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方程的解是指某未知數是等於甚麼。
解會是實數(1/2,4,10/3,,虛數(√(1))例如: 3x-8=0 x^2=-1
3x=8 x=√(1) (虛數)
x=8/3(實數,可以分。
數表示的數)
不等式的解是指某未知數會是的範圍(大於1),或者某未知數等於甚麼。
例如: x-12>0 3y-4≧0
x>12 3y≧4
y≧4/3z≧5和z≦5 z<3和z>6
z=5 ∴沒有實數解 (沒有數可以同時大於6又小於3)
為什麼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2樓:匿名使用者
解方程的依據,嚴格來說,應該是方程同解定理。但由於中小學數學的理論要求不高,再說陳述等式的第二條性質時,只要指出等式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於零的數,這兩條等式的基本性質就可以做為同解定理來使用。所以,多年以來,即使是中學數學教材,也大多采用等式的基本性質作為解方程的依據。
這樣處理可以避開「同解方程」等概念,減少教學的麻煩。
過去,在小學教學解方程,依據的是四則運算之間的關係,如「加數=和-另一個加數」,「因數=積/另一個因數」,等等。由於這些關係小學生在學習加減、乘除時,早就不斷的有所感知,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感性經驗,所以到了小學高年級加以概括就顯的水到渠成,運用這些關係解未知數只出現在等式一邊的簡易方程也比較自然。
但是,這種「算術」的解方程思路畢竟走不了多遠,一到中學就被徹底拋棄,取而代之的是等式的基本性質。而且小學依據四則運算關係解方程教得越多,練得越鞏固,初中方程教學負遷移就越明顯,入門障礙就越大。當然,負遷移的程度也取決於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策略與教學藝術,但在整體上存在負遷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3樓:匿名使用者
把解出的未知數代入方程就是等式。
什麼是方程,什麼是解方程。什麼是等式,什麼是等式的性質。方程和等式的區別是什麼?
4樓:劉孔範
方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求方程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性質。
性質1: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相等的數或式子,兩邊依然相等。
若a=b那麼有a+c=b+c
性質2: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相等的非零的數或式子,兩邊依然相等若a=b
那麼有a·c=b·c
或a÷c=b÷c (c≠0)
性質3:等式具有傳遞性。
若a1=a2,a2=a3,a3=a4,……an=an,那麼a1=a2=a3=a4=……an
區別: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解方程與不等式
5樓:匿名使用者
解方程和不等式的移項法則。
1)將方程或不等式左右兩邊的項互移要變號,即正變負,負變正;
2)方程左右兩邊同時乘以一個數,方程兩邊等值,同時除以或一個不等於0的數,方程兩邊等值;
3)不等式左右兩邊同時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正數,不等號方向不變,同時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負數不等號要變向;
6樓:煉焦工藝學
沒有題目,不用給他解。
根據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7樓:宇文仙
等式兩邊同時乘以12得:
5x-4=3x+24
等式兩邊同時加4得:
5x=3x+28
等式兩邊同時減去3x得:
2x=28等式兩邊同時除以2得:
x=14如果不懂,請追問,祝學習愉快!
8樓:匿名使用者
兩邊同加和同減一個數,等式不變。
兩邊同加1/3,同減1/4x
9樓:戒指
把1/4x乘3/3移動到左別加上負號,在消元,得出x就行了。
不等式方程怎麼解,這個不等式方程要怎麼解
按照等式方程一樣解。不同的是解出來的答案有區間。比如 x 2 x 3 0,你就可以把它當成 x 2 x 3 0來解,解出x 2或x 3。此時看符號 此題是大於號 那麼就取所得解的兩邊,即x 3並上x 2就是此題的解。相反地,如果是小於號 x 2 x 3 0,此時的解就是 3 總之就是一條規律,當未知...
不等式xx5的解集為,不等式x1x25的解集為
分情況去絕對值號。x 與1 2 的關係。x 有三個取值範圍。x 2時 x 1 x 2 5 解到 x 3 注意要與內x對應容的範圍取交集哦x在 2,1 之間 無解 x 1時 x 1 x 2 5 x 2 綜合。所求即 3 u 2,即解3個不等式組 1 x 2,且1 x x 2 5 解得 31,且x 1 ...
若關於x的不等式2 x 5 x a的解都是不等式1 2x3的解,請確定a的取值範圍
1 2x 3 2x 3 1 2x 2 x 1 2 x 5 x a 2x 10 x a 2x x 10 a x 10 a 關於x的不等式2 x 5 x a的解都是不等式1 2x 3的解 10 a 1 a 1 10 a 11 a 11 解 1 2x 3 x 1 1 2x 3的解集為 x x 1 2 x ...