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字的用法,文言文以字的用法

2021-03-27 04:31:14 字數 5957 閱讀 2817

1樓:匿名使用者

"以"是文言使用頻率很商的一個虛詞,僅諸葛亮《出師表》一文就有18處之多,表意複雜、現對其辨析如下。

一、作介詞。"以"作介詞是其最常見的用法,情況也比較複雜,主要有以下幾種:

1.引進動作、行為的工具、憑藉。可譯為"用"、"拿"、"根據"等。

例如:①不用.則以紙帖之。(《活扳》)

②今以蔣氏現之,猶信。((捕蛇者說))

例①用"以"引進"帖"的工具"紙","以"譯為"用"。例②介詞"以"引進"觀"的憑藉"蔣氏"(的遭遇),可譯為"根據"。

2.引進動作行為的原因。作"因為"、"由於"解釋。

例如:而吾以捕蛇獨存。((捕蛇者說))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陽樓記》)

例①"以"引進"存"的原因"捕蛇","以"譯為"由於"。例2"喜"、"悲"的原因是"物"、"己","以"可譯作"因為"。

3 .引進動作、行為涉及的物件,可譯為"把"。

例如:①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②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例①是"把大事寄託給我";例②"以"的賓語省略,可譯為"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

二、作連詞,連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詞或動詞性短語,表示它後邊的行為是它前邊行為的目的或結果。表目的時,有點像現代漢語裡意義很虛的"來"字;表結果時,有"以至"的意思。

例如,①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出師表》)

例①"開張聖聽"的目的是"光先帝遺德"。"以"可作"來";例②"妄自菲薄,引喻失義"的結果是"塞忠諫之路","以"譯為"以至"。

三、作副詞,同"己"。

例如: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以"通"已",意即"已經"。"固以怪之"也即本來已經感到奇怪。

四、助詞。和"上"、"下"、"東"、"西"、"往"、"來"等方位詞連用,表示時間、方位、範圍等,為現代漢語沿用,可以不譯。

例如受命以來,夙夜憂嘆。 (〈出師表〉)

可譯為:接受遺囑以來.早早晚晚憂愁嘆息

2樓:匿名使用者

有很多的,你自己不會嗎

文言文以字的用法

3樓:匿名使用者

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以」字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藉""依據""按照""用(憑)什麼身份"等。例如: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察今》)

(二)「以」字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三)「以」字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於"。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

(四)「以」字引進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於",可譯為"在""從"。例如: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於泰安。(《登泰山記》)

(五)「以」字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例如: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戰國策?周策》)

擴充套件資料

以,音已(yǐ),當代用法如下:

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如以前、二十歲以下。

表示用、拿,把,憑藉,如以少勝多、以毒攻毒,「……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表示因為,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表結果,譯為「導致」,如「……以塞忠諫之路也……」

表示目的,如以待時機。

表示於、在,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以2023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表示認為,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也作連詞,同「而」,如城高以厚。

4樓:咕嚕咕嚕

「以」字在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現的頻率較高,其含義和用法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一、作動詞,譯為「認為、以為」。

例句:1、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兩小兒辯日》

2、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3、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公輸》

4、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介詞,相當於「用」。

例句:1、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記》

2、 以衾擁覆,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

3、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核舟記》

4、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涉世家》

三、介詞,相當於「把、拿」。

例句:1、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陳涉世家》

2、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3、 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童趣》

4、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四、介詞,可譯成「因、因為」。

例句:1、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2、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3、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五、有時與「是」連用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為「因此」。

例如:1、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送東陽馬生序》

2、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出師表》

3、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

六、介詞,可譯為「憑藉」。

例句: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曹劌論戰》

3、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4、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七、介詞,相當於「從、由」。例如: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隆中對》

八、介詞,譯為「按照」。

例如: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九、連詞,相當於「用來、以便」。

例句: 1、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2、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陳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隆中對》

4、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

十、連詞,表示順承,相當於「而」,也可不譯。

例如:1、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

2、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小石潭記》

3、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

十一、連詞,譯為「以致」。例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十二、通「已」,已經。

例如: 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總之,「以」字在文言文中用法頗為靈活。

在學習中,要仔細閱讀認真體會,並注意結合上下文來辨析它的不同含義和用法

5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文言文中「以」作為助詞的用法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以用作動詞時,只能翻譯為認為嗎?

