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夢境之翼
暈 咋成了捕魚者說了=.=
2樓:
我以前好象只讀過捕蛇者說~
捕蛇者說原文及翻譯
3樓:暴走少女
1、原文: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瘻、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
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餘悲之,且曰:「若毒之乎?餘於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號呼而轉徙,飢渴而頓踣。
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
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
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餘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2、譯文:
永州的野外出產一種奇異的蛇,(它)黑色的質地白色的花紋;這種蛇碰到的草木全都乾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沒有能夠抵擋蛇毒的辦法。然而捉到後把它晾乾用來做成藥餌,可以用來**麻瘋、手腳拳曲、脖腫、惡瘡,去除壞死的肌肉,殺死人體內的寄生蟲。
起初,太醫用皇帝的命令徵集這種蛇,每年徵收這種蛇兩次,招募有能力捕捉這種蛇的人,抵他的賦稅。永州的人都爭著去做(捕蛇)這件事。
有個姓蔣的人家,享有這種(捕蛇而不納稅的)好處三代了。我問他,他卻說:「我的祖父死在捕蛇這件差事上,我父親也死在這件事情上。
現在我繼承祖業幹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險些喪命也有好幾次了。」他說這番話時,神情像是很悲傷。
我很同情他,就說:「你怨恨這差事嗎?我將要告訴管理政事的人,讓他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賦稅,那麼怎麼樣?」
蔣氏(聽了),更加悲傷,滿眼含淚地說:「您是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我這差事的不幸,還不如恢復我賦稅遭受的不幸那麼厲害呀。如果從前我不幹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
自從我家三代住到這個地方,累計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可鄉鄰們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們土地上生產出來的都拿去,把他們家裡的收入也盡數拿去(交租稅仍不夠),只得號啕痛哭輾轉逃亡,又飢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頂著狂風暴雨,冒著嚴寒酷暑,呼吸著帶毒的疫氣,一個接一個死去,常死人互相壓著。
從前和我祖父同住在這裡的,現在十戶當中剩不下一戶了;和我父親住在一起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兩三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四五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遷走了。可是我卻由於捕蛇這個差事才活了下來。
凶暴的官吏來到我鄉,到處吵嚷叫囂,到處騷擾,那種喧鬧的樣子驚擾了鄉間的平靜,即使是雞狗也不得安寧呢!我就小心翼翼地起來,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還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餵養蛇,到規定的日子把它獻上去。
回家後有滋有味地吃著田地裡出產的東西,來度過我的餘年。估計一年當中冒死的情況只是兩次,其餘時間我都可以快快樂樂地過日子。哪像我的鄉鄰們天天都在危險之中呢!
現在我即使死在這差事上,比起我的鄉鄰就已經死在(他們)後面了,又怎麼敢怨恨(捕蛇這件事)呢?」
我聽了(蔣氏的訴說)越聽越悲傷。孔子說:「嚴苛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凶猛啊!
」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還真是可信的。唉!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這種毒蛇更厲害呢!
所以寫了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從這裡得到它。
《捕蛇者說》,出自於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文字抓住蛇毒與苛政之毒的聯絡,巧用對比,通過捕蛇者與毒蛇之毒來襯托賦稅之毒,突出了社會的黑暗。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柳宗元所處的時代,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轉折時期。公元755年安祿山之亂後,**政權與藩鎮不斷鞏固自己的勢力,對人民加重賦稅。
史書記載:中唐賦多而重,除法定的夏、秋兩稅外,加徵種種苛稅。繁重的苛捐雜稅,使勞動人民苦不堪言,如再遇天災,無疑雪上加霜,他們紛紛逃亡、流浪,以至十室九空。
柳宗元在唐順宗時期,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運動。因反對派的強烈反抗,革新運動一百四十多天後失敗,順宗退位,王叔文被殺,柳宗元貶為永州司馬。
在永州的十年期間,柳宗元大量地接觸下層,目睹當地人民「非死則徙爾」的悲慘景象,感到有責任用自己的筆來反映橫徵暴斂導致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希望最高統治者能借此體察民情,推行善政。
柳宗元看到「永州之野產異蛇」,聽到有蔣氏者「專其利有三世」的事例,他以進步的思想和身邊的素材構思了這篇《捕蛇者說》,以「貶時弊與抒孤憤」。
二、文章賞析
1、揭露現實
《捕蛇者說》揭露了當時「賦斂之毒有甚於蛇毒」的社會現實。文章由異蛇引出異事,由異事匯出異理,即由蛇、徵蛇、捕蛇、捕蛇人、捕蛇者說依次刻畫描寫,以蛇毒與賦斂之毒相對舉而成文。
敘事開篇,因事而感,因感而議。全文先事後理、因前果後,處處設比,文風委婉曲折,波瀾縱橫,脈絡清晰,層層遞進。
2、內容索引
內容結構上,作者以「蛇」為線索,步步深入地文字。全文以蛇開篇,至蛇收束,其中按照產蛇、募蛇、捕蛇,到捕蛇者、捕蛇者說的順序步步遞進,最後得出結論。雖然題為「捕蛇者說」,卻不徑從蔣氏敘起,而從「永州之野產異蛇」下筆。
4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捕蛇者說
唐代:柳宗元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瘻癘,去死肌,殺三蟲。
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餘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餘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
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
