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入定怎樣解釋?

2023-04-30 03:25:13 字數 3096 閱讀 7560

1樓:匿名使用者

入定 即入於禪定。有時得道者的示寂,也稱為入定。定為三學、五分法身之一,能令心專注於一境。

可區分為有心定、無心定等種。有為佛道修行而入定者,亦有為等待多年後將出現於世的聖者而入定者。若欲入定者出定,以向其人彈指為佳。

據《大唐西域記》載,摩訶迦葉受佛遺囑,入定於雞足山中;清辯論師則沒身於南印度阿素洛宮,以待彌勒出世。《大智度論》亦云入定者,水火不能害,亦不命終。

2樓:學佛小子

定也就是禪定。也就是心境合一,專注一境。讓心平靜。

入定的法門非常多。比較容易修煉的有安那般那,也就是觀呼吸,就是從風大入手。一般採用六妙門的方法, 一數 二隨 三止 四觀 五還 六淨。

配合十六特勝,一知息入 二知息出 三知息長短 四知息遍身 五除諸身行 六受喜 七受樂 八受諸行心 九心作喜 十心作攝 十一心作解脫 十二觀無常 十三觀出散 十四觀離欲 十五觀滅 十六觀棄捨。

定又有四禪八定,如果能進初禪就相當不錯了。

唸佛可以入定,但一般的口唸好像不行,要走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集中心思,憶佛唸佛,維持淨念,相續不斷。

無論什麼方法,定都是一樣的定。最好之修煉一個法門,不要練雜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入定,多見氣功門派修煉。各門派都講究入定。

入定的就是進入渾然忘我的境地。做事情全神貫注才可以入定,只有入定才會出成就。

忘我之中,吃飯睡覺是自然不需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忘我的時候,只是,大多數人都是容易被瑣事擾亂,逐漸地由而不定了。

而作為道行高的修煉者,可(一)入於禪定之意,即攝馳散之心,入安定不動之精神狀態。觀無量壽經(大一二·三四三中):『出定、入定,恆聞妙法。

大智度論卷四(大二五·八七下):『弗沙佛坐寶窟中,入火定放光明。以做到時時刻刻皆定。

入定是一種什麼狀態?

入定是什麼意思 5

4樓:匿名使用者

入定的意思是通過靜坐,專注於當下,全然的呼吸、全然的傾聽,完全完全單純的觀察,大腦沒有任何的思想,沒有任何的恐懼和慾望,終結所有的幻象,剩下的只是空寂。這種空寂就是入定。

5樓:

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解釋,佛教的話就是禪定,對佛法理解達到了境界,瑜伽的話就是進入一種身心平靜的狀態。

6樓:匿名使用者

又稱禪定。

一心不亂,不受境界外象之干擾皆為入定!

7樓:匿名使用者

放下執著放下分別。

進入純淨光明境界。

怎樣才算修行入定?

8樓:哆啦愛生活

打坐入靜口訣是:動念無念,用心無心,無天無地,無人無我。

人在禪坐的時候,脊柱垂直是關鍵。臀部應墊一個兩、三寸高的軟墊,從大腿根部到膝蓋是向下傾斜的,讓兩個膝蓋觸地作為支撐點,膝蓋不可懸空,以自己覺得重心穩,無前傾後仰的感覺為原則。

普通人打坐起來,開眼也好、閉眼也好,都很低視向下面看的,眼珠子,不對。下沉一片無明中,而且心思更亂。 眼睛好像向下面看的那樣,就是後腦的視覺神經跟著向下拉,影響了大腦,反是不得安詳、不得清淨。

所以開眼也好、閉眼也好,眼睛眼珠子平視,閉著眼皮沒有關係,眼珠子也是平視。平平的不向上的,也不低下來,然後眼皮閉上,眼珠子擺正,不低下來,不向下,不向上,平正的,眼珠子還是向前面看,然後不看了。

注意事項:

每天按時上座,養成習慣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

坐時不要急於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種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緩地從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開悟,更不妄求神通。

以要求入定、開悟、發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門,非但不得開悟,而且不能入定。

入定是一種什麼狀態?

怎樣入定?

9樓:無憂到神經

所謂七支坐法,就是指坐姿的七種要點:(一)雙足伽趺。(二)脊骨直豎。

三)左右兩手圜結小腹之下,平放在胯骨上,兩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大拇指輕輕相抵。是謂佛家三昧印(定印)。(四)雙肩舒展。

五)頭正,微收頜。(六)雙目半開半閉。(七)舌尖輕抵上顎。

凡在靜坐時,必須全身放鬆,微帶笑容;不可以過飽過飢、不可坐於風口;初學靜坐不可勉強太久。把左腳放在右腿上,這叫金剛坐,把右腳放在左腿上叫如意坐。你就先這麼坐吧。

要注意,有些人一開始練習打坐,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覺得雙腿痠痛難忍,要注意散腿放鬆血脈,然後再接著盤腿。佛家關於打坐調息的「風、喘、氣、息」四相。風相:

出入有聲。喘相:雖無聲,但出入有覺。

氣相:無聲無覺,但心念粗糙。息相:

無聲,不結滯,不粗浮,出入綿綿,若存若亡。只有息相,才能形神安穩,方能入定。一口氣分幾次吸入,然後再緩緩的一次撥出。

心與息相隨,心息不離。

10樓:網友

只要自己放空思想,然後一心一意的指思考一件事情,就很容易進入入定的狀態。

11樓:是為無名之人

聽息。息本無聲,意念關注自己的一呼一吸。將精氣神全都融入到息中。

12樓:匿名使用者

心無雜念,一心默唸佛菩薩的名號,找一塊安靜的地方打坐,很快就能入定。

13樓:匿名使用者

看南懷瑾的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和如何修證佛法。

14樓:匿名使用者

找個已經能夠入定的人來告訴你,沒入定的告訴你如何入定那都是扯淡。

15樓:匿名使用者

末學親證:佛陀時期的《定慧之路》禪修法門,是普世之法,可以讓諸多不同根器的修行者很快證得禪定……值得修行人瞭解下!

佛教怎樣解釋經常打架的混混,佛教是怎麼看待打架的

每人都是有自我的,世谷界更是名利的天下,不打架怎麼爭名利?希望世人能放下自我,而覺悟!佛教是怎麼看待打架的?佛教從自我發心來看待打架,主張法佈施 和諧佈施,主要是為眾生著想,有利於眾生心靈得以解脫,本著慈悲和智慧的原則,可以還手,也可以不還手,關鍵看自己的發心是為了什麼。世人不知有因果,因果何曾饒過...

請問在佛教裡怎樣解釋在生活中對待對自己不遵敬的人或小人 越詳細越好

寒山問拾得 世間謗我 辱我 笑我 輕我 賤我 惡我 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回答道 只要忍他 讓他 由他 避他 耐他 敬他 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寒山雲 還有甚訣可以躲得?拾得雲 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郝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

量子力學怎麼解釋佛教的萬物皆空,佛教中的萬物皆空做何解釋啊?

量子力學是研究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學科。它提供粒子 似 粒 似 波 雙重性 即 波粒二象性 及能量與物質相互作用的數學描述。佛教的萬物皆空,空不是什麼也沒有,而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狀態。事實上,量子力學已經為我們解釋了佛教的萬物皆空。量子力學認為物質都有兩種性質,波性和粒性。還認為物質在微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