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孔子故事的名稱,有關孔子的故事 (只要故事的名字)急

2021-03-20 22:41:21 字數 5723 閱讀 5046

1樓:匿名使用者

沽名釣譽之災——孔子故事之十六

有一個叫子西的人,做事總是先看中名譽,甚至於沽名釣譽。孔子對**說:「誰能夠去勸導一下子西,使他不再沽名釣譽?」

**子貢說:「我能勸他。」

於是,子貢就去勸說子西,子西也好像因此而沒有什麼疑慮了。

孔子說:「不受功利所左右,才能胸懷寬廣;保持本性而不動搖,才能保持住純潔的品行。內心不正直,做事也就不能正直;內心正直,做事才能正直。子西恐怕還是難以避免災禍。」

後來,楚國發生內亂,楚國的大夫白公逃到了吳國,後來子西把他召回楚國了。不久之後,子西發動叛亂,結果被殺。

(《韓非子·說林》)

自以為了不起的是小人——孔子故事之十七

有一天,子路穿著華麗的衣服來見孔子。

孔子看到之後說:「仲由啊,你穿得這麼華麗是為了什麼呢?在長江水從汶山剛剛流出來的時候,連一個酒杯都無法漂起來;到了長江渡口的時候,兩條船要並列航行都很困難,而且不避風都無法渡過。」

子路問:「敢問夫子說的是什麼意思?」

孔子說:「長江是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河,它的水勢一開始並不大,後來因為逐漸地接納眾多的水流,這才成為一條大河的啊!你現在穿的衣服這個華麗,華麗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天下人之中還有誰能夠再給你增添點什麼呢?

」子路以為孔子對他所穿的衣服太華麗而說出這樣的話來,所以,急忙小步地跑到外面,換了一身衣服才進來,並且對孔子表現出很恭敬有禮的樣子。

孔子看到子路還不是很明白他所說的道理,就接著說:「仲由啊,你要記住,我告訴你:說話謹慎的人不會虛誇浮華,行為謹慎的人不會把功勞據為己有,表面上很聰明而自以為了不起的人必然是小人。

所以,君子應該是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是說話的要領;能夠做到的事就說能做到,沒有能力做到的就說沒有能力做到,這是做事的要領。說話的時候能夠簡明扼要,是智慧的體現;做事不生枝節而簡練,是仁德的體現。如果能夠既能智慧,又能仁德,還有什麼問題可說呢?

」(《韓詩外傳》三)

安身立命的原則——孔子故事之十八

顏子要到西部遊學,臨行前來詢問孔子說:「怎麼樣才能安身立命呢?」

孔子告訴顏子說:「只有四個字:恭敬忠信。」

顏子說:「敢請夫子詳細說一下。」

孔子說:「恭就是把自己的心真誠地拿出來去對待別人,這樣也就能避免被眾人排斥;敬就是要使自己避免苟且而尊重別人,這樣也就能得到人們的喜愛;忠就是從本心出發而且有分寸地去說話做事,這樣也就能使人們願意合作;信就是真誠而且講信用,這樣也就能使人覺得可以靠得住。能夠得到眾人的喜愛,人們願意跟你合作,人們覺得你能靠得住,就一定能避免禍患了。

」顏子說:「**銘記在心,今後就以此為座右銘來安身立命。」

孔子說:「做到這四個字,去治理一個國家都可以,何況個人的安身立命問題呢?」

(《說苑·敬慎》)

自我節制:說來容易,做更重要——孔子故事之十九

孔子說:「從修養來說,有修養好的上等人,有修養一般的中等人,有修養很差的下等人。對中等修養的人來說,一旦東西有餘了就會奢侈享樂,一旦東西不夠用了才想起來節儉,一旦沒有人來禁止就有無限的淫慾。

總起來說,也就是沒有分寸,不知道節制。沒有分寸就會有過失,放縱慾望就會有失敗。一個人的飲食總會有個量,吃飽之後無法再吃;一個人所需要的衣服總會有數,應該適可而止;一個人居住的房子總會有限,應該知道睡覺只須一間;一個人的積蓄再多,也要有個節制;一個人可以有車輛器物,但是總需要有個限定。

能夠知道節制,知道分寸,這是防止禍亂的根源。所以,萬事萬物的尺度分寸不能不明白,善良的願望不能不盡心盡力。」

(《說苑·雜言》)

