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關於原子的主要觀點,莊子的核心觀點

2021-05-07 10:57:35 字數 6435 閱讀 8687

1樓:會昌一中的學生

原子(atom)指化學反應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分割。但在物理狀態中可以分割。原子由原子核和繞核運動的電子組成。

原子構成一般物質的最小單位,稱為元素。已知的元素有118種。[1] 因此具有核式結構。

原子直徑的數量級大約是10⁻¹⁰m。原子的質量極小,一般為-27次冪,質量主要集中在質子和中子上。原子核外分佈著電子,電子躍遷產生光譜,電子決定了一個元素的化學性質,並且對原子的磁性有著很大的影響。

所有質子數相同的原子組成元素,每種元素大多有一種不穩定的同位素,可以進行放射性衰變。

2樓:哥大哥大股東

中國莊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意思是說每天擷取它的一部分,永遠也取不完。

莊子的核心觀點

3樓:曉曉雲的寒冷

莊子的核心觀點是認為「道」是客觀真實的存在,

把「道」視為宇宙萬物的本源。

莊子在哲學上,繼承發展了老子的思想,認為「道」是客觀真實的存在,把「道」視為宇宙萬物的本源。他說:「道之真以修身,其緒餘以為國家,其土苴以為天下。

」(《莊子·讓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華用以修身,它的餘緒用以治理國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又說:「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友其真。

」(《莊子·秋水篇》)意思是,不要為了人工而毀滅天然,不要為了世故去毀滅性命,不要為了貪得去身殉名利,謹守天道而不離失,這就是返璞歸真。

他繼承和發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認為「道」是無限的、「自本子根」、「無所不在」的,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氣耳」和「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辨證法因素。

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處在「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中,卻忽視了事物質的穩定性和差別性,認為「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

他認為,天人之間、物我之間、生死之間以至萬物,只存在著無條件的同一,即絕對的「齊」;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生死、齊貴賤,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而學「道」的最後歸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異,從「有待」進入「無待」。在思辯方法上,把相對主義絕對化,轉向神祕的詭辯主義。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 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莊周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

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與老子齊名,被稱為老莊。

4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是和老子一個學派,都是道教,崇尚無為,取法自然。這就是他們的同道。莊子的道除了沿襲老子之外,還有他自己的特性,他的道是一種自由,而且是絕對的自由,這一點可以從《內篇.

逍遙遊》中得到應徵,天地萬物常在心中,不慕名利,把名利看做是一種羈絆。

5樓:匿名使用者

道 萬物都有道 主張歷史倒退

6樓:匿名使用者

無為而治確實是莊子的政治思想,但政治思想只是莊子思想的一小部分。莊子思想核心應該是將老子的無為發展得越發偏激了消極了的一種無為。他花了太多篇幅陳述萬物齊一這樣一個唯心理論。

感覺他思想的出彩程度比不上他的文筆啊~

求莊子的主要思想主張觀點是什麼,莊子

7樓:善良的逐鹿問鼎

莊子是戰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主張順應自然規律,無為而治、與民休息,類似於休養生息。

莊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8樓:半飽主義

1.哲學思想

(1)其宇宙觀和認識論。莊子沒有專論宇宙觀的文章,只在《大宗師》和《齊物論》兩篇中涉及到。在《大宗師》中說: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大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莊子》對道的解釋,把「道法自然」的老子學說繼承下來。他明確地闡述了道的本質作用:

「道」是「有情有信」,但卻「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見」,「道」是宇宙的本體,產生萬物的根源,道是超時間、空間的絕對,「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道的作用特別大,它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可以主宰一切。他認為道的本質是物質的,是混濁狀態的「氣」,而這「氣」沒有固定的形態,叫做「無」。這種物質性的道,就是世界根源。

莊周的道,實際上是指主觀意識之外的,不受任何力量支配的宇宙精神。

《莊子》還講到「道」可生萬物,對宇宙形成進行了探索。在《天運》篇中舉出了天地執行,日月其爭,雲雨轉換等自然現象,提出了大量的物與物的執行問題,但最後解釋為物的產生歸於道了。最終把物說成了一種精神的東西。

什麼是精神,什麼是物質,有時可以合而為一,沒有什麼區別。莊周還認為「物」可分化,分化就是生成,生成也就是毀滅。「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

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他把「物有分」,和「齊生死」化為一體,說明了他的觀點的一致性。

《莊子》在《追逐遊》、《秋水》、《在宥》、《天地》等篇中,還闡述了「無己」、「無功」和「無名」的概念。「無己」是把自己看成是虛幻的。在頭腦中忘掉一切外物,連自己的形骸都忘掉。

「無功」、「無名」就是反對人們追求功名利祿。

此外,在其哲學中,還有一個重要概念就是「無為」。具體講就是,君主治理天下,沒有比無為而治更好的了。君主要順物而動,隨天而行,無為而治,萬物才會升騰。

他舉例說,古代君王管理天下,毫無慾望,無所作為,天下財富足。君主只有運用無為之道,天下才能大治。在《天道》篇中說:

