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誰才是蜀漢滅亡的罪魁禍首?

2023-07-06 06:55:04 字數 4289 閱讀 5847

1樓:儒雅的yang涯

蜀漢的滅亡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因素,蜀漢建立了僅42年便滅亡了,那麼誰究竟是蜀漢滅亡的罪魁禍首?是黃皓還是劉禪,其實都不是。要說使蜀漢滅亡的罪魁禍首應該算是以下這三個人了。

蜀漢滅亡主要原因之一是關羽大意失荊州。

可以說蜀漢滅亡的諸多原因當中,責任最大的應該算是關羽了。因為蜀地的地質條件限制著蜀地的政權難以向外擴張,這時候荊州就變得異常重要。可以說造成蜀漢政權困守於蜀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關羽大意失去了荊州的掌控權。

本來諸葛亮打算以荊州為攻佔天下的橋頭堡,同時荊州的存在可以減輕蜀地的交通不便對於政權的影響。

主要是荊州一失,諸葛亮隆中對中的設想就落空了,蜀漢失去了強大起來的條件。而且關羽失去荊州的影響不僅僅如此,最終導致劉備為了奪回荊州,舉全國之兵伐吳。最終在夷陵慘敗,蜀漢的精兵可以說在這場戰役當中損失殆盡。

從此蜀漢的國力開始走下坡路,諸葛亮殫精竭慮,也只能勉強維持蜀漢不崩潰而已。

蜀漢滅亡的第二個原因是劉備夷陵之戰的失敗。

可以說蜀漢的政權是劉備親手建立的,正所謂從也蕭何敗也蕭何。蜀漢的滅亡和劉備脫不了關係。自成關羽大意失荊州以後,劉備不顧眾人的勸阻,執意舉全國之兵伐吳。

這種做法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因為當時的荊州對於蜀漢政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劉備舉兵拿下荊州是沒有錯的,但此仗錯就錯在最終戰敗了。在夷陵之戰中,劉備被陸遜打得大敗,蜀軍精銳也損失殆盡。

可以說剛剛建立的蜀漢政權變得岌岌可危,如果不是後來諸葛亮使出渾身解數,才保持了蜀漢政權的存在。

蜀漢滅亡的第三個原因是馬謖大意失街亭。

在經歷關羽劉備接連兩次大敗之後,蜀漢政權岌岌可危。諸葛亮使出渾身解數才穩定了蜀漢政權,並訓練出了一支精兵。為了進一步提升蜀漢的國力,諸葛亮不得已開啟北伐之路。

打算趁著曹魏的注意力集中在東吳身上的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隴右佔領涼州,但是這一切都被馬謖給破壞了,最終導致這場北伐徹底失敗。雖然後面又有多次的北伐,但是勝利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2樓:貝拉的社會小百科

別的責任都可以追到劉備頭上,唯有蜀漢滅國這個責任沒法追。當然還會有許多人指點,並怒斥關羽:一個襄樊之戰,荊州丟了,你人頭也落了,卻也導致蜀漢優勢局面崩盤。

所以,蜀漢滅亡關羽難逃其咎。但實則卻是關羽兵敗,並非如《三國演義》中所說的那樣,更多的原因是內部班子的矛盾爆發。任憑一個人再大的腦洞,也絕對想不到國舅爺糜芳會反水,皇上義子劉封袖手旁觀,且只要這兩人中,有一位「走了尋常路」,關羽的襄樊之戰,就會是另一個結果。

3樓:隨遇而安

我覺得在歷史上面諸葛亮才是蜀漢滅亡的罪魁禍首,最後就是因為諸葛亮的原因,然後造成了蜀漢的內鬥。

蜀漢是怎麼滅亡的?

