本學者從中國帶回了很多漢字,但是有些他們記不清楚了,所以憑回憶寫下來的漢字改變了一些,當然有些漢字他們記得意思,有些他們就憑自己的回憶想象加猜測給漢字編了個意思。所以就有現在這麼個情況。

14樓:alice_洛

大部分是不一樣的,有的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意思。因為以前日本沒有自己的語言依靠古漢語書寫文字。後來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創造

15樓:影ゞ葙隨

日本字很多都是從中國文字演變而來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有些意思一樣,有些完全不一樣,比如學生這個漢字就是中國的學生的意思,但是日語讀法不一樣!

17樓:龍威卡卡

日文是古代日本從中國的漢字演變發展的。有一些是字面的意思,與中國意思一致。但是還有一些漢字,因為中日的文化差異翻譯的不是很準確,所以還是有一部分意思不同的漢字的,請注意

1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那邊很多文化,都是中國傳播去的,可惜他們現在不認祖宗了

19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傳入日本後,日本人造日語時沿用保留了一部分。

2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就是學的中國的漢字啊

21樓:等車心急

明白了,小日本原來是中韓雜交的!

2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以前日本就是中國的

我是一個日本人,在日文裡面,也有很多中國字,為什麼和你們的中國字讀音不一樣?

23樓:∮咘鮭鮭

日本漢字的音讀主要來自吳音(六朝江南的漢字音),漢音(唐代長安的漢字音又稱正音),唐音(宋朝至明朝時的漢字音),這些音因為地域(方言)的不同,以及中古漢語與現代漢語的發音差異,所以跟現代漢語的普通話發音會有多不同

24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是很清楚 好像聽班任說過 在唐朝時日本派遣遣唐使來中國學習 好像回過之後仿照中國創造了文字 或者是鑑真帶過去創造的 (希望你對國人的不禮貌能諒解)

25樓:傲嬌毛男子

國家不一樣,文字也就不一樣,並且有些文字在中國的不同地區也是代表著不一樣的意思,你可以多看看有關學習中文方面的書籍,祝您以後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

2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你們是羅馬發音,不是漢語拼音

27樓:熱心網友

你們當時沒學明白就走了

28樓:匿名使用者

你們是偷學過去 是。什麼讀音都是你們認為的 一開始你們就是瞎學

29樓:歲月無痕易流逝

各國的文化都有差異的,加上我們中國幾千年的醞釀,就算有其他國家模仿我們的文字,也很正常的啊!但發音就不是那麼好學的了^ω^

3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你們的中文是用日語發音的。

31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人不知道這個,你鬧我吧,日本人

32樓:發個哈

日本以前就是中國人,日語也是中文改造的

33樓:凡夫俗子

你們都是假冒偽劣的!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是你們的祖宗!!!!!

34樓:萌神

日本人,我們中國人就是你們的祖宗

35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的字原本就是中國的

36樓:匿名使用者

哎呀 …自古以來日本人就不受中國人的歡迎…為啥呢!你知道為啥嗎?

37樓:匿名使用者

講句 雅馬得 來聽聽。

38樓:穿著拖鞋闖天下

穿越回唐朝 ***

39樓:男神讓我好好想著你

納尼!因為口音不同啊

日本有的字和我們中文一樣的,為什麼讀音不一樣?日本字源於中國嗎?

40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寫中國漢字都一樣,可在不同的地方發音還不一樣呢。更專別說日本了。

日本和中國屬很久以前就來往比較密切,日本當時文化等方面都非常落後,從中國學習了不少文化知識,包括文字。現在日本的文字有一部分是他們本國創造的,也有一部分是從中國學習到的。

41樓:少言無忌

他們來咱們中國把咱們字給偷了回去 改了改 讀音變了變

所以就這樣了啊

為什麼有的日本文字和漢字是一樣的,但發音和意思不一樣

42樓:匿名使用者

日語是漢字改編的 日語裡的漢字都是由平假或片假組成的 只是寫成漢語形式而已

43樓:墨子驢大人

因為日本在漢朝時就與中國交好,它們的茶道,文字都是從中國學去的,日本的和服也很模仿漢朝服飾

44樓:匿名使用者

借用了漢字,造的他們自己的詞

日本的字為什麼和中國的字很像,卻讀音不一樣?

45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漢字音即日語的漢字音讀(音読み),是由古代中國直接或間接傳入日本的基於漢語的漢字讀音。依其傳入時間和地點的不同分為以下數種:

古音:早於吳音傳入日本的漢字音。可能源於中國上古音。

吳音:在西元5世紀、6世紀傳入的字音,多使用於佛教用語與律令用語。通說吳音是從南方六朝或經由朝鮮半島輾轉而入,但支援此說法的史料並不充足。

「吳」是本來學漢音的留學生所用的蔑稱。 漢音:於西元7世紀左右開始,日本派出遣唐使自唐習得的字音,多使用於儒學。

近代又用於大量創造新詞彙(和制漢語)。對當代日語影響最為深遠。 新漢音:

漢音的最晚層,約在唐末期傳入日本。 唐音:廣義上指宋以降傳入日本的漢字讀音(即「唐宋音」)。

狹義上指明清時傳入日本的漢字讀音。 宋音:指鎌倉時代(南宋至元初)傳入日本的漢字讀音。

包含於廣義的「唐音」。 此外,傳入日本後發生變異,不合於以上任一種的讀音稱為慣用音。

最早討論吳音、漢音、唐音傳入日本的歷史過程的是本居宣長(もとおり・のりなが、1730-1801),著有『漢字三音考』(『本居宣長全集5』,築摩書房)。

關於日本漢字音的聲調資料,參見日本漢字音的聲調。

日本的h m尺碼是否和中國的一樣?貌似很多日本的服裝都比中國偏小碼

其實每個地方的碼數都有點不一樣的。就在兩家店裡面同樣的碼子就有可能大小不一樣,不過在國外一般比我們中國小一點 著名的時尚服裝品牌有哪些?唐納 卡蘭 範思哲 巴寶利 紀梵希 普拉達 愛馬仕 路易威登。1 唐納 卡蘭 donnakaran 的創始人是一個外表平和 貌不驚人的女子,為了使其服飾王國走向多元...

中國漢字和日本漢字的區別?為什麼好多都一樣

自從漢語和日語發生關係以來,就在日語中引起了這個問題 這是個十分古老的問題。在漢字進入日本以前,日本沒有文字。漢字和漢語進入日本以後,日本人不但漢字注日語音,而且大量吸收漢語詞。由此而產生音讀 訓讀 音訓混讀以及有關諸多問題,日語詞的複雜狀況即由此而生。因此,弄清音和訓是記住日語詞的關鍵。下面簡單談...

中國能有騰訊 阿里,但是為什麼不能像日本一樣有那麼多的百年企業

中國的國情不適合,但是也有那種百年企業,不過是很小的企業。因為中國發展的比較晚,所以沒有很多百年企業,但是他們發展的也很好。中國的企業都是新興企業,因為中國的科技發展太快了。因為中國的企業都還剛剛起步,經濟屬於發展中,當然比不上日本。並不是說到了1949年中國就沒有那麼多的百年老公司,那個時候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