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aaa**王
佛家三寶是指佛、法、僧,也就是覺、正、淨。三寶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多,所
以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人皈依三寶,他是不是真的皈依?沒有皈依,做那一個儀式,那個儀式是空的、是假的,是形式沒有實質。為什麼?
他不明三寶、不解三寶,所以他也不得三寶。受過戒的人都曉得戒有戒體,他戒體得不到,三皈也是戒,同樣一個道理,他得不到戒體。戒體是什麼?
是自性。
三寶,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好,佛寶是自性覺,法寶是自性正,僧寶是自性淨,我們受持三皈的時候,有沒有得到自性的覺、正、淨,如果你在受持三皈的時候得到了,那你是真的三皈,經上講皈依是講這個,不是講形式。皈是回頭,從**回頭?從過去迷、邪、染回頭。
依什麼?依自性覺、正、淨,這真皈依,這一念迴歸了,這是真佛**。如果沒有舍迷邪染,不依覺正淨,那這個皈依是冒名的,說得好聽一點,天台家所講的六即裡頭「名字皈依」。
名字皈依是什麼?有名無實,一點作用都不起,有名無實。真正得用處的時候,你最低限度要「觀行皈依」,如果我們修行不能契入觀行位,只在名字位上,那就落空了。
名字位上說老實話,很容易造罪業,很容易墮三途;入觀行,大致上觀行功夫得力,可以得到人天福報,不會墮落三途。如果入「相似位」,那你有成就,你在菩薩道上就修行證果了。相似位是什麼果位?
要以《華嚴經》的果位來說,相似即就是十信位的菩薩,你轉凡成聖了。「分證」的三皈,那就是圓教初住以上。皈依的功德不可思議,是你要真皈真依,佛在經上講你真正皈依,有三十六位**神日夜保護你,這當然的事。
他為什麼保護你?尊敬你、佩服你、仰慕你,不是哪個人派他來保護,自動,自動來保護你。這才叫三寶。
2樓:法藏
佛是覺悟,覺而不迷!,,法是正而不邪,,僧是淨而不染!
佛法僧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乃是佛教三寶,三寶即佛寶、法寶、僧寶,是佛教的教法和證法的核心。
佛寶,指圓證佛道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也指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法寶,指佛的一切教法,有三藏十二部經及八萬四千法門。
僧寶,指依諸佛教法如實修行、弘傳佛法、度化眾生的出家沙門。
4樓:吐息旅人
佛法僧是佛教廟宇必須的三要件,就是佛像,法事,僧人。
5樓:法藏
佛,是覺而不迷!,,法,是正而不邪!,,僧,是淨而不染!
請問佛法僧三寶什麼意思?
6樓:因緣法
佛法僧三寶,是把佛陀、佛法和賢聖僧比喻為寶,是人世間最寶貴的。
佛寶,即真正圓滿覺悟諸法事理,了了分明,究竟無餘的一切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故名為佛。
佛法的法,是指佛陀依如實所覺而宣示於世間眾生的善巧教法。就所化的機來說,法可以為五乘: 為人乘說五戒法,為天乘說十善法,為聲聞乘說四諦法,為獨覺乘說十二因緣法,為菩薩乘說六波羅密多法。
若就對治的法門來說,則有八萬四千法;就修持的總綱來說,則只有戒定慧三學。
僧,梵語『僧伽』,譯和合眾,三人以上的名稱;即是奉行佛陀教法的出家**。僧的分類,有兩種: (一)聲聞僧,即修習小乘三學,剃髮染衣,具足出家沙門的形相。
(二)菩薩僧,即修習大乘三學者,有出家和在家的形相。
7樓:8萬4千法門
今天我們在此地舉行三皈傳授的儀式,首先我們要明瞭「三皈」的真實意義。學佛,我們對於佛教,也就是佛陀的教育,有了相當的理解,真正發心向釋迦牟尼佛學習,這才發心來求受皈依。求受皈依就是求釋迦牟尼佛收我作學生,從今之後,我們願意做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遵從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修正我們在生活當中許多錯誤的行為。
這是皈依正確的動機,或是說皈依正確的發心。如果我們對於佛教是什麼都沒搞清楚,看到別人皈依,我們也跟去皈依,這是錯誤的,這叫盲從,這是迷信,決定得不到三皈真實的功德利益。
佛法這一樁事情,正如同過去新加坡**納丹先生所說的。我跟他第一次見面,他告訴我,他在所有宗教裡面最尊敬的是佛教,「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我聽了這個話很驚訝,他是內行人,他不外行,這句話不是一般人能說得出來的,甚至在佛門裡能說得出來的出家法師也不多。
看看寺院道場大殿上所供奉的佛像,你就知道它代表實質。通常供養佛象是供一佛二菩薩。佛像代表本體,代表真如本性。
菩薩代表從體起用。所以佛沒有言說,心性沒有話說的。從體起用就能現相,就能說法。
現相、說法再多,總不出兩大類,一個是智慧(解),一個是慈悲(行)。「行」是慈悲,「解」是智慧。解行是一,解行不二。
這就是佛像代表的意義。
細心觀察這個地方,佛教確實重實質不重形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學生傳授三皈五戒,沒有聽說發皈依證、發五戒證書的。為什麼?這是儀式,佛教重實質。
你有沒有真心皈?「皈」是迴歸、回頭,「依」是依靠。從**回頭?
