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對美德的觀點有哪些,亞里士多德的美德觀氏包括兩個方面嗎

2021-05-14 14:55:11 字數 3543 閱讀 6749

1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與蘇格拉底一樣,亞里士多德在倫理學中主要**了善與美德的問題。但是他反對蘇格拉底把美德僅僅等同於知識的觀點,而主張有兩種美德,一種是心智方面的,即知德;另一種是道德方面的,即行德。心智方面的美德主要是指一種沉思的生活,它以理性沉思活動本身作為目標,對思想加以思想,並從這種活動中獲得悠閒自適而且持久不變的愉悅,這是一種最高的幸福。

亞里士多德說:「哲學智慧的活動恰是被公認為所有有美德的活動中最愉快的」,「對於人,符合於理性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和最愉快的,因為理性比任何其他的東西更加是人。因此這種生活也是最幸福的。

」這種生活是與人身上最好的東西即神聖的理性打交道,也就是在和神打交道。

在淡到道德方面的美德時,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他的「中庸」學說。他指出,人的靈魂包括三個部分,即激情、官能和性格狀況。激情是指慾望、憤怒、恐懼、快樂等伴有愉快和痛苦的感覺,官能是指我們藉以體驗上述感覺的東西,性格狀況則是指我們如何對待和處理這些激情的方式。

亞里士多德認為,激情和官能都談不上是美德,只有性格狀況才存在美德和惡行的問題。一個人如果能以一種不偏不倚、執兩用中的態度來對待激情,這就是美德。亞里士多德明確指出:

「美德乃是一種中庸之道……它乃是以居間者為目的的。」「過度和不足乃是惡行的特性,而中庸則是美德的特性。」

亞里士多德的美德觀氏包括兩個方面嗎

2樓:雨中漫步

智力上的美德、道德品行

亞里士多德認為,是實踐美德區分了我們和其他物種。他認為共有兩種美德。一種是智力上的美德,另一種是道德品行,或者說性格美德。

一名優秀的人類,得運用這兩種美德,單運用其中一種並沒有作用。智力上的美德包括知曉事物的能力,良好的判斷力以及實踐所得的智慧。道德品行或者性格美德則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勇氣,慷慨,公正,自尊等等。

3樓:最強大腦花

亞里士多德關於美德的兩種分類

亞里士多德反對蘇格拉底把美德等同於知識的觀點,他認為美德跟道德不一樣,美德是靜止的,主張有兩種美德,一種是「理智的美德」,既知德;第二種是更重要的,是「道德的美德」,即德性。

所謂理智的美德,主要是指一種沉思的生活,就是理性將其發現真理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他以理性沉思活動本身作為目標,對思想加以思想,並從這種活動中獲得悠閒自適而且持久不變的愉悅,這是一種最高的幸福。亞里士多德說:

「哲學智慧的活動恰是被公認為所有美德的活動中最愉快的」,對於人,符合於理性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和最愉快的,因為理性比任何其他的東西更加是人。因此這種生活也是最幸福的。」它包括實踐的和理論的知識,以及科學研究的能力也就是人的才能。

蘇格拉底把知識和美德等同起來,認為「美德即知識」,無知識不能為善,罪惡出於愚昧,有善的知識就有德,無善的知識就無德。亞里士多德認為知識、理智對於人的美德是必要條件,但還必須要有實際的訓練。智慧是靈魂的一種活動,實際上是能指導幸福的。

智慧本身不是行為的德,但行為的德和它是相配合的,兩者對於達到善都是必要的。

比較蘇格拉底和亞里士多德關於美德的見解

4樓:卯飛塵

"美德即知識"倫理問題是蘇格拉底的哲學的主題,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題,他一生都在以倫理的要求自勵並以之教人。

蘇格拉底到處勸勉人們"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們要"努力成為有德行的人"。美德即知識"是蘇格拉底倫理學的最重要的命題,也可以說是蘇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他看來,人的行為之善惡,主要取決於他是否具有有關的知識。

人只有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才能趨善避惡。由此,蘇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識"的命題。從"美德即知識"的觀點出發,蘇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張。

這種主張不僅否定了當時盛行於希臘的道德天賦的觀念,而且賦予道德以一種普遍的基礎。由於強調知識與道德之間的內在聯絡,就肯定了知識的傳授與道德教育之間直接相關;同時,由於認識到道德的知識基礎,也就是為道德教育的進行找到了一條重要的途徑.

