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中國學術期刊網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性
長期以來,小學數學教學形成了一種傳統怪圈:即習慣於以增加教學時數、加班加點、採取題海戰術灌輸知識等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準確地說是應試質量)。這種怪圈形同枷鎖,嚴重束縛了學生,使得原本鮮活的生命主體變得唯唯諾諾,少有主見,充其量不過是一個知識的容器,只會機械、被動地接受填充。
為了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筆者認為:教師應在課前精心設想、課中認真實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從而培養能力,提高成績。
一、發揮情感因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大量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因素並不是評價教育成功與否的唯一依據,情感、興趣、信念、進取心等非智力因素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師只有正確地對待這兩個相互區別又互相依賴的因素,運用各種適合的教學方法,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重學生的情緒,充分運用與知識有關的生動形象的具體場景,發揮學生情感因素對學習的啟動,調控和強化作用,使學生成為主動探索者。
小學生普遍存在虛榮心和好勝心,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創編一個小故事,就可以引起學生很大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讓學生完成枯燥的計算題時,可以這樣說:「孫悟空在與師傅取經回來的路上,又碰上了一個麻煩。
有位國王考悟空:『現在是
三、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成為課堂的主人
2樓:匿名使用者
一、營造自主學習的環境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動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環境下,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思維最活躍,主動參與的積極最高,實踐能力最強。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學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動主體,師生關係是教育活動中的基本關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應該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要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學生中間,變「師生」關係為「朋友」關係。
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關心、尊重、信任、理解和熱愛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平易近人。在教學中,老師要經常使用如「誰願意說……」,「誰想補充……」,「請你講一講……」等商量的口吻與學生交流,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中的一員,形成師生的思想交流、情感溝通、人格的碰撞,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
(二)構建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既是引導學生認知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建立民主、寬鬆、友好、平等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心理放鬆情況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積極思維,馳騁想象。教學中,針對疑惑或關鍵性的問題討論,人人都有發言的機會,開展自評、互評等活動羅傑斯指出:
「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導致心理自由,才能導致學生的創造性。」師生間只有建立起融洽的關係,才能使師生親密合作,營造出愉悅的氛圍,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驅動力。
二、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要求最強烈。」因此,教師就要深入學生,合理選用學習策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對待問題敢想、敢問、敢說、敢做,從發現中尋找快樂,主動獲取知識,體會到數學的使用價值和「做」數學的樂趣。
(一)「興趣」——激發自主學習。
(二)「質疑」——誘發自主學習
三、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3樓:海鷗
一、靈活駕馭教材,科學設計教學過程,是實現主體性教育的前提。
素質教育的本質是學生的主體性教育。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就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認真鑽研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準確把握教材,制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設計教案,組織練習等。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不同教學方法,以數學特有的美感去吸引學生,教學時,教師要善於創設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能開啟思維的閘門,能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不能」的境界,從而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學習。
例如:義務教材第七冊的「筆算乘法」中的例6:「一個糧店三月份售出麵粉674袋,每袋重25千克,一共售出麵粉多少千克?
」教材在講過「25×674=16850(千克)」以後,接著又給出,「也可以這樣列算式,674×25= (千克)。」這是以往小學數學教材中從未出現過的解法。甚至有的學生這樣做了,教者一概視為錯誤。
對此,同行們也有一些異議,認為如此列式,違反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其實不然,因為事物並非一成不變的,所列算式:「674×25」我是這樣理解的:
從674袋麵粉中,每次每袋取1千克並放成一堆,則一堆重674千克,而重複剛才的工作,總共可得25堆,要求總重量,故列算式674×25= (千克),完全符合情理,而且在學生已經理解整數乘法意義的前提下,教材靈活地給出這一解法,正是對傳統解題方法的一種突破,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對學生就乘法應用題在計算上提供了新的天地,也可以說是一種「鬆綁」,同時,教材這樣處理,也為第八冊乘法交換律的教學作鋪墊,為以後代數知識學習作孕伏。所以說,一旦領會了教材的編寫意圖,不僅有利於把握教材,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還取得了課堂教學的主動權,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動口、抓關鍵,突出重點,把學生始終擺在主體地位上,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
二、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實現主體性教育的保證。
民主的師生關係,和諧的課堂氣氛是保證實現主體性教育的重要條件,因為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實現主體性教育發展學生創造思維的保障。陶行知先生早就在《創造兒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創造力量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
如果大量開發創造力,大量開發人才礦中之創造力,只有民主才能辦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這樣的大事。」課堂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要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1、 把微笑帶進課堂
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抱有的期望,通過態度、表情、行為等方式,用微笑的形式將期望傳遞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勵,從而更加相信教師,給予教師以積極主動反饋。這樣,能使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特別是學困生能消除畏懼心態,輕鬆愉快地參與教學活動。
2 、把競爭帶進課堂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因素並不是教育成功的唯一標準,非智力因素和情感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老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教學中做到「低起點、突重點、散難點,重過程、慢半拍、多鼓勵」。
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
3、 把鼓勵帶進課堂
學習成功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我們積極推行運用鼓勵評語,激勵學生進步 的教育思想。課堂上對學生任何學習行為都給予及時而積極的評價:
「好」、「對」、「不要著急」、「慢慢說」、「有進步」、「真了不起」……作業批改寫激勵性評語,課餘時間完成書上帶*的習題或思考題,課堂上全班通告表揚鼓勵。
三、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是實現主體性教育的關鍵。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現代教學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首先應體現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
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自身智力活動的內化這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才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智慧的發展。
1、尊重主體,調動學生積極參與。
現代教學論基本觀點之一就是強調學生主體性的發展,調動所有學生積極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課前我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各一對,課上讓學生先用多對三角形擺一擺,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擺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
通過分組討論,同學們拼成了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然後,我問學生這三種圖形有什麼關係?學生回答: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後,再讓學生思考:
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通過觀察,學生髮現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於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於三角形的高。最後通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三角形面積的關係推匯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這樣,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積極參與。
數學中的符號、概念、判斷、推理,如果通過藝術化的講課,融抽象知識於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活動之中,以數學特有的美感去吸引學生,那麼學生就容易對數學產生興趣,從而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學「年、月、日」一課時,可以首先通過放有關小紅過生日的錄音故事,讓學生回答下面問題:(1)故事裡講了一件什麼事?
