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船是為了渡河之舟。佛像是為了渡苦海的法舟。所以原則上講造佛像不算浪費錢財。
當然這只是原則上來說的。因為世人造佛像未必是為了尊敬三寶,也未必是為了渡人渡己。如今許多地方造佛像反而是打著佛祖的旗號發展旅遊業,招商引資,乃至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等世間的名聞利養。
發心已經帶著貪痴之念。這個時代,有無數依附於佛不信因果行魔之事的人存在。
至於拿造佛像的錢去幫助貧苦人。這種例子也不是沒有,有祖師把佛像砍了當柴燒的公案,也有饑荒之年寺院僧眾刮下金漆賣糧賑災的公案。
佛法無價,供養全憑心,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也不為過。昔者,,路邊一介頑童,只因給佛陀供養一掬沙,以此功德,來世竟統領南亞次大陸成為威名赫赫的阿育王。當時對於頑童,沙子就是他最好的玩具,是他快樂的源泉,他將它供養給佛與佛一同分享,所以功德不可思量。
反觀有的人,即使用千萬金錢為佛造像,所花之錢未必高於其花在**身上的錢,就如那梁武帝齋僧造寺無數,問達摩有何功德時,達摩說毫無功德一樣。
世間亂象為世人自取,否則就不叫婆娑世界了。
2樓:南無蓮花尊豐佛
不管是(造作佛像)。還是因為(慈愍眾生)佈施貧窮。都是功德無量。
隨緣佈施而已。今天來寺院捐造佛像之人。你又云何知道人家昨天沒有佈施貧窮呢?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節選)
若有淨信之心造佛形像。
一切業障莫不除滅。
所獲功德無量無邊乃至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永拔眾生一切苦惱。
-----------------------------------
《增一阿含經》(節選)
彼毘羅摩雖作是佈施。
不如作一房舍。持用佈施招提僧。此福不可計量。
------
正使彼作如是施。及作房舍持用施招提僧。
不如受三自歸佛.法.聖眾。此福不可稱計。
------
正使彼人作如是施。及作房舍。又受三自歸。
雖有此福。猶不如受持五戒。
------
正使彼人作如是施。及作房舍。受三自歸。受持五戒。
雖有此福。故不如彈指之頃。慈愍眾生。此福功德不可稱計
-----------------------------------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
3樓:累劫修行
阿彌陀佛。旁觀者未必清,看熱鬧的不是為了息事寧人。真做事的也許不會說太多。阿彌陀佛。
4樓:龍邪劍風
佛教一不搶二不騙,所做不過導人向善,這句話就應該問**教,況且佛教寺廟大多屬於歷史文化遺產,屬於國家保護範圍
5樓:天路旅客
造更多的佛像,可以讓更多的人相信佛,跪拜佛,也就讓更多的人滅亡,不是更符合魔鬼的心意嗎? 人豈能造神?人豈能向偶像跪拜?
人手所造的豈是神? 只有一位真神,就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管理者;只有一位救主,就是從死裡復活的耶穌**;只有一條通往永生,天堂的道路,就是耶酥**。其它任何道路都通往地獄,都是魔鬼的欺騙和詭計。
6樓:戎文居士
幹什麼的錢都可以省下來拿去救濟窮人,為何非要和佛像過不去
7樓:安定從容
因為只有信佛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其他的你幫在多也不究竟,如果你給乞丐一碗飯吃不如給他找個工作。
8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事情都講究個度,信仰不是崇拜,信仰不能成為迷信,信仰不能影響正常生活勞動。信仰跟人的自身文化素質有直接關係,同樣兩個人都信佛教,他們的素質個不同,其結果能一樣嗎?一個成為聖人,一個成為迷徒。
縱觀國人的素質而言(勿噴)有文化修養的有多少相信神佛的?又有多少痴迷各種教派,俗話說的好「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把佛教的精神當為信仰,規範自己的行為。至於造佛、甚至天天磕頭作揖,求神保佑,豈不是把佛教當成了邪教!
