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一聲青磐
你好。1、
中觀學派與唯識學派為印度大乘佛教最大的兩支學派。
漢傳佛教的天台宗,三論宗皆屬中觀學派。
2、唯識宗則屬於唯識學派。
1、中觀學派認為,一切性空,唯假名存。奉行八不中道: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不常不斷。
一、三論宗以《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為宗旨,謹奉八不中道,對當時諸多學派一一批判。「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如同後世禪宗所繼承的那樣,唯有離去四句,絕去百非,是為第一義諦。
二、天台宗教義則更加豐富,理論也更加完善。獨創的「一念三千」「一心三觀」等修煉法門,均將「中道觀」納入其中。一念升起,則空,假,中同時具足。
注重「止觀雙運,定慧雙修」既重定學,又重慧學。
2、一、唯識學派則將人的心識分為八個:眼耳鼻捨身對應的五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我們所認知的世界都是由八識造作而成,所以稱「萬法唯識」。
在此基礎上有「四分」之說,即見分(主體的能動作用),相分(客體在腦中的反映),自證分(對上述二者的證知),證自證分(對上述證知的證知)。那麼成佛的關鍵也就在於「轉識成智」了,將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轉意識為妙觀察智,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
二、唯識宗學說還包括「三性」,即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依他起性是說,現象不真,依識而有。遍計所執性是說,強認假為真,遍計所有。圓成實性是說,破上述二性,則真性顯露。
三、另有「五重觀法」和「因明學」,可自行了解。五重觀法重修持。因明學則類似於邏輯學,對了解佛理有很大益處。
上述已將中觀與唯識的主要思想列出,區別還是很明顯的吧。
1、關於三性說之差別
2、判教說之差別
3、種性說之差別
4、阿賴耶識有無的差別
前三條皆無關大雅,唯最後一條有些問題。中觀學派是一切皆「破」。認為阿賴耶識也是空。而唯識學派則認為阿賴耶識實有,是「立」。這可以說是本質上的區別了。
至於說聯絡,則在於對「真心」的追求了吧。綜觀佛教初創,到漢地發揚光大,分支眾多。但總旨只有這麼一個,即追求那至真至善的本體,眾有情乃至無情的本根。
在個人來講,眾人因緣不同,所以能夠接受的法門都有所差別,佛教眾多的宗派如同琳琅滿目的商品,只需選你最需要的那一個,即可通向終極。甚至不要說佛教內的眾多門派。即使是道教,**教,只要方法得當,機緣成熟,均可以迴歸於本體。
這就是蒂利希所提出來的大部分宗教通用的「終極關切」命題。扯遠了,你問的這個問題其實還是比較複雜的,建議再參看其他人的回答並結合一些書籍。另外就是,據我所知並沒有「如來藏」這一派。
---------------------------------
末樓的那一位,拜託你先去學習學習再來說話。
你知不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的提出代表了什麼?
你知不知道錢學森讓胡孚琛去研究丹道文化以及他本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你知不知道現今自然科學遇到的種種瓶頸與障礙?
真正的學術大家都已經在高層次的平臺上進行了超越世俗的交流。
東西方文化精髓早就在溝通中前進了。
誠然很多修佛學道之人淪於一己之私,
那難道因為幾條臭魚就把鍋扔了?
年輕人不要太狂妄,科學還是要發展的,世界還在進步,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之分是學術之爭,
但你如何看待與表達你的思想就不僅僅是學術上的問題了。
只有真正匯通了儒釋道三家精義,
打通了中西方文化的任督二脈,
才談得到人類的進步與進化。
搞通這些東西,
是為了真正的人類幸福。
換句話說,
不為了這個至高至公目標而高談佛道的人,
是不會搞得通這些東西的。
唯物辯證法的精髓之一就在於能夠客**待世間事物。
你捫心自問,你足夠客觀麼?
