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為何一統天下的不是龐然大物楚國而是秦國?看過之後你就全明白了
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是秦朝,其建立者便是秦國的嬴政,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秦始皇,自公元前二三零年一直到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在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之後,終於完成了統一大業,就此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時代。
不過,要說起來,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並非是最強大的國家,甚至一度不過是偏居西陲的一個小國,無論是齊國還是楚國,都比秦國要強大很多,尤其楚國,更是一個「地方五千裡,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的龐然大物。
然而,世事無常,很多事並不能只看表面,歷史上有多少經驗告訴我們,看似強大的力量未必是最後的勝利者,雖然楚國幅員遼闊,實力斐然,人傑輩出,像屈原、項燕乃至伍子胥、李 斯等人,都是楚國人,但最後依然還是敗給了秦國。
那麼,為何統一天下的不是楚國這個龐然大物而是秦國呢?看過下面的分析你就全明白了,首先是人才問題,這也是導致楚國衰落,秦國崛起的重要原因,對秦國來說,雖然是自「商鞅變法」之後走上強大的,但商鞅這個人,並不是秦國本土人,而是來自於衛國。
除了商鞅之外,像張儀、李 斯、呂不韋等人,也都不是土生土長的秦國人,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在秦國變強變大的過程中,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秦國的強盛和統一,主要還是因為吸收了大量的外來人才。
再反觀楚國,他們剛好做著與秦國相反的事情,在《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中,有著這樣一段話:「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
雖楚有才,晉實用之。」而這也是「楚才晉用」說法的**,講的就是楚國人才外流的問題。
比如幫助吳王夫差滅楚的伍子胥,為秦始皇統一立下汗馬功勞的李 斯,本來都是楚國人,可這些人非但沒有幫助到楚國,還對楚國造成了巨大傷害,另外,像屈原、項燕等楚國人才,也沒有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秦國一邊培養著諸如白起、王翦等本國人才,一邊大量吸收著外來人才,兩相對比,楚國焉有不敗的道理。
其次,除了在人才任用上的問題以外,兩國的國情民風也決定了最終成敗的走向,秦國具有崇尚武力的精神特質,而楚國追求的則是浪漫的文化氣息,如果放在太平盛世,倒還不算什麼,可一旦放在弱肉強食的戰國時期,結果就不同了。
顯然具有尚武精神的秦國,比沉醉於靡靡之音的楚國更具有統一天下的動力和實力,當然了,畢竟楚國也曾是令人仰望的超級大國,流淌在人民血液中的抗爭精神還是令人尊敬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並不是說說玩的。
無論是西楚霸王項羽,還是家鄉處在楚國疆域內的漢高祖劉邦,或多或少都與楚國有著扯不清理還亂的關係,因此來說,楚國看似失敗了,實際上卻成了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王朝之後的最大受益者。
2樓:靈魂忍者
因為秦國制定了獨特的軍功制度,按站功的大小來進行賞賜。這極大的鼓舞了士兵的士氣,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所以統一的是秦國。
3樓:召璇
因為秦國比較崇尚武力 ,培養人才 ,而且 吸納外來人才 ,聽取意見 ,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這些人為秦國的強盛和統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4樓:就是困了吐了
因為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實力大大增強,一舉吞併了六國,完成了統一天下的霸業,而楚國的人才外流,導致國力衰弱。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秦國有戰術。楚國並沒有打算要收復全天下,而秦國先開始動手,在一個接一個國家的收編中提高了實力,最終也就能統一天下了。
6樓:道家者流
參考英法和德國,楚國殖民太廣,國力不集中。秦國發展目標很集中。還有就是軍制。
7樓:前行路上
過了15年,還不是反手把秦二世滅了
為什麼一統天下的是秦國而不是山東六國中的一國
這個就要看各國的本事了,古代各國打仗本來就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當時天下分為各國,各路諸侯都擁有自己的小勢力,而這些小國家中,只有秦國的勢力是最大的了。當時楚國就聯合其他五國結盟,一起對抗秦國,本來他們有足夠的勢力,也有能力去滅掉秦國,可是就因為他們內部的分歧,再加上秦國丞相張儀的計謀讓他們的聯合計...
假如龐統不死,蜀國會怎樣,會一統天下嗎
阿呆覺得,很多人都有個錯誤的看法,總是覺得一個人的能力決定國家的命運。這種看法太偏激,狹隘了。阿呆舉個例子。如果給三國時期某一個士兵,配備一把無限子彈的ak47,可以說是天下無敵了吧?什麼一呂二趙三典韋,都去扯淡了,橫掃三國無敵手。請問,他能統一天下嗎?答案是肯定的 不可能。除非他把天下人都殺光。同...
如果呂布跟隨曹操那麼曹操能不能一統天下
可以,曹操統一天下,早晚的事!不能。原因如下 1.冷兵器時代,個人能力再大也不可能決定戰局。這點在核時代的現在,核 厲害但也不能保證一定能稱霸。2.呂布有軍事才能,但遠不如諸葛亮等人,即便肯忠心曹操,也未必有很大裨益。司馬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3.從私心來說,功高震主,曹操連楊修一介書生,一個小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