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藍天可達
一、蜀中九日登高中各字的意思
九月九日:指重陽節。
望鄉臺:古代出徵或流落在外鄉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臺,眺望家鄉,這種臺稱為望鄉臺。
他席:別人的酒席。這裡指為友人送行的酒席。
他鄉:異鄉。
南中:南方,這裡指四川一帶。
那:為何,讀nà。
北地:北方。
二、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三、《蜀中九日》是唐代王勃的詩作。咸亨元年(670年)重陽節,王勃在異鄉參加送別友人的宴會並登高回望故鄉,他在詩中表明心中已經厭倦南方的愁苦,並將思鄉之情寄託於鴻雁身上,表達了自己希望早日回到故鄉的願望。這首詩前兩句交代背景,後兩句將作者的懷鄉之情融入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之中,借無情之景來抒發自己內心深沉的情感,開啟了唐人絕句寓情於景的先河。
2樓:
按照意思看,應該是第7條,「鴻雁奈何從北地來」,所以應該讀nuó。
nà1、那,與「這」相對。辛棄疾《醜奴兒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家。」
nǎ2、哪,古樂府《折楊柳枝歌》:「阿婆不嫁女,那得孫兒抱?」
nuó3、多。《詩·商頌·那》:「猗與那與!」
4、美,美好。《國語·楚語》:「使富都那豎贊焉。」
5、安,安適。《詩·小雅·魚藻》:「王在在鎬,有那其居。」
6、於,對於。《國語·越語》:「吳人之那不榖,亦又甚焉。」
7、奈何,怎麼樣。《左傳·宣公二年》:「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
8、挪,移動。陸游《代乞分兵取山東札子》:「然後漸次那大兵前進。」
9、姓。
nuò10、句末語氣詞。《後漢書·韓康傳》:「女子怒曰:『公是韓伯休那!乃不二價乎?』」
11、奈。(不那:無奈。)王維《酬郭給事》:「強欲從君無那老。」
12、無奈。高明《琵琶記》第十五出:「念邕非嫌官小,那家鄉萬里遙,雙親又老。」
13、耐。楊萬里《食蒸餅》:「老夫飢來不可那,只要鶻侖吞一個。」
3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的那字應理解為:怎麼、怎麼會、為什麼要?是一個反問句子!
從井句看來是包含著:【那個...為什麼要....
呢?】這個意思的!因為前一句很清楚說明:
人情已厭南中苦。兩句聯起來翻譯為:
人們都討厭南方的種種艱苦了,鴻雁為什麼偏偏要從繁華安樂的北方飛來呢?
「蜀中九日」是什麼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蜀中九日
(唐:王勃bai
)九月du九日望鄉臺zhi,(九月九日重陽節登dao高望故鄉)他席他鄉送版客杯。(身處他鄉,設權席送朋友離開,舉杯之際,分外愁)人情已厭南中苦,(心中已經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鴻雁那從北地來?(我想北歸不得,鴻雁,你為何還要南來?
)解釋農曆九月初九登上望鄉臺,身處他鄉設席送客人離開,舉杯之際分外愁。心中已經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我想北歸不得,鴻雁,你為何還要南來?
5樓:匿名使用者
形容在蜀國地區9月9日吟的詩。
蜀中九日的意思是什麼,蜀中九日的意思是什麼?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因為本詩抒發了佳節思親的感情,九日登高,遙望故鄉,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見一對鴻雁從北方飛來,不禁脫口而問,我想北歸不得,你為何還要南來,形成強烈對比,把思鄉的愁緒推到高峰。問得雖然無理,卻烘托了感情的真摯,給人以強烈的感染。蜀中九日登...
九月九日登高的趣聞表達了人民什麼願望,類似的民間傳說還有那
答 表達了人民遠離災禍的願望。陳佳慧4399 回答 九月九日表達了人民的什麼願望 九月九日登高的傳聞。我們要崇尚科學,謹防迷信。但這個傳說所要表達的願望,你看出來了嗎?當然,我看出來了。九九重陽,重在家庭團聚,然後去野外走走,看看秋色,同時 九九 重疊,代表了 久久 所以重陽節也是敬老的節日,關懷父...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句
作者 王維 朝代 唐代。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標籤 思鄉 重陽節 唐詩三百首 小學古詩 情感 節日 其他。譯文 註釋。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淒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王維這首 九月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