修飾與境界——孔子故事之二十

孔子得到《周易》之中的賁(bi4)卦,長嘆一聲,好像心情很不平靜。

**子張進來,舉手問道:「**聽說賁卦是吉祥的卦,賁卦的意思就是修飾,就像人需要修養一樣,這是很重要的、很應該的事,但是,夫子為什麼會嘆氣呢?」

孔子說:「賁卦所修飾出來的顏色不是真正的顏色啊,所以我才嘆息。」

子張問:「難道修飾不重要嗎?」

孔子說:「我想,事物的本來色彩是最重要的。白色的應當是正白色,黑色的應當是正黑色,賁卦所說的修飾,其本來色彩的正色是什麼顏色呢?」

子張說:「夫子所說的意思是修養只是把自己的本心顯現出來,是吧?」

孔子說:「我聽說過,丹砂、朱漆都不需要新增另外的文采,白玉不需要另外雕琢,寶珠不需要有意地裝飾,為什麼呢?本質本來就美好,不需要再另外加上修飾。」

(《說苑·反質》)

聖人在亂世能做什麼——孔子故事之二一

孔子來到東周,拜見萇弘。當時的東周雖然是天子所在之地,但是,其地位已經連一個諸侯國也不如了。當時在場的人,除了萇弘之外,還有劉文公。孔子與二人談完話而離去了。

萇弘對劉文公說:「我看孔仲尼有聖人的相貌。雙目如河,額頭高聳,是黃帝的形象;手臂很長,背如龜形,身高九尺六寸,這是商湯的體貌。

孔子如此,口中說話,都是說先王如何如何,確實做到了身體力行聖人之道,清廉而且謙讓,聞見淵博,善於記誦,幾乎無所不知,大概是又一個聖人吧?」

劉文公說:「當今天下,周天子衰微,而諸侯國憑藉武力相互爭戰,孔子只是一個布衣百姓,雖然說是聖人,又怎麼施展得開呢?」

萇弘說:「堯舜以及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道,現在已經被人懈怠,有失去的危險,禮樂之道已經崩潰喪失,孔子也只能憑藉自己的心志來使歷代相傳的這個傳統綱紀再回歸到正道上來而已。」

孔子聽說到以後,說:「我怎麼敢自比聖人呢?只不過是喜歡禮樂罷了。」

(《孔叢子·嘉言》)

2樓:如芷

孔子小故事

名正言順

公元前501年,五十一歲的孔子當了魯國的中都宰。孔子做 了一年,很有成績。被提升為管理建設工程的司空;不久,轉而為司 寇,管司法工作。

這樣,孔子參與政治的抱負終於實現了。 孔子五十六歲那年,又由大司寇,**相國職務。他參與國政僅 僅三個月,魯國的風俗就大大變了樣。

孔子的成就使齊景公感到害怕,他特地挑了八十個美貌的女 子,讓她們穿上華麗的衣服,教她們學會舞蹈,加上一百二十匹駿 馬。一起送給貪圖享樂的魯定公,以腐蝕他的意志;這一計果然奏 效,魯定公沉湎於歌舞淫樂之中,不再過問政事了。

孔子的學生子路見到這種情況,便對孔子說。 「老師,我們可以離開這裡了吧!」 孔子回答說:

「魯國現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禮法把典禮後的烤肉 分給大夫們.那我還可以留下不走。」 結果,魯定公違背常禮,沒有把烤肉分給大夫們。於是,孔子離 開魯國,來到了衛國。

衛靈公問孔子,他在魯國得到的俸祿是多少。 孔子回答說是俸米六萬鬥。於是,衛靈公也給他這個數的俸米。

跟隨孔子的學生們見有了安身之處,都很高興。子路尤其高興, 問孔子道: 「衛國的君主等待你去治理國政,你首先幹些什麼?

」 孔子略為思索了一下,說:「我以為首先要糾正名分。」 子路不客氣他說:

「老師未免太迂腐了,這有什麼糾正的必要呢?」 孔子反駁說:「您真粗暴!

君子對他所不知道的只有疑在心中。

名分不正,道理也就講不通;道理不通,事情也就辦不成;事情辦不 成,國家的禮樂教化也就興辦不起來;禮樂教化興辦不起來,刑罰就 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老百姓就會不知如何是好,連手腳都不曉得 往何處擺了。所以君子用的名分,一定要有道理可以說得出來,講出 來的道理也一定要行得通。」 不久,有人向衛靈公說了孔子不少壞話,衛靈公就派人監視孔 子的出入。

孔子怕繼續留在這裡出事,在衛國只居住了十個月,就離開了。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有許許多多**,其中有一個名叫宰予的,能說會道, 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後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 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

為此,孔 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個**,叫澹臺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歲.子羽的體態和相貌很醜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開始認為 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

但他從師學習後,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 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為了公事,從不去會見公卿大夫。後 來,子羽遊歷到長江,跟隨他的**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 都傳誦他的名字。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慨他說:

「我只憑言辭判斷 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 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孔子學琴