從一切錯誤回頭。依什麼?依靠老師真實的教誨。
諸位要記住,皈依不是皈依一個法師。如果你們大家今天到此地來,說「我皈依淨空法師了」,錯了,只要有這一個錯誤、這一個罪名就要墮地獄。你不來受皈依不會造這個罪業,因為你來受皈依,你造的這個罪業將來要墮惡道。
我們皈依誰?我們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某一個人,這樣才對了。我們是三寶**。
世尊是這樣傳授下來的,我們應當如是接受,依教奉行。
可是佛教流傳的時間長久,這當中免不了發生訛錯,愈傳愈訛。於是現前造成什麼形勢?皈依某一個法師,這問題嚴重。
皈依某一個法師就成了「破和合僧」。謗佛、謗法、謗僧、破和合僧。這一個罪條就是阿鼻地獄,我們千萬不要疏忽,一定要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佛法傳到中國唐朝將近一千年,我們在《壇經》上看到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為學生傳授三皈,已經不是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這把佛法僧的意義明顯的跟我們說出來。然後說明,「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於是我們就知道從那裡回頭,依靠什麼。
「覺」的反面是迷惑。我們今天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都不知道。所以我們在生活、工作、應酬之中,常常犯過錯。
你問說「為什麼會犯過錯?」因為不瞭解彼此的關係跟事實真相,所以犯了許多錯誤。佛菩薩是明白人,佛菩薩瞭解其中的關係,瞭解事實真相。
所以佛菩薩的生活沒有錯誤,佛菩薩做工作沒有錯誤,佛菩薩處事待人接物都沒有錯誤,這確實可以做我們的榜樣。所以我們從迷惑顛倒回頭,依「自性覺」。佛菩薩代表自性,我們要依佛菩薩的大覺。
我們從錯誤的思想、見解回頭,從邪知邪見回頭,我們依靠佛菩薩所代表的正知正見,這叫「皈依法」。我們的心地被汙染,我們的精神被汙染,我們的思想、見解,乃至於肉體都被汙染。被什麼汙染?
被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汙染。今天起,我們從日常生活當中一切染汙回頭,依清淨,諸佛菩薩代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叫「皈依僧」。我們這才明白,皈依佛是「覺而不迷」,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是「淨而不染」。
真正瞭解三皈的意義,我們才是如來真實**,才是如來第一**。我們要真學佛,我們要真正明瞭三皈傳授的神聖。
我們拜老師,老師是佛陀,不是普通人。我在此地代表僧團為諸位講解三皈的大意。決定不是皈依淨空法師,不是皈依某一個寺院,不是皈依淨宗學會,這一定要搞清楚。
我們皈依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我們皈依法,諸佛菩薩所說的一切經論是我們修學的依靠;我們皈依僧,是皈依虛空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僧團。你這就真的皈依了。這樣發心皈依,世尊告訴我們,你必定得一切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
所以佛在經上講,真正受三皈,必定有三十六位**神日夜保護你。
佛法,就如同夏蓮居老居士常常教導我們的,要「真幹」。我學佛將近五十年,在講臺上講經也講了四十年。這麼長的歲月,我總結佛法的教學,做成一副對聯。
上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諸佛如來教我要這樣存心。這是佛心,這就是經典上常講的「無上菩提心」。
必須落實在生活。我們對人、對事、對物要真誠。「真」是不假,「誠」是不虛。
虛情假意,自欺欺人,你用心就錯了。佛菩薩用真誠心,決定不欺誑眾生。佛菩薩用清淨心,決定沒有絲毫汙染。
汙染的根是自私自利。我們起心動念為自己的利益打算,這個念頭是罪,這是凡夫的妄心,不是真心。
真心清淨,決定沒有汙染;真心平等,決定沒有高下。如果覺得我高,他不如我,我們就錯了,我們沒有回頭,沒有皈依。所以皈依之後,要用清淨心、平等心對一切人、事、物。
要用覺悟心,覺就不迷。要用慈悲心,慈是愛心。這個慈悲心是從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流露出來的。
這個「愛」是大愛、真愛。佛家怕眾生誤會,所以用「慈悲」,不講「愛」。「愛」帶著情執。
愛心裡面具足了真誠、清淨、平等、正覺,這個愛心就叫做大慈大悲。我們要學佛的存心,學佛的用心,你就是真的回頭,真的皈依。諸佛如來承認你是佛**,你是佛的好學生。