亞里士多德的美德理論關注個人的幸福和至善,他認為幸福和至善主要不是作為善待自己或朋友 的美德,而是作為治理國家的關鍵。而最好的國家總是個人利益和整體利益緊密結合的,因而美德意味著不僅要善待自己和朋友,而且必須善待所有的公民。由此可見,亞里士多德討論的美德主要不是一意義上個人的美德,更突出的是作為統治者的美德。

5樓:子夜櫺

蘇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關於教育的內容,他主張"美德即知識",首先要培養人的美德,教人學會做人,成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學習廣博而實用的知識。他認為,治國者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

他說,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讚揚的人都是那些知識最廣博的人,而受人譴責和輕視的人,都是那些最無知的人。最後,他主張教人鍛鍊身體。他認為,健康的身體無論在平時還是在戰時,對體力活動和思維活動都是十分重要的。

而健康的身體不是天生的,只有通過鍛鍊才能使人身體強壯。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認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人的美德。當人的各種天賦職能都得到滿足,並能在理性的支配和領導下得到和諧而充分的發展時,人就是一個有美德的人。或者說,當一個人的感情、慾望為理性所控制時,人就產生美德。

他還認為,美德的特性就是「中庸之道」。所謂「中庸之道」,就是「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物,對適當的人,由適當的動機和適當的方式來感受這些感覺,就既是中間的,又是最好的,而這乃是美德所具有的」。例如在莽撞與怯懦之間有勇敢,在吝嗇與浪費之間有慷慨,在怕羞與無恥之間有謙虛,等等,其中勇敢、慷慨、謙虛就是「中庸之道」,就是美德。

他認為,為了培養美德,不僅要認識美德的意義,而且要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就是說要通過實踐來進行道德教育。

他認為,**和繪畫在培養美德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供人娛樂,使人解除疲勞,而且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涵養人的理性,激盪人的靈魂,使人產生巨大的變化。

因此應該慎重選擇好的樂曲來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這樣,亞里士多德把美育和德育聯絡起來了。

總結來說,亞里士多德比蘇格拉底的理論更稱體系,但是歸根結底,他們還是同根同源的,都把美德與教育聯絡起來了。

對於美德 蘇格拉底和亞里士多德的不同觀點嗎

6樓:匿名使用者

蘇格拉底開啟了**德性與知識關係的先河。他認為"美德即知識"。    柏拉圖之後的亞里士多德從兩個方面對"美德即知識"進行了揚棄:

一方面是從德性的分類角度出發。    亞里士多德繼承蘇格拉底理性主義的同時,指出靈魂的慾望部分也有相應的德性即道德德性;另一方面是從知識和行為的轉化關係角度出發,他指出知識或無知不是行為善惡的根源。德性或惡都是出於人的意願的。

亞里士多德認為心智方面的美德是什麼?

7樓:漫閱科技

亞里士多德反對蘇格拉底把美德僅僅等同於知識的觀點,而主張有兩種美德,一種是心智方面的,即知德;另一種是道德方面的,即行德。心智方面的美德主要是指一種沉思的生活,它以理性沉思活動本身作為目標,對思想加以思想,並從這種活動中獲得悠閒自適而且持久不變的愉悅,這是一種最高的幸福。亞里士多德說:

「哲學智慧的活動恰是被公認為所有有美德的活動中最愉快的」,「對於人,符合於理性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和最愉快的,因為理性比任何其他的東西更加是人。因此這種生活也是最幸福的。」這種生活是與人身上最好的東西即神聖的理性打交道,也就是在和神打交道。

亞里士多德的簡介,亞里士多德簡介

亞里士多德,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 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作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他幾乎對每個學科都做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 形而上學 心理學 經濟學 神學 政治學 修辭學 自然科學 教育學 詩歌 風俗,以及雅典...

亞里士多德的簡介,最短的,亞里士多德簡介

亞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 前322 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 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 形而上學 心理學 經濟學 神學 政治學 修辭學 自然科學 教育學 詩歌 風俗,以及雅典法律。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構建了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 美學...

亞里士多德的學生是誰,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蘇格拉底,三者之間什麼關係啊,比如誰是誰的學生,誰年代早誰晚

亞里士多德的學生是亞歷山大。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384 前322 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 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