「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處下,玄聖素王(不處於帝王職位而被天下人仰慕的道德品質)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閒遊,江海山林之士(隱士)服,以此進為(做官)而撫世(統治人民),則功大名顯而天下一也(統一)。」這段話說明,不絕對反對功名.而把「無為」當作最大的功名。

《莊子》書中從「無」的論點出發,進而又否認是非、大小、貴賤,有用無用的區別。所以世間也就沒有了對錯之分,沒有客觀標準判斷是非。《齊物論》中說: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這是典型的相對論觀點。

從上述可見,《莊子》「道」可以生萬物,萬物最終化為烏有。從不可體察的道產生了世間不可認識的萬物,最後達到「無待」,達到了絕對的「無」。

《莊子》書中哲學主體「無為而治」屬唯心主義範疇,是一種消極的治世思想。但在莊周所處的時代,面對醜惡和汙濁的社會現象,憤恨當世,找尋不到擺脫現實的道路,只好憑命由天了。

(2)《莊子》書中的辯證法思想極為深刻,這也是其哲學思想的精華之一。首先,認為事物的變化在於自身運動。在《天道》篇中說:

「天道運(運動)而無所積(停滯),故萬物成(生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歸附);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指出天道的運動,王道的運動是時刻不停的。而運動的動力在自身。

在《秋水》篇中說:「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莊子》中深刻地認識到了天地、王道、人、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中。

《莊子》書中的對立統一觀點,認為事物存在著矛盾的對立統一。在《在宥》、《秋水》、《則陽》、《齊物論》中均有揭示這種規律的論述,「於是乎喜怒相疑、遇智相欺,善否相非,誕信相譏」。因為矛盾雙方的鬥爭,推動了事物的發展,所以「物無非彼,物無非是。

……故日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則陽》中又說:「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

」認為安與危、是與非、生與死、緩與急等都是對立的,是互相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書中還說明了事物在對立統一中還可以互相轉化的原理。其中—條認為轉化是由量變到質變的變化。

在《則陽》中說:「是故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水而為大,大人合併而為公。」從量化的轉變看到了質變。

在《人間世》篇裡又談到了事物可向相反方向轉化。且以巧鬥力者(憑藉智巧角力取勝),始乎陽(開始用公開辦法),常卒乎陰(最後就用祕密的辦法),泰至則多奇巧(用異乎尋常的詭計);以禮飲酒者.始乎治(有規距),常卒於亂(飲多了亂了規矩),泰至則多奇樂。凡事亦然(一切都是這樣),始乎諒(誠實),常卒於鄙(險惡);其作始也簡(微小),其將畢也必巨(巨大)。

」意思是說:以巧鬥力,開始正大光明,最後是以陰謀決勝負,多用奇巧之計謀。以禮飲酒,開始飲酒有規矩,最後常以亂告終。

大至多有奇樂,樂極、昏醉,則亂必生:其他事情也一樣,開始於尊貴,必將以鄙棄告終。這些論述雖然還在神祕虛無主義「道」的支配下,但卻具有了明確的辯證法因素。

2.倫理思想

《莊子》在談道德時,用不少篇幅講到人與天的關係。在這個問題上,繼承了孔子的宿命論傾向,拋棄了強調人事的思想,同時否定了老子所承認的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從而建立了自己的倫理道德觀點。

書中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大宗師》中說:「天與人不相勝也」。

即天則人,人則天,兩者相同相合,差不太大。因為天人合一,進而認為,真人之所以與眾不同,置生死於度外,因為他懂得這些全是天的遠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人只能安而順之,而不可能更改。

《莊子》認為:「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是不可以改變天的。只有認識了一切事物的發生,而且都是必然發生的,才可對任何事物變化,都不動激情。

基於上述觀點《莊子》提出了自己對人性的看法,「同乎無知,其德不高;同乎無慾,是為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莊子所說的「素樸」就是對人性的回答。其內容就是無知無慾的自然狀態。

同這種無知無慾的自然狀態相對立的便是社會的法度、禮義、規範,這種對立的東西就是自然本性的桎梏,如同羈絆對烈馬的束縛一樣。於是他主張要消除對迴歸自然本性的干擾,復歸到純真無為的自然性中來。

既然人性屬自然屬性,同自然沒有差別,那麼人就應該回歸自然,應該保持內心中的寧寧安泰,就可以得到精神上的逍遙自由。

《莊子》提出的處世哲學,就是順其自然,為人做事不偏不倚。《秋水》篇中說:「是故大人之行(指得道的人),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思:

動不為利(舉動並非有利於人),不賤門隸(但也不賤視家奴);貨財弗爭,不多辭讓。事焉不借人(做事無須藉助人),不多食乎力(自食其力),不多賤**(不以**為卑賤);行殊乎俗,不多闢異(標新立異);為在從眾(隨俗),不賤佞諂(向人獻媚)。世之爵祿不足以為勸(勉勵),戮恥不足以為辱(差恥);知是非之不可為分,細大之不可為倪(量度)」。

意思就是要求人們做事不偏不倚,不去傷害人們,也不去施捨,不與別人爭榮譽、財物,也不辭讓,不憑藉別人幫助,自食其力,行為與世人不同,也不讚揚古怪的人。《莊子》主張的處世哲學是「中道」。為什麼採取「中道」?