(2)小紅幾歲了?正過第幾個生日?你是怎樣知道的?
(從點燃10支蠟燭得知她10歲了,正過第10個生日)。(3)小紅的爺爺為什麼才過了15個生日呢?(4)故事裡涉及到哪個時間單位?
(年、月、日)教師由此十分自然地引入新課,板書課題。對於爺爺只過了15個生日的原因在此留下個「懸念」,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新知,最終自已解決疑問,原來爺爺是2月29日出生的,4年才能過一個生日。在教學到平年、閏年的判斷這一問題時,可採用學生考老師的方法,吸引學生探尋規律,教師可有意識地激發學生,你們只要告訴我哪一年,我不用看年曆卡就能馬上說出這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二月多少天,全年多少天,不信咱們試試看?
當教師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時,學生一定感到十分奇怪,自然很想知道其中的奧妙,這時再恰到好處地講述其中的竅門規律,即,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時,這年一般是閏年,否則就是平年。這樣教學,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的藝術性。
3、 重視操作,促進學生積極參與。
皮亞傑認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聯絡主客觀的橋樑,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那種重教法、輕學法的狀況,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在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較為完整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創設學生活動的空間,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全方位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去發現、認識、理解、掌握所學知識,發展自已的認知結構。在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學具、教具讓學生分一分、擺一擺、拼一拼、數一數、說一說,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同具體的實物結合起來,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
例如:我在教學測量「圓的周長」時,從學生以前所接觸的平面圖形都是能用直尺準確地測出周長,而對測量閉合曲線是件新鮮事,我根據學生愛動的特點,從學生動手操作來安排教學活動。我先問學生:
「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你們可用直尺和細繩去測量實驗桌上的幾個圓的周長。有幾種測法,同學們試驗一下。
」頃刻,課堂上學生人人動手參與,你搞這個實驗,他搞那個實驗,氣氛十分活躍。爾後,學生紛紛發表自已的實驗結果。有的說:
「我是用滾動的辦法測出這幾個圓的周長的」,有的說:「我認為用滾動的辦法有它的侷限性,假如遇到無法滾動的圓,我想還是用繩測的辦法比較好。」我先肯定分們的思維方法,然後用滾動、繩測的方法模仿演示,並在黑板上做上記號。
當學生找出幾種測量方法之後,我因勢利導,提出一個看得見,摸不著的實驗:用細繩的一端繫著鈕釦,手拿著細繩的另一端,繞動細繩,鈕釦在空中畫一個圓。這就直觀形象地讓學生明白:
用滾動和繩測的辦法測量圓的周長都是有一定的侷限性。然後我問:「同學們,我們能不能找到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有效的辦法呢?
」這樣,通過啟發、引導就把教學過程引向了深入,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接著,我用投影顯示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點旋轉一週後留下的痕跡。問「同學們,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係?
有什麼關係?」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最後得出了:圓的周長是直徑的л倍。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識,並促進了知識內化。
教育的真正意義是在於發現人的價值,挖掘人的潛能,發揮人的個性。而每一個學生既是活生生的主體,又是素質教育的承擔者和體現者。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釋放學生的潛能和才華,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以素質教育為導向,準確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明確教學目標,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一點一滴做起,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培養出「會學習、會生存、會創造、會開拓、高素質」的跨世紀人才。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主體地位如何體現,課堂上要體現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的地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根據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
一 培養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自動性。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硬板的教條式的制度來教育學生,扼殺學生的天性。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以 傳為輔 學為主 的主導思想,絕不能盲目生硬地將知識灌輸於學生,應將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絡,做到講者有...
如何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如何在班級管理中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不要干涉學生的創新的自由,營造一個自主創新的好環境。如何在班級管理中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如何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 國家主要措復施 方面 制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bai和技術發展 du規劃綱要 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zhi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dao會發展的關鍵技術 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 支援基礎研究 前沿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