近些年來大興土木建造大佛、佛寺在國內的愈演愈烈,攀比世界之最,浪費了大量的土地資源,帶來了諸多的腐敗土壤,依見佛為名,巧立名目,守寡民財,官佛勾結數不勝數,愚昧的人還把他們當成了救世主聖地,這就是典型的愚昧無知,醒醒吧!用智慧和勞動創造世界,而不是一個大石頭像就能改變國家、改變你我的命運。
9樓:山河大地風雨雷
您好,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仁者學佛應當知道:「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佛像是表法工具,是育人之方便,世人看到佛像,聽聞佛名法音,將會為以後覺悟做下種子,遇到緣分,自然結果。
救濟貧困在我們看來似乎更重要,但即便救濟一世,二世,後面輪迴受苦,還是不得解脫,所以造像有其不思議之處。
然而現前的幫助也是不能缺少,佈施有緣讓眾生歡喜,更有利於聞法覺悟,佈施財物不是根本目的,是結緣方便之道,如果您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就不會在煩惱這些了。別人怎麼做不要太在意,關鍵自己在怎麼做,這是覺悟的關鍵,法在自己心中尋找。祝您六時吉祥!
為什麼要造佛像?造佛像的意義是什麼?
10樓:第n次抗日戰爭
為什麼要造佛像呢?
照佛教的說法,「釋迦摩尼佛正法世五百年,象法一千年」。所謂象法,就是以形象(或繪佛像或雕佛像)教人,又稱「象教」,造佛像就是源於此說。
我國佛教造像成為一種藝術,是從東晉末年戴逵、戴父子雕塑佛像開始的。東晉末年正是佛教勃興的時代,許多佛教界的著名人士都是產生於這個時期,如大翻譯家鳩摩羅什、空宗大師釋道安及其**釋慧遠,第一個西行取經的名僧法顯等。佛教的勃興帶來了佛教造像藝術的興盛。
除了戴氏父子的雕像藝術外,還有以史稱「三絕」的大畫師顧愷之為代表的繪像藝術,佛教豐富了他們藝術創作的題材和技巧。
戴氏父子開創的是寺廟佛教造像藝術,佛教造像藝術的另一種形式是石窟造像。我國最早的石窟造像是建於東漢末年的新疆佛教石窟,而作為我國古代佛教藝術瑰寶流傳至今的,是最著名的三大石窟: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封建統治階級為了擴大佛教的影響,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樹立佛的高大形象,以達到宣揚君權神授的目的,除了興建寺廟外,同時還動員大批民工石匠,劈山削崖開鑿了許多石窟,雕刻了許多佛像。這些佛教石窟雖起因於統治階級的統治需要,但它們同時也是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歷代雕刻工匠和畫匠們留下的極其珍貴的藝術遺產。
由於南方佛教發展的重點是在義理方面,不大重視佛教的「象教」,即形象教人,因此,佛教造像(主要是寺廟佛教造像)遠不如北方的石窟佛教造像規模巨大,技術精湛。著名的三大石窟就是見證。
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開鑿於北方十六國前秦苻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位於甘肅敦煌縣城東南25公里處鳴沙山東麓斷崖上,開創人為樂尊和尚。相傳一天黃昏,樂尊西遊來到敦煌與鳴沙山相交接的三危山下。忽見鳴沙山峰頂金光萬道,好像千萬個佛。
他認為這是聖地,就募人在鳴沙山東麓巖壁上開鑿了莫高窟。後來的1000多年裡,各朝各代相繼在此開鑿洞窟千餘龕。現儲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各代壁畫和塑像的洞窟492個,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1415尊。
由於敦煌的石質比較鬆脆,不適於雕刻,所以石窟佛教藝術為極其細膩精美的大型壁畫和塑像。壁畫構圖精細,栩栩如生;塑像色彩誇張,神態各異。窟內金碧輝煌,絢麗奪目。
有人計算過,若將畫面按兩米高排列,可構成長達25公里的畫廊,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藝術寶庫。
