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冬夏
操作方法
01根據觀察目的,選取合適的觀察角度,以獲取有價值的資訊
無論什麼樣的觀察活動都可以讓觀察者獲取大量的資訊,但觀察者從不同的角度獲取的資訊,其價值是不同的。因此,觀察者首先應根據觀察目的,選取合適的觀察角度,以獲取有價值的資訊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有些教師就因為沒有根據觀察目的選取合適的角度,而使其“客觀描述”籠統、簡單,致使觀察活動流於形式,失去意義。
02重視對幼兒操作過程的觀察
在觀察幼兒的操作活動時,很多教師常常重結果、輕過程。如某教師這樣記錄:“xx到美工組玩了一會兒,什麼也沒畫出來,就到別的組去了。
”這位教師只注意了操作結果,對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是否有興趣、如何擺弄材料等細節卻忽略了,而這些資訊往往更能使教師受到啟發,並促使教師進一步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促進該幼兒在現有水平上的發展。因此,教師應重視對幼兒操作活動過程的觀察。
03提出遞進性要求,深入觀察幼兒
在連續性個案觀察中,有些教師受觀察主題的限制,往往不能及時發現新問題或針對幼兒發展情況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有位教師在第一次觀察時,發現某幼兒洗手方法不正確,便實施了相應的教育策略;在第二次觀察時,她就將注意力放在證實已經實施的教育策略是否起作用、幼兒是否已經學會正確洗手上了。看到預期目標已經達到,觀察活動也就終止了。
這種停留在原有目標層次的觀察很難使觀察活動層層遞進,深入進行。
04注重觀察記錄的客觀性
教師所做的觀察記錄應該是對幼兒活動情況的真實而客觀的反映。在實際工作中,老師們應避免以下兩種不當的表現。
表現之—:
從有些教師的觀察記錄中,我們發現他們持續觀察的時間較短,沒有將幼兒放在一個完整的情境中進行了解,教師往往只抓住幼兒說的幾句話或幾個動作就結束了觀察。用這種不夠到位的觀察來指導教育行為,難免帶有主觀性。
表現之二:
有些教師記錄的觀察內容並非親眼所見,而是根據其他幼兒反映的情況記錄的,這就很難保證真實、客觀、全面,教師據此分析孩子的發展情況也不一定與實際相符。
05提高對觀察結果分析的有效性
對觀察結果的分析是教師開展新的教育活動和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據,因此,要求做到客觀、有效。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部分教師在這方面存在以下不足,有待改進:
表現之一:
分析與觀察內容不吻合,如觀察的是某個孩子的行為,分析的卻是某一類孩子的行為,這樣以點代面,欠客觀。
表現之二:
分析觀察內容時,習慣於以靜止的觀點來看待幼兒發展中的問題,在觀察分析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句子:“該幼兒一向比較膽小、怯懦”“這個孩子一直比較霸道、不講禮貌”。教師簡單地給幼兒貼上了標籤,卻沒有結合觀察內容分析幼兒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
表現之三:
列舉的教育措施不具體。在對觀察內容的分析中,經常出現“需加強教育”這句話,至於用什麼方法,開展什麼樣的教育活動,卻沒有結合觀察事實進行深入思考和進一步的說明。這樣的觀察分析會導致教師簡單說教,無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表現之四:
教育分析中過分依賴家長的配合。如在對幼兒進餐環節的觀察中,教師發現部分幼兒放碗筷的動作很重,於是將“聯絡家長配合指導”作為解決問題的途徑。其實,教師只需在幼兒園進餐時提出要求並有針對性地提醒幼兒,就有可能又快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可見,教師除了考慮家庭教育因素之外,應該更多地思考如何在幼兒園中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科學觀察幼兒,是需要每位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的基本功。教師應以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為,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成為成功的觀察者和教育者。
2樓:心安是福
1.給予相應的課程支援。
觀察記錄真實反映了幼兒的需要、興趣、發展特點和水平,所以,觀察記錄是幼兒園調整環境與課程的依據。
2.透過我們的行為觀察,幫助我們引領孩子的成長。
面對當下的問題思考最佳的迴應方式和支援策略。另一方面,反思也是我們幼兒教師的重要工作之一。面對幼兒的種種表現,思考自己的工作存在哪些問題,後面該如何調整以更好的支援幼兒的發展。
如何才能更好的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
3.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用資料支援孩子的成長。
高水平的觀察記錄有助於提升教師的專業地位,用於家長會、半日開放活動、家訪、家園溝通欄等都會跟有效的增強家園溝通的實效。
提出問題
那我們應該從哪些板塊去觀察孩子的行為呢?