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飢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
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
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
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餘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譯文:
永州的野外出產一種奇異的蛇,(它)黑色的質地白色的花紋;這種蛇碰到的草木全都乾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沒有能夠抵擋蛇毒的辦法。然而捉到後把它晾乾用來做成藥餌,可以用來**麻瘋、手腳拳曲、脖腫、惡瘡,去除壞死的肌肉,殺死人體內的寄生蟲。起初,太醫用皇帝的命令徵集這種蛇,每年徵收這種蛇兩次,招募有能力捕捉這種蛇的人,抵他的賦稅。
永州的人都爭著去做(捕蛇)這件事。
有個姓蔣的人家,享有這種(捕蛇而不納稅的)好處三代了。我問他,他卻說:「我的祖父死在捕蛇這件差事上,我父親也死在這件事情上。
現在我繼承祖業幹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險些喪命也有好幾次了。」他說這番話時,神情像是很悲傷。
我很同情他,就說:「你怨恨這差事嗎?我將要告訴管理政事的人,讓他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賦稅,那麼怎麼樣?」
蔣氏(聽了),更加悲傷,滿眼含淚地說:「您是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我這差事的不幸,還不如恢復我賦稅遭受的不幸那麼厲害呀。如果從前我不幹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
自從我家三代住到這個地方,累計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可鄉鄰們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們土地上生產出來的都拿去,把他們家裡的收入也盡數拿去(交租稅仍不夠),只得號啕痛哭輾轉逃亡,又飢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頂著狂風暴雨,冒著嚴寒酷暑,呼吸著帶毒的疫氣,一個接一個死去,常死人互相壓著。從前和我祖父同住在這裡的,現在十戶當中剩不下一戶了;和我父親住在一起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兩三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四五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遷走了。
可是我卻由於捕蛇這個差事才活了下來。凶暴的官吏來到我鄉,到處吵嚷叫囂,到處騷擾,那種喧鬧的樣子驚擾了鄉間的平靜,即使是雞狗也不得安寧呢!我就小心翼翼地起來,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還在,就放心地躺下了。
我小心地餵養蛇,到規定的日子把它獻上去。回家後有滋有味地吃著田地裡出產的東西,來度過我的餘年。估計一年當中冒死的情況只是兩次,其餘時間我都可以快快樂樂地過日子。
哪像我的鄉鄰們天天都在危險之中呢!現在我即使死在這差事上,比起我的鄉鄰就已經死在(他們)後面了,又怎麼敢怨恨(捕蛇這件事)呢?」
我聽了(蔣氏的訴說)越聽越悲傷。孔子說:「嚴苛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凶猛啊!
」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還真是可信的。唉!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這種毒蛇更厲害呢!
所以寫了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從這裡得到它。
擴充套件資料
捕蛇者說
《捕蛇者說》,出自於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文字抓住蛇毒與苛政之毒的聯絡,巧用對比,通過捕蛇者與毒蛇之毒來襯托賦稅之毒,突出了社會的黑暗。文章筆鋒犀利,文情並茂,堪稱散文中的傑作。
千百年來一直廣為傳頌。該文被收入語文版九年級上冊,蘇教版九年級上冊。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祖籍河東(今山西省芮城、運城一帶),世稱柳河東,柳出身於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唐德宗貞元九年(793)進士,曾任集賢殿正字、藍田尉、監察御史裡行等職。
順宗時,官禮部員外郎。他參加了主張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王叔文失敗後,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十年後調任柳州刺史,病逝於任所,因又稱柳柳州。
創作背景
柳宗元所處的時代,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轉折時期。公元755年安祿山之亂後,**政權與藩鎮不斷鞏固自己的勢力,對人民加重賦稅。史書記載:
中唐賦多而重,除法定的夏、秋兩稅外,加徵種種苛稅。繁重的苛捐雜稅,使勞動人民苦不堪言,如再遇天災,無疑雪上加霜,他們紛紛逃亡、流浪,以至十室九空。
柳宗元在唐順宗時期,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運動。因反對派的強烈反抗,革新運動一百四十多天後失敗,順宗退位,王叔文被殺,柳宗元貶為永州司馬。在永州的十年期間,柳宗元大量地接觸下層,目睹當地人民「非死則徙爾」的悲慘景象,感到有責任用自己的筆來反映橫徵暴斂導致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希望最高統治者能借此體察民情,推行善政。
柳宗元看到「永州之野產異蛇」,聽到有蔣氏者「專其利有三世」的事例,他以進步的思想和身邊的素材構思了這篇《捕蛇者說》,以「貶時弊與抒孤憤」。
九年級下冊《詩經兩首》原文,九年級下冊《詩經兩首》原問和翻譯
關雎關關雎鳩,在 bai河之洲du。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zhi,dao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回之。求之不得,答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
九年級英語第四單元作文帶翻譯,九年級英語作文帶翻譯
英語並不難,需要集中突破,可以從詞彙入手 九年級英語三單元作文帶翻譯 筆有些顫抖,2006 年,我初二,過著天昏地暗的生活。每天在家與學校中穿梭,嚐盡了兩點一線的苦澀。2006 年,我初二。每天都有自習課,每天都沒有自習課。請原諒,也許這句話看上去很矛盾,可這卻是事實 幾乎天天的自習課都被奪走了,考...
九年級上冊英語課文2b翻譯,九年級上冊英語課文30頁2b翻譯
李文bai是一個從農村來的普通的15歲男孩 du子。zhi他很用功,在學校dao表現良好。很難相信他以專前在學校出過屬問題。當他很小時,他很少惹事,他的家人和他在一起的時間很長。他父母到了搬到新城市尋找工作,李文就由爺爺奶奶照顧。李文很想念他的父母,他經常感到孤獨和不開心。李文的不開心開始影響他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