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落實在生活上、工作上?如何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寫在下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唸佛」,這就圓滿了。
上聯是教我存心,下聯是教我修行。什麼是「看破」?對於宇宙人生真相搞清楚了,這叫「看破」。
「放下」是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能與不同的國家、族群、文化、宗教,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相尊重,互助合作,真正做到捨己為人,這是把下聯真正落實了。你所得的果報是佛家講的「得大自在」。
我們不必做皈依的儀式,你只要懂得皈依真正的意義,任何法師都可以為你做皈依儀式。你不找法師,在佛菩薩面前自己受皈依也可以。跟諸位說,這佛經上講得很清楚,三皈、五戒、菩薩戒、八關齋戒,都可以自己在佛菩薩面前用真誠心求受,有效。
只有比丘戒跟比丘尼戒一定要有大僧傳授,否則不能得戒,這是佛在經上說的。除比丘戒、比丘尼戒之外,我們自己受三皈五戒,都可以在佛菩薩面前受。當然,你在泥塑木雕的佛菩薩像前受三皈五戒,它不會發皈依證給你,可是有效。
如果你在法師面前求受三皈五戒,皈依證印得再漂亮,**做的皈依證,諸佛菩薩不承認,鬼神也不護持你,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你是皈依某個法師,皈依某個道場,你搞錯了。
所以一定要懂得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們唸佛求生西方淨土是實質上往生,形式上不能往生,形式都要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的要捨棄,真實的要提起。
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真實的。我們要真幹,不是真實的統統放下,這就正確。
皈依誓詞:「阿闍梨存念,我**」,我們現在的法名都用「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
「兩足」,「足」是圓滿、滿足,「兩」是智慧、福德。智慧圓滿,福德圓滿。智慧、福德當中最尊貴的,這是佛。
學佛就學福慧雙修,希望也能達到像佛一樣福慧圓滿。
「皈依達摩,離欲中尊」,這一條非常重要。「達摩」是「法」,「欲」是七情五欲。凡夫種種慾望,只要有慾望就出不了三界。
不但三界出不了,三界裡面有欲界、色界、無色界,有慾望出不了欲界,色界、無色界都沒有分,你說多可憐!所以佛教導我們的一切教誨,都是教我們「離欲」,永遠脫離自私自利。起心動念,一定為社會、為人民、為眾生,決定不可以有一念為自己,這是「離欲中尊」。
「皈依僧伽,諸眾中尊」。「僧伽」是學佛人的團體。佛家講的「眾」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社團。
所有一切社團中,佛教社團最值得尊敬。為什麼?它是智慧的社團,和合的社團,這個社團可以做世間所有一切社團的模範。
真正皈依的人,樣樣都能做社會大眾的好榜樣,你就真正皈依三寶。如果不是好樣子,你沒有真的皈依,你是假名皈依。說得不好聽,你冒充佛**,不是真正佛**。
佛教的三寶佛 法 僧,三者之間,為什麼佛教被人們所推崇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公元前3世紀被定為印度國教,並開始向國外傳播。自傳入中國以來,佛教對中國人的思想意識 生活習慣等方面均產生過深刻的影響。然而,對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學術界眾說紛紜,至今未能統一。佛教傳入國的具體時間和年代,現在很難考定。最初傳入時,應該只是在少數...
「以僧為師,以吏為師。」是什麼意思
以官吏作為榜樣。是秦代的教育制度 釋義 吏 古代稱 或官府中的差役 吏,治人者也。說文 吏者,名之師也。漢書 景帝紀 吏所以治民也。漢書 惠帝紀 師,榜樣。典故 秦始皇三十四年 前213年 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在焚書的同時,禁止私學,規定 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實行 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的教育制度...
入契是什麼意思,契入佛法是什麼意思?
契入原意為古時木工的床桌椅等無鐵釘用木契入法釘入固定結構,現比喻契入某個故事,事件中。您好,契男又稱契兄弟,原意是結拜兄弟,後來演變成一種類似於當代男同性戀的關係,兩者書面上的名稱雖然相同,但福州話口語中讀音有異,以識別是普通的結拜還是同性戀關係。此制度在廣東及毗鄰福建盛行。當男孩長到16歲左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