這幾乎涉及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從一日生活各環節的行為去觀察孩子。
比如,從孩子使用材料的情況去觀察孩子。
比如,從孩子的能力發展和情緒情感去觀察孩子。
比如,從孩子間的社交行為、師幼關係去觀察孩子。
比如,觀察需要特殊關注的兒童。
……我們在觀察幼兒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根據觀察目的確定觀察物件,選擇適宜的觀察方法;
確保幼兒有充足的時間和材料,以呈現其真實的狀態;
應持續觀察,以確保能夠觀察到幼兒典型的行為和持續的發展過程;
應儘可能減少教師對過程的控制和干預,確保幼兒的自然狀態。
3樓:盡心的云云老師
現在我說一說關於幼兒園對幼兒常用的觀察方法,在幼兒園裡每個幼兒的個性發展不同,個體差異不同,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在班級裡,我們老師採用日記描述法,比如某個孩子性別、年齡、地點,觀察孩子的活動過程。觀察記錄幼兒的發展變化和新的行為。
在小孩玩娃娃家時,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活動,當他進去娃娃家時,他選擇了自己做飯,過幾分鐘後,和同伴之間進行交流"來我們一起玩吧或者我給你做了米飯,請吃吧"等在此之間觀察孩子的語言變化和情緒變化等。觀察孩子的某個行為以及行為的動力和原因,才能更好的發展幼兒,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老師會採用時間抽樣法進行觀察幼兒,比如新入園的幼兒,觀察某個時間段到某個時間段,觀察孩子對幼兒園的適應能力。比如觀察孩子半小時,每五分鐘觀察一次,觀察孩子出現某個行為的次數等
觀察幼兒的方法有很多,不一一列舉了,但是每個觀察方法有它的優點和缺點,具體看看孩子是否適合哪個方法,在文章中,我只說了簡單的兩個方法,不能說的很詳細很請諒解。觀察孩子的行為,瞭解每個幼兒,因材施教,注重幼兒個體差異性,老師能更好的進行一日活動,才能更好的促進幼兒的發展。
4樓:生活情感老師
實施教育,觀察先行。教師應通過有目的、有步驟、有計劃的觀察,獲得大量具體、真實的資訊,理解和評價幼兒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制定、調整並實施教學計劃,最終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這樣一來,學會科學地觀察幼兒,就成為每個幼兒教師都必須掌握的教育技能。
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教師沒有很好地把握科學觀察的方法,使觀察的過程得不到完善,從而影響了觀察的質量。有鑑於此,筆者擬結合實際,談談幼兒教師應該怎樣科學觀察幼兒。
一、根據觀察目的,選取合適的觀察角度,以獲取有價值的資訊
無論什麼樣的觀察活動都可以讓觀察者獲取大量的資訊,但觀察者從不同的角度獲取的資訊,其價值是不同的。因此,觀察者首先應根據觀察目的,選取合適的觀察角度,以獲取有價值的資訊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有些教師就因為沒有根據觀察目的選取合適的角度,而使其“客觀描述”籠統、簡單,致使觀察活動流於形式,失去意義。
例如,某教師對一位新生晨間入園適應情況進行觀察,觀察記錄中僅有一句“xx走到門口,抱著媽媽說不願上幼兒園”。可以說這是一次意義不大的觀察,教師無法通過這次觀察尋找有效的教育切人口。我們都知道,大多數新生在入園時都有哭鬧現象,不同幼兒有不同的表現,教師只有通過對幼兒哭鬧持續時間、父母處理方法、幼兒情緒變北過程等細節的觀察,才能針對不同幼兒的特點尋找切實有效的新生入園教育策略。
二、重視對幼兒操作過程的觀察
在觀察幼兒的操作活動時,很多教師常常重結果、輕過程。如某教師這樣記錄:“xx到美工組玩了一會兒,什麼也沒畫出來,就到別的組去了。
”這位教師只注意了操作結果,對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是否有興趣、如何擺弄材料等細節卻忽略了,而這些資訊往往更能使教師受到啟發,並促使教師進一步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促進該幼兒在現有水平上的發展。因此,教師應重視對幼兒操作活動過程的觀察。
三、提出遞進性要求,深入觀察幼兒