2樓:ionic豪
樓主、諸位學人 法安吉祥
此問好有一問,師兄善哉此問,可以成就大眾對於佛法正義的抉擇覺支,後學在此隨喜讚歎,接著當以引據**來解說三者的聯絡與區別。
後學先總結如下,再依依引證**解說:
般若中觀,
乃是直指本心如來藏本來性、自性性、清靜性、涅盤性、中道性。親證如來藏者,現觀如來藏真心空寂無我、猶如虛空、卻又能生出萬法,所以非有為非無為---中道性。如來藏無我性,故稱空性;如來藏俱足一切法、能升一切法,故不空,雙俱此空不空性,名曰中道性。
唯識觀,
亦是以親證如來藏為本,而如來藏又稱為阿賴耶識(依能含藏業種命名)、又名阿伽陀識(依如來藏能持身的大種性自性而名),親證此根本識時,即能現觀如來藏的唯識性---真實性與如如性---體性金剛永不毀壞、又能如如隨緣配合一切眾生心行。而一切萬法都是由此心此圓成實性而變現,故名萬法唯識。
如來藏,
即是一切法本,般若體、諸佛之母,親證此心時,即能現觀此心的真如性、唯識性、中道性、也就是如菩薩纓絡經所說,發起般若正觀,亦即中觀現前。
因此,這三者,唯是名稱不同,所證皆是一切眾生本來面目---如來藏,證時即知如來藏雙俱空性與不空性,如來藏雖然真實有,然而體如虛空、無有邊際,說他有,然而他又跟三界有不同,說他空,卻又不是空無所有的頑空、也不是緣起無常的空相,所以稱空性;然而他真實不壞,能假藉諸緣出生萬法,具有此真實功德,因此不空,一切萬法種子皆含藏於此心中,是故不空,如來藏即是雙具此中道性,能親證者,即是親證般若中觀、親證唯識性、親證如來藏。
接著,引據**來佐證:
入楞伽經》〈佛性品第十一〉:【(佛言:)「大慧!
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斷絕,身俱生故;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餘七識者心:意、意識等念念不住,是生滅法。」】
萬法唯識的識即是阿賴耶識,此識又名如來藏,真常不壞,因此離無常、而且也無我性、體性清淨。因此單從此**便知,唯識的萬法唯阿賴耶識,此識即是如來藏。
《入楞伽經》〈剎那品第十四〉又說:【「大慧!言剎尼迦者,名之為空;阿梨耶識名如來藏,無共意轉識熏習,故名為空;具足無漏熏習法故,名為不空。」】
如來藏不同其餘七轉識會有薰染變異,故稱為空,這裡很明顯,不是無常緣起的空相,而是指體性清淨無有變異的空性;然而又具足無漏法種,所以不空,可是這個不空,卻又不是三界有。因此可知,如來藏雙俱空與不空,即是中道性,親證此心時,方是親證般若中觀。
又如 《入楞伽經》佛心品第四 佛雲:【真如、空、實際,涅盤及法界,意身、身、心「等」,故我說唯心。】
這就是說,真如、空、實際、涅盤、法界、意生身、色身、心,都是相等的,因為都是如來藏阿賴耶識中所含藏的區域性體性故,都歸如來藏阿賴耶識「一心」所攝故,一心唯通八識心王故。而在前面,阿賴耶識其實又稱為如來藏,當然也可以說唯識。
接著針對其餘學人所說,稍作法義辯證,已讓佛法正義,令大眾更清楚中觀、唯識即是親證如來藏之中道性與唯識性:
第一: 一樓唯梅子兄雲:唯識派的真如.是一種靜止狀態.是通過緣起而體現出來的空性。
辯證:然而如前所舉**,空性乃是如來藏心體無我性、體性清淨無有變異,而名空性,並不是此兄所說的緣起而體性的空,此乃空相,只是五陰虛妄無常的空相爾。唯識派所說的真如,乃是如來藏阿賴耶識,此心體所顯的真如法性,舉經為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三十雲:【佛告善現:「於意云何?
心住為如『心真如』不?」善現答言:「如是世尊!
如是善逝!」佛告善現:「於意云何?
心如『真如住』,為如實際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
不也善逝!」佛告善現:「於意云何?
真如實際為甚深不?」善現答言:「如是世尊!
如是善逝!」佛告善現:「於意云何?
即真如是心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
不也善逝!」佛告善現:「於意云何?
離真如有心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
不也善逝!」佛告善現:「於意云何?
即心是真如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
不也善逝!」佛告善現:「於意云何?
離心有真如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
不也善逝!」佛告善現:「於意云何?
真如見真如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
不也善逝!」佛告善現:「於意云何?