4樓:北京創典文化

赤壁之戰後,曹操不敢再輕易南下,鼎立格局初步奠定。劉備圖蜀成功,並據有漢中。221年,劉備昭告天下,即位於成都,建國漢,史稱蜀漢,疆土轄有漢中、巴、蜀。

縱觀蜀漢歷史,它是一段劉氏政權忙於征伐,忙於開拓的歷史。

蜀漢統治者孜孜不倦地征伐天下,開闢疆土,把蜀漢疆域拓展到北入後來的甘肅境內,南達後來的雲南邊境,東邊維持在後來的奉節一帶,西邊伸入到後來的緬甸境內。

公元222年,劉備率軍征伐孫權,為陸遜敗於彝陵,不久病逝。他託孤於諸葛亮,輔佐長子劉禪即位。期間諸葛亮曾七出祁山,但是勝少負多;大將姜維九伐中原,卻是次次失敗。

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死後,內廷逐漸為宦官黃皓把持,使得前方戰事不為劉禪所知。

263年,魏軍三路攻蜀,同年冬,魏國大將鄧艾攻入成都,劉禪投降,蜀漢滅亡。蜀漢歷二帝,共計43年。

導致蜀漢滅亡的真實原因有哪些?罪魁禍首是誰?

5樓:金牛愛仕達

劉禪繼位之後整天飲酒尋歡,不理朝政,沒有重用人才,關羽大意失荊州,都導致了蜀漢的滅亡;我認為罪魁禍首應該是劉禪。

蜀漢滅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6樓:網友

蜀國滅亡的真正原因,主要有這幾個。

第一個原因,諸葛亮長期掌權,劉禪昏庸無能,自己沒有治國經驗,慢慢開始只想享樂。蜀國土地很小,不管人民多富有,錢糧也超不過曹魏和孫吳。蜀國缺少將領,許多大將慢慢死去,漸漸可用的將領很少。

才被魏所滅。

第二個原因,根本原因是國力差距,早晚要敗。人口都不是一個量級。古代打仗打的就是人口。蜀國連年征戰人口減少,國家越打越窮。魏國以逸待勞國力蒸蒸日上,結局肯定是被打敗。

第三個原因,主要的原因是,國家治理理念的問題。吳國全國百姓的利益都和國家繫結了,所以心裡想的就是要和國家同在。而蜀漢則是,國家好百姓也得不到好處,該捱餓還是捱餓,所以,都是作袖手旁觀的看客,這樣國力大減,被滅成自然。

第四個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劉備是外來政權,在漢末士族興起的年代,劉備帶入益州的荊州系沒能與益州本地士族相融合作,反而是連年征戰,內部集團鬥爭。當第一代較為優秀的荊州系離去後,當然後繼無人,因為本地士族壓根就不支援這個外來政權(所以蜀後期人才凋零,這個鍋諸葛亮不背)。當最終鄧艾滅蜀時,蜀地紛紛投降,毫無抵抗,誰來當皇帝不是當,總比姓劉的強。

所以說到底,蜀漢就是一殖民政權,被滅是早晚的事。

第五個原因,蜀漢內部存在的集團多,而曹魏少。蜀漢的地域小,量產不足,這樣經濟實力小,集團利益分配不足,整體的矛盾加劇,抵禦能力受限導致蜀漢羸弱。

第六個原因,其實也沒有其他的,就是弱,人也少,古代人口是個至關重要的戰略物資。那時候多數人口都還在中原地區。

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7樓:白小兔

我認為,蜀漢滅亡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兩點: 一是劉備伐吳和諸葛亮伐魏導致蜀漢軍力枯竭,國力空虛所致。二是蜀漢的地形決定了他利於防守,不利於進攻。

當時的蜀漢,也就是現在的四川,四周被大山環繞。這樣的地形地貌,如果他們派重兵把好進出川的各處隘口要道,當時又是冷兵器時代,敵人沒有現代這樣的飛機大炮,是很難攻進去的。

蜀漢滅亡的原因,你認為是什麼呢?

8樓:匿名使用者

戰略家所說「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指的是關羽之鎮守荊州、劉備之進攻東吳、諸葛亮之北伐中原。這「三分兵力」依次,前兩次分兵都失敗得很慘,導致蜀漢元氣大傷,而諸葛亮的北伐本錢也便所剩無幾。

所以,戰略家嘆道: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9樓:晚安小耳朵

三國鼎立時期,蜀漢勢力是其中重要的一支。而在劉備和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勢力每況愈下。是因為當權者的腐敗。

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

10樓:周子儀

蜀漢滅亡的原因很多。首先,長期的戰爭消耗。在東吳奪取荊州之後,蜀漢幾乎是用四川一省的力量抵禦曹魏,諸葛亮六出祁山,八定中原,諸葛亮死後姜維又用兵無度,以一隅敵全國,可想而知消耗有多大。

其次,蜀漢人民長期遭受戰亂和剝削,產生了厭戰情緒。荊州失去之後,蜀漢失去了魚米之鄉,也失去了出產貨幣的銅山,為了維持戰爭不得不加倍的剝削四川百姓。蜀漢的五銖錢比西漢時的五銖錢小了很多。

蜀漢向曹魏投降時,國內基本屬於物資匱乏,民不聊生的境地,可想而知蜀漢剝削百姓有多嚴苛。最後,蜀漢統治者為了維持穩定統治,政治上疏遠四川本地人,重用外省勢力平衡權利,長期造成蜀漢人才凋敝,無人可用的狀況。

11樓:黑衣騎士

縱觀蜀漢政治,荊州集團、東州集團、益州集團三方勢力組成。劉備集團在荊州發家,來益州屬於外來勢力,卻長期佔據**主要地位,而益州本土勢力長期處於底層。曹魏實施九品中正制,確保了士族世代為官地位,若歸屬曹魏,益州士族可繼續為官,蜀人治蜀,政治地位反而提升,因而蜀漢政權得不到本地士族支援。

另外,蜀國只佔據一州,常年征戰,蜀漢百姓需要揹負沉重賦稅,民不聊生,自然失去本地百姓支援。失去本土士族百姓支援,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12樓:高數驚魂

國力弱小。當時經過連年戰亂,為國人口約有600萬,吳國230萬,蜀國僅95萬。

13樓:sdl施東林

經濟不行,還連年打仗,造成國庫虧空,國力進一步衰弱。蜀漢作為三國中人口最少,經濟最差,戰鬥力最弱的割據國,它的滅亡是必然的。

14樓:網友

連年戰爭,國力不濟,人口稀少,人才稀缺,士民沒有戰心,內部矛盾中,西川士人一直不滿,黃皓亂政,姜維不受重用,這麼多。蜀漢不亡就怪了。

15樓:diemr翔

根本原因就是諸葛亮自己甩自己耳巴子 他明明都知道只有3國才能鼎力 他就因為劉備的託孤 想要光復漢室 年年北伐 這不是甩自己耳巴子麼 消耗蜀國的國力 跟阿斗沒什麼太大關係 阿斗基本都聽諸葛亮這個丞相的話。

16樓:猿飛日斬是傻

國力最弱,阿斗又垃圾,連連戰爭消耗了大量財力物力。

蜀國滅亡後,吳國依靠什麼能夠在歷史上繼續存在18年呢?當時西晉擁有了原魏 蜀兩國的地盤和人力物力

主要是靠長江天險,上游雖窄,但河水流,下游河水平緩,但江面過寬,吳在水面的戰爭實力很強的,甚至已經出現了海軍,在公元230年,孫權已經派吳遣 諸葛直領軍萬人,到達了現在的臺灣。兩年後又經海上進兵遼東,跑到了當時還是魏的後方。試想力量之強,如果吳的海軍力量再強些,那可就是吳國統一天下了。長江流域是魚米...

羅成是誰啊?羅成在歷史上原形是誰?

他是丁燕平的徒弟。羅成,在隋唐十八傑中列第七,十六傑列第八,在 隋唐演義 和 說唐 中都是第七條好漢。在清初褚人獲的講史 隋唐演義 中,也虛構了羅成羅公子,是燕山羅藝的兒子,秦瓊的表弟,精通槍法,在 興唐全傳 使用五鉤槍。他家的羅春,在 說唐 是老家人,在曲藝評書 興唐 隋唐 瓦崗英雄 羅春與羅松都...

歷史上的管仲是什麼人,在歷史上 管仲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管仲,博通墳典,淹貫古今,有經天緯地之才,濟世匡時之略。他注重經濟,反對空談主義,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唯物論中 物質決定意識 的觀念和 管子 的思想頗為接近。孔子曾稱讚管仲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 憲問篇 意思是 管仲輔助齊桓公做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頭髮,左開衣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