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禮儀故事,古代禮儀故事

2022-02-24 01:11:18 字數 1830 閱讀 5822

1樓:匿名使用者

程門立雪的典故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

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後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遊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

楊遊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遊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遊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遊,裝作一驚說道:「啊!啊!

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

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2樓:春雨

孝傳五世

緹縈救父

多方求學

古代禮儀促進社會和諧的故事

中國古代文明禮儀小故事

3樓:匿名使用者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

"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讓給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於思考。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著他去。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

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拉,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

」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守門人見他一本正經,也不知是什麼來頭?

笑著問:「小公子,可有紅貼?」孔融說:

「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麼關係,只好哈哈:

「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度不亢不卑。李膺一邊讓座,一邊打量著這位俊才少年,心裡好生奇怪:

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為何自稱通家呢?於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麼想不起來啊!

」孔融微笑著說:「500年前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係,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

」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為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後未必有作為。」面對挑戰,孔融笑著說:

「這樣說來,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這一巧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生氣。孔融則目不斜視,裝著大人模樣,一本正經地喝著茶,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中國古代有關禮貌的故事

文明禮儀的歷史故事

4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文明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

劉備三顧茅廬是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的意思。不算文明禮儀的歷史故事。

古代歐洲戰爭禮儀,古代歐洲貴族禮儀

是一種戰爭藝術,這是考慮到當時的 的低效率而創造出的紳士戰法,正規軍作戰真的是拼人數,兩軍對立站著,在雙方射程內,聽指揮官說 就 怎麼看都像是傻子在作戰,難怪會被稱作炮灰。否則以那時的 水平,不說在戰壕裡躲著,就是一個人面對面射也不一定打得到,沒精準度啊。這個不是禮儀,是習慣。古代歐洲貴族禮儀 古代...

求古代宮廷妃嬪禮儀,古代妃嬪的禮儀

禮節請安 首先需到請安物件的寢宮。請安時辰需為早晚各一次。到地位輩分皆高的人的寢宮裡去,切不可直說 xx好 xx前來拜訪 否則視為不敬。在與高輩高位者談話時,需隨時使用敬稱,請安情況列舉 皇太后皇帝 兒臣給皇額娘請安,皇額娘金安 吉祥皇后 臣妾給皇額娘 太后請安,皇額娘 太后金安 吉祥貴人以上嬪妃 ...

古代宮廷中有哪些禮儀古代的宮廷禮儀有哪些?

中國古代有 五禮 之說,祭祀之事為吉 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 冠 婚 喪四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政治類包括祭天 祭地 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 尊師鄉飲酒禮 相見禮 軍禮等。生活類禮儀的起源,按荀子的說法有 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