因為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他知道樹木成材,要被砍伐,甘甜井水,先被飲完。要人們效仿意怠烏,飛行時不領先,退卻時不落後,棲息時夾在中間,因此同夥不排斥它,別人不傷害它。

《莊子》「無為」的思想貫徹於整個人生哲學中。認為人生在世「身若槁木」,「心若死灰」。所以無所謂喜、怒、哀、樂。

在《天地》篇裡要求人們做到「壽而不悅,夭而不悲,通達不以為榮,窮困不以為醜。」《庚桑楚》中又說:「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為然」。

總之要求人們要象嬰兒那樣無知,忘掉自身,丟掉各種慾望,茫茫然彷徨於塵世之外,逍遙在無所事事之中。

不過,《莊子》書中追求的「中道」「無為」同庸俗的宿命論有所不問。雖然提出「天人合一」的自然觀,但不完全把人歸於自然,而聽天由命。他也提出了人生有價值的東西,莊子最害伯的,或最深致悲哀的是精神之死,不是形體之死。

宗教觀念是身體已死而靈魂不死,而莊子提的是身體存在而靈魂已死。所以在《田子方》明確說:「哀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可見,莊子注重的是心死的問題,他害怕沒有追求,害怕心早死於身。

3.莊子的無神論思想

周代,春秋時期天命神鬼的觀念很深,莊子毅然發起對傳統觀念的衝擊是特別可貴的。首先,莊子把「天」剝奪過來,賦予自然的含義,在《大宗師》中談到了「天」的問題。說,知道大自然的作用,知道人的作用,是最高的知識。

知道自然的作用,是懂得宇宙萬物的形成;知道人的作用,即是懂得人的智慧限度,不去汲汲求知,注意養護精神,享受自然賦予的壽命,這是極高明的智慧。《莊子大宗師》中所說的「天」實際上是自然,而不是具有人格化的有意志的「天」或「神」。

《莊子》書中貫穿整體的是「天與人一體」「通天下一氣耳」等,這事實上已經否定了鬼的存在,其思想向著無神論邁進。在《知北遊》中說到「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認為人的生死,只不過是氣的聚散,沒有什麼靈魂存在。

莊周本人臨死時,提出厚葬是沒有什麼用處的。因為人從自然中分離而又最終歸於自然。

《莊子》書中也有反映神不滅的思想內容。在《大宗師》、《寓言》、《知北遊》、《養生主》《德充符》等許多篇中都提到了神不滅問題。《大宗師》中說:

「夫彼有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無情死」,意為人的肉體會有變化,但精神沒有損傷,精神可以不斷變易身體,而沒有真正的死亡。

《莊子》一書中,一方面具有無神論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的統一。一方面又有神不滅的思想。一是唯物主義的。

一是唯心主義的。有的學者解釋說,莊子思想形成和發展是有層次的,其整個思想體系中沒有取得一致。這種矛盾現象,只要我們把莊子放到那個歷史時期的範圍裡,對社會政治,人們的觀念做具體的分析,就不難解決了

莊子的思想核心齊物指的是什麼莊子的思想核心是什麼?

莊子的思想核心齊物指的是 一切事物歸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沒有什麼差別,也沒有是非 美醜 善惡 貴賤之分。莊子認為萬物都是渾然一體的,並且在不斷向其對立面轉化,因而沒有區別。齊物 與 齊論 是莊子哲學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與 逍遙遊 一併構成莊子哲學思想體系的主體。莊子看到了客觀事物存在這樣那樣的區別,看...

關於莊子的故事,有關莊子的故事

提取碼 bqck 莊子的故事 自由之於人類,就像亮光之於眼睛空氣之於肺腑愛情之於心靈。英格索爾我是孤獨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有關莊子的故事 莊子在濠水橋上與著名的哲學家惠施一起散步。他看見魚兒在水中悠然自得地遊戲,便對身邊的惠施說 這是魚兒的樂趣啊!惠施不以為然地反問莊子 你不是魚,怎麼...

孟子和莊子在國家管理上的觀點,孟子和莊子思想有什麼區別?儒家和道家思想有什麼不同?

一 孟子和莊子思想的區別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而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一 莊子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 天道無為 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 道 是 先天生地 的,從 道未始有封 莊子主要認為自然的比人為的要好,提倡無用,認為大無用就是有用。就像 一棵難看的樹被認為無用,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