雲岡石窟是北魏第5代皇帝文成帝拓跋浚在位時開鑿的。文成帝的祖父太武帝拓跋燾曾發動過一次廢佛運動,當滅除佛門的烏雲籠罩北魏上空時,篤信佛教的太子晃暗地裡保護下了許多佛經佛像和佛門**。拓跋燾拓跋晃父子相繼死後,拓跋浚一繼位,就立即下詔恢復佛教。
他把父親拓跋晃的生前好友、名僧曇曜請進皇宮,尊為法師。文成帝恢復佛教的第二年(公元453年),曇曜上書文成帝,說北魏歷代皇帝祈福禱雨的平城西郊武州塞是座靈山,應該在這裡劈山鑿壁,開拓石窟,弘揚佛法。文成帝大喜,馬上准奏,並請曇曜負責監造雲岡石窟。
曇曜經過精心籌劃,歷時33年,終於開鑿出了號稱雲岡石窟群中開鑿時間最早、氣勢最雄偉的著名石窟--曇曜五窟。各窟中鐫造主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者六十尺」。主佛像均模擬北魏王朝道武、明元
、太武、景穆、文成五世皇帝的形象,象徵北魏皇帝是如來佛的化身。其中一尊大佛的臉上和腳部都各嵌一黑石,據說與文成帝身上的黑痣部位完全吻合。曇曜顯然是在告示世人,文成帝就是佛的化身,君權神授,不可動搖。
在大佛周圍還雕刻有許多大小不等的佛像,簇擁著大佛,它們是群臣的象徵。此外,還配有許多形狀如
侏儒的矮小人像,象徵民眾和奴隸。石窟頂部為巨型浮雕,刻有手執樂器、凌空飛舞的飛天,把大佛襯托得更加雄偉莊嚴,更突出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位。整個洞窟儼然是一幅封建統治的圖象。
儘管北魏統治者建造石窟的本意是神化自己的統治地位,但是當時造型藝術家高超精湛的技藝、超凡的膽量和偉大的氣魄卻不能不令世人驚歎。依山開鑿的佛像大者可與山比高,小者僅有幾釐米。佛像表情各異,姿態萬千,有的面目清秀,有的容貌莊嚴,有的高大魁偉,有的體態安祥。
曇曜五窟中有一尊高達137米的巨型露天坐佛,面部豐滿,造型雄偉,為雲岡石窟的象徵。另一尊釋迦立像,身披千佛袈裟,東壁為諸**造像,雕鑿技法嫻熟,堪稱佳作。一尊高達167米的釋迦佛坐像,為雲岡石窟中第二大佛像。
倚坐於須彌座上的交足彌勒佛,身著菩薩裝,衣紋特殊,別具一格。
自曇曜之後,後人又在曇曜五窟周圍繼續開鑿,從隋唐到明清,雲岡石窟在不斷擴建。現存洞窟40多個,雕刻的大小佛像、菩薩、飛天、供奉者等石像近10萬個。還有不計其數的飛鳥異獸、樓臺寶塔、樹木花草等浮雕圖案。
洞中所雕內容有佛的本像,有佛的生平。畫面有天上幻境,也有人世凡間。迄今儲存最為完好、最為壯觀的第六窟,開鑿於孝文帝時期,全窟約60平方米,是雲岡石窟群中最大的一窟。
此窟中刻的是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佛的佛教故事,由33幅雕刻精美的***式畫面構成。第八窟中雕有一隻口銜小珠、爪趾雄健、半蹲半立的神鳥,狀似孔雀,佛經中稱之為「那羅延夫」,是印度人想象中的神靈異禽。石匠採用了秦漢以來我國固有的雕刻手法雕鑿出這隻異國神鳥,將中國的傳統藝術與外來藝術的巧妙地融於一體,展示出1500多年前我國古老的雕刻藝術已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雕飾奇偉,冠於一世」(《魏書》)八個字,最精闢地點明瞭雲岡石窟乃是藝術史上綻開的一朵奇花。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隨著北魏統治中心的轉移,石窟藝術也從平城轉移到洛陽。與雲岡石窟同為雕刻佛像藝術傑出代表的龍門石窟應運而生。
龍門石窟始鑿於宣武帝景明元年(公元500年),歷經東西魏、北齊、隋、唐、北宋400年的擴建,共鑿佛龕幾千個,雕刻佛像97360尊,其中北魏所鑿佔約三分之一。
龍門石窟坐落在今洛陽南25裡處的龍門山上。龍門山的兩座石峰東西對峙,遠看猶如巍峨壯麗的天然門戶。灘多湍急的伊水河婉若一條矯健的游龍穿「門」而過,故此地得名「龍門」,又稱「伊闕」(闕為缺的美稱)。
幾千座石窟和露天佛龕點綴在兩岸峭壁上,尤其是西岸,石窟群一去約二里,壯觀無比。龍門石窟與山水美景相映成趣,雕刻藝術與自然景觀絕妙結合,令人無比神往,引得歷代文人墨客神遊此地,吟詩作賦,讚歎不已。
龍門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陽洞和賓陽洞。二洞窟均為北魏時期的產物。
古陽洞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規模巨集大、內容豐富的洞窟。古陽洞內兩壁鐫有三列佛龕,佛像雕琢得富麗精巧,圖案紋飾豐富多彩。