以字的用法和意義

7樓:戰歌

「以」字,讀作【yǐ】,用法如下:

一、〈動詞〉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義:用2、同本義。有一部分現已弱化成了介詞

二、〈名詞〉

1、原因,緣故

2、無固定職業的人

三、〈介詞〉

1、把,拿 ——表示對事物的處置

如:以力服人(用強制的手段使人服從)

四、〈助詞〉

1、用在單純方位詞或時間詞之前,表示時間、方位、數量、質量、範圍之類的界限

2、加在句中,表示語氣的舒緩或調整節奏

意義如下:

1、用,拿,把,將:~一當

十、~苦為樂、~身作則、~鄰為壑、~訛傳訛、~往鑑來。

2、依然,順,按照:~時啟閉、物~類聚。

3、因為:~人廢言、勿~善小而不為、不~物喜,不~己悲。

4、在,於(指時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於:~待時機、~儆效尤。

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求。

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前、~內。

8、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得~。

9、古同「已」,已經。

10太,甚:不~急乎?

11、及,連及:富~其鄰。

組詞胡以、以次、何以、以時、此以、以後、以降、以先、藉以、足以、以免、既以、以內、過以、以太、難以、予以、是以、以上、以是

造句1、不久以前,科學家還不得不親自到圖書館去查閱文獻,在那裡他們只能一張張翻閱目錄索引以便從各種滿是灰塵的合訂卷中找到他們需要的文章。

2、科學家對科研道路上的各種困難早就習以為常了。

3、我們是班級幹部,理所當然應該以身作則。

4、誰能說出,當愛已飛走,你的心何以嘆息?唯有時光。

「於」字的用法

8樓:恆源精英

1、說明行為發生的時間,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在」、「到」。

例如: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出自:《出師表》)於的意思:到。

2、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範圍、物件、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於」「給」「由於」等。

例如: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出自:《出師表》)於的意思:在…中。

3、放在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

例如:良曰:「長於臣。」(出自:《鴻門宴》)於的意思:比。

4、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範圍、物件、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於」「給」「由於」等。

例如:得復見將軍於此。(出自:《鴻門宴》)於的意思:在。

5、作為連線詞或片語,表示並列關係。《尚書》中用得較多。可譯為「和」「與」等。

例如:告汝德之說於罰之行(出自:《尚書·康誥》)。

於的意思:和,與。

9樓:銷魂哥_僟

「於」是介詞,總是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合,構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係。 1.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範圍、物件、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於」「給」「由於」等。例如:

得復見將軍於此。(《鴻門宴》在) 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公輸》在……方面)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出師表》在……中) 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赤壁之戰》向) 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赤壁之戰》到) 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雲。(《左忠毅公逸事》從、自) 故燕王欲結於君。

(《廉頗藺相如列傳》跟、同)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對、對於) 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於侍臣……(《記王忠肅公翱事》給) 2.放在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例如: 良曰:

「長於臣。」(《鴻門宴》)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勸學》) 有時則只是表示物件的性質和狀態,可不譯。

例如: 非常之謀難於猝發……(《五人墓碑記》) 3.放在動詞之後,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例如:

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五人墓碑記》)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受制於人……(《赤壁之戰》) 4.複音虛詞「於是」,用法與現代漢語的「於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後句的承接或因果關係,與現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現代漢語也這樣用。

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廉頗藺相如列傳》) 吳之民方痛心焉,於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記》) (二)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後,「於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

可根據「於」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在這」「從這」等。

文言文的用法,文言文以字的用法

根據具體的語境,有時是兩個詞,有時是一個詞。如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此句中的 可以 是兩個詞,可 以 之 意思是可以憑 這 2.士不可以不弘毅 此句中的 可以 與現代漢語用法相同。文言文以字的用法 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 以 字表示動作 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 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

文言文辨析而字的意義和用法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和意義

1和2意思一樣,表結果 3 錶轉折,卻 的意思 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 然而 可是 卻 例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表示偏正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 著 地 等,或不譯。例 一絲而累,以至於寸。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文言文中以有幾種用法,可以的「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幾種用法?!

以 字用法歸納 以 是古文中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虛詞。以 的本義是 用 作動詞。例如 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 晏子春秋 字用歸納 古文使用頻率高虛詞 本義用作詞例 今吾欲辱何 晏 春秋?晏使楚 作用解連用組或 結構譯認認 例 滿座賓客伸頸 側目 微笑 默嘆 認 妙絕 林嗣環 孤讀書自 認 所益 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