在連續性個案觀察中,有些教師受觀察主題的限制,往往不能及時發現新問題或針對幼兒發展情況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有位教師在第一次觀察時,發現某幼兒洗手方法不正確,便實施了相應的教育策略;在第二次觀察時,她就將注意力放在證實已經實施的教育策略是否起作用、幼兒是否已經學會正確洗手上了。看到預期目標已經達到,觀察活動也就終止了。
這種停留在原有目標層次的觀察很難使觀察活動層層遞進,深入進行。
四、注重觀察記錄的客觀性
教師所做的觀察記錄應該是對幼兒活動情況的真實而客觀的反映。在實際工作中,老師們應避免以下兩種不當的表現。
表現之—:從有些教師的觀察記錄中,我們發現他們持續觀察的時間較短,沒有將幼兒放在一個完整的情境中進行了解,教師往往只抓住幼兒說的幾句話或幾個動作就結束了觀察。用這種不夠到位的觀察來指導教育行為,難免帶有主觀性。
表現之二:有些教師記錄的觀察內容並非親眼所見,而是根據其他幼兒反映的情況記錄的,這就很難保證真實、客觀、全面,教師據此分析孩子的發展情況也不一定與實際相符。
五、提高對觀察結果分析的有效性
對觀察結果的分析是教師開展新的教育活動和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據,因此,要求做到客觀、有效。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部分教師在這方面存在以下不足,有待改進:
表現之一:分析與觀察內容不吻合,如觀察的是某個孩子的行為,分析的卻是某一類孩子的行為,這樣以點代面,欠客觀。
表現之二:分析觀察內容時,習慣於以靜止的觀點來看待幼兒發展中的問題,在觀察分析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句子:“該幼兒一向比較膽小、怯懦”“這個孩子一直比較霸道、不講禮貌”。
教師簡單地給幼兒貼上了標籤,卻沒有結合觀察內容分析幼兒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
表現之四:教育分析中過分依賴家長的配合。例如,在對幼兒進餐環節的觀察中,教師發現部分幼兒放碗筷的動作很重,於是將“聯絡家長配合指導”作為解決問題的途徑。
其實,教師只需在幼兒園進餐時提出要求並有針對性地提醒幼兒,就有可能又快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可見,教師除了考慮家庭教育因素之外,應該更多地思考如何在幼兒園中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科學觀察幼兒,是需要每位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的基本功。
觀察幼兒的哪些行為,幼兒行為觀察記錄可以從哪些方面
觀察的方法很多,從觀察目的來看,教師在遊戲中的觀察有兩種 1 隨機觀察,及時捕捉幼兒從語言 動作 表情中所發出的資訊,瞭解這個資訊所反映出的幼兒的行為動機 幼兒的即時需要 幼兒的意願 困難和情緒體驗,作為指導遊戲的依據,以便把握干預的時機,有針對性地做出適宜的應答行為,以滿足遊戲的需要,推進其活動 ...
如何進行指導中班幼兒如廁
方法 步驟 1 7 分步閱讀 如何表達語言。有的幼兒說話晚,語音和吐字不是很標準,有的幼兒剛去不適應幼兒園生活,不願表達說話。家長需要教導孩子,如廁要告訴老師 老師我要上廁所 吐字清楚,聲音要稍微大一些,因為教室裡很多孩子會比較嘈雜,或者老師忙前忙後沒有聽到,所以告訴孩子一定要大點聲音說。2 7大膽...
幼兒行為管理的原則是怎樣的,幼兒行為管理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原則包括了教育的一般原則和幼兒園教育的特殊原則。1 教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46337育的一般原則 1 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和合法權益的原則 2 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原則 3 面向全體,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 4 充分利用兒童 家庭 社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