若菩薩摩訶薩能如是行,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不?」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能如是行,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這段**就是在說明,真如不是心,只是心(如來藏)所顯的真如自性爾,離開此真如性也找不到如來藏心,然而離開如來藏心也沒有真如可說,這就是說明,真如只是如來藏心的自性,而證真如,必須親證如來藏,方能證知如來藏之真如性,才能發起般若中觀。所以,唯識的真如,並不是緣起空。
第二: 一聲青磐兄說中觀認為阿賴耶識也是空。
辯證:但是阿賴耶識的空,並不是空無所有,而是體性空寂無我猶如虛空,且體性清淨無有變異,故名為空,唯識也不是單說阿賴耶識的不空(實有),而是將阿賴耶識的空與不空,俱足宣說,當然唯識也包含了中觀,因為中觀就是指親證阿賴耶識的空與不空性,也就是唯識性、真如性。
第三:北京求知教育兄認為唯識已經將前第八識之外的其它 識 否定掉了。進而過度到中觀,把 第八識也空掉。
辯證: 這也是嚴重誤會佛法,唯識乃是佛所宣說,一切萬法、其餘七識心都是由阿賴耶識所出生,並沒有否定其他識,而中觀所證的般若中道性,也是依於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的真如法性,並不是把阿賴耶識空掉,而是阿賴耶識本體本來就是具足中道性、空不空性。
第四:dhsoft 兄認為唯識即是瑜伽派,簡單的說它是說一切有的,中觀是說一切空,但是瑜伽派也認為最終要達到的是中觀,但是他們認為要達到空即中觀智必須先修行說一切有。
辯證:中觀如果是說一切空,那與斷滅見無異,斷見外道也是說一切空,然而中觀真正的空,是指如來藏之空性,也俱足不空性,這才是中道性,唯識也不是說一切有,而是一切萬法都是依阿賴耶識出生,而阿賴耶識自體無我性、空性,因此唯識包含了中觀,而中觀也不違背唯識,端看行者是否如實證解。
最後,後學在總結如下:
唯識所親證的阿賴耶識,俱足了空與不空性、生滅與不生滅和合(非斷非常)、不生亦不滅、不垢亦不淨(如來藏自體清靜卻含藏無量汙染種子)、不增亦不減(體性清淨永無變異薰染)等中道性,故唯識包含中觀,而中觀其實就是親證阿賴耶識的中道性、真如性,當然不應該將中觀與唯識分割,兩者所證相同,差別在於名相不同而已。而兩者所證的就是阿賴耶識如來藏。
因此三者所證皆同,唯是名稱不同。依茹來藏區域性功能、所顯的體性而立名。(心、真如、如來藏、涅盤、空、實際、阿賴耶等)
佛教中「如來」是什麼意思,佛教中如來的含義
佛教中的如來就是指佛的十大稱號之一。民間常以如來 如來佛專指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佛,釋尊,即當時的悉達多太子。實際上如來是佛的德號之一。如來不是名字,而是一種稱呼,類似於經理 隊長。是 佛的十大稱號 之一,也就是說,但凡是佛,都可以被稱為如來,佛門有多少佛,就有多少如來。佛還有世尊 無上師 天人師等其...
佛性與如來藏的區別
人性本具如來藏,如來藏就是菩薩。就是說,人的本性本來就是有菩薩藏在裡面的,所以,人的本性很善良。小孩子剛生出來的時候,他會殺 人放火嗎?他會偷東西嗎?他會打妄語嗎?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小孩子的本性就具有如來藏,如來藏就是菩薩,聽得懂嗎?學佛人要懂得接近佛,你才能成佛。成佛不是憑嘴巴講的,光憑嘴巴講...
圓瑛法師註解楞嚴經!一心三藏 空如來藏 不空如來藏 空不空如
一心三藏 空如來藏 不空如來藏 空不空如來藏。因生萬法,故立空如來藏 即立即破,故言不空如來藏 空不空如來藏,是滅一切心,非是空不空,亦無如來藏。中道無道,是一乘寂滅場地。還是圓瑛法師解的最好。什麼是一心三藏?一心三藏是佛學的主要思想,凡夫迷惑於 黑夢所組成的的茫茫大夢中,醉生夢死 死死生生 生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