供奉者像姿態虔誠持重,生動逼真,頗具運動感。古陽洞左側洞壁上,有一個房屋形狀的佛龕,對於研究北魏時期房屋建築具有寶貴的參考價值。佛座前的一頭威武雄壯的石獅子,肌肉強健,野性畢露,體現出北朝石像雕刻藝術的粗獷風格。
古陽洞內的造像題記,書法質樸古拙,所謂「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都在此洞窟中。因此,古陽洞在龍門石窟中素有集北魏雕刻、繪畫、書法、建築、圖案藝術之大成的美喻。
賓陽洞分中、北、南三洞,又稱「三龕」。其中以中洞最為古老最為著名。中洞開鑿於北魏景明元年(公元500年),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建成,歷時24年。
主佛像釋迦牟尼和兩個**、菩薩,面相清瘦略長,衣紋折迭規整稠密,體現了北魏造像的藝術特色。南北兩壁為一佛、二菩薩,洞頂雕刻蓮花寶蓋和10個迎風飄逸的伎樂飛天。洞口內壁兩側是兩幅大型浮雕,其中一幅表現魏孝文帝和皇后禮拜佛祖的隆重場面,叫《帝后禮佛圖》。
雕刻得異常精美。可惜這幅雕刻藝術珍寶解放前被帝國主義分子盜往了國外。賓陽洞的南北兩洞始刻於北魏,完成於唐初。
龍門石窟還儲存了歷代碑銘題記,總計約3680件,是研究我國曆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其中中外馳名的「龍門二十品」,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質樸,是魏碑書法藝術的精品。
與雲岡石窟相比較,我們不難發現,龍門石窟在佛像造形、雕刻手法等方面與雲岡石窟有許多不同之處。比如,雲岡石窟的雕像都是直眉、長目、高鼻、厚脣,表情威嚴肅穆,衣著為右袒或通肩式。而龍門石窟中所雕佛像眼若纖月,眉作半弧,鼻翼豐滿,嘴角微翹,若含微笑,身穿褒衣博帶式袈裟,毫無胡服痕跡。
這顯然是孝文帝遷都洛陽,力行改制後漢化的反映。從古陽洞和賓陽洞壁上的浮雕上我們可以看到,不少模仿東晉名畫家顧愷之的手法之處,如《帝后禮佛圖》。可見,龍門石窟的雕刻已是南北藝術藝技融會交流的結晶。
北朝,尤其是北魏時期,佛教的興盛,帶來了我國佛教石窟造像藝術的蓬勃發展。敦煌莫高窟的雕塑藝術和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石刻藝術,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寶庫,它們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才能和勤勞智慧,是我國乃至全人類的璀燦珍貴的文化遺產。
希特勒為什麼不把英國的海軍炸掉,為什麼不把瀘定橋炸掉?
本來是制定轟炸英國的兵營 飛機製造廠 兵工廠 雷達站的,但出現了意外 幾架德國轟炸機迷航飛到了倫敦,誤炸了倫敦,英國很憤怒,派飛機報復性轟炸了柏林,希特勒惱羞成怒命令戈林派遣空軍轟炸英國的城市。不過這一舉動也有威懾意圖,德國希望讓英國人民終日生活在恐怖中,失去抵抗德國的決心和士氣 手打的,望好評 事...
為什麼理財,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把錢放銀行
收益本來就很低了,人民幣還貶值有理財觀念的都不會存銀行咯.銀行利息太低,而且就算把錢存銀行拿利息的錢還比不上通貨膨脹的錢 銀行存款收益 太低。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都不願把錢存銀行了?現在有好多人為何都不去理財,卻把錢存在銀行裡面?存銀行也是理財的一種方式啊,例如可以關注一下中小銀行 越來越多人不願意把...
國家為什麼不把補貼新能源車的錢用於普及充電樁和統一充電標準
其實國家在不久之前已經統一了新能源車的充電標準。而且充電樁的普及也是需要時間的。因為他現在的市場還沒有開啟,如果過度的普及充電樁的話,可能會適得其反 這些東西都是需要國家措施出來了才能實現的,不可能一次性全部做完的。因為推進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普及過程急不來,只能按照順序。新能源是趨勢也是必然,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