眾所周知,孔子是位大大的教育家,可他同時也是一位**家,既會唱歌,又會彈琴作曲。他在與人一同唱歌時,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請再唱一遍,自已洗耳恭聽,然後再和一遍。他的教育方針並不是培養一些死讀書的呆子,而是一些全面發展的英才。

孔子曾跟師襄學琴,某天師襄交給他一首曲子,讓他自已練習,他足足練了十來天,仍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師襄忍不住了,說「你可以換個曲子練練了。」孔子答到「我雖然已熟悉它的曲調,但還沒有摸到它的規律」。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又說:

「你已摸到它的規律了,可以換個曲子練了。」不料孔子回答「我還沒有領悟到它的**形象哩。」如此又過了一段時間,師襄發現孔子神情莊重,四體通泰,好似變了人樣。

這次不待師襄發問,孔了就先說道:「我已經體會到**形象了,黑黝黝的,個兒高高的,目光深遠,似有王者氣概,此人非文王莫屬也。」師襄聽罷,大吃一驚,因為此曲正好名叫《文王操》,而他事先並未對孔子講過。

孔子也可說是一流的**鑑賞家,《韶》相傳是堯舜時的樂舞,孔子在魯國一直沒有機會聽過,後在齊國的某次宮庭宴樂中終於欣賞到了,孔子完全被這莊嚴肅穆的**迷倒了,以至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有關孔子的故事 (只要故事的名字)急~~~

3樓:baby鞋子特大號

一、滿而不覆

孔子到廟堂參觀,看到一種傾斜易覆的器皿,守廟的人說是宥坐之器。

孔子說:「我聽說宥坐之器,虛則欹(傾斜),中則正,滿則覆。明君常將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讓**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嘆道:一切事物哪有滿而不覆的道理呢?」

**問:「敢問有保持滿而不覆的辦法嗎?」

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道也。」

二、善與人交

晏嬰是與孔子同時代的政治家,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嬰的車伕回家後,他的妻子要求離婚,車伕不解。

其妻說,「我今天在門縫中看到你駕車經過門口,晏嬰那麼矮,做了宰相,名震諸侯,還是那麼樸實無華、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僕役,卻意氣揚揚、傲氣沖天,你這樣沒有出息,所以我要離婚。」

車伕聽了這番話,就謙虛謹慎、發奮圖強。晏嬰知道後,也努力培養他,後來車伕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禮,別人也越尊重他,從而能做到全始全終,所以孔子由衷地說:「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三、君子之態

孔子**公孫赤出使齊國,冉求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穀米。

孔子說:「給她六鬥四升。」

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說:「再給她二斗四升。」

冉求認為太少,給了公孫赤母親更多。

孔子說:「公孫赤到齊國去,肥馬輕裘,威風凜凜。我聽說過,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幫助他人周急不濟富,對年輕人救急不救窮,這是君子的態度。

四、失人失言

孔子說,可以和他人說的事但不說,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說的事,卻和他說了,這是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鄉里間,貌溫恭謙,表現得像個不善言辭的人;當他在祭祀宗廟和議論朝政時很善於明辨,對答如流;

與上大夫談話時,中正而有諍辯,敢於說實話;與下大夫交談時,侃侃而談,和氣而又歡樂;君視朝時,恭恭敬敬,但又威儀中適,不張不弛。根據人的性格特徵和場合說話,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氣。

五、自強不息

孔子離開曹國到宋國後,就和**們在大樹下練習禮儀。宋國的司馬桓魋想要殺掉孔子,就把大樹給砍了。

有位**催促孔子說:「咱們快點走吧。」

孔子說:「上天既然使我具備聖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樣呢?」

順境不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練自己的機會,心存正義、自強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對手。

寫有關孔子的作文有關孔子的作文請教寫有關孔子的作文800字有關孔子的作文

二千五百年前,來自泰山山脈的北風吹動著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風中這位魯國的國公依舊一絲不苟,這種莊嚴在風動的夕陽中與相鄰的泰山輝映在一起,多少個斗轉星移後迎送著一個個朝陽.他就是萬世師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每一位偉人的誕生,都伴隨著天將降大任前的磨礪與洗禮.孔子的一生無疑是一次人世間的...

有孟子有關的成語或故事,與孔子和孟子有關的成語或故事

孟母bai三遷,即孟軻du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zhi育孩子,多 dao次遷居。三字經內 裡說 昔孟容母,擇鄰處。孟母三遷便出自於此。詞語解釋資訊為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現在有時用來指父母用心良苦,竭盡全力培養孩子。或者他的作品裡的 明察秋毫 緣木求魚...

有關孟子和和孔子的成語或故事各一則,跪求

一暴十寒 孟子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遊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遊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 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 孟子 的